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謎一樣的南華山」
寧夏中衛市海原縣城南有座大山,與華山同名,叫南華山,海拔2955米,比賀蘭山低601米,比六盤山高13米,是寧夏第二高山。
有人形容它是「海原人的母親山」,特別是在秋天,總有一些白色的煙雲沿著山頂飄過,仿佛一面白色的輕紗浮在母親的臉龐。
靜靜的南華山上,白樺樹影交織錯動。主峰馬萬山塵封於時光深處,秋草如長發一樣隨風柔順地向上飄著,飄著飄著,飄進了秋天的雲層,最後全部變成金黃色。海拔最高處,年邁的鐵塔傲然而立,試圖用實際行動延長整個山脈的翠綠。
南華山風光。
夏日茂盛的回音隱約可聞。這裡曾有過一個鏗鏘故事,相傳一日,明代著名御史赫瀛專程到海喇都(今海原縣城)巡查養馬,由固原遊擊將軍、西安所千戶陳守義和海喇都營的單百萬陪同。出海城走了不遠,進入南華山山門村,見山勢巍峨,景色秀美,赫瀛讚嘆:「山水相連,五脈通衢,真乃絕佳之地呀!」陳守義便說:「回大人話,此山名南華山,此溝叫五竅溝(五橋溝)。」
赫瀛一行順著五橋溝觀覽而上,只見溪水潺潺,蟲鳥爭鳴,流水倒映著馬群,嘶鳴騰躍。再抬頭一看,兩面山坡鬱鬱蔥蔥,遍山馳騁的駿馬,猶如翡翠,秀峰上鑲滿了瑪瑙寶石。赫瀛問道:「這些都是誰的良馬?」陳守義指著身後的單百萬說:「大人,此山上的良馬都屬海城單百萬所有,對面那座高峰是華山的最高處,就是因單百萬養馬之多而得名為馬萬山。」赫瀛聽完陳守義的介紹,轉身看了看身後的單百萬,說:「本御史巡察了諸多牧馬營寨,唯有你的馬膘肥體壯,神驤威駿,好一個單百萬!」於是,赫巡撫吟詩道:
黑水城裡黑水監,一代馬徵控胡天。
關山營牧綠草地,黑水苑飲清水源。
南華豐茂山嵎滿,馬萬蒼翠神駒苑。
官牧山前觀神駿,牧馬人中數老單。
古人這次神仙般的山中巡遊,大概也是在歷史深處的那個秋天吧。不然,那美不勝收的詩句中字裡行間,能不充溢著濃濃秋韻?
後來,巡撫因海原的單百萬為國養出了神駿良駒,欣賞他有統轄牧馬營寨的能力,命單百萬做了黑水監正,統轄馬營,決定將南華山也定名為官牧之山。
南華山很大,你無法一眼窺望它的全貌。只能從不同的山口進入。多進一個山谷,你就會多了解一次南華山,多觀賞一處風景就會多長一點知識。
南華山是博大的。1982年,國家地震局在此山腳下,發現並開挖了海原活動斷裂帶上有名的「刺兒溝探槽」,該探槽記錄了6次8級以上的古地震事件,為人類認識自然打開了一扇「新窗」。
南華山是厚重的。1984年,在此山臨近水源的一個陽坡上,考古隊發現了古人類繁衍生息、生產勞動的「菜園文化」遺址,這些重大發現將世人的目光引向海原。如今,這座黃土高原上的彩色寶島已被納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再往西北端面積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區走,那裡就是有名的「靈光寺」。山勢雄渾巍峨,形似蓮花一朵,古色蒼茫,被一片金綠色包裹著,威風凜凜。古來文人雅士,因愛它的勝景疊翠,曾留下過許多詩詠:
山巒層層疊,撐空不肯低。
峰連花碧合,天並蔚蘭齊。
綠樹藏禪院,青雲擁石梯。
探奇臨絕頂,放眼隴東去。
——(清)朱美燮
華山千丈秦中峙,驀地嘉名肇錫同。
黛鬟凝青含宿雨,螺髻抵翠動微風。
層巒痕溼朝煙碧,列嶂光餘夕照紅。
應許峰頭重九天,畫圖點染屬天公。
——(清)楊金庚
領略靈光寺的風光,應從西夏開始。這裡是西夏王李元昊的避暑行宮所在地。山鷹盤旋,位列海原八景之首的「靈寺散花」景點穩坐雲端之下。鴿哨翻梁而過,老得掉了皮的樺樹枝躺在地上,散發出一道堅韌的銀光,將一山的秋色,穿越至八百多年前夏人的生活裡。一串串不知名的紅果子夾雜在雲杉和落葉松間,紅綠相摻,相映成趣。在這些林木之間,這裡或那裡,偶爾聳立出一棵參天大樹,葉片颯颯,顫抖著枝梢伸向長長的藍空。
歷史上的南華山,不僅只有南華山這一個美名。自有地質發育史記載以來,海原大地經過強烈的區域變質作用,南華山慢慢上升,逐漸隆起為一座高山。在這一段幽遠而迷茫的夢境中,南華山的名字變換了很多次,有時叫華山,有時與天都山合稱天都山,有時叫五橋山,有時叫雪山,也有時叫花山,最後因其位置在海原縣城之南,被定為南華山。
秋末初冬,這個季節走在草香浮蕩的原始林區,寂靜的山間迴蕩著清脆的鳥鳴,斑駁的枝葉下,穩坐著世代輝煌的豐碑,讓人禁不住讚嘆:「真沒想到海原竟有如此美麗的地方!」
站在山的最西端,回望東山蒼茫的峰巒,清涼的空氣在時空裡漫漶,一座昂然聳立的奇峰,仿佛守衛南華山的一位大將,他的腳凳環繞錦緞,周圍有五峰嶺,嶺上有先賢陵墓,是南華山又一處獨特的風景區。
南華山之所以如此美麗,不僅因為它的風景如畫,最主要是因為它是海原人的水源地,山內五泉環列,清澈甘甜,如同母親的乳汁,是海原八景之一的「五泉競冽」景點。海原大地震倖存者說,1920年12月16日,震驚世界的海原大地震發生之後,所有道路中斷,水路堵塞,倖存者被圍困在南華山下的海城及周邊村莊,要不是靠這座山上融化的雪水活命,生存下來的人怕是寥寥無幾。所以,這座山又被海原人稱為「母親山」。
南華山有一條公路,當地人稱它為「海原的66號公路」。如果說南華山是海原人的「母親山」,那麼這條公路也就是「母親之路」。它從海原縣城蜿蜒而上,將人的目光逐漸拉長,一直延伸至遠方。
南華山,母親山,海原縣史前文明的搖籃。有人說,這是一個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但遺址古蹟證實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他們不僅創造了生命的奇蹟,還創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菜園文化。(寧夏散文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白鴿/文寧夏日報記者王文革圖/視頻)
來源:寧夏日報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