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復甦前景面臨威脅 部分地區疫情捲土重來

2020-12-26 財聯社

財聯社(上海,編輯卞純)訊,隨著2020年接近尾聲,許多投資者將亞洲視為明年經濟前景最好的地區之一,因為該地區對新冠病毒疫情的控制相對較好。但一些分析人士警告稱,最近亞洲一些國家新冠肺炎病例激增,該地區的經濟前景轉淡。

萬神殿宏觀經濟公司(Pantheon Macroeconomics)表示,「對一些亞洲大國來說,新冠肺炎疫情不太可能在除夕夜12點的鐘聲敲響之時就有所好轉。」

可以肯定的是,亞洲許多地區的每日新增病例與歐洲和美國相比顯然低得多。但一些亞洲國家目前正在與捲土重來的疫情做鬥爭,而且當前疫情比之前更為嚴重;即使那些此前成功遏制病毒的地區也無法倖免,例如日本、韓國和馬來西亞。

日本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截至目前,日本累計新冠確診病例達210744例,死亡人數達2967人。數據還顯示,日本每日報告的感染病例11月開始再次上升,上周首次超過3000人。

據媒體報導,日本醫療團體警告稱,醫療保健系統正承受大流行病的巨大壓力。但日本首相菅義偉沒有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儘管他表示將暫停一項旅行刺激計劃來減緩冠狀病毒的傳播。

萬神殿宏觀經濟公司的經濟學家在周三(11月23日)的一份報告中寫道,日本政府「相對寬鬆」的社會隔離規則似乎沒有奏效,這可能導致該國未來幾個月採取更嚴格的措施。

「因此,不能排除日本明年初再次宣布進入全國緊急狀態的可能性,」經濟學家們表示。他們補充稱,這將給日本2021年第一季度的經濟帶來壓力。

韓國

根據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截至目前,韓國累計新冠確診病例達54770例,死亡人數達773人。

和日本一樣,韓國本月的單日新增病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自年初疫情爆發以來首次超過1000例。

但與日本不同的是,在韓國,政府對新一輪新冠疫情採取了更加強硬的立場。據媒體報導,韓國政府周二宣布在全國範圍內禁止五人或以上的集會,並下令關閉滑雪場和其他冬季運動設施等旅遊景點。

萬神殿宏觀經濟公司表示,採取這一措施將使韓國的大部分經濟損失被控制在今年第四季度。

馬來西亞

根據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截至目前,馬來西亞累計新冠確診病例達100318例,死亡人數達446人。

馬來西亞政府目前在該國一些地區實施了新一輪的部分封鎖措施。在今年10月新一波疫情開始之前,該國已經有效遏制了新冠病例激增。

諮詢公司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經濟學家表示,本季度馬來西亞的經濟前景「不太樂觀」,尤其是在私人消費方面。

「第二波疫情和許多限制措施的重新實施,將使(該國)第三季度私人消費的強勁反彈發生逆轉。谷歌移動數據表明,社交疏離政策仍然拖累人際間交往和活動,」他們在周二的一份報告中表示。

但經濟學家們也表示,經濟的其他部分,如出口,應該會繼續表現強勁,因此,最新一輪疫情對整體經濟的打擊可能會比前一波「小得多」。

相關焦點

  • 英媒:中國經濟帶動亞洲後疫情復甦
    路透社12月1日文章,原題為「隨著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亞洲企業從新冠肺炎災難中繼續復甦」。周二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得益於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亞洲企業在11月份繼續穩步復甦,這為亞洲擺脫新冠危機的拖累帶來希望。不過,分析人士表示,全球新冠疫情再度抬頭,令前景高度不確定,令各國政府和央行承受維持或加大大規模刺激政策的壓力。
  • 多國疫情嚴重反彈 旅遊業復甦前景再次蒙上陰影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近期在全球多國再次「抬頭」,新興市場國家旅遊業復甦正面臨嚴峻的外部壓力。國際金融協會(IIF)預計,旅遊業收入流入銳減將影響旅遊業依賴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受疫情廣泛封鎖措施影響,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的遊客流入數量在今年上半年基本維持在較低水平。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受歐洲地區積極控制疫情以及各國政府和歐盟推出的多項紓困政策提振,投資者對歐元區乃至歐盟地區的凝聚力信心有所增強,但經濟前景和英國脫歐影響的不確定性預計仍將對投資者信心形成打壓。三是內部分化加劇,債務和財政狀況加速惡化。2021年歐洲各國疫情防控和財政救助支出仍將顯著增加,疊加經濟增速放緩,一些國家政府債務水平將進一步上升,財政狀況可能加速惡化。
  • 美經濟復甦步伐持續放緩
    新華社北京12月4日電(記者王婧)近期發布的報告和多項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持續復甦的步伐有所放緩,在新一輪疫情的衝擊下,經濟前景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分析指出,目前美國經濟復甦面臨多項挑戰,急需更多貨幣和財政政策進行支持。
  • 亞洲航空公司從SARS危機中復甦
    當6個月前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最為嚴重的時候,很少有人預料航空客運量在短時間內能夠恢復,更少有人預料在明年之前航空旅客量能超過上年同期。  但如今這一切都成為現實。4至6月期間,由於人們對航空旅行的擔心,航空公司損失了三分之二的正常乘客量。但從那以後,亞洲航空公司呈現出全面復甦的跡象。
  • 疫情走勢是全球經濟明年復甦最大風險 「2020上海全球金融論壇...
    來源:證券時報明年全球經濟復甦的最大風險是什麼?IMF駐華首席代表Steven Barnett的回答是「疫情走勢」,「明年全球經濟復甦的最大風險就是疫情走勢以及對經濟的影響。」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和金融造成巨大影響。疫情對全球價值鏈的衝擊如何?全球經濟未來復甦前景如何?
  • 新增病例衝擊東南亞旅遊復甦前景
    新增病例衝擊東南亞旅遊復甦前景陳丹印度尼西亞峇里島新冠病例激增、泰國本土傳播病例保持100天「無新增」後再現……近期的疫情發展再次打擊東南亞國家重啟旅遊業的希望。路透社8日報導,峇里島原定9月向境外遊客開放,如今被迫無限期延遲;泰國分步開放普吉島的計劃同樣前景難料。【重啟後病例增】印尼新冠病亡病例數量目前在東南亞國家中居首,峇里島疫情最初似乎好於國內其他地區,但7月底向本國遊客恢復開放後,當地新冠病例激增。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部負責人發表文章稱:亞洲經濟復甦需有正確...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太部主任李昌鏞6月30日發表題為《亞洲經濟重啟:正確的政策如何促進經濟復甦》的文章稱,2020年亞洲經濟預計將萎縮1.6%,這是人們記憶中首次出現的情況。亞洲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表現好於4月份《世界經濟展望》的預測,一定程度上是由於一些國家的新冠肺炎疫情較早地穩定下來。
  • 亞洲開發銀行認為巴基斯坦經濟正在復甦
    據巴基斯坦《論壇快報》12月11日報導,亞洲開發銀行(ADB) 周四發布《亞洲發展展望補充報告》表示,在政府緊急救援的支持下,巴基斯坦經濟正在復甦,特別是製造業和建築業,但沒有給出經濟增長預測。據消息人士透露,由於甘蔗、玉米、水稻和小麥產量的提高,目標增長2.8%的農業部門可能會實現3%的增長,工業部門可能實現2.1%的增長。
  • 全球經濟2021年下半年才能進入實質性復甦
    回望前塵,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突如其來的疫情深刻影響了全球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並將持續發酵。展望2021,全球經濟將何去何從?為此,中國經濟時報約請長期耕耘經濟研究領域的專家為2021年的全球經濟大勢把脈,問診全球宏觀政策走向,前瞻全球主要市場前景。
  • 疫情捲土重來?亞洲國家2500萬人確診,給全世界敲響警鐘!
    2020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陷入了公共衛生危機,就連「世界霸主」美國也沒能抵擋住疫情的威脅,目前已成為世界上疫情形勢最為嚴峻的國家,累計確診人數超過420萬,佔據全球確診總數的四分之一,而就在近日,一個壞消息從亞洲國家傳來,疫情或將捲土重來。
  • 疫情復燃,澳大利亞經濟復甦再蒙陰影!
    所以想要實現國家的發展,控制疫情才是當務之急。特別是隨著變異病毒的出現,更是讓各國的防疫之路變得異常艱難,經濟復甦更是遙遙無期。 澳大利亞疫情死灰復燃,影響經濟復甦 澳大利亞經濟受疫情影響也比較嚴重,所以提振經濟也是澳大利亞政府的首要任務。
  • ...東協加強合作有助於推動疫情下世界經濟復甦--訪馬來西亞新亞洲...
    新華社吉隆坡11月30日電專訪:中國-東協加強合作有助於推動疫情下世界經濟復甦--訪馬來西亞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詩傑 新華社記者林昊 鬱瑋 「值此全球尋求經濟復甦之際,中國與東協的合作聯動,對帶動激活世界經濟的復甦顯得尤為重要。」
  • ...疫情下世界經濟復甦——訪馬來西亞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詩傑
    新華社吉隆坡11月30日電 專訪:中國-東協加強合作有助於推動疫情下世界經濟復甦——訪馬來西亞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詩傑  新華社記者林昊 鬱瑋  「值此全球尋求經濟復甦之際,中國與東協的合作聯動,對帶動激活世界經濟的復甦顯得尤為重要。」
  • 黑衣人破壞、疫情衝擊、內地人不來……香港經濟或面臨60年來最差...
    香港統計處5月4日消息:香港本地一季度生產總值(GDP)同比實際下跌8.9%,比市場預期的6.5%還差,環比下跌5.3%,超過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創下自1974年有統計記錄以來的最大跌幅。
  • 香港經濟10年來首降!2019年香港GDP或下跌1.2% 2020年經濟前景高度...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香港經濟2020年的前景仍面臨高度不確定性因素,包括環球經濟復甦步伐、外圍經貿關係、本地社會事件、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等。數據顯示,2018年,香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8453.17億港元,同比增長3%。
  • 實現經濟復甦,世界要共渡難關
    當然,影響預期的因素還包括:全球大部分地區新冠肺炎病例確診人數居高不下,疫苗接種延誤;全球金融壓力重新抬頭,大面積公司債務和國家主權債務出現違約等。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疫情及相關金融風險將是影響2021年全球經濟走勢的最大不確定性因素。當然,我們還要看到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已具備的有利因素。首先是中美經濟表現均好於預期。
  • 指數回落,全球經濟復甦現波動——2020年11月份CFLP-GPMI分析
    在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的情況下,中國製造業復甦態勢進一步增強,市場供需加快增長,有效支撐了亞洲製造業的穩中趨升。 從環比降幅看,全球製造業PMI並未出現明顯回落,仍保持在53%以上,表明當前全球經濟復甦態勢沒有改變,只是增速有所波動。但全球疫情的持續蔓延給世界經濟復甦帶來了不確定性,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經合組織預計2021年全球GDP將增長約4.2%,較9月份5%的預測有所下降。
  • 今年亞洲地區經濟沒有想像中壞
    亞洲開發銀行(ADB)10日表示,開發中亞洲國家今年經濟萎縮幅度可能沒有原先預估的那麼大,原因是中國大陸復甦的速度比預期快。亞銀同時上修臺灣地區今年經濟成長率至1.7%,明年預估值下修0.2個百分點至3.3%。
  •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加坡經濟復甦需要更長時間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新加坡11月5日訊 記者蔡本田報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日前發布半年一度的《宏觀經濟評估》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新加坡經濟從2019年第四季度至今年第二季度累計下降14%,降幅比過去幾次經歷的危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