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通史:「禿頭査理」根據《凡爾登條約》建立的西法蘭克王國

2020-12-12 桂蘭講歷史

「禿頭査理」根據《凡爾登條約》建立的西法蘭克王國基本上構成了法蘭西國家的疆域,而且它的國名不久亦被改稱為法蘭西王國。從這一意義上說,《凡爾登條約》堪稱法蘭西獨立建國的標誌。而且,及至此時,法國史才算真正開始。查理曼帝國一分為三之後,防禦力量大為削弱,於是,外族勢力趁機掀起了一股入侵的新浪潮阿拉伯人從非洲和西西里侵襲義大利南部和法蘭西的地中海沿岸;多瑙河中遊匈牙利人進犯德意志……。不過,這當中,最讓法蘭西驚恐不安的是諾曼人的頻繁入侵。「諾曼」的意譯是「北方人」,它是當時對入侵的北歐人及愛爾蘭海盜的總稱。

在910兩個世紀,諾曼人大舉攻入法國竟達47次之多,其足跡幾至遍及全國,就連巴黎也是數度岌岌可危。作為法蘭西的開國之君,「禿頭査理」在與其兄長爭天下時給人留下智勇雙全的印象,但面對諾曼人的進攻卻表現出應變乏力,怯儒無能。845年,當諾曼人兵臨巴黎城下時,禦敵無計的「禿頭査理」不惜捧出白銀7000磅,高價買其退兵。與此同時他對國內封建貴族的駕馭力也大大弱化,諸侯領地紛紛出現,法蘭西王國從此開始落入豪門顯貴之手。在「禿頭査理」駕崩後,次第登基的有「結巴路易」(877-879年)、路易三世(879-882年)和加爾洛曼(882-884年)。這三位國王無一例外地平庸而短命。他們登基稱王的唯一「政績」是使王室的權威大大跌落。

884年,加爾洛曼去世,繼位的是「天真漢查理」。此時,法國仍面臨諾曼人的嚴重威脅,鑑於「天真漢查理」年幼無能,無法擔負起領導國人抵禦外敵的重任,一時無計可施的法國貴族遂推選東法蘭克王國的國王「胖子査理」監國攝政。孰料,「胖子査理」也是無能之輩。在4萬名諾曼人圍攻巴黎達11個月之久後,他也在886年夏天重施「禿頭査理」之故伎,以向諾曼人繳納重金求解巴黎之圍。更有甚者,他還允許諾曼人越過塞納河進入勃艮第。「胖子查理」的喪權辱國行為,使法國貴族和東法蘭克王國貴族均大感失望乃至憤怒。887年,兩國貴族共同廢黜了「胖子査理」。隨後,法國貴族將在保衛巴黎之戰中聲威大震的巴黎伯爵厄德推選為法國國王。厄德出生名門,其父是因秉性剛毅、不畏艱險而被人譽為「堅強者」的法蘭西公爵羅貝爾。

厄德繼位後,出色地擔當起護國守土的職責,接連大敗諾曼人,使局勢轉危為安。然而,就在諾曼人剛剛敗退,厄德還未來得及品嘗勝利之果時,以勃艮第公爵查理、奧弗涅公爵威廉、韋芒杜瓦伯爵赫伯特和蘭斯主教法爾科為首的大封建主卻公然興兵作亂。他們因擔心精明能幹的厄德會威脅他們的世襲領地的安全,故打出正統旗號,硬要重立年幼無能的「天真漢查理"」為國王。於是,不甘忍讓的厄德起兵迎戰。這場內戰一打就是6年。898年,厄德在勝負未分的情況下含恨辭世。其弟羅貝爾因厭倦戰事,宣告甘願臣服於「天真漢查理」,只接受「法蘭西公爵」的稱號,領有巴黎、奧爾良、圖爾、夏爾特爾等地。由此,雙方罷戰息兵。內戰宣告結束,但諾曼人趁法國內戰重新掀起的侵略浪潮卻一浪高過一浪。

在勉力抵擋了幾年之後,「天真漢查理」不得不於911年與諾曼人的首領羅洛訂約,以諾曼人信仰基督教和對法國國王行臣服禮為條件,把塞納河下遊沿岸土地割讓給羅洛,並賜予公爵稱號。從此,這一地區因此而易名為諾受底,諾曼第公國亦因此而形成。「天真漢查理」統治晚年,王權式微,封建諸侯之間的內證愈益加刷。923年,西部諸侯推舉法蘭西公爵羅貝爾為國王,並說動勃艮第公爵魯道夫、韋芒杜瓦伯爵等聯手興兵,向「天真漢查理」挑戰。同年,雙方在蘇瓦松展開決戰。「天真漢查理」的軍隊潰敗,但羅貝爾本人也在此役戰死。西部諸侯雖然戰場得勝,卻假意表示向「天真漢查理」臣服,誘使其前往佩隆納相會議和。「天真漢查理」輕信赴會,剛抵佩隆納就遭對手囚禁。在「天真漢查理」身陷囹圄期間,羅貝爾之婿魯道夫被貴族選為國王。魯道夫在位凡13年,卻因身後無嗣致使王位空缺。

此時,羅貝爾之子「偉大的于格」憑其勢力完全可以受禪稱孤,南面為王,但工於心計的他卻寧願讓「天真漢査理」之子繼位,自己則像當年的法蘭克官相一樣,在幕後操縱。987年,「天真漢査理」之子作為卡洛林王朝的末代國王撒手人寰,同年,「偉大的于格」之子于格卡佩被眾貴族擁立為王。從此,法國進入了卡佩王朝統治時期。卡佩王朝建立伊始,整個法蘭西因被諸侯割據而四分五裂。國王的實際統治區域僅限於王室領地,即處於塞納河與羅亞爾河中遊南北狹長地帶裡的數處不相連接的地方,時稱「法蘭西島」,其中包括巴黎和奧爾良等城市。當時,法蘭西的領土共有45萬平方公裡,而「法蘭西島」的面積卻不到3萬平方公裡。更有甚者,即便是在這塊面積不大的王畿內,國王仍無法全面做到令行禁止。一些桀驁不馴、不聽王命的封建主往往憑藉其實力,建築城堡,在交通要道上攔路搶劫。

王室領地內的「小」貴族尚且如此,王室領地外的各路諸侯就更不用說了。當時,法蘭西內存在著不少公國和伯國。其中重要的公國有:諾曼第公國、勃艮第公國、加斯孔尼公國、阿基坦公國和布列塔尼公國;重要的伯國則有佛蘭德爾伯國、土魯斯伯國、皮卡爾迪伯國、安茹伯國和布盧瓦一一香檳伯國。擁有這些公國、伯國的公爵、伯爵們雖然在形式上承認卡佩王朝的國王為其宗主,但實際上在自己的領地內保持著完全獨立的統治。他們在領地內有頒布法律、作戰媾和、鑄造錢幣、徵收賦稅、審理案件等大權。其實際權力之大,絲毫不遜於國王。更何況,有些諸侯所擁有的財富遠在國王之上。如羅亞爾河以北的佛蘭德爾伯爵與韋芒杜瓦伯爵就比國王富有很多。可以想見,這些大領主絕不會把國王真正放在眼裡。事實上,在王室領地之外,國王的權威幾乎等於零。雖然卡佩王朝初期的國王在國外已被公認為「法蘭西人的君主」,但這些法蘭西島的小國王當時實在也是寒磣得很。

他們沒有固定的首都一一其住處經常在巴黎、奧爾良兩地換來換去,更無系統的行政管理機構。國王的經濟收入也極為有限。由於國王無權在王室領地之外課稅斂財,其財政來源僅為王室領地和所轄教會之收益。為了擴大財源,堂堂的國王有時竟然也會去幹些攔路行劫的勾當。例如11世紀時,菲力蒲一世也曾搶劫過來自義大利的過路客商不過,法蘭西島的小國王們畢竟掌握著一張王牌,那就是由於舉行加冕儀式,國王到底是唯一擁有精神權威的人。卡佩王朝建立之後,國王在蘭斯「行塗油禮」,用香膏摻一種上等的香油塗身。據說這種「聖油」來自上帝,是當年克洛維受洗時由一隻鴿子帶給主持洗禮的雷米主教的。在加冕儀式中使用此等「聖油」,不僅能「證明」卡佩王朝的國王乃克洛維等法蘭克君主的繼承者,而且更表明他們與所羅門王和舊約聖經中的諸王一脈相承還值得一提的是,儘管由諸候推選國王是法蘭克人遺留下來的一種習慣,而卡佩王朝的首位國王于格卡佩也是在諸侯們的推舉下登基稱王的,但他由於深知王冠的威望與價值,故在其還在位時便通過諸侯會議立他的嗣子羅貝爾即以後的「虔誠者羅貝爾」為國王。

相關焦點

  • 二戰前法國為啥怕打仗?一戰凡爾登之戰就傷亡50多萬
    公元843年,三位王子來到了凡爾登,經過一番扯皮後,籤訂了影響歐洲歷史進程的《凡爾登條約》。該條約規定,洛泰爾控制萊茵河以北地區,依然稱法蘭克國王。禿頭查理則獲得巨大收穫,控制原法蘭克王國的主要區域。路易則控制萊茵河以東。
  • 法蘭克王國解體後分為歐洲的哪三個國家?
    根據法蘭克人的慣例,國王死後,王國就會平均分給國王的子嗣。雖然查理曼的兒子中,兩個兒子早逝,延緩了「法蘭克王國-羅馬帝國」的進程,但840年唯一的繼承人「虔誠者」路易的去世,再次使帝國陷入分裂的狀態。「虔誠者」路易的三個兒子此時都活著,分別是洛塔爾(副皇,義大利國王)、日耳曼人路德維希(巴伐利亞國王,佔有東法蘭克地區)和禿頭查理(佔有西法蘭克地區),他們三個發生激烈爭奪。841年,路德維希和禿頭查理聯合打敗了長兄洛塔爾,兩人結盟並立下《斯特拉斯堡誓約》,誓約分別用羅曼語和德語兩種語言宣布,是東西法蘭克國家語言分裂的標誌。
  • 歐洲一個條約的籤訂,誕生了德國、義大利和法國
    說到德國、義大利、法國三國,大家都知道它們三國是西歐三個重要的國家,尤其是德法,更是西歐國家裡面的領頭羊,但大家可能想不到了,它們三國之前本是一家,只不過因為一則條約改變了它們三國。不過查理大帝沒有處理好繼承問題,查理大帝死之前就打算按照日耳曼傳統將法蘭克王國分給自己的三個兒子,可因查理大帝壽命比較長,他的兩個兒子先於查理大帝去見上帝了,所以法蘭克王國的大權就掌握在了路易手裡。
  • 一歐洲國王去世,三兒子各自建立國家,如今發展為世界三大強國
    而在歐洲歷史上,也有個國王曾嘗試把自己的王國分成幾塊,每個兒子都能嘗到甜頭,結果兒子們居然氣得把他囚禁了,為啥呢?這位國王就是路易一世,他是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的第3位國王,有了他才有了德意志第一帝國(德國)、法蘭西王國(法國)、近代義大利王國的雛形,等於說路易一世的帝國分裂成了三部分,導致這一局面出現的不是別人,正是路易一世的兒子們。
  • 他是歐洲千古一帝,王國卻被3個孫子瓜分,如今變成3個發達國家
    他建立了囊括西歐大部分地區的龐大查理曼帝國。被後世尊稱為「歐洲之父」。查理大帝是歐洲著名君主,與亞歷山大、拿破崙等人齊名,在中世紀他的一生足以載入史冊。然而,這位偉大君主的兒子,並沒有繼承他聰明才智,在繼承人選擇上出現錯誤,導致後代之間無休止爭鬥。千古一帝,徵途廣闊法蘭克帝國的建立奠定歐洲霸主地位的基礎。
  • 六邊形的法國,其祖先是高盧人、羅馬人還是日耳曼人?
    至公元4世紀,日耳曼人開始在高盧地區定居並建立政權。第一個是日耳曼人中的西哥特人,他們以土魯斯為首都,建立了西哥特王國。第二個是日耳曼人中的勃艮第人,他們以裡昂為首都,建立了勃艮第王國。還有一支便是日耳曼人中的法蘭克人,他們在法國北部建立了法蘭克王國。
  • 德國十二講·日耳曼人與法蘭克王國的興衰
    法蘭克人與薩克森人、阿勒曼尼人等為同時期存在的部落聯盟,但在以後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法蘭克人與羅馬人和高盧人融合,發展為法蘭西人,薩克森人、阿勒曼尼人等則成為「德意志人」。語言的差異同血統、地域、經濟、歷史傳統和文化的差異一起塑造了不同的民族。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日耳曼王國紛紛建立,法蘭克王國開始崛起。
  • 土魯斯,是法國西南部大城市,他們說土魯斯的美是隱秘的美!
    土魯斯曾經是法蘭克王國的一部分。在勝利後,矮子丕平於768年去世,他的兒子查理曼和卡洛曼即位。結果已故的維法(Waifer)公爵的兒子霍納德(Hunald)在阿基坦發起了對抗法蘭克人的起義。查理曼迅速幹涉並擊敗了他。771年,卡洛曼去世,查理曼成為法蘭克王國唯一的統治者。
  • 蘭斯大教堂(上):法國國王緣何對她情有獨鍾?
    蘭斯大教堂加冕傳統的形成       統一的法蘭克帝國並未能夠維持長久,843年,虔誠者路易的三個兒子在凡爾登締結了條約,按照習俗瓜分了帝國,法蘭克又回到了割據混戰的年代。虔誠者路易的幼子禿頭查理(Charles le Chauve)繼承了帝國西部的領土——西法蘭克,也就是後來法蘭西王國的雛形。
  • 法國、德國、義大利共同的祖先,克洛維與他的法蘭克王國!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正式滅亡以後,法蘭克人建立的法蘭克王國是日耳曼人在羅馬廢墟上建立的最強大的王國,同時它也是今天德國 法國和義大利的前身,所以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法蘭克王國與它的首任國王克洛維。公元486年克洛維帥軍越過阿登森林今天比利時境內南下,聯合另一支法蘭克人,在蘇瓦松擊敗斯雅格裡烏斯的軍隊,斯雅格裡烏斯倉皇南逃,投奔了西哥特人。蘇瓦松戰役勝利以後,克洛維吞併了蘇瓦松王國,並消滅了高盧地區最後的羅馬人勢力,並且讓自己的國土翻了一倍。克洛維派使者前去索要斯雅格裡烏斯,西哥特人把他套上鐐銬送交給克洛維。
  • 誰建立了法蘭克王國?
    公元5世紀末到10世紀末,法蘭克人在西歐建立了法蘭克王國,它的創立者是克洛維(Clovis,約481—511年在位)。公元481年,年僅15歲的克洛維繼承父親希爾德裡克之位,成為濱海法蘭克人的首領。他野心勃勃,一上臺就開始在高盧地區擴張,並很快消滅了法蘭克的其他部落,隨後,他定都巴黎,建立了法蘭克王國。王國以該部族的首任統領之名命名為墨洛溫,史稱墨洛溫王朝(481—751)。
  • 從高盧時代到共和制建立,簡述法國歷史發展脈絡
    法蘭西當時被羅馬人稱為高盧,因而又將當地人稱為高盧人,從此拉開了法國的歷史進程。高盧時期:凱爾特人和古羅馬事實上,當凱爾特人從中歐不斷向西遷居之時,大約在公元前600年希臘人就已經抵達今天法國南部的地中海沿岸開疆拓土,並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城邦。
  • 法國通史 概論(一)
    日耳曼人的入侵 從公元3世紀起,日耳曼人便大舉入侵高盧,最早在高盧建立蠻族王國的是日耳曼部落中的西哥特人,410年,西哥特人在阿拉裡克的統率下一度攻陷羅馬。西哥特人進入高盧後,奪取了其大量的資源,繼西哥特人在高盧建立另一蠻族王國的是勃艮第人,5世紀中葉,高盧北部面臨匈奴人侵襲的嚴重威脅,5世紀末,高盧西北端的阿爾摩裡克半島為布列吞人所移居。
  • 法蘭西王國對天然疆界的追求,要從法蘭克帝國的分裂說起
    西法蘭克分的那麼西,是因為當時語言分界線真的在那裡,而東法蘭克和中法蘭克的分界線倒是在萊茵河,美因茨給了東法蘭克,據說是因為當地葡萄酒更好喝。所以實際是高盧地區兩分。然後東法蘭克打垮了中法蘭克,奪取了其大部分領地,所以演變成的德意志,其疆界就大大凌駕於西法蘭克演變的法蘭西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