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領紅包,你還知道哪些過年習俗

2021-02-09 天外天

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小時候總是盼著過年

盼著新衣,盼著美食

當然也少不了收到壓歲錢的喜悅

春節期間晚輩向長輩拜年,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是是一種習俗,那麼還有沒有如此「福利」的習俗呢?各個地區過年又有什麼樣的習俗呢?

 

東北

東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點長壽燈,徹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家每戶都要掛紅燈籠,到了晚上就要點亮燈籠,而且要點一宿,不能關燈,意味著益壽延年,香火不斷。

天津

天津有春節貼吊錢兒的習俗,吊錢兒是用彩紙剪刻成的圖案,貼在門窗的玻璃和橫稜上,作為春節喜慶氣氛的點綴。貼上的吊錢兒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損壞,否則就意味著一年不吉利。天津人稱正月初五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順心的事歸結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噹噹,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災的意味。

 

北京

「糖瓜祭灶,新年來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頭兒要一頂新氈帽!」老北京人過年,一般從「臘八」開始,一直延續到元宵節後。北京春節期間,最出名的就是民間組織的各種花會廟會,張燈結彩,表演各種節目。

 

山西

山西拜天祭祖的規矩不多見了,但年三十兒的晚飯上不能說話的規矩被保留了下來。春節的第一頓飯都是吃餃子。大同煤炭資源比較豐富,每逢春節除夕晚上,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曰旺火,以圖吉利,祝賀全年興旺之意。裡面放柴,上面寫個大紅字條「旺氣沖天」。等午夜十二點,鞭炮齊鳴之時,將旺火點燃。點燃後,火苗從無數小孔中噴出,狀若浮圖,既禦寒,又壯觀。大人孩子們圍起一圈,有的做遊戲,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來烤火,以圖「旺氣沖天」。

 

陝西

過年都要給孩子做個「棗牌牌」。「棗牌牌」就是用紅線穿上紅棗、穀草秸秸,上面掛個銅錢,下面墜個鞭炮,掛在孩子的背後,這是一種避邪祝福的吉祥物。春節期間,村村都組織秧歌隊,挨門逐戶拜年,在這裡俗稱「沿門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謁廟、敬神,祈禱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然後到各家各戶拜年。

 

河南

除夕之夜的祭祖和守歲。正月初一,首先燃放鞭炮,拜祝先祖遺像。接著,晚輩向長輩拜年,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正月初二是閨女回娘家的日子。正月初三為祭墳、祭宗祖的日期。初三開封忌走親戚。初五為破五節,民間認為初五是年後第一個不吉日,親友之間亦忌相互串訪。除此兩日之外,節日期間,開封民間走親串友,幾無閒日。

 

甘肅

新年舞社火是甘肅各地春節期間的重要活動,同時也是一種載歌載舞、體裁多樣、種類繁多的綜合表演藝術,多在農曆正月進行表演。進入農曆正月,臨夏山村的大樹間,一架架鞦韆架起,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打鞦韆遊戲。就這樣,歡樂的人們飛在鞦韆上,天天飛、夜夜飛,直到正月十五結束。

 

廣東

農曆正月初一日稱元日,為新歲之首,春天之始。初一早,不少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戶參拜賀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初二、初三日鄉村圩鎮多組織有慶新春文娛活動。

 

浙江

在紹興,送灶神之後,除夕之前,每戶人家總要選擇一個祝福的吉日,這是每家一年之中最為隆重的大祭典。所祭的神像有「南朝聖宗」四字,紹興人叫祝福菩薩、大菩薩。

 

廣西

春節是一年中最大的節日,比如南寧,初一零時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辭舊迎新。物互訪「拜年」。十五元宵節晚上鬧花燈。十六縣郊農村舉行廟會、「搶花炮」。桂西的一些地區,世代流傳的舞雞、舞春牛活動,增添了春節的喜慶氣氛。

 

海南

除夕晚上,室室點燈,家室有燈,夜以繼日,一連數天直至初四天亮才罷;俗稱「發燈」,取「添丁發財」之意。初一凌晨,無論老少都得起床吃「齋飯」(即為清淨潔白以懷念祖先)。「齋飯」不但類似於伊斯蘭教的清真食品,而且正如北方人過年必吃魚(年年有餘)一樣,吃的東西還須有吉祥寓意。

無論何地,過年的瑣碎習俗其實都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追求與嚮往,隨著社會的發展,如今的春節習俗已經逐漸改變,從原來的放鞭炮逛廟會等變成了看春晚搶紅包,不知道大家今年有沒有順利集齊五福紅包,下面告訴大家一些新的新年習俗,希望可以讓你年年五福到:

二十三問票圈 二十四掃福字

二十五澆澆樹 二十六求朋友

二十七餵小雞 二十八把福發

二十九五福有 三十晚搶一宿

最後

我怕三十晚上的祝福太多

你會不在意我的問候

我怕初一早上的鞭炮太吵

你會聽不到我的祝福

所以小編選擇這個時候給大家送上祝福

祝大家

豬年大吉!


圖:來源網絡

文:來源網絡、六爺

編輯:六爺


相關焦點

  • 紅包:從傳統習俗到過年政治學
    在大陸地區,紅包的習俗曾在文革時期有短暫隔斷文革時,「恭喜發財」、「紅包」這些習俗都當作了「四舊」,被刻意阻斷1967年,中國開始「破四舊」,過「革命化」春節:「移風易俗過春節,大年三十不歇腳」「幹到臘月二十九
  • 臺灣過年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除夕的習俗  除夕當天一定要祭祖,選吉時祭祖,供品也是以三牲為主(雞、豬、魚或魷魚)。  當然最重要的是晚上要吃年夜飯啦!  有些比較傳統的閩南家族還會圍爐,圍爐就是在用餐的圓桌底下擺木炭火爐,並在火爐周圍放著紅色的鈔票,圍爐過後小朋友就跪著向長輩說吉祥話與領紅包。
  • 臺灣過年的習俗什麼樣?
    臺灣過年的習俗有哪些?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客座講師、珊霖企業管理總經理賴國光撰文《臺灣過年的文化習俗》對此進行了解說。【小年夜的習俗】臺灣的過年習俗大部分融合了本省人的習俗與外省人大江南北的風俗,所以應該是一個小型的融爐,融合了民國之前中華各民族的大雜燴文化!
  • 以前過年前除了殺年豬,還有哪些習俗?現在農村還會殺年豬嗎
    在農村過年前殺豬,確實是很常見的一件事情,這是屬於農村幾代人的記憶,也是農村特有的傳統習俗。那麼農村除了殺年豬,還有哪些有趣的習俗呢?下面我來給你們分享一下:農村殺年豬這個習俗,具體是從哪個年代開始,無從考究,但有一首老北京的民謠是這麼唱的:小孩小孩你別哭,進了臘月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 新加坡過年和中國差不多,但這個習俗讓人難以理解
    雖然新加坡華人的春節年味不如中國內地濃厚(連國定年假也只有兩天),但新加坡仍有特殊規則和禁忌,讓「新式過年」呈現一番特殊風味,以下幾個特別習俗,有機會造訪新加坡,不妨體驗觀察一番。要領紅包大家都知道,年夜飯倒是其次,「紅包」才是過年的主體,不管是送紅包還是收紅包,「紅包」總是讓人千頭萬緒、感慨萬千,新加坡人過農曆新年,當然也少不了這一味,和許多中國家庭一樣,小孩子會在初一拜年時準備幾句吉祥話,向長輩拜年、領紅包;然而,也有許多地方採用「結婚之前都是小孩」的形式,也就是說只要你還沒成家,都是可以「分一杯羹
  • 你還不知道發紅包有[7大禁忌]?盤點中國地區除夕夜必須要知道的傳統紅包習俗
    當小孩拿到銅錢串,就成為壓「祟」錢,可以用於賄賂鬼怪逢兇化吉,平平安安的過年。民國以後,則演變為用紅紙包裹。在中國粵語區紅包被稱為利市,英語叫Red envelope / HongBao。 所以,紅包是華人在農曆新年期間不能忽略的傳統習俗,就算到了現代人一言不合就「發紅包」也是頗為講究。那麼在今天大年三十,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傳統發紅包時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包紅包時千萬不要犯這「7大禁忌」哦!
  • 沒有年味,那是我們長大了,欽州的這些過年習俗你還記得嗎?
    小時候最盼望過年了,有新衣服穿,有好多好多好吃的,可以放鞭炮、搶鞭炮,最激動的是收壓歲錢和親戚朋友的紅包。長大後喜歡過年,因為可以暫別工作,帶上妻兒回家和父母團聚。兒時那些過年習俗,也要告知長大了的兒女,也是一種中華民族文化傳承吧。
  • 過年的習俗你知道哪些?二十八把面發是什麼意思
    #春節裡的美食文化#在北方,每到臘月二十八,過去家家戶戶發麵準備蒸饅頭,你知道有哪些寓意嗎有的地區習俗在正月初二之前不扔垃圾,過年不弄壞東西,不要說壞了,破了的話。正月裡不剪頭等等。現在的小孩不會理會這些的。過年蒸饅頭寓意來年有個好兆頭,日子蒸蒸日上。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是指過去發麵要前一天和好放到熱炕上發一宿才能發好,在用食用鹼進行中和起面。
  • 閩南過年有哪些習俗?你不一定都知道
    閩南地區信奉神明,所以過年風俗特別多。閩南春節習俗,下面一起來看看。閩南春節習俗閩南地區的春節習俗較為完整地保留了中華民族過春節的傳統,「敬天」「敬神」「拜祖先」是其中最為濃重的春節禮俗。過去,從閩南地區到海外的華人華僑光宗耀祖的三件大事是「娶妻」、「生子」和「建大厝」(建大房子),而在傳統春節,海內外的閩南人都無一例外地把「敬天」、「敬神」和「拜祖先」三大習俗給保留下來,並作為最隆重的三大禮俗,而正月初一拜天公便是其中最為隆重的禮俗之一。閩南春節習俗如下:
  • 有哪些過年習俗,日本還在堅守?
    老母親說,祭菩薩與謝祖宗程序略有不同,好酒好菜均需必備,而謝祖宗,除了點蠟燭燃香之外,還要放紙錢。紙錢最好是一張張念過經,點過紅的,是「真錢」。這是孝順錢,送給祖宗大人們在天堂用,祈求繼續保佑我們子孫後代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到了我這一代,其實已經不太知道這些過年的習俗與套路。於是,我把祭拜過程與酒水布局一一記下,以備後用。
  • 在春節期間有哪些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
    在春節期間有哪些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這些習俗你都知道嗎?春節對於我們中華民族來說是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有句話說的是,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句話就能非常通俗的表達春節這個節日的意義,這就是一個對於我們來說喜慶吉祥團圓的日子。今天就來跟大家一起來說一下,在春節的時候我們都有哪些傳統的習俗。
  • 三饒親,你知道過年發紅包的習俗是怎樣來的嗎?
    過年發紅包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當前對「紅包」起源較為普遍的說法,是流傳於民間的關於「祟」的故事。發紅包習俗影響了東亞文化圈  發紅包這件事歷史久遠,不但中國大陸有這樣的習俗,香港、臺灣地區,甚至日本、東南亞都有類似的習俗。
  • 在新加坡過年,不得不知的8個本地習俗!
    新年是一年之中最熱鬧和備受期待的節日那麼,新加坡華人過年都有哪些習俗
  • 在你的家鄉有哪些必須要遵守的過年習俗?今年,你回家過年了嗎?
    當然,此時此刻很多人正在回鄉的路上,也有的人因為一些原因選擇不回家過年了。不過,甭管在哪過年,都有不一樣的味道,也都一些必須要遵守的過年習俗。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過年的那些習俗。無論在哪過年,想必都有一些講究的,比如年夜飯吃什麼、拜年的儀式、走親戚時拿的禮品等等。俗話說,三裡不同俗,五裡改規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過年習俗。
  • 過年不能掃地扔垃圾你知道嗎?盤點那些曾被遺忘的春節習俗
    新春佳節越來越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只要是店鋪都放起了各種春節必選的歌曲呢?走到哪裡都是"恭喜你發財",如今的新年反倒是各家商店越來越喜慶,路人倒是沒有多大的感覺。春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其實從過年前一個禮拜開始就有一大堆習俗,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再加上現代人也比較忙,一些不重要的習俗就慢慢被捨棄了,那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被遺忘的春節習俗。
  • 紅紅火火過年!這些僑鄉的春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中國僑網1月25日電 題:紅紅火火過年嘍!這些僑鄉的春節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為迎接這個盛大的節日,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民風民俗。小僑今天帶你看看,這些僑鄉別具一格的春節習俗。
  • 在惠州過年,你需要知道這些過年習俗!
    惠州的過年習俗歸納起來,大致有節前的準備,貼對聯、門神與福字,送灶主阿公上天,拜神,吃團年飯,守歲,燒鞭炮,舞龍,舞獅,穿新衣,換新碗箸,初一吃齋、開年、送窮,過人日,互相拜年等等。這些節俗,基本上是中國傳統習俗在惠州的體現,但也頗有一些惠州的地方特色。附:水口過年會節匯總查詢!過年水口本地特色節日匯總!在水口過年的都來看看!
  • 東莞過年有哪些習俗?大家都知道嗎?
    春節臨近,有關過年的一些習俗,你知道多少呢?「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民俗,最好從過年習俗開始。」從冬至開始,東莞過年習俗數十種。迎春花市、登黃旗山、洪梅花燈、茶山公仔等均具東莞特色。
  • 100000元AR紅包,在周莊財神節,等你來領!!
    別只顧著掃福了!來周莊輕輕鬆鬆領紅包!!怎麼玩,讓小編來教你!‍沈萬三的聚寶盆裡或是在雙橋的臺階阿婆的櫓船上或是古戲臺的銅鑼上更多紅包等著你去發現!過年期間老周莊人都有「裝年糕」的習俗:邊拉家常邊做糕吃過了甜甜的糯米糕意喻新年步步高升、生活蒸蒸日上
  • 端午節的這些習俗,除了吃粽子、划龍舟,你還知道哪些?
    蘇軾這一首詩將人的思緒拉到端午節,很多人對端午的習俗還停留在吃粽子紀念屈原上,殊不知端午還有別樣的習俗。汪曾祺《端午的鴨蛋》一文,為我們展示了家鄉端午的風俗:系五色繩、做香角子、貼五毒、喝雄黃酒、畫額、吃十二紅等等。正如他所言,端午習俗早已不是划龍舟吃粽子,時代已經賦予它更多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