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地大物博,南北在飲食文化上都有著很大的差異。比如最明顯的就是南方人愛喝湯,北方人有硬菜。其實這只是廣義上的區別,在現實生活在,北方人也會喝湯,只不過比較少,而南方人也有硬菜。今天我們要講的主題就是硬菜!
我們先理清一下什麼才叫做硬菜。比較統一的概述就是吃飯時比較抗餓的,解饞的,肉多的,比較大份美味的都叫硬菜。每個地方由於飲食菜系不同,所以特色硬菜也不一樣。比如東北的「鍋包肉」「豬肉燉粉條」,新疆大盤雞,北京烤鴨,川菜的水煮魚,魯菜的紅燒大蝦等等。聽起來都讓我們直流口水了,想起來那就……畫面不忍直視,實在是太豐盛了。說了這麼多北方的硬菜,那麼南方的硬菜有什麼呢?其實也有很多,比如浙菜鱉蒸羊,黔菜酸湯魚,而南方還有一道只需清水煮一下的硬菜,那就是白切雞!
白切雞在南方赫赫有名,其中在兩廣地區尤為常見。粵菜中雞的做法有兩百多種,但是白切雞卻是大家最吃不膩的一種菜式。這道簡單的菜式保留了雞的原汁原味,肉質鮮嫩口感爽滑,深受人們的青睞。而白切雞的做法也是十分簡單的,下面就來看看地道的白切雞做法吧。
首先得先準備食材,一隻肥嫩的雞,姜蔥糖鹽油醬等佐料樣樣齊全,便可開始製作美味的白切雞了。第一步便是將肥嫩洗乾淨的雞放入滾開湯鍋內浸燙熟,做法看似很簡單,卻要注意很多細節。比如雞在燙熟過程中不宜過熟,一般燙15分鐘左右就可以了。在燙的過程中,為了使雞肉整體受熱均勻,所以在浸雞的時候需要每隔五分鐘便將雞撈起來,並把雞肚裡面的水倒乾淨。反覆兩次過後,便可以將九分熟的雞取出來晾一涼,然後再切成塊。晾涼的目的是為了在切雞肉的過程中肉質不會散。切完之後再裝在盤中,一盤白切雞便完成一大半了。
然後便開始製作白切雞的靈魂之作,醬料。首先將姜跟蔥切成碎,一起裝入一個小碟子中,加入少許的鹽調味。炒勺中導入油,在旺火中炒熱後再澆上準備好的姜蔥末,簡單翻炒十幾秒鐘便可出鍋了。在廣東還有一種佐料,那就是在醬汁中放一點蒜末,然後直接將白切雞蘸著吃,味道同樣鮮美可口。
白切雞雖然做法簡單,但它卻擁有著極高的營養價值。不關你是營養不良、乏力疲勞、畏寒怕冷、還是貧血虛弱、月經不調,吃了白切雞都有很好的食療作用。我們都知道廣東人愛喝湯,愛養生,所以白切雞作為一道簡單而又美味的美食,深受大眾的喜愛。而雞肉在南方其實並沒有像豬肉那麼家常,一般都是遇到值得慶祝的事才會上一盤雞肉。美味好吃給勁的白切雞,自然也成為了南方人的一道硬菜。
民以食為天,一道美味的佳餚能讓人們忘掉煩惱,心情愉悅。如果遇上節假日,聚會等值得慶祝的事情,那就得狠狠搓一頓大餐,上幾道硬菜才顯得更加隆重正式!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認為北方才有硬菜,然而白切雞這道簡單又美味的菜式只需清水煮一下,便是南方人的硬菜!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你最喜歡吃哪一道硬菜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