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百度派 @JOHNA_C
要說這假雞蛋的傳聞已由來很久,但真當自己遇著這事兒的時候難免恐慌,這是不是假雞蛋?假雞蛋咋來的?能吃嗎?
「假雞蛋」是一個不會缺席的傳說。多年以來,網上和小廣告裡經常見到製作假雞蛋的培訓。網上還有許多活靈活現的視頻,宣稱遭遇了假雞蛋。誰要是說「假雞蛋不存在」,總是會被群起而攻之,輕則被罵「孤陋寡聞」,重則被罵「為不法商販辯護」。首先,有兩點事實需要指出:1、 各新聞中出現的「假雞蛋」只要被監管部門介入檢測,結果夠被證實是「異常的真雞蛋」。異常,是因為與正常的雞蛋不同;真,是因為的確是母雞下的。2、 有一些機構(比如果殼網)懸賞徵集假雞蛋,只需要提供一枚假雞蛋即可獲得不菲的獎金,但迄今為止沒人應徵。
其次,從技術角度:生產「假雞蛋」不現實1,傳說中的假雞蛋一般是這樣的:用海藻酸鈉做蛋清,用海藻酸鈉、色素和鹼做蛋黃。這些物質做出來的東西,最多只能在外觀上「象」,但一加熱就原形畢露。蛋清是無色粘性溶液,稍微一加熱就凝固,而海藻酸鈉是不行的。假雞蛋最大的難題是蛋殼。要得到無縫平滑的外殼,不可能先做好蛋殼再把蛋白蛋黃「裝」進去,只能是在「蛋白表面」形成外殼。要讓海藻酸鈉做成的「假雞蛋」保持蛋的形狀,直到在表面上形成足夠後的沉澱,技術難度實在太高。在所有的「假雞蛋生產技術」中,都對此諱莫如深,有記者花錢臥底,也沒有學到。2,從經濟角度:生產「假雞蛋」,難以賺錢。雞蛋是一種日常消費品,單價並不貴。要靠它賺錢,必須要有回頭客。前面說了,即便能做出外觀能夠「亂真」的假雞蛋,只要一下鍋就露餡了。傳說中的「假雞蛋」之所以要做出蛋黃、蛋白,顯然也是不想露餡。如果只是一錘子買賣,那麼完全不用做出蛋白蛋黃,隨便在蛋殼裡裝點什麼都可以。另一方面,雖然那些製造「假雞蛋」的原料很廉價,但是並沒有機器來製作「假雞蛋」。尤其是蛋殼,即便做也跟做工藝品差不多麻煩。按照雞蛋本身的價格和目前工人的工資,製作速度的有多塊才能賺到錢。有記者經過深度調查,認為「製作假雞蛋只是通過培訓牟利的騙局」。這,應該就是假雞蛋的真相。
總結,真雞蛋≠合格雞蛋。
只要是雞下的蛋,我們都得承認它是「真雞蛋」。但真雞蛋並不意味著一定合格,如果雞飼料異常,或者雞的身體病態,就可能下出各種異常的雞蛋。除了前面所說的棉酚和「類環丙烯脂酸」,藥物、殺蟲藥、高溫下保存時間過長、缺鈣、單寧酸太多,都可能導致雞蛋異常。這些異常可能是蛋黃顏色不均勻,還可能導致蛋白發紅。當人們看到這些異常的雞蛋,也就經常把它們當作「假雞蛋」。
以上內容由百度派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