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之都」格但斯克的中國情緣( 1 / 12 )

2020-12-25 中國網新聞中心
老市場

格但斯克是波羅的海沿岸的一座歷史名城,位於維斯瓦河入海處,是波蘭北部最大的城市。因當地盛產琥珀,被人們譽為「琥珀之都」。

它與索波特、格丁尼亞兩處城鎮,沿海岸線一字排開,共同構成龐大的港口城市聯合體,即當地人所稱的「三聯城」(大格但斯克),人口總數已逾一百萬。

格但斯克是波蘭造船、石油化工、機械和食品加工工業中心,是重要海港和交通樞紐,也是重要的科學、文化、藝術、高等教育中心。格但斯克還因歷史上多次爆發工潮而成為波蘭第二大政治中心。此外,它的海洋旅遊和娛樂業也十分發達,每年來此度假的遊人如織。

對波蘭這個歷史悠久的北部名城仰慕已久,這其中還有一段與波蘭難解的中國情緣。

格但斯克三聯城之一的格丁尼亞,便是「中波輪船股份公司」的所在地。一睹格丁尼亞的「芳顏」,尋覓那段早已逝去的「歲月」,也正是我期盼已久的夙願。

2009年8月,正是旅遊黃金季節,我與幾位好友結伴而行。我駕駛著捷克名車「斯柯達」,疾馳在廣袤的平原和丘陵地帶。

造物主對波蘭十分慷慨,賜予它豐富的自然美景。公路兩旁,松柏成片,綠樹成蔭。我們時而穿過沼澤和溼地,時而越過森林與河流,時而穿行無垠的草原及連綿不斷的丘陵,時而奔馳在透明如鏡的湖泊旁,景致旖旎。

清新、溼潤的空氣夾帶著原野的芬芳,迎面吹拂,和風熙徐,沁人心脾,十分愜意。波蘭的北部和西部為溫和的海洋性氣候,冬季溫暖,夏季溼潤,氣候格外宜人。儘管已是盛夏,卻沒有些許燥熱。

這裡曾是斯拉夫人最早的定居地,古稱「格但奈茲」。從公元13世紀起,已有與荷蘭、英國、斯堪地那維亞諸國的通商記載,16-18世紀成為歐洲最大的商港、手工業和文化藝術中心之一。1793年被普魯士佔領,改名為「但澤」,將附近直通波羅的海的一條狹長地帶劃出,作為波蘭出海通道,稱為「但澤走廊」。

一戰結束後,根據《凡爾賽和約》規定,「但澤」為自由市。它是聯結東普魯士地區和德國大部分領土的咽喉要地,成為德意志和波蘭兩大民族之間反覆爭奪的主要焦點,因此波、德兩國均將該市視為自己的生命線。每次戰爭之後,失去這座城市的一方,均會引為奇恥大辱。二戰前夕,納粹德國要求收回「但澤」和「但澤走廊」,並以此作為進攻波蘭,發動世界大戰的藉口。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的軍艦炮擊「但澤」的波蘭基地,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正式爆發。戰爭期間,市內絕大部分建築被毀。大戰結束前夕,1945年3月,蘇聯紅軍從納粹手中攻佔該市。激烈的戰鬥使得城市滿目蒼夷、幾近廢墟。有四分之一的人死於這場戰爭。根據「雅爾達」和「波茨坦」協定,格但斯克在普魯士和德國統治了一個半世紀後,重新成為波蘭領土,恢復格但斯克名稱。

在這座波蘭歷史文化名城裡,擁有眾多形式獨特的古建築群,尤以古城、聖•揚大教堂、老市場、聖瑪利亞教堂和古城牆殘垣等最為著名,多具哥德式和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

老城內,保留了部分「漢薩同盟」時代遺留下來的各類古建築和雕塑,很有特色。二戰曾給這座城市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所幸還不是完全毀滅,我們還能從那些殘垣斷壁和倖存下來的建築中,體會到這座城市獨特的魅力。

因久居華沙,來到這裡,便產生一番新鮮感,明顯覺得格但斯克老城與華沙老城風格迥異。華沙老城的色彩是如此的絢麗,各式各樣的建築幾乎用盡了所能想到的五彩繽紛的顏色,非常迷人,但多多少少帶著現代的氣息。

格但斯克老城則是另一番風味。這裡的大部分建築都還保留著當年那略顯斑駁的色彩,給人一種強烈的歷史滄桑感。每次從城中心的步行長街走過,踏著溼漉漉的石板路,看到那座座巍峨挺立,富麗堂皇,直衝雲霄的鐘樓和教堂的尖頂時,仿佛穿越時空隧道,回到了雨果、狄更斯筆下描述的幾百年前的歐洲。

老城吸引著眾多的遊客。長街和聖瑪麗亞大教堂(聖瑪麗亞大街)是老城的核心區。「綠門」是長街的入口,這裡是老城最主要的一條道路,也是遊人如織的地方。聖瑪麗亞大教堂則是這裡最大、最宏偉的古建築。我們因 時間有限,只是走馬觀花看一看,在長街走上一個來回,去聖瑪麗亞大教堂登高望遠一番,也算到過格但斯克了。

如果時間充裕,老城核心區域的北邊和南邊也應該去看一看。徘徊在舊城的小巷內,腳踏著中世紀那略帶溼滑的石頭路面,耳旁不時傳來仙樂飄飄。聲音來自附近的教堂,大管風琴奏出肅穆莊嚴的聖樂,令人駐足凝神聆聽。

望著身旁過往的行人,像是做了一場塵煙舊夢,使人不由得聯想起唐朝劉禹錫的名句:「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懷古幽情油然而生。在這個童話般美麗的城市,散落到各處的眷戀,凝結成濃得化不開的情愫。

從長街出口「金門」出來左轉,可以看到一棟黃頂黑身的建築,那是格但斯克老城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老起重機。這棟建築裡的起重機設備建於15世紀,是由人力控制的木製轉輪完成起吊,據說可以承載兩噸的重量。與老起重機隔河相望的是一片建築廢墟,記錄著二戰時期城市被焚毀的殘酷歷史。現在這些殘牆有的已經變成塗鴉愛好者的畫板了。

從長街出來,我們正巧趕上那裡的集日。忘記了一路的疲憊和顛簸,我們幾人心情格外興奮,腳步匆匆,奔向集市。這裡真是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人頭攢動,整條街道都沸騰了。

街道不寬,但很長,一眼望不到頭。街道兩旁擺滿了日用品、服裝、鞋帽和各種針織品,貨物五花八門,應有盡有。來這裡趕集的有波蘭人、德國人、烏克蘭人,捷克人,還有立陶宛人,真可謂是「國際貿易集市」。

在這裡,我們遇到了波蘭年輕的「邦克一族」,幾位年輕人友好地擺好「POSE」,我用相機記錄下他們熱情好客的美好瞬間。

帶有「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標籤的貨物比比皆是,無論是服裝還是鞋帽,質地都很不錯,而且價格非常便宜,稍不留神就會買到貨真價實的「國貨」。在這裡,中國的針織品備受青睞,成為集市的「搶手貨」。

走得口乾舌燥時,來到街旁一家冷飲店。賣飲料的是兩位波蘭姑娘,身材苗條,明眸皓齒,金髮碧眼,膚若凝脂,落落大方。

我們買了幾瓶「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後,想換購一瓶「託尼克水(Tonic Water)」。這下可難為了兩位俏姑娘。我們想得很簡單,退一瓶「百事可樂」,換一聽「託尼克」,因「百事可樂」要比「託尼克」貴一點,找回差價即可。

沒想到,兩位俏姑娘幾乎是異口同聲說道,請我們把購買的全部飲料和找的零錢退回,重新買過。我們沒有半點揶揄之意,按照她們的「吩咐」,在「交割」後,兩位姑娘「憨」得可愛,花了十幾分鐘,恨不得把腳趾頭都用上,再也算不清這筆帳。

我們只得忍著喉嚨的乾渴,幫她們算清帳,方才罷休。望著我們幾位「外鄉人」,她們也偷偷地捂著嘴笑了起來,赧顏紅頰目含羞,連聲致歉。

其實這種「憨態」在波蘭並不陌生,隨處可見。在「憨」的背後展現的是「認真」、「淳樸」和「誠信」,真可謂「童叟無欺」。我曾多次領教。

記得有一次買琥珀,我看中一款「大塊頭」、色澤均勻圓潤的蜜蠟琥珀,「老闆」認真地對我說,這是一塊用邊角料「人工合成」的琥珀,雖然好看,但不是原石加工出來的。

我趕快向他討教,怎樣識別琥珀的真偽。他在桌上撕了一些紙屑,取出一塊真琥珀,在衣服上擦拭了幾下,竟然將紙屑全部吸了起來。而用我看中的那個「大塊頭」,無論怎樣擦拭,也吸附不了紙屑。聽說,真正的琥珀在摩擦後產生「靜電」,甚至可以吸附鐵屑。

琥珀可以說是格但斯克最耀眼的一張城市名片。琥珀在拉丁語中的本意為「精髓」,在漢語中的意思是「虎之魂魄」。

歐洲人對琥珀的開採與熱愛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早在古羅馬時期,琥珀工藝就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甚至形成了一條專門從琥珀產地向羅馬運送琥珀飾品的「琥珀大道」。格但斯克則是這條大道的起點。

波羅的海盛產琥珀,波蘭是世界上琥珀儲量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格但斯克則是波蘭加工和出產琥珀最為重要的城市,自古便有「琥珀之都」的美稱。

據考,4000萬年前,波羅的海被茂密的原始叢林所覆蓋。松柏科植物分泌的樹脂經過千萬年地質作用的洗禮,固化成為樹脂化石——琥珀。不少琥珀是被波羅的海的波濤從海床中衝刷出來的,冬季暴風雨來臨時,海底的琥珀又被波濤衝到岸上。

琥珀的英文名「amber」,原意即為「海上的漂流物」。人們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尋覓著致富的寶藏。在歷史長河的某個早晨,一場暴風雨過後,在波羅的海沿岸小鎮的海灘上,人們搜集到了4400磅琥珀。隨後,人們學會了在浪裡撒網「捕捉」琥珀,也學會了在淺灘攪動沉澱物,篩選琥珀的辦法。琥珀不僅僅出產於海中,格但斯克城外還有一個琥珀礦。

約在公元前700-800年,古希臘盲人詩人荷馬在《奧德賽》中,形容金鍊子上串著的琥珀珠子閃爍著太陽一般的光澤。這也許是目前最早提及琥珀的文字記載。公元前,古羅馬人對琥珀的青睞造就了琥珀的興盛。羅馬皇帝尼祿宮殿中裝飾著琥珀,隨身佩帶琥珀珠子、串鏈和護身符,成為貴族們的裝飾品,上層婦人還習慣在掌心握一顆琥珀球,用來去除異味。根據古羅馬作家老普林尼的記載,一小枚琥珀的價格遠超過一名健壯奴隸的身價。

15世紀到18世紀,格但斯克的琥珀加工業達到了巔峰。按照富有的商人、貴族、教士和王室的要求,無數精美絕倫的琥珀作品誕生在格但斯克的手工作坊中。手工匠人以琥珀與銀為原料,製作各種工藝品和日用品,首飾盒、珠寶、雕塑、帆船微縮模型、鳥籠、杯子、勺子、油燈……都是當時流行的器物。

在富麗堂皇的巴洛克風格審美導向之下,人們發掘了琥珀在加工成首飾之外,還可用來製作更為大型或者獨特的工藝品的潛力。在格但斯克琥珀博物館,還可以看到一些當時保留下來的珍貴作品。其中有一個製作於1724年的大型琥珀首飾盒,通體由形狀、顏色各異的琥珀拼接鑲嵌而成,盒頂還裝飾著一個天使吹號造型的象牙雕像,瑩潤可愛。

隨著國內收藏熱的不斷升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到這裡「淘寶」,販運回國。國人的購買力不可小覷,不覺中已經把原本不菲的琥珀價格抬高几番。

「三聯城」的另外兩座城市,索波特和格丁尼亞也是波蘭著名的旅遊勝地和休閒度假的好去處。尤其是夏日的海濱,銀灘碧波,風情萬種。北部是一片沙子的海洋——這裡的沙子清爽、白淨和美麗。寬闊的波羅的海海灘位於高高的懸崖下方,沿著山岬蔓延;懸崖和山岬後方的沙子形成了眾多的沙丘。其中一些是流動沙丘,宛若真正沙漠的「崴灞」(地名:Leba),就是這樣的流動沙丘。

在波羅的海中,與碧浪搏擊之後,躺在溫暖、細膩的白沙灘上,曬曬太陽,疲憊的身體得到大地母親的愛撫,是那樣舒適,那樣愜意,如嬰兒依偎在母親寬廣溫馨的懷抱之中。

「三聯城」的姊妹城市,格丁尼亞是波蘭最為重要的港口城市,航運業發達。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冷戰思維禁錮著東、西方世界,朝鮮半島再起戰火,「新月形」包圍圈、貿易禁運和經濟制裁,欲將剛剛誕生的新中國扼殺在搖籃裡。

在波蘭的倡議下,中、波兩國成立了新中國第一個合資公司「中波輪船公司」,開通歐亞航線。公司輪船一律懸掛波蘭旗幟,衝破海上封鎖線,從歐洲連綿不斷地運來了新中國急需的各種物資,正是在這裡開啟了通往中國的第一班航程。

中波輪船股份公司是中國創辦的首批合資公司中,唯一一家遠洋運輸企業。公司總部位於上海,歐洲地區總公司的總部就在風景如畫的格丁尼亞。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由於東歐局勢動蕩,波蘭國內發生經濟困難。波蘭政府請求中國給予支援,中國政府立即伸出援手,以無息貸款形式支援波蘭八萬噸冷凍豬肉。運輸豬肉的任務,中波輪船公司當仁不讓。

八月的上海,室外氣溫達到35攝氏度以上,而冷凍肉的裝艙溫度不能高於攝氏零下五度。而在開往波蘭途中有很長一段航程沿著赤道西行。三天三夜炙熱的驕陽,把船舶的鐵甲板烤得可以煎雞蛋,但冷凍艙裡必須保持攝氏零下二十度的溫度,這給運輸帶來的困難可想而知。當這些凍肉順利抵達波蘭格丁尼亞港,端上波蘭朋友們的餐桌時,有位波蘭主婦由衷感嘆:「中國人的心像天上的星星一樣美好!」

中波輪船公司歷經世紀風雨而不衰,成為連接兩國人民友誼橋梁和紐帶。

如今,市中心有幾條伸向大海的碼頭。碼頭旁停泊著參加過二戰的軍艦,現代化的巨輪和載客戲水的機帆船。入口處有一組噴泉,四周鮮花盛開,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在嬉戲。

索波特(Sopot)是波蘭的休閒度假勝地,也是目前波蘭最大的海濱浴場。沿著沙灘漫步,欣賞波羅的海的風景。一望無際的沙灘是免費開放的,傍晚太陽要落山的時候,海岸上沉默的教堂和鐘樓暈染在玫瑰色的霧靄裡,時間仿佛變得模糊。光著腳丫在溼潤棉軟的白沙灘上散散步,看著空中不時掠過的海鷗、白天鵝,以及燈火闌珊碼頭旁停泊的帆船,十分愜意。

在我們下榻賓館不遠處,是歐洲最長的木棧橋(MOLO)。棧橋與蔚藍的大海交相輝映,是旅遊者的必到之地。棧橋的總長度大約是600米,從沙灘延伸入海的部分有將近500米。

在橋上走一走,吹吹海風,別有一番風味。在棧橋上,我們遇到一對波蘭老年夫婦。丈夫坐在摺疊椅上,悠閒自得地拉著手風琴,演奏著波蘭著名的《波蘭圓舞曲》。這是一首波蘭婦孺皆知的快三舞曲,激情的樂曲,明快的節奏,悠揚的韻律,仿佛把遊客帶到了圓舞曲的世紀。

他身旁的老伴深情地眺望著大海與天際相連處的一抹餘輝。也許,她在追憶逝去的青春歲月,她就是那個為機靈的獵人送黃油麵包的年輕美麗的姑娘;也許,她什麼也沒想,只是在靜靜地欣賞著瑰麗的晚霞,沉浸在低沉婉轉的海潮聲中,享受著大自然的饋贈。

棧橋盡頭有座小碼頭,停靠著歐洲中世紀的大型木質帆船,被遊人稱之為「海盜船」。黃昏時分乘上「海盜船」,在徐徐的海風中「乘風破浪」,肯定會很爽!綿延的海灘,綠得發黑的波羅的海在陣陣濤聲中,掀起層層浪花,帶著一絲神秘,出現在我的視野中。那些被歷史的浪花滌盡後的古老故事,在我目光難以企及的角落,淺吟低唱。我陶醉了。

格但斯克仿佛像鑲嵌在波蘭大地北部的一塊巨大的琥珀。它是那樣晶瑩剔透,色澤嬌豔,光鮮溫潤,凝結著自然與時間的沉澱。歷盡滄桑磨鍊,給它增添了無數瑰麗和神秘的色彩,實為天地之「精珀」。

格但斯克不愧為「琥珀之都」,當地出產的血珀是眾多琥珀中歷史地位最高的一種,有如血一般豔麗的色澤,是血液、生命、力量、願望和熱情的象徵。這其中最為光鮮奪目的一塊「血珀」,不正是中波兩國人民用血汗和友誼凝結而成的嗎?!(作者:丁海嘉 原波蘭文化參贊、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外宣專家)

相關焦點

  • 世界琥珀的中心 · 波蘭格但斯克
    ,相信格但斯克一定是個旅遊名城,這裡的海、河、森林、教堂、老街和驚天動地的歷史故事,無論從人文角度還是自然角度,這個城市都不遜色於那些著名的旅遊名城。格但斯克是琥珀之都,老城的主街長街也被稱為帝王巡行路,從高閘進入,經金閘穿長街到緑閘,緑閘面對的是莫特拉瓦河。
  • 琥珀之都格但斯克,波蘭過去最富有的城市
    格但斯克是波蘭濱海省的省會城市,是波蘭北部沿海地區最大的城市和波蘭最古老的的城市之一。華氏溫度創始人華倫海特和哲學聖人叔本華就是在這裡誕生和成長的。格但斯克位於維斯瓦河出海口,是波蘭最重要的海港城市,也是波蘭貿易通往世界的廣闊窗口,波蘭75%的貨物都是從格但斯克港口出口的。
  • 琥光流轉的格但斯克
    1939年9月1日,德軍突然炮擊駐紮在但澤西盤半島的波蘭軍隊,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1945年3月,蘇聯紅軍經過艱苦的拉鋸戰,從納粹手中奪回了但澤。但經此一役,格但斯克九成的市區被夷為平地,人口損失了1/3,這座城市幾乎被從地圖上抹去。   根據《雅爾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但澤在由普魯士和德國統治了一個半世紀後,重新成為波蘭領土,恢復格但斯克的舊稱。
  • 格但斯克 琥珀之都!
    它的北面瀕臨波羅的海的格但斯克灣,這是一個略呈半圓形的海灣,位于波羅的海的東南部,部分以海爾半島與波羅的海的主體相分隔,有波蘭最大的河流維斯瓦河注入。維斯瓦河的河口分出許多道汊流,格但斯克的市區就位於幹流左側的一道汊流——摩特拉瓦河(Motława)兩岸,河岸地帶是這座港口城市的發祥地。
  • 去波蘭旅遊 買這些東西就對了|琥珀|格但斯克|華沙|波羅的海_網易...
    最具象徵意義的當然是琥珀了,你可以在這裡找到各種形式和形狀的琥珀。格但斯克是購買琥珀最好的地方。格但斯克位于波羅的海海濱的北部,世界上60%的琥珀首飾都來自這裡。除了琥珀以外,波蘭傳統上還以博萊斯瓦維茨Boleslawiec當地的陶器聞名,蕾絲製作、帶有民間圖案的服裝、亞麻製品和蕭邦的DC。對於比較現代的品牌,我們推薦波蘭化妝品,物美價廉,是伴手禮首選。
  • 在「琥珀之都」 逛歐洲最大市集
    【環球時報赴波蘭特約記者 鄒悅】位于波羅的海之濱的波蘭格但斯克市,在每年7月中旬到8月初,舉行為期3周的聖多米尼加市集,這是歐洲最古老、最大的市集之一,也是當地夏季最大旅遊盛事。今天,波蘭75%的貨物都是從格但斯克港口出口。早在13世紀,來自德國、法國、英國乃至西班牙、葡萄牙的商人們就來到格但斯克售賣商品。按照傳統,聖多米尼加市集開幕式以百人同時敲響世界上最大的巨鼓拉開帷幕。隨著商人們拿到象徵城市大門的鑰匙,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手工匠人、古董商的攤位開始營業。大街小巷遍布各種戲劇人物,其中包括聖多米尼加的象徵物——深紅色的公雞。
  • 世界「琥珀之都」——波蘭第二大城市格但斯克的有軌電車
    格但斯克位于波羅的海沿岸,人口約47萬。波蘭北部最大的城市。與索波特、格丁尼亞兩市形成龐大的港口城市聯合體--三聯城。波蘭以精湛的琥珀加工業聞名於世,格但斯克更享有「琥珀之都」的美譽。 格但斯克有軌電車系統是波蘭格但斯克的一個從1873年開始運營的公共運輸系統,由Zakład Komunikacji Miejskiej sp. z o.o w Gdańsku運營。共有11條線路,線路總長度為116.7公裡,軌距為1,435 mm的標準軌距。格但斯克有軌電車網絡的系統長度為52.2公裡,軌道總長度為100.2公裡,由600伏直流電提供動力。
  • 2016波蘭秋季國際琥珀展在格但斯克舉行
    原標題:2016波蘭秋季國際琥珀展在格但斯克舉行2016波蘭秋季國際琥珀展在格但斯克舉行出席琥珀展的波蘭副參議長(左1)和濱海省省長(左2)展會吸引了來自波蘭、奧地利、立陶宛、拉脫維亞、德國、俄羅斯、美國和義大利等國超過220家參展商,展品以琥珀製品為主,包括首飾、工藝品以及琥珀用品。另外,還有黃金、白銀、寶石等傳統飾品。濱海省省長斯特魯克在開幕致辭中指出,幾百年來,琥珀一直是格但斯克的天然財富,同時也是濱海省和波羅的海的寶貴財富。
  • 東歐之旅:來到格但斯克,這幾大景點值得一去,讓你感受它的美
    格但斯克市是歷史悠久和最具活力的一個城市,這裡有很多購物小店,格但斯克最出名的便是琥珀,在這裡我們不僅隨處可看到琥珀店,這裡的景點也是眾多的。格但斯克城市有著波蘭最大的哥德式建築。下面就和我們一起看看格但斯克有哪些景點值得我們來玩!
  • 遊:格但斯克——紅磚城裡最美的一道彩虹
    如今,經歷過風雨的格但斯克慢慢走近世人的眼眸,成了最美的彩虹——瀕臨波羅的海的格但斯克,現在是波蘭的商港和海濱旅遊中心,更是因為琥珀而享譽世界。初次來到格但斯克,這個波蘭氣質獨特的城市,帶著它的繁華和清冷,帶著它的多彩和原生態,闖入了我眼帘,讓我迫不及待想走進它,了解它。
  • 波蘭琥珀:中國人買得最多
    「女人可以沒有黃金,但絕對不能少了琥珀」,這句波蘭老話道出琥珀在波蘭人心中的重要位置。3月21日,一年一度的國際琥珀博覽會將在「世界琥珀之都」———波蘭北部城市格但斯克舉行。屆時,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又將迎來世界各國的琥珀經銷商和琥珀收藏者。
  • 偉大城市 | 格但斯克,琥珀色的漢薩港口(上)
    緊接著,波羅的海沿岸各國的商人與手工業者陸續趕到,格但斯克很快成為一個民族大熔爐。14世紀是漢薩同盟的頂峰階段,在波羅的海區域的貿易愈發緊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格但斯克正式加入漢薩同盟,此後三百年裡都是重要的同盟成員,地位可比呂貝克、布魯日、阿姆斯特丹。
  • 攻略篇:格但斯克,波蘭自由發祥地
    進入格但斯克,即時有兩個感覺,一是「紅彤彤」,另一是「北歐feel」。因為主城區很多建築物都用紅磚砌成,令到城內全是赭紅色;而建築物的外形則很像丹麥、荷蘭的尖頂屋,尖尖削削,一幢一幢緊靠著排列起來。格但斯克雖然細小,但歷史悠久,地理位置的關係,一直都是斯拉夫及日耳曼兩個民族的爭奪重地,因此它在中古世紀時已見繁榮及具規模的發展。
  • 歐洲杯舉辦城市及球場——格但斯克
    格但斯克,是波蘭波美拉尼亞省的省會,也是該國北部沿海地區的最大城市和最重要的海港。格但斯克位于波羅地海沿岸,是波莫瑞省首府,人口約47萬。波蘭北部最大的城市。與索波特、格丁尼亞兩市形成龐大的港口城市聯合體——三聯城。
  • 景致記錄:波蘭格但斯克,如今的安逸老城,昔日卻是兵家必爭之地
    漠河年平均氣溫-5.5℃,格但斯克年平均氣溫卻有12.8℃,夏天不太熱格但斯克,號稱琥珀之都,也是波蘭的造船中心。格但斯克老城原有的建築,80%都在二戰時被摧毀,大家如今見到的老城,是二戰之後,陸續重建的。老城內,依然是哥德式建築與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漫步在老城,感覺像回到了十四至十六世紀的歐洲。
  • 閒聊琥珀|琥珀五行屬什麼?在中世紀,歐洲人為何要焚燒琥珀?
    琥 珀 之 城今年剛到波蘭不久,參觀了格但斯克春季琥珀展,上圖是在展會上用手機拍下的一件展品。格但斯克城市紋章帶著眩目的波羅的海琥珀色調。我們常說的琥珀色是經過高溫處理的琥珀顏色,天然的波羅的海琥珀色其實是黃色。琥珀展會並不僅僅是格但斯克這個城市唯一的看點。作為傳統的琥珀產地與集散地,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我們都可以發現那些獨特的琥珀文化。
  • 德媒:中國需求的不斷增加讓琥珀價格貴過黃金!
    為什麼琥珀突然這麼值錢?風暴過後,波羅的海海邊出現成群尋找琥珀的人。他們全副武裝,帶著篩子和水桶在小石子間翻看。這並不令人驚訝:全球琥珀市場正不斷發酵,尤其是中國人對琥珀的需求不斷增加。其結果是,琥珀目前的價格已比黃金還貴,每克最高達到150歐元,而1克黃金目前才36歐元。不久前在波蘭格但斯克舉行的琥珀展會上,掀起一股「琥珀熱」。
  • 第26屆國際琥珀與珠寶飾品展波蘭舉行
    第26屆國際琥珀與珠寶飾品展展廳一覽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林偉大):第26屆國際琥珀與珠寶飾品展20日至23日在波蘭北部海濱城市格但斯克舉行,展會吸引了來自54個國家470家展商以及6000餘名行業觀眾。
  • 1月10日到雲南省博物館看琥珀 感受波蘭民族之魂
    蟲珀 供圖  雲南網訊(記者 李熙臨)1月10日至3月10日,由雲南省博物館、賽巴琥珀主辦的「琥珀——波蘭民族文化之魂」將在雲南省博物館一樓臨展廳亮相。展覽將展出512套(845件)展品,其中包括蟲珀、琥珀原石及多色琥珀等各類琥珀標本,考古發現的琥珀製品,20世紀70-90年代珠寶藏品,106位當代波蘭著名珠寶設計師創作的400餘件珠寶、雕塑與裝飾品。
  • 波蘭濱海城市格但斯克:從二戰廢墟到經濟樞紐
    以此為典範,波蘭很多沿海城市的造船廠都加入了製造、安裝和使用海上風輪機的行列。此外,我們還有一批中小型造船廠,專門生產現代化船隻和豪華遊艇,90%外銷到歐美和新興市場國家,中國就是最有潛力的目標市場。  「英雄城」爭當「文化之都」  記者:格但斯克是波蘭的「英雄之城」,同時,其公民極強的獨立意識也一直是政府擔憂的問題。作為市長,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亞當莫維茨: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不想迴避,而是積極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