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後,蔣介石做了一個決定,讓無數將領到中山陵前抱頭痛哭

2020-12-13 滄海沉雲史

在抗日戰爭時期,為了阻止日軍的侵略行為,拯救百姓於苦難之中,我軍和國軍放下了矛盾,聯起手來,一起對抗外敵。後來在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之下,日軍終於無條件投降,並撤出了中國。這場勝利比以往任何一次戰爭的勝利都更加珍貴,百姓們也都非常興奮和激動,一時間舉國上下無不歡慶。可是兩年以後,國內卻發生了一起國軍將領到中山陵集體「哭陵」事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這一切都是蔣介石導致的。說起蔣介石,我們都非常熟悉,他身為國民黨總統,不僅擁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在拉攏人才方面也很有一套,很多國軍將領都對他忠心耿耿,寧死也不背叛他。但是蔣介石也有一些缺點,比如搞獨裁統治、為人多疑等,還有一點就是他對嫡系部隊異常信任和偏愛,但對於非嫡系軍隊卻始終報以懷疑的態度。所以就在抗戰勝利後不久,他就做了一個重要決定。

這個決定就是重新整編國軍隊伍,而這個想法也不是蔣介石想出來的,是美國一個中將建議他這樣做的,其目的是為了瓦解非嫡系軍隊,同時加強嫡系軍隊的實力。由於這個想法正符合蔣介石管理軍隊的理念,因而獲得了他的首肯。於是就在1949年4月,國軍總司令部在南京召開了相關會議,在制定出方案後,便迅速進行了大規模的整編軍隊工作。

蔣介石對待非嫡系軍隊的辦法是「要兵不要官」,意思是將非嫡系軍隊的番號全部撤銷,再把裡面的所有普通士兵都併入嫡系軍隊中,並進行軍隊整編,把原來的軍整編成師,把師整編成旅。而那些非嫡系軍隊的軍官卻成為編餘將領,被閒置下來。據了解,國軍編餘將領一共有五百多位,這些人有的已經日漸年老,有的身患重病,除了行軍打仗以外,他們根本沒有任何專長,所以很難安置他們。

後來,蔣介石便下令把這些編餘將領都調去中央軍團受訓,但受訓了半年以後,依然不知該如何分配他們,便只能繼續閒置下來,每個月給他們發一些生活補貼。可是由於生活補貼很少,根本不夠家庭開銷,所以很多編餘將領無奈之下,只好離開軍隊,另外想辦法謀生。

在這些編餘將領中,有一個中將叫奚澤,原來家裡很有錢,後來他加入同盟會,並捐款一百多萬銀元給孫中山鬧革命,之後更是官至集團軍參謀長。可成為編餘將領以後,他失去了生活來源,家裡一貧如洗,處境非常艱難,最終他的妻子因不堪生活壓力而選擇跳河自盡了。奚澤中將一直在不遺餘力地保衛國家,最終卻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場,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除了他以外,還有一個國軍副師長叫陳天民,原本是黃埔一期的學生,後來加入國軍,並參加多次戰役,在抗戰時期,更是立下了不少戰功。卻在整編後查出自己得了肺癌晚期。可是此時的他已經成為編餘將領,根本負擔不起高昂的醫藥費,所以他最終不堪屈辱而服毒自殺了。最悲慘的是,陳天民死後,竟沒錢安葬,最後還是幾個同袍湊錢才安葬了他。

在見識了生活的艱難以後,編餘將領們都萬分憤慨,沒想到自己拼死拼活地為蔣介石賣命,卻落得如此下場,這實在是不公平。於是其中一個將領提議到孫中山的陵前去哭訴苦衷,以示不屈。這個提議得到了其他將領的同意,於是就在1947年5月12日這一天,所有的編餘將領身著軍裝,佩戴勳章,舉著青天白日旗來到了南京中山陵,站在了孫中山的陵前,先是由丁德隆中將宣讀祭文,祭文念完以後,幾百名將領開始號啕大哭,紛紛高喊「打倒貪官汙吏」。

此次哭陵事件引起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關注,大家都紛紛指責老蔣,老蔣得知以後,大發雷霆,聲稱要把他們抓起來。但後來迫於輿論壓力,同時也擔心影響軍心,只好妥善安排了這些編餘將領。而經過這場哭陵事件,更讓人們看清了國軍內部存在的種種問題,所以國民黨註定是失敗的。

相關焦點

  • 日本投降後,蔣介石做了一個決定,讓無數將領跑到中山陵前抱頭痛哭
    後來在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之下,日軍終於無條件投降,並撤出了中國。這場勝利比以往任何一次戰爭的勝利都更加珍貴,百姓們也都非常興奮和激動,一時間舉國上下無不歡慶。可是兩年以後,國內卻發生了一起國軍將領到中山陵集體「哭陵」事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汪精衛死後要葬在中山陵,蔣介石聽聞後做了此事,所有人都叫好
    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汪精衛本是國民黨的元老級人物,也是那個年代革命的先驅者,曾和孫中山一起創建了同盟會,孫中山去世後,汪精衛和蔣介石的爭鬥就開始了,1925年,蔣介石利用中山艦事變,將汪精衛趕下了臺,汪精衛本想扣押蔣介石,但發現根本指揮不動手底下的人,這更讓他生出了一種挫敗感,同年五月以就醫的名義離開。
  • 1945年日本投降儀式,為何蔣介石不參加,而是徐永昌和何應欽
    日本無條件投降是指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許,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裡號上舉行了隆重的受降儀式,出席籤字儀式的國家有美國、英國、蘇聯、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紐西蘭等。
  • 此國民黨高級將領,數次投降又叛變,狼子野心,終於自尋死路
    很多的國民黨將領在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打擊之下,選擇了和平起義加入到我們解放軍的序列中來。這些和平起義的將領在加入到我們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後,大多都表現的非常優秀,但是有一個人卻是惡行不改狼子野心,終於自己給自己挖了一個墳墓。這個自掘墳墓的國民黨高級將領,名字叫做郝鵬舉。郝鵬舉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堅定的反共派人士。
  • 日本投降儀式上美國大怒,細節揭露蔣介石意圖,何應欽登報解釋
    然而,從8月15日日本投降的消息傳出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2天,南京城內的日軍是否真的已經遵從命令放棄抵抗了沒有,誰也說不清楚。日本派遣軍中國總司令,坐鎮南京城的岡村寧次到底在做什麼?岡村寧次這個名字,從30年前起就如噩夢一般縈繞在中國人民耳邊。
  • 集團軍總司令龐炳勳,曾投降日本人,跟蔣介石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當時軍閥連年混戰,龐炳勳充分發揮了自己商人的精明,依附各個勢力,並在中原大戰時加入馮玉祥的西北軍,追隨馮玉祥反抗蔣介石。不過,龐炳勳極善於保存實力,在中原大戰中出工不出力,並趁機發展自己。中原大戰結束後,龐炳勳被蔣介石收編,並被任命為步兵第一師師長。不久後,龐炳勳又被任命為四十軍軍長。
  • 當日本宣布投降時,毛澤東、蔣介石這些大人物都有什麼反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布《停戰詔書》,正式宣布投降。對於中國人,這一刻無疑是最值得驕傲的,無數群眾都加入到了狂歡的行列,甚至很多商店都打起了免費的旗號,用「普天同慶」來形容再合適不過。那麼,在消息傳來的那一刻,毛澤東、蔣介石這些大人物都在幹什麼呢?
  • 1937-1945日本侵華風雨中的中山陵:經歷無數屈辱災難
    今年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眾所周知,中山陵是孫中山先生的陵寢。在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以後,中山陵像我們中華民族一樣,經歷了無數的災難與屈辱。
  • 日本投降後,那些曾在華夏大地胡作非為的日本軍官,結局如何?
    而日本,雖說它的閉關鎖國也被西方列強打破,可是它卻通過「明治維新」,發展成了資本主義,並迅速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也是從這時開始,日本和中國的發展之路產生了分歧。那日本作為一個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該如何發展呢?他們也只能借著西方各國的經驗,開始依靠武力掠奪他國領土和資源來實現自身的工業化了。掠奪何處?
  • 日本無條件投降時,軍銜最高的將領是哪一位?
    有軍事愛好者提問,日本無條件投降時,軍銜最高的將領是哪一位?很多人都答對了一點點,但不完整。因為日本無條件投降時,有四位元帥軍銜的將領,分別是陸軍元帥寺內壽一、杉山元、畑俊六和海軍元帥永野修身,答一兩個人當然不算完全正確了。還有人答是山本五十六和古賀峰一,那就錯得有點離譜了。這兩個人雖然是元帥軍銜,但死於日本投降以前。
  • 東陵大盜孫殿英,投降日本人做漢奸,被抓獲後為何受寬待
    感動於病患期間共產黨對他的關懷和照顧,臨終前,孫殿英有所懺悔:「我過去做了許多壞事,對不起民眾,對不起共產黨。共產黨寬宏大量,不計怨仇,比蔣介石不知好多少倍啊!」既然孫殿英作惡多端,為何還要對他那麼好,為什麼不直接送他跟乾隆、慈禧去玩「激情面對面」呢?
  • 徐平:日本投降的前前後後
    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投降的準確日期,有人說是8月15日,有人說是9月2日。其實,這兩個日子都不錯,只是依據不同。實際上,日本決定並宣布無條件投降,直到正式籤署投降書,有一個過程,不是哪一天就完成的。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後,東方的戰爭策源地——日本,依然在太平洋戰場和中國戰場上負隅頑抗。
  • 抗戰時期,蔣介石特意提拔任用的雜牌將領,都有誰?
    可能熟知近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蔣介石在軍事上比較倚重的是自己的嫡系將領,像雜牌將領,他一概不相信也不重用。其實這種現象也不完全是,雖然蔣介石比較重用黃埔系將領,但是雜牌將領,如果真的有軍事才幹,蔣介石同樣也會重用,只是不十分信任而已,重用與信任是兩碼事。
  • 日本投降這天,蔣介石在日記中寫了八個字,舊恥雖雪,新恥重重
    蔣介石特意在重慶舉辦了茶話會,慶祝抗日戰爭的勝利。當然了,值得他忙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忙活了一天,年近六旬的蔣介石並沒有很快上床休息,而是坐在辦公桌前,一本正經地寫日記。蔣介石是一個相當倔強相當頑固的人,他居然堅持寫日記。9月2日這天的日記都是什麼內容呢?蔣介石說啊,我國最大之敵國,已經宣布無條件投降了,五十年來最大之國恥和我個人的恥辱,終於可滌雪淨盡。可是呢?
  • 日本每年都要跪拜祭奠兩個中國人,一個是蔣介石,還有一個竟是他
    日本祭奠兩個人,一個是蔣介石,還有一個竟是他在中國,有著很多重要的節日,比如說中秋、端午還有春節。但是奇怪的一點是,日本人不僅僅祭拜他們的祖先,可是為什麼還祭奠中國人,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還以為他們瘋了,日本不是總喜歡和中國作對嗎?而且日本後來被中國逼得無條件投降,應該非常痛恨中國啊,為什麼還要祭拜中國人呢?等小編慢慢跟你說來,你就知道這裡面的情況了。他們祭拜的第一個人是蔣介石。這個說來,對中國還有一些看不起的意思。
  • 臺灣退役將領組團拜祭南京中山陵(組圖)
    4月10日,臺灣退役將領團成員在孫中山先生坐像前獻花鞠躬。當日上午,臺灣退役將領組團在南京拜謁中山陵,並祭拜了南京抗日航空烈士墓。 新華社記者韓瑜慶攝  4月10日,臺灣退役將領、中華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文燮在抗日航空烈士紀念碑前敬獻花籃。
  • 金門戰役除了國軍將領胡璉,李良榮外,還請了一位日軍將領當參謀
    然而,金門戰役除了國軍將領胡璉,李良榮,高魁元三位國軍將領外,還有一位日軍將領在此戰中扮演參謀長的角色,他就是根本博。要知道,日本在1945年就投降了,而金門戰役發生的時間是在1949年,時隔四年後,怎麼會還有日軍將領在國軍陣營中任參謀的?
  • 日本為蔣介石建了一座神社,只因日本戰敗後蔣介石做了這三件事情
    在日本,神社算是一種地位非常高的建築。同時,神社也是日本宗教建築物中最古老的類型,和我們國家的寺廟比較類似。而要說日本名氣最大的神社,那應該就是「靖國神社」了。在「靖國神社」裡供奉著很多日本戰犯,在日本人民的心裡靖國神社的地位是非常的。相反,靖國神社是倍受我們國人厭惡唾棄的一個地方。
  • 日本投降後,中國派軍佔領的計劃為何成為泡影?
    文/格瓦拉同志本文為作者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1945年日本正式投降後,中國作為對日作戰最主要的國家之一,曾經有機會派出軍隊佔領日本本土,然而由於某個意外的事件,這支本可以揚我國威的駐外軍團卻在出發前「胎死腹中」,佔領日本計劃也隨之成為泡影,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日本投降後,一個日本女兵留中國嫁為人妻,探親自稱是中國人
    1945年,日本投降後,有一個日本女兵沒有離開,她自願留在中國,嫁給一個中國人為妻,探親時也自稱是中國人。這個日本女兵名叫伊藤鬱子,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她的經歷。 長大以後,伊藤鬱子成了一個護士,還因為時勢的需要,跟著同學們一起來到中國,成了一名戰地護士。1945年,日本在國際勢力的打壓下連連敗退,伊藤鬱子跟傷員還有院長拼命逃跑,結果卻被牡丹江攔住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