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人民軍三天拿下漢城,軍官感慨:多謝蘇中兩位老大哥出錢出人

2021-01-15 史酒趁年華

1950年6月25日拂曉,南北朝鮮爆發了衝突,一場意義深遠的韓戰正式打響。關於雙方究竟誰打響的第一槍,眾說紛紜,一直到現在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

其實,這件事情並不需要過多糾結,南北朝鮮之間的戰爭從本質上是本民族內部的統一之戰,並非是反抗外敵入侵的反侵略戰爭,因此過於糾結是誰先發起的戰爭意義並不大。

在打響第一槍之前,雙方都有著統一朝鮮半島的夢想,這並非是什麼秘密。北朝鮮金日成多次隔空喊話希望能夠坐下來談一談成立聯合政府之事,而南朝鮮李承晚,則是在美國的支持下有恃無恐,數次叫囂著要以武力進行統一。

狐假虎威確實是有一點,雖然南朝鮮軍士氣不佳,缺乏訓練,但從帳面上看,雙方的軍事實力相差也並不算大。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僅僅只用了三天,北朝鮮人民軍就一路勢如破竹,攻佔了南韓首都漢城(現首爾)。

這一消息之震撼,讓本來淡定旁觀的美國也坐不住了,很快就做出了出兵朝鮮武力幹預的決定,也就有了後來中國志願軍的抗美援朝。事後,不少軍事學者,愛好者們都對戰爭初期的情況進行了復盤,隨著越來越多當年檔案的揭曉,我們才發現,原來北朝人民軍之所以打的那麼好,除了士兵有鬥志有信仰外,跟中蘇兩國背後的幫助是分不開的。

蘇聯神器大放異彩,成為南韓軍隊揮之不去的噩夢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戰爭中武器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在陸戰裡,坦克就是當之無愧的霸主,誰擁有最先進的坦克,誰基本就掌握了陸地的主動權。

韓戰之初,朝鮮人民軍所配備的蘇制T-34坦克,就大放異彩,成為了南韓軍隊的噩夢。

我能聽到戰友們骨頭碎裂的聲音,他們的坦克就像野獸一般橫衝直撞,駕駛員是聽不懂朝語的朝鮮人,他們一心向著漢城突進,沒有人能夠阻擋。

這是戰後一位韓國士兵的回憶,他所指的那種野獸一般的坦克,就是T34。

T34坦克誕生於二戰前,是蘇聯著名設計師米哈伊爾·伊裡奇·科什金領導設計的,在二戰中大放異彩,是蘇軍的主戰坦克。這種坦克的最大特點就是各方面表現極為均衡,沒有明顯缺陷,不管是機動性、攻擊性還是防護性都可圈可點。

二戰後,蘇聯總結戰爭經驗,對T34又進行了改良,將主炮換成了八十五的線膛炮,裝甲厚度也增加到了90mm。這一來,T34更是蛻變成了一大殺器。在韓戰爆發之初,北朝鮮人民軍共裝備了T34坦克一百五十多輛,編成了一個獨立裝甲旅和一個獨立裝甲團,坦克駕駛員更是清一色從蘇聯回國的朝裔蘇聯人,他們參加過二戰中的蘇德戰爭,有著豐富的戰場經驗,其軍事素質能力甩韓軍雜牌軍隊八條街。

要知道當時的南韓部隊一輛坦克都沒有,南韓也不是沒有向美國要求過支援坦克,但是美國以韓國地形道路不適合坦克行進為理由拒絕了。這也成了戰爭形勢一邊倒的關鍵因素。

面對轟隆隆碾壓而來的鋼鐵怪物,南韓士兵一籌莫展。他們的57毫米反坦克炮彈根本沒用,T34採用的傾斜式裝甲,炮彈打在坦克上就會被彈開,絲毫無法造成傷害。無奈之下,少數勇猛的士兵組成爆破組,企圖冒險上前炸毀坦克履帶,可是除了葬身坦克之下,也沒起到任何作用。

北朝鮮軍隊的進攻之態勢不可擋,雖然南韓控制的媒體極力宣稱戰場形勢盡在掌握,「中飯到平壤吃,晚飯到新義州吃」。但是從前線源源不斷撤下的傷兵,卻絲毫不掩飾對戰爭態勢的悲觀和絕望,他們不停地說:「坦克!北方的坦克厲害!我們沒有坦克!」

高浪浦方向,南朝鮮第13團在第一波次的交戰中死傷就達90%,人民軍的坦克很快突破了南朝鮮軍的陣地。為了阻擋身後人民軍第一師的追擊,南朝鮮工兵甚至想要炸斷臨津江大橋,但電纜已經被切斷,人民軍潮水般地湧上來,很快就佔領了這座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大橋。

被美國人稱為「亞洲之雄」的南朝鮮陸軍,在這場閃擊戰中徹底被按在了地下摩擦,沒有絲毫還手之力。倉惶之下亂象叢生,先逃出漢城的軍隊竟然為了截斷追兵,在南朝鮮軍隊的主力第2、第3、第5、第7師和首都師都在漢城的外圍防線,還有相當的戰鬥力的情況下,悍然炸毀了漢城通往南方的唯一一座大橋,漢江大橋。

這可是南韓軍和難民向南方逃的唯一通道,橋被炸毀之時,沒有任何通知和預兆,大量的難民和潰逃的軍隊還在橋上,不難看出當時南韓軍的狼狽和混亂。

正如美國人所言,在大橋被炸毀以後,南朝鮮軍隊就以驚人的速度崩潰了。

這一切當然跟北朝鮮人民軍的英勇善戰有關,但是不可否認,那蘇聯支援的150輛T34坦克絕對是戰爭中的勝負手,決定性力量,面對這種二戰時德軍都頭疼不已的鋼鐵洪流,南韓軍隊的潰敗絲毫不意外。

中國援助的三個「朝鮮師」,為戰爭做出了巨大犧牲

早在19世紀70年代,朝鮮就陸陸續續向中國移民,尤其是在日本侵略期間,移民更是暴增。1945年日本投降時,據統計中國東北境內的朝鮮人有200萬之多。這些定居在中國的朝鮮人,為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主席曾說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燦爛的五星紅旗上,染著朝鮮革命烈士的鮮血。」

在解放戰爭後期,隨著一系列的整編,在解放軍中有了為數不少的朝鮮族部隊,最知名的就是166師,164師和156師。隨著國內解放戰爭形勢日漸明朗,我軍開始有計劃的分步送這些朝鮮族部隊歸國,這主要處於以下幾點考慮。

第一:不少朝鮮族戰士心繫故土,有回國的願望;

第二:我軍高層已經開始著眼長遠,考慮軍隊復員和減少軍費開支,大力進行經濟建設;

第三:1948年5月,美軍在佔領的朝鮮南部地區建立了大韓民國政權,處於國際主義立場和國家安全考慮,我們也支持金日成為首的革命同志歸國建立共產主義政權。

1949年4月,北朝鮮人民軍政治局主任金一來到中國,同中共磋商讓解放軍中朝鮮族士兵歸國之事。主席很是豪爽,大手一揮說道:「解放軍中的3個朝鮮人師,我們隨時做好準備移交朝鮮政府,如果朝鮮同志現在還不需要,那我們負責訓練和保障,何時召喚何時能戰!」

7月,朝鮮南北局勢更加嚴峻,北朝鮮得到南朝鮮可能要發動進攻的消息,為此向我軍提出了希望朝鮮族士兵能夠立即回國的請求。很快,164師和166師就返回了朝鮮,被整編為朝鮮人民軍第5師和第6師。

1950年,感覺兵力依然不夠的金日成再次向中共提出了請求,我軍又以朝鮮族士兵為主的原156師為班底,徵集各部隊朝鮮士兵,共2萬餘人回到朝鮮參戰。這裡面有許多四野的百戰老兵,戰鬥力強悍,戰鬥經驗充足,僅僅是各級戰鬥功臣就有近一半,稱得上是精銳之師了。

回到朝鮮後,這支部隊主力被編為人民軍第7師,還整編出一個第18團,編入了人民軍第4師。

就這樣,從49年到50年期間,陸續有5萬名在解放軍中服役的朝鮮人返回了故土,加入朝鮮人民軍。這些戰士都是從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走出來的老兵,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他們的加入為全是新兵蛋子的朝鮮人民軍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勇氣。

戰爭剛一打響,不光南韓軍隊被打得中國歸來的勇士打的七零八落,就算是美國人,也被結結實實的教訓了一頓,吃了個大虧。

其實戰爭之初,美國並未打算大規模介入,畢竟有蘇聯存在,大規模的衝突不符合美國核心利益。但是僅僅三天,漢城失守,眼看自己扶植的南韓政權就要煙消雲散,美國人坐不住了。

漢城失守當晚,麥克阿瑟向總統杜魯門建議,要求抽調部隊入朝作戰,很快二戰後一直在日本休整的美軍第24步兵師就接到命令,在師長迪安的帶領下從海路進入了朝鮮,成為了第一支入朝的美軍。

對於對手人民軍,美軍是打心眼裡看不起的,為了延緩人民軍攻勢,迪安派出了一隻500餘人的特遣隊,由史密斯中校帶領,前往阻止人民軍的推進。

信心滿滿的史密斯特遣隊迎面撞上了人民軍先頭部隊,雖然他們用最新型反坦克彈摧毀了兩輛T34,可是從坦克中跳出來的人民軍士兵也用波波沙衝鋒鎗擊中了一名美軍機槍手,這名叫沙德裡克的士兵成了美軍在朝鮮的第一血。

不過這只是噩夢的開始,很快人民軍的兩個先鋒步兵團趕來,其中就有解放軍戰士回歸整編成的第18團。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軍,他們不慌不忙,採用了熟練的迂迴戰術,一邊牽制一邊包抄,2個多小時就把史密斯特遣隊打的潰不成軍,傷亡以及被俘的人數超過了40%,美國人在朝鮮的首秀就這樣慘澹收場。就這還是因為人民軍當時並不清楚對手是美軍,一心想要攻克釜山,沒有心思與其多糾纏才會這樣,如果知道是美軍,很可能史密斯特遣隊就是全軍覆沒於此了。

別說這支特遣隊了,隨後24師的師長迪安也被人民軍活捉了去,成為了朝鮮戰場上被俘的級別最高的美軍軍官。麥克阿瑟的那句「給我兩個師就能解決朝鮮問題」的大話也徹底成了一句笑話。從中不難窺見解放軍出身的「朝鮮師」之英勇善戰。

1950年韓戰爆發後,剛開始吃了癟的美國人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就曾氣急敗壞的指責中蘇兩國,說1949年至1950年期間,蘇聯人給北朝鮮提供軍火,而中國人則提供久經戰陣的士兵。

不過隨後,美國人開始大規模增兵,進行了仁川登陸,孤軍深入的幾支朝鮮師被截斷後路,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失。再往後,就有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抗美援朝,有了那場盪氣迴腸的立國之戰。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這一系列的大國博弈,既有政治因素,也有濃濃的社會主義兄弟情,正如戰後一次採訪中,一名人民軍軍官感慨的說:多謝蘇中兩位老大哥,正是他們出錢出人,我們才能堅持下來。

相關焦點

  • 韓戰:朝鮮為何三天就攻佔了韓國首都?只因朝鮮有秘密武器
    6月27日下午,人民軍順利佔領了漢城並繼續向南推進。這樣,朝鮮人民軍從越過「三八線」到佔領漢城只用了三天的時間就基本實現了戰略目標。 美軍首支援韓軍隊(第24師史密斯特遣隊)於7月5日才在漢城以南約50千米處的烏山首次與人民軍交火。 不錯,韓國軍隊是清一色的美式裝備,而且從韓國建國那一天起,到1950年6月,美國幫助韓國建立了一支15萬多人的部隊(包括4.8萬警察、海岸警衛隊和空軍)以及大量的火炮和車輛。不過,美國沒有給韓國裝備坦克,因為美國自負地認為朝鮮半島的地形特點決定了坦克沒有用武之地。
  • 韓戰初期,朝鮮人民軍為何會戰鬥力極強,殲敵60000多人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後,10萬朝鮮人民軍越過三八線南下,向韓軍邊防部隊展開進攻。僅用三天時間,朝軍就佔領了韓國首都漢城。緊接著,朝軍部隊一路南下,相繼取得了大田戰役、大邱戰役的勝利,殲滅韓軍60000多人,直至將美韓聯軍包圍在釜山周圍一小塊地區。若不是美軍發起仁川登陸,朝軍還真有可能將美韓聯軍趕下大海,統一整個半島。
  • 韓戰時期朝鮮人民軍老照片:曾被美國打的狼狽不堪,難得一見
    【在站崗的人民軍士兵】圖中的士兵穿著冬裝的棉衣、棉褲,在朝鮮半島冬天寒冷的氣候中,這些普通的軍裝起到了很好的保暖效果,但是在戰鬥中由於過於臃腫也很影響戰鬥力。
  • 朝鮮用50個小時攻進漢城,總統李承晚逃跑,撇下美國人留守漢城
    之所以沒有通過鐵路,就是不讓中國得知北朝鮮的準備工作。直至戰爭爆發後的第三天,消息才傳到中國。然而中國並沒有對此有任何抱怨,反而是及時發聲表明支持支持朝鮮人民的正義行動,譴責美國武裝幹涉朝鮮內戰,抗議美國侵略朝鮮和我國領土臺灣。
  • 韓戰漢城9個月內4次易主 屠殺場面慘不忍睹
    在鐵原議政府一線,北朝鮮人民軍由蘇制T-34坦克開道,在重炮、迫擊炮和重機槍火力的支持下,兩個師加一個團,共2.8萬人,迅速突破南朝鮮僅一個不滿員師的戰線,然後以驚人的速度向前推進,和沿西海岸公路向南推進的西路遙相呼應,一東一西,像一隻張開的鐵鉗,將要在南朝鮮的心臟漢城合口。
  • 志願軍進入朝鮮前,朝鮮人民軍面臨著怎樣的局面?為何會兵敗釜山
    我志願軍戰士之所以入朝,是因為朝鮮人民軍兵敗釜山,被聯合國軍逆推戰局,從南到北,一潰千裡,我國再不出手,後果將難以挽回。 朝鮮人民軍在兵敗釜山後,就再沒有取得亮眼的成績。可是朝鮮人民軍為什麼會兵敗釜山呢,他們都經歷了什麼?
  • 朝鮮人民軍7大主力師都是東北抗聯和八路軍出身,難怪能橫掃韓軍
    朝鮮人民軍僅僅在開戰四小時後就輕而易舉的攻佔了開城;次日便又攻下了議政府,第三天則繼續攻佔了漢城,朝鮮人民軍攻勢如潮所向睥睨,南韓軍隊則是完全不堪一擊兵敗如山倒!大田戰役之後,美軍和南韓部隊再無還手之力,朝鮮人民軍得以大肆長驅直入,僅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橫掃解放了朝鮮半島90%土地以及92%人口,殘餘的美軍和南韓軍隊都被朝鮮人民軍壓縮在了釜山地區,幾乎要被趕入海中餵魚了!
  • 中國志願軍入朝鮮打的那麼艱苦,朝鮮人民軍在幹嘛?他們戰鬥力怎麼樣?
    就在中國和蘇聯兩個強國的支援下,北朝鮮得以建立起一支戰鬥力較為強悍的準現代化軍隊。 而在這場戰爭中,朝鮮軍就憑藉著這支部隊,曾在3個月的時間內解放朝鮮半島92%的土地,以劣勢兵力重創美韓聯軍,打得美韓聯軍優勢兵力是節節敗退,堪稱強悍。 那在韓戰時期,朝鮮人民軍到底有多強悍呢?
  • 從閃擊漢城到仁川登陸,一路凱歌的朝鮮軍隊怎麼突然蔫了?
    6月26日美軍飛機就參加了戰鬥,相繼對漢城和平壤實施「野蠻轟炸」,到7月3日,朝鮮就有36架飛機和5艘艦船被毀。靠著士氣,金日成還能向南推進,但美國空軍越來越頻繁的集群式轟炸,造成前線部隊很大損失。8月中旬,一個師指揮部剛開始指揮便被炸毀,造成2個師被迫放棄陣地。朝鮮空軍無能為力,因為截止到8月24日,朝鮮已經損失戰鬥機109架,完全失去了戰鬥能力。
  • 韓戰真相:圖六是麥克阿瑟視察,失誤中炸毀漢江大橋
    朝鮮人民軍的13.5萬多人配備坦克、戰鬥機、榴彈炮等衝向李承晚領導的南朝鮮軍隊。李承晚初臨戰爭,部下也毫無軍隊素養,竟在次日逃離漢城。李承晚一夥跑到大田成立臨時政府,陸軍總部做為指揮機關竟丟下部隊撤到始興。可見南朝鮮一開始,就是一支毫無鬥志的「亞洲雄獅」。而人民軍能快速推進的秘笈,其實來自中蘇兩國。其士兵多是經歷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所用的武器則是蘇式裝備。
  • 三天攻下漢城,朝鮮軍隊戰鬥力讓韓國震驚,這與毛主席一決定有關
    另一部分就是「偽滿洲派」,這部分人就是以出身於偽滿洲將軍的白善燁為代表。再一部分就是「本土派」,這部分就是在日據時期投靠了日本,然後在日軍中服役或者充當日本的走狗,很明顯這部分人也是貪生怕死沒有民族氣節之輩。由這三部分組成的一支部隊,完全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其戰鬥力可想而知。
  • 朝鮮人民軍為什麼會兵敗釜山?我國志願軍為什麼要抗美援朝?
    朝鮮人民軍輸就輸在沒有聽毛主席的話,當年毛主席曾多次提醒朝鮮,一定要多注意仁川這個地方,否則很容易功虧一簣,甚至局面會發生逆天反轉。結果朝鮮還是沒聽,他們決定一口氣拿下釜山,完成朝鮮半島大一統。在綜合力量如此懸殊的情況下,朝鮮試圖統一朝鮮半島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朝鮮只需要打閃電戰,在美國還沒完全布防之前,將南部一舉拿下,再加上中國蘇聯的支持,美國大概率也不會真的出兵。所以,朝鮮自從南北分治以來,就是在等一個機會。
  • 中國志願軍入朝打的那麼艱苦,朝鮮人民軍在幹嘛?戰鬥力如何?
    就在中國和蘇聯兩個強國的支援下,北朝鮮得以建立起一支戰鬥力較為強悍的準現代化軍隊。 而在這場戰爭中,朝鮮軍就憑藉著這支部隊,曾在3個月的時間內解放朝鮮半島92%的土地,以劣勢兵力重創美韓聯軍,打得美韓聯軍優勢兵力是節節敗退,堪稱強悍。 那在韓戰時期,朝鮮人民軍到底有多強悍呢?
  • 韓戰中,哪支部隊最先打入漢城,軍長是誰,後來授予何軍銜?
    韓戰中,哪支部隊最先打入漢城,軍長是誰,後來授予何軍銜?在當年的抗美援朝戰場上,有一支極為特殊的部隊,即由長春起義的原國民黨滇系第60軍改編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0軍。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中,唯一的一支由國民黨起義部隊成建制改編,並長期保留下來的野戰軍。
  • 3天攻佔漢城,1個月打到釜山,四野3個朝鮮師返朝後如猛虎下山
    1949年5月,解放戰爭已經勝券在握,就在我軍即將取得全國勝利之時,朝鮮半島上卻風雲突變。隨著蘇聯和美國相繼從朝鮮半島撤軍,朝韓三八線附近便戰雲密布。為了應對可能的戰爭威脅,朝鮮請求我黨允許四野中有朝鮮族士兵組成的部隊返回朝鮮,劃入朝鮮人民軍序列。
  • 攻下漢城後彭總下令休整,金日成不滿,毛澤東:朝鮮軍可自行追擊
    因為北朝鮮人民軍隊中編有一個裝甲旅和一個裝甲獨立團,合計有一百五十輛T-34坦克,這些T-34坦克都是蘇聯援助的,就連坦克手也是身經百戰、參加過對德作戰的朝裔蘇聯人,就是這些坦克在韓戰初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朝鮮人民軍在T-34坦克的開路下,一路高歌凱旋,僅用了三天時間就攻佔了韓國的首都漢城。
  • 韓戰初期,朝鮮究竟有多少兵力,為何能將韓國打得毫無招架之力?
    1950年6月25日拂曉,韓戰全面爆發! 在戰爭初期,由於當時韓國國防軍的大部分軍隊尚未進入到戰備狀態,因此在面對朝鮮人民軍的猛烈進攻時,被打得毫無招架之力。 南朝鮮軍節節敗退,僅在三天後,即27日,南韓首都漢城就失守了。
  • 史密斯特遣隊前往南朝鮮支援,結果卻差點被自己人的飛機炸死!
    話說這朝鮮人民軍佔領了漢城以後,南朝鮮國防軍的部隊已經被北朝鮮人民軍打的潰不成軍了。南朝鮮陸軍參謀本部在1950年6月28號的早晨逃到了水原以後就匆忙的在漢口一線組織防禦,等待美國援軍的到達。而北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部,這會兒就開始要組織水原戰役,北朝鮮人民軍即將發起水原戰役,企圖強渡漢江向平澤方向實施主要的突擊,殲滅水原地區的韓國國防軍,然後把部隊的前鋒推進到平澤安城中。
  • 英勇朝鮮人民軍:曾將美等16國聯軍打的節節敗退,差點將韓國滅亡
    朝鮮人民軍近身搏殺美國炮兵1951年5月15日,美國五星上將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說「赤色中國並非尋求主宰世界的那個強大國家(暗指蘇聯),坦白地說,從參謀長聯席會議觀點來看,這個策略會讓我們在錯誤的地點
  • 這並不是說韓國軍隊的進展輕而易舉,北朝鮮人民軍還有堅固的防線
    韓國軍隊認為,對北朝鮮人民軍可能從西面發動的任何反擊他們都可以置之不理或加以遏制。他們沒有停下來肅清小股部隊的抵抗,散兵遊勇可以在以後清除、擊斃或俘虜。這並不是說韓國軍隊的進展輕而易舉。北朝鮮人民軍第5師僅剩下2400人,但仍保留了迫擊炮和76毫米反坦克炮,這些武器用於狹窄的海濱公路時,具有置人於死地的威力。北朝鮮人民軍還有堅固的坑道工事和火炮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