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麼,社交並不只是人類獨特的行為,動物們也會社交。
有些動物,高冷硬核,是典型的「社交恐懼症」患者,一提到社交,眉頭都皺成了「川」字;有些動物,熱情奔放,是知名的純社交動物,有它們的地方從不缺少歡樂,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動物們獨特的社交行為吧~
知名社恐患者——老虎
相信之前大家都被社恐王者——芬蘭人刷屏了吧,但你們要知道,社恐的不止芬蘭人,還有草原王者——老虎。要說老虎有多社恐,它們連媽媽都不怎麼接觸,一旦成年就會離開母親,劃定一片自己的領地,並且盡最大努力避免和別的老虎見面。
一想到要社交,老虎的額頭就擰成了一個「川」字,但對它們而言,面對面社交是不可能的,因此它們會靠記號和氣味來相互交流。
大概每過兩三周,老虎就會在領地中巡查一圈,同時在領地邊界做上特別的記號,提醒其他動物「此地有主,不得妄入」,以免因為意外碰面而發生不必要的衝突。
當然,一山之主偶爾也有記性不好的時候,隔壁鄰居如果踏入沒有標記的邊界,企圖擴大領地,主人就會用強勁的吼聲來勸退敵人——是的,這也是為了避免了直接碰面的「尷尬」。
被迫社交動物——棕熊
加拿大的棕熊則有另外一種社交的焦慮。同為獨居動物,棕熊在成年後向來是獨來獨往。但在每年冬眠之前,它們都要趁三文魚洄遊產卵的絕妙機會飽餐一頓,這意味著它們不得不與陌生的棕熊共享午餐。
共同進食的場面雖然看起來和諧,實際上卻是暗流洶湧。為了搶奪地盤所有權,兩隻熊會突然大打出手。這時候,帶著小熊的母熊總會為娃妥協,因為其他棕熊(尤其是雄性)很可能會對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小熊崽下狠手。
可想而知母熊面臨的社交壓力,為了保住孩子的性命,母熊只能放棄更好的捕食地,退而求其次。不得不說,母愛的力量真的很偉大。所以,如果你遇到一隻母棕熊,切記:別碰它的孩子!
「先進」社交物種——狼群
狼總是成群出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們體形普遍較小,獨自生存、捕食對於它們來說困難重重。普通狼群會有7個左右的成員,但隊伍壯大者可達20匹以上。狼的團隊意識很強,而且狼群中一定有著相應的管理制度或階級制度。這聽上去是不是很「先進」?
一般狼群的領導者是一對能力強的夫妻或實力超群的頭狼,它們具備相同的特點——高大壯實,四肢長直,眼神堅定,耳朵始終直立向前,對周圍的一切保持著警惕。
對它們來說,社交變得日常而又必要,比如翻肚皮、尾巴抬高,可能表示討好;毛髮豎直、拱起背部、面部皺起露出尖牙,應該是在表達憤怒;如果狼特別害怕,它會縮起身子,收回尾巴,但同時會露出易受傷的部位來示弱。
真「社會」動物——蜜蜂
如果把蜜蜂社會比喻成人類世界,它們幾乎全都是「工作狂」。毫不誇張地說,蜜蜂對群居和工作的熱愛是人類無法超越的。它們工作起來沒日沒夜,恨不得全身心投入。不管是996還是007都毫無怨言,一直工作到死,堪稱沒有靈魂的機器人。
令人驚奇的是,蜜蜂社會中有明確的勞作分工,它們對社交沒有任何抗拒感,並且非常講求合作精神,這是它們為什麼能夠效率奇高的原因之一。
整個蜂群環環相扣,每個部分的成員都缺一不可,它們相互提供保障。對了,螞蟻、馬蜂和白蟻等的社會結構也和蜜蜂相似。它們生活在龐大的群體中,自有一套運作模式和相處之道。這真是一個讓社恐患者感到絕望的世界......
除了上面介紹的這些動物社交行為,你還知道動物們其他的新鮮事兒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我們分享哦!
互
動
話
題
你知道哪種海底生物會為大魚清理寄生蟲和皮屑嗎?
A.海鷗
B.鯊魚
C.隆頭魚
本文內容選自《小愛迪生·奇趣大百科》2020年12月刊,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訂閱!
上期答案:
芳香挑戰一:薰衣草
芳香挑戰二:檀香木
芳香挑戰三:沉木
記得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答案哦
本期正確答案
將在下期的生物小札欄目公布
記得來看看你的答案是否正確哦!
END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熱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