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這些習俗,除了吃粽子、划龍舟,你還知道哪些?

2020-12-06 舜網

「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裡,對酒攜樽俎。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弔祭江誦君賦。」蘇軾這一首詩將人的思緒拉到端午節,很多人對端午的習俗還停留在吃粽子紀念屈原上,殊不知端午還有別樣的習俗。

汪曾祺《端午的鴨蛋》一文,為我們展示了家鄉端午的風俗:系五色繩、做香角子、貼五毒、喝雄黃酒、畫額、吃十二紅等等。

正如他所言,端午習俗早已不是划龍舟吃粽子,時代已經賦予它更多意義。

① 吃粽子

端午吃粽子是最經典的習俗,它源於公元340年,屈原多次勸說楚無果後,便知國之將亡,他不願苟活於世,希望用自己的死喚醒楚王,於是他毅然投江,以身殉國。

百姓知曉他的良苦用心,便將大米投入江中,希望江中魚蝦吃了大米,就不要再去毀壞屈原的屍體,於是後來便衍生出吃粽子的習俗。時至今日,包粽子,送粽子已經成為了當今社會聯絡親友的一種方式。

② 賽龍舟

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不僅是為了紀念屈原,還為了紀念投江祭父的曹娥和為父報仇的伍子胥。賽龍舟一是為了驅散水中魚蝦,紀念先魂,二是為了祭水神。如今,賽龍舟已經成為了一項全民運動。

除了吃粽子和划龍舟,下面8個習俗,很少有人知道,因為在很多地方,基本都已經消失,沒有得到傳承。

③ 系五彩繩

五彩繩又被稱為續命繩、百索子、長壽繩。五色源於五行,它將金木水火土聚為一體,常有祈福避災之意。系五彩繩的習俗可追溯到漢代。

《風俗通》中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者,闢兵及鬼,令人不病瘟。」

五彩繩系法多樣,兒童一般繫於臂膀手腕上,這種系法《風俗通》中便有記載:「午日,以五彩絲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長命縷,一名闢兵紹。」成年男子羞於繫於手腕,故他們戴的時候通常繫於腳腕處,小嬰兒皮膚嬌嫩,不便系戴,故他們大多放於胸前。

清朝的端午節格外熱鬧,他們在五彩繩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做成別樣的釵飾。

《燕京歲時記》便有記載:「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續羅製成小虎及粽子、壺盧、櫻桃、桑葚之類,以彩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繫於小兒之背。」

端午過後,五彩繩也不能亂丟亂放,要等到天降大雨才能丟,而且要把五彩繩丟到雨水中衝走,寓意是衝去這一年的磨難。

後來,系五彩繩這一習俗,也逐漸演變成掛香囊,香囊裡不僅放有五彩繩,還有白芷、山奈、川穹等草藥。古代的大家閨秀多用來送給有情人,以表相思之意。

隨著社會的發展,香囊裡的五彩繩也逐漸演變成驅邪的符紙和驅蚊的香料,逐漸有了現實意義。

④ 貼五毒

端午時節正值酷暑,各種毒蟲爭相而至,在醫療條件相對落後的古代,炎熱的天氣還容易引起疫情,故端午還有貼五毒的習俗。

五毒是指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這五種毒蟲,貼五毒便是用黃紙畫出五種毒蟲的畫像,貼在牆上,然後用把尖針刺在五毒畫像上,寓意是驅除五毒。

五毒畫像多由專人繪製,後來逐漸演變成印刷廠印刷,針刺五毒也演變成張天師手舉葫蘆收服五毒。雖然貼五毒有些迷信色彩,但這樣的小活動卻最能讓人感受到節日的氣氛。

⑤ 畫額

端午節仿佛是為孩子們量身定做的節日,它的很多習俗都與兒童有關,畫額也是如此。所謂畫額,便是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寫一個「王」字。

《燕京歲時記》中記載:「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灑之,用塗小兒領及鼻耳間,以避毒物。」

大人們將它看作驅除邪祟的吉祥物,孩童們則把它看做一場遊戲。有古詩稱「唯有兒時不可忘,持艾簪蒲額頭」,於孩童而言,畫額也是一份珍貴的回憶。

⑥ 喝雄黃酒

雄黃又被稱為「雞冠石」,從化學角度看,雄黃是一種毒物。但雄黃酒並不是雄黃製成的酒,而是在酒中加入微量雄黃。

《清嘉錄》中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飲之,謂之雄黃酒。」

喝雄黃酒不僅是為了驅除毒蟲,還為了紀念屈原。相傳屈原投江後,有一老者擔心水中雜蟲會啃食屈原屍身,便往江中倒了一壺雄黃酒,此後人們便爭相效仿。

除了喝雄黃酒外,人們也常把雄黃酒撒於陰溼的角落,以達到驅蟲的功效。

⑦ 採藥

端午節在古人印象中是一年裡陽氣最旺的一天,人們普遍認為,這一天草藥的藥性最好,所以便有了採藥的習俗。

《夏小正》中曾記載這一習俗:「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端午採的藥大多是艾草一類的草藥,但也有地方抓蛤蟆入藥,在南方一些地區,則還有製作蟾蜍酥的習俗。

因端午採藥多,故又衍生出掛草藥、鬥草和沐蘭湯的習俗。掛草藥,顧名思義便是將草藥掛在門上。一般人們都會掛艾、菖蒲和蒜這三種草藥。

《清嘉錄》中也有記載這三種草藥:「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

鬥草是民間的娛樂項目,其玩法是兩人各選一個韌性草,兩草呈十字互相拉扯,不斷者為勝。湯又稱草藥水,其源頭可追溯到西漢年間。

蘭湯中有鳳仙、白玉蘭、佩蘭等草藥,各個年代的文豪都對沐蘭湯十分推崇。

晏殊有詩:「山來佳節載南荊,一浴蘭湯萬慮清。」

歐陽修寫的詩裡也曾有所體現:「嘉辰共喜沐蘭湯,毒公式何須採艾禳。」

如今中藥的發展大不如前,採藥沐蘭湯這一習俗已經漸漸被人遺忘。這是我們傳承千年的文化,它不應該在我們這一代沒落,若在端午時節,約上三兩好友採艾草沐蘭湯,倒也別有一番趣味。

⑧ 掛艾虎

掛艾虎也是端午節的習俗,它是由兩個雞蛋殼製作而成。製作時,蛋殼上畫成老虎形狀,蛋殼下方貼上五毒形狀的貼紙。再加以五色繩做裝飾,既有老虎驅五毒之意,也有五色繩祈福之意。艾虎多掛於新生兒的房門上,有時艾虎也會佩戴在身上或放在簪子上。

⑨ 躲午

在古代,端午忌諱頗多,躲午便是其中一個。《灤州志》中記載:「女之新嫁者,於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

在古代,端午被看作是不吉祥的一天,所以嫁出去的女孩通常會回娘家躲災。時至今日,這個習俗基本已經廢除。如今科學技術發達,社會文明進步,端午再也不是不祥的節日。對於傳統習俗,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⑩ 吃鴨蛋

端午吃鴨蛋這一習俗相對小眾。

汪曾祺在《端午的鴨蛋》中說:「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乾、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他對高郵的鴨蛋十分推崇,讀來直叫人眼饞。鴨蛋吃完後,還可做成鴨蛋絡子,它是由彩繩做成,孩童們常把鴨蛋放在絡子裡,將絡子系在大褂上,仿佛是心愛的飾品。

端午節習俗眾多,大多都與屈原、五毒離不開關係。時至今日,端午節的很多習俗也漸漸地被我們遺忘。漸漸地,端午節也沒有了它原有的味道,孩童再也不似從前一樣拿著五彩繩,拿著鴨蛋絡子四處攀比。也許再過幾十年,端午節便成了一種擺設。

不知道這是社會進步太快,還是因為文化出現虛化現象。但一更覺得,中國作為文明古國,具有源遠流長的文化根脈,我們可以跟緊社會的進步,但也不能遺忘那些傳承千年的傳統文化。

所以,我們要重視端午的習俗,莫讓傳統節日成為歷史。

相關焦點

  • 各地下起龍舟雨,即將迎來端午節,除吃粽子和划龍舟還有哪些習俗
    準備蒸的粽子一提到端午節,咱們就會想到吃粽子和划龍舟,這兩大習俗一直傳承至今。跟其他的傳統節日一樣,端午節的氛圍也慢慢變淡了,對現在的大多數人們來說,端午節更多意味著假期,僅此而已,最多買一兩個粽子吃,吃完了可能還會吐槽,這麼好吃難怪扔河裡餵魚,慢慢地已經沒有過去的那種節日的氛圍了。除了粽子和龍舟,還有哪些傳統呢?讓我們回憶一下小時候的端午節。
  • 今天是端午節,古代這一天除了吃粽子,你還了解哪些文化活動?
    楚國百姓知道屈原殉國的消息,紛紛從家中拿出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這種米糰逐漸演變成今天的粽子。在此後的歲月中,很多文人墨客依感懷於屈原的偉大,寫下了很多經典的詩篇。 北宋詩人張耒曾經寫過一首《和端午》,便是表達了對屈原的尊崇與敬仰之情,其文曰: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端午節有賽龍舟的習俗,這與屈原也是分不開的。
  •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不只是屈原故事、划龍舟和吃粽子,還有更多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不只是屈原故事、划龍舟和吃粽子,還有更多文/@成長新視點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歷史悠久,來歷傳說多樣,習俗更多多彩。最深入人心的來歷,是與屈原有關的故事;流傳最廣泛的習俗,主要是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和掛艾草(菖蒲)。
  •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吃粽子,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由於我國地域廣大,再加上許多故事傳說,因此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俗話說「五月五,過端午」,除了賽龍舟和吃粽子,端午節的傳統習俗都有哪些?
  • 「端午節福利」除了吃吃吃粽子,肇慶人的端午習俗還有這些……
    昨天,小編為大家介紹肇慶各地粽子都有什麼區別吧【相關連結】想要與「粽」不同?多彩肇慶邀你嘗鮮除了吃粽子,肇慶作為一座千年古城,又有什麼特別的端午習俗呢?文末有福利50份肇慶裹蒸等你領取哦端州區:掛艾草菖蒲農曆四月的最後一天,大清早,家住端州城區的居民就將一束艾草、菖蒲懸掛在自家門前,有的還在家門口張貼「艾旗迎百福,蒲劍斬千邪」的對聯。除了包粽子,這也是端州人過端午的一種習俗。
  • 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要吃什麼有哪些習俗?
    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要吃什麼有哪些習俗?時間:2020-06-22 14: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端午節是幾月幾日要吃什麼有哪些習俗? 距離農曆2020年端午節還有21天,上半年最後一個假期如何度過?要吃些什麼?有哪些有趣的習俗你知道嗎?
  • 端午節的由來與雲霄划龍舟習俗
    不知不覺間,端午節就要到了。在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端午節是名稱最多的一個。除端午節外,還有五月節、端陽節、女兒節、龍舟節等諸多專名。時至今天,端午節除了放假一天,吃粽子外,就是南方等地區進行划龍舟比賽。其實,端午節的習俗很多,民間傳說的文化內涵也十分豐富。幾千年的光陰裡,從避瘟驅邪到愛國孝親,端午節一路走來,給我們的民族以健康、信仰和力量。
  • 端午節都吃什麼,有哪些習俗,不止吃粽子賽龍舟!
    五月初五端午節民俗活動主要有:賽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浸龍舟水、吃粽子、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習俗。扒龍舟活動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盛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端午食粽之習俗,自古以來在中國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
  • 端午節的習俗您都知道哪些?
    今天是端午佳節,作為端午節的傳統習俗,相信不少人都已經吃到了粽子,每年端午節這粽子的銷量可真不少。
  • 端午節在農村除了吃粽子還要做兩樣 你知道是什麼嗎?
    端午節在農村除了吃粽子還要做兩樣 你知道是什麼嗎?時間:2020-06-24 23: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在農村除了吃粽子還要做兩樣 你知道是什麼嗎? 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端午節也是法定假,連上周六日,又是三天小長假。
  • 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包粽子春秋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投江後,漁民怕魚咬食他的肉身,就包了粽子投到江裡,這樣魚吃了就不會再咬食屈原的肉身了。傳到後來,就有了端午節吃粽子的傳統了。包粽子飲雄黃酒端午時節及節後,氣候炎熱蠅蟲比較多,毒氣也就上升了,人是吃五穀雜糧生百病的,而病從口入多為邪雜之氣,
  • 划龍舟吃粽子立雞蛋 臺胞在廈過端午讚嘆有家的感覺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陳翠仙)一說起端午節,兩岸民眾想起的都是吃粽子、划龍舟等活動。有許多臺胞在廈門安居樂業,他們在廈如何過端午節?最近,海滄區、思明區等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活動,邀請臺胞一起歡度佳節,許多臺胞都讚嘆道:「在廈門過端午就像在家一樣。」
  • 關於端午節,你可能不知道這些
    中國日報網5月27日電 又是一年端午時,情濃粽飄香,端午作為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除了屈原、龍舟、粽子,你可能不知道這些!3.節日習俗還有哪些?賽龍舟 / 吃粽子 / 飲雄黃酒 / 佩香囊 / 掛艾葉菖蒲 / 栓五色絲線 / 畫額等。
  • 明天端午節,你知道有哪些傳統習俗嗎?提前了解,早做準備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與春節、清明節和中秋節一起被列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每到這個時候,我們都會吃粽子、賽龍舟以紀念屈原。下面就給大家講講在我國端午節的5個傳統習俗,快看看你知道嗎!吃粽子南方和北方喜歡吃的粽子口味也不同,大多數北方人吃蜜棗粽子,諧音是「早中」,而大多數南方人喜歡吃肉粽子。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這些習俗你知道麼?
    端午節的習俗: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 端午節,這些習俗你都了解嗎?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包粽子、掛菖蒲、賽龍舟,吃楊梅、枇杷等時令水果,是端午節的「標配」。隨著時代的變遷,端午習俗也發生著變化,一些舊習俗現在已是少人知曉。可見,遠在1700年前的晉代,五月初五吃粽子已經是一種全國性的習俗了。但此時的粽子,似乎還沒有和屈原掛上鉤,直到百年後的梁朝人吳均所寫的志怪小說集《續齊諧語》的《屈原投江》中,才出現楚人在每年五月初五日,截竹筒貯米,投入汨羅江紀念投江而死的三閭大夫屈原的故事。中國人是「吃」的民族,小小一隻粽子,也能翻出許多花樣。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還有哪些習俗你知道嗎?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並與農耕生活相適應,形成一系列民俗習慣,如包粽子、掛菖蒲、賽龍舟等。中國地大物博,南北氣候民俗活動差異,飲食各有不同。除了傳統的吃粽子,賽龍舟。
  • 端午節別只知道吃粽子,它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呢?來看看吧
    端午節別只知道吃粽子,它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呢?來看看吧。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叫端陽節。是我們傳統文化習俗裡面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在這一天會有很多風俗習慣。但是現在很多人只知道端午節就是吃粽子的節日,對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去,卻知之甚少。下面給大家詳細說一下它的由來和習俗,看看你知道多少呢?大家都知道端午節吃粽子紀念,但是為啥要吃粽子呢?吃粽子和屈原又有什麼關係呢?它的由來是這樣的,公元前278年,在農曆的五月初五,秦國大將白起,率兵攻破了楚國的都城郢後(安徽省壽縣)。
  •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放風箏,比武,擊球,蕩鞦韆,給小孩洗苦草麥藥澡,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之季度,從這一天必不可少的祛病防疫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
  • 【端午】除了賽龍舟和吃粽子,這些端午習俗你知道嗎?
    【端午】除了賽龍舟和吃粽子,這些端午習俗你知道嗎?這些端午習俗你可知道?關於傳統習俗,你了解多少?實際上,端午節的習俗裡,有相當一部分是和日常家居生活有著緊密聯繫的,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或許就會發現這些習俗仍舊影響著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