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卡支付APP借疫情迎來一波小陽春,用戶數及交易額創下高峰。在無卡支付看似要爆發之時,銀聯公布最新422家銀聯卡支付應用軟體應報備未報備品牌名單。
撰文 | 張浩東
出品 | 支付百科
近日,銀聯業務管理委員會再次更新了《銀聯卡支付應用軟體應報備未報備品牌列表》,截至目前,總共已有422個品牌被銀聯拉黑。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本年度內銀聯首次增加未報備品牌列表。據「支付百科」統計,在總共被曝光的422個品牌名單中,大部分都是無卡支付類APP。
隨著信用卡發卡量的爆發式增長,人們的消費方式也發生了轉變,「先消費後還款」的觀念深入人心,這也促使許多無卡支付類APP湧現出來。
實際上,銀聯此前曾多次發布銀聯卡支付應用軟體應報備未報備品牌名單,其中許多都是耳熟能詳的軟體,這類應用存在資金安全隱患。
早在2018年4月,中國銀聯發布《關於防範轄內機構業務違規可能引發衍生風險事宜的通知》,指出無證支付APP存在的四點問題,其中明確指出利用無證支付機構的「線上錢包」類APP進行非法套現的現象呈現高發趨勢以及無證支付類APP易成為滋生電信詐騙風險新手法的溫床。
然而無證支付類APP屢禁不止,一家倒下之後,換個貼牌又重新出現在市場之中,難以徹底根除,加之用戶對這類產品的青睞,使這類產品長期保持活躍。
無卡支付至今,已經有三年多的時間了。早期剛出現時,受到了一定的質疑,後來慢慢地被部分人群所接受。用戶在使用時,無法對產品進行有效辨別,即便已經暴露安全隱患的軟體,依然有用戶使用並維護品牌的美譽度,直到資金不到帳時才幡然醒悟。在銀聯曝光的這些品牌黑名單中,絕大多數都存在風險。
保守估計,目前市面上存在的無卡支付產品可能近千家。雖然監管一直在嚴厲打擊,但是此類APP此起彼伏,跑路一家再出現一家,難以完全遏制。
即便有如此之多的無卡支付產品,讓人眼花繚亂,不過真正能做的長久的並不多,多數品牌來的快去的也快,只是曇花一現,靠玩套路和傳銷方式來吸引用戶的,最後幾乎都覆滅了。
疫情期間,由於經濟收入的來源受到影響,用戶信用卡資金周轉的需求隨之增加,無卡支付APP出現反彈趨勢,部分無卡支付APP交易額更是直線上升,平臺用戶多為活躍狀態。
目前,收單市場各類受理產品異常火熱,尤其是所謂「無卡支付APP」產品,此類產品根據市場某些「實際需求」所做定製,就是商戶和代理只需要在手機上下載一個APP,輸入任何用戶的信用卡和借記卡,設置好單筆金額,即可將信用卡中的金額「套」到自己的借記卡上,當然,非同名的信用卡和借記卡也可以套出。
自2016年下半年起,市場上無卡支付業務開始生猛發展,對市場上的手刷、MPOS造成了一定的衝擊。無卡支付APP的特點是無需實物,只需一部手機就能實現操作,並且具備刷卡取現的功能,在便捷性上相較於傳統的POS機更有優勢。
對於很多用戶來說,之所以會選擇無卡支付類APP,很大一個原因是因其可以刷信用卡來實現快速支付,不用去實體商戶刷卡就能套取銀行的信用卡積分來薅羊毛,這是很有吸引力的一點。
「無卡支付錢包」除了覆蓋信用卡之外,還包括了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功能齊全,不壓貨,費率低,到帳及時,此外,有些無卡支付類APP主打的是信用卡養卡、提額等功能,還提供自動還款功能,也成為了有資金需求的人的套現工具。
很多無卡支付類APP類軟體,既沒有支付牌照,又逃避了相關部門的監管,風險隱患極大。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許多無卡支付APP平臺發展迅速,但也需要更規範的政策和更嚴格的監管措施。
如果持卡人必須使用無卡支付時,一定要優先選擇大公司、大平臺推出的無卡支付APP,這樣安全性相對高一點。
合作/客服QQ:9819315
▼進群加微信:baike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