點點身邊有這麼一群貴州朋友
談起家鄉菜便開始止不住的誇讚
邊給我看手機照片,邊發誓要帶我吃遍
廈門每新開一家疑似貴州味的館子
他們一定會第一時間跑去打卡
打卡得多了,失望也就跟著多了
很多貴州美食到了廈門
要麼水土不服難以落戶
要麼落地變異口味進行調整
所以想在廈門吃到正宗貴州菜
我們一直都在尋找,在廈門的貴州味
不單單是貴州朋友,就連只是去貴州玩了一個星期的膩膩,也是對貴州小吃念念不忘,在廈門但凡看到一家疑似貴州菜的館子,就要哧溜鑽進去...拉都拉不住。
很多人在看了我們之前推送的貴州美食小吃,種草了羊肉粉、烙鍋、烤牛肉串、冰粉、絲娃娃、酸湯飯...一直問我們廈門有沒有?殊不知,我們自己也一直都在尋找廈門正宗的貴州味。
吃的最多的就是羊肉粉,可惜的是,我們至今都還未在廈門吃到正宗的羊肉粉。即便是大家比較認同的古月齋遵義羊肉粉,也和貴州本地味道相差甚遠。一邊遺憾無人傳播貴州好味道,一邊期待能有一家正宗小吃讓廈門人民驚豔。
烙鍋是貴州的一種地方名小吃,曾獲得「西部名小吃」稱號。 烙鍋的辣椒麵是關鍵,怕辣的可以調辣椒水,一般專門的烙鍋店調的會非常好吃。愛烙鍋的深層原因可以說是愛貴州辣椒!
來回3趟才找到,落寞商場背後的貴州烙鍋店
這是1家開了1年,但在某評上卻只有2條評論的小店。
位置更是一言難盡,藏身於最熱鬧的市區商場明發商業廣場內,卻安身在海盜船身後商鋪的背面。我們曾開著導航來回走了3趟,才找到了這家最會躲貓貓的小店!(注意哦,不是說走到海盜船背後就能找到,而是要走到海盜船背後,從過道到達商鋪的反面)
周五廈門降溫,冬風肆虐。若不是店內有一桌客人,看到門口張貼的「旺鋪轉讓」的字樣,點點都不敢進門!
下了單,老闆詢問了一下要微辣還是加辣,便先上了蘸水+辣椒麵的醬碟,貴州朋友用筷子蘸了蘸嘗了一口。
被風凍到僵硬的臉突然變了模樣,笑了開來叫到:沒錯了!就是這個味!連連點頭拿著筷子望著我們,你們嘗嘗,這就是我們家辣椒水的味道。膩膩也大呼:emmm好吃!
店裡用的鍋是點點見到的第三種烙鍋造型,中間凹陷盛油,鍋邊水平可以盛放炸好的食物,配有1個大的網格,不但可以盛放食物,也可以隔絕濺起來的熱油。
有時候回貴州,只需要1碗酸湯泡飯1碟辣椒麵
點了土豆、豆乾、五花肉、雞軟骨、酸湯泡飯...
1.貴州蘸水&辣椒麵
貴州人吃菜一定要配有蘸水或者是辣椒麵,圍桌吃飯人手1碗。蘸水裡裡必放折耳根,愛吃的人無折耳根不歡,不愛吃的人聞一聞味道便覺得難以入口,但是點點愛慘了這個小東西。
店裡蘸水是辣椒水和辣椒麵雙拼,整個烙鍋的靈魂就在這份蘸水裡,新鮮的肉材和蔬菜過油後並無味道,但是蘸上辣椒水or辣椒麵,好吃到讓人尖叫。即便是從沒吃過烙鍋的我,當即拜倒在貴州辣椒的石榴裙下!
2.豆腐
豆乾屬於醃製過的臭豆腐,但和有名的大方臭豆腐不同,入油炸後整個豆腐的表皮都變得蓬鬆,色澤金黃,邊酥裡嫩,蘸上辣椒麵入口,豆腐的鮮和辣椒的香融合在一起。
3.酸湯泡飯
貴州朋友本來只想點1碗自己嘗嘗是否正宗,分了我們一人一小碗,結果我差點連碗都吃進去!米飯配上醃製好的貴州酸菜、紅豆,微微辣的口感,實在是太開胃了。
4.肉類必點:五花肉、雞軟骨、牛肉、雞皮
食肉動物推薦點以上4款肉食,肉不適合炸太久,過油變色後就可以撈起來食用,外焦裡嫩,滿是香氣。店內肉食並不多,可惜的是沒有在貴州烙鍋裡必吃的板筋。(也是因為廈門人很少吃板筋)
大部分異鄉人心中的廈門,像夢,美好又難以觸及
店裡老闆來自貴州畢節,是同行小哥實打實的老鄉。點點和同行夥伴(包括貴州好友&去過貴州的膩膩)一致認為:這是他們在廈門,吃過的最地道的貴州味了(尤其是辣椒)。想到「旺鋪轉讓」,一陣憐惜。
不禁感嘆:為什么正宗的外地口味,來到廈門卻無法存活呢?
其實,很大部分選擇做餐飲的異鄉人,一面想著將家鄉美食帶來這片足夠包容的土地;一面想著用自己的一技之長留廈。簡單點,在城中村擺個攤就是事業;複雜點,盤個門店兼廚師和老闆,忙得前胸貼後背;再有財力點,與人搭夥花錢做營銷投廣告.....
餐飲看似入行門檻極低,但涉及到的領域其實諸多。選址不能靠八卦,食材不能靠商超,營銷不能靠佛系...廈門有很多外地人開的本地館子,好吃、地道、人情味濃。但是卻苦在了只知道做正宗的本地美食,把開店當做了留在廈門的營生,最終受制於營銷、受制於食材、受制於場地成本...最終不得不關門大吉。
麻雀再小,都需要五臟俱全。
身在外地,遙望家鄉
只能寄情於食,緩解思鄉的苦楚
我們都是行者,奔波在路上,歸家心便安
家不在身邊的時候,食一口家鄉味,心也安
2019年,點點同大家一樣奔波在路上
我仍在堅持尋找廈門街巷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