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老牛吃老蔥,八年不得松」,老牛是指什麼,這話有道理嗎?

2020-12-19 隨手談詩

俗語「老牛吃老蔥,八年不得松」,是什麼意思?有何科學依據?

嘿,這句俗語,聽起來好像是農田裡那點事兒,其實是用老牛和老蔥來比喻男人和女人,指的是在婚姻關係中,雙方的相處。

老牛吃老蔥

什麼是老牛呢?有句話說「老牛吃嫩草」,就是指上了歲數的老男人,和妙齡少女在一起。其實這句話最初是一條養牛的經驗,因為嫩草更可口更容易消化,所以牛偏愛吃嫩草,後來不知道從何時起,意思就變了味。

什麼是老蔥呢?大蔥開花結籽就是老蔥,老蔥味重、辛辣、火爆,別說吃了,哪怕只是多看一會兒,也會嗆得人鼻涕眼淚一大把,一般人根本駕馭不了。後來人們就用老蔥來形容過於火爆,沒人敢娶的女性,以免給自己惹麻煩。

這樣的女性,在過去往往是生養過又被休的二婚女人,在封建禮教嚴重的古代社會,本就男尊女卑,離婚的女性更是因為犯七出才會被休,那社會地位就更不消說了。這當然是古代的落後觀念,現如今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不應該繼續帶著這樣的有色眼鏡看人了。

因此,老牛吃老蔥,實際上是老牛吃嫩草的對立面,老蔥一般人駕馭不了,那娶不到媳婦兒的「老牛」也不得不忍受,於是便有了後一句「八年不得松」。

八年不得松

這一句就非常現實,當一個老年男性娶了一個生養過孩子並離異的女性,總會有各種不放心,比如怕她與前夫藕斷絲連啦,特別是有孩子這條線,不可避免會跟前夫有過多的聯繫,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哪天舊情復燃了怎麼辦?

有這種擔憂倒也是人之常情了。所以男方往往時刻保持警惕,一時一刻也不敢放鬆。

但畢竟好事多磨,大家都經歷了半生滄桑,有著不容的生活遭遇,結合在一起之後,往往比年輕人更懂得生活的不容易,也沒有哪個正常人願意在生活中不停地作妖,所以,當雙方過了剛結合在一起這段磨合期,所謂「八年不得松」之後,往往會變得非常堅韌穩定,因此老話又說「半路夫妻硬如鐵」。

不管怎麼說,生活總是要繼續的,男女婚姻,互相信任,相互扶持,丈夫關愛妻子,妻子體諒丈夫,如果做不到,趁早別結婚,不要禍害別人。

相關焦點

  • 俗語「一年若是兩個春,老牛過年冷斷筋」什麼意思?今年冬天冷嗎
    俗語「一年若是兩個春,老牛過年冷斷筋」什麼意思?,忙碌的一年接近尾聲,在農村,地裡也沒什麼活了,閒暇時間還可以去鄰居家串個門,聊聊家常,討論的最多的就是俗語了,不僅非常的順口,還表達了一定的道理。過去的人們從生活經驗中總結出了很多的俗語,在那個科技不發達的時代,人們播種的時候就會參考這些俗語判斷天氣,畢竟天氣的變化可是影響著莊稼的收成。天氣好莊稼收成就好,天氣不好,忙忙碌碌一年到頭來還是顆粒無收,關於天氣的俗語,不知道大家聽沒聽說過,「一年若是兩個春,老牛過年冷斷筋」這句俗語呢?它表達了什麼意思呢?一年中會有兩個春嗎?
  • 俗語「老牛吃嫩草,吃雞要吃早」,是什麼意思?說的是什麼道理?
    就拿俗語這傳承了數千年的語言藝術來說吧,它的主要傳播方式並不是通過書本記載而是經過人們口口相傳而流傳於世。咱們都知道,俗語是老祖宗們智慧的結晶,它們經歷了時間的驗證,直到今天它們其中的一部分還在發揮著勸人向善、引人深思、幫助人們少走彎路的作用。人們經常會用「老牛吃嫩草」這句俗語來打趣老夫少妻,但可惜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句俗語還有下一句,那才是精髓所在。
  • 俗語「老牛吃嫩草」,到底是什麼意思?跟現在的含義差別很大
    我國有一句老話叫做老牛吃嫩草,很多人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在我國現代來說,老牛吃嫩草指的就是男女之間的關係,在很多人看來這句話就是代表一個比較老的男子和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相戀,或者一個比較老的女人和一個年輕帥氣的男子相戀,用來形容兩人的年齡差距,可是在我國古代這句話可是並非用來形容男女之間的關係
  • 農村一句俗語「年看驢,月看馬,十天看老牛」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村是一個非常有文化底蘊的地方。勞動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美好的生活和未來,當然也早就了農村豐富絢爛的文化,那些農村的民俗風情和俗語趣聞,都是農村深厚文化的表現!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句農村的俗語,具體這句話是什麼?具有什麼意思?且聽小編細細道來!
  • 農村俗語: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是啥意思?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是啥意思?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吧,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子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一些對未來的小願望而總結下來的,所以對於很多農民來說,這些俗語還是非常重要的,畢竟它也是農村的一種文化,所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句關於天氣的俗語。
  • 農村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啥意思,今年立秋什麼時候?
    大家好,這裡是「鄉村波比」,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啥意思,今年立秋什麼時候?
  • 唐伯虎點秋香:夫子說老牛在腰間,這個「老牛」是什麼意思?
    古惑仔老師然後夫子說「我左青龍、右白虎、老牛在腰間、龍頭在胸口,人擋殺人,佛擋殺佛」。以前沒看懂「老牛在腰間」是什麼意思,一直以為龍頭下面紋了個牛在腰間,跟青龍白虎一樣,只是一個紋身而已,至於為什麼「紋牛」,那就不得而知了。結果,查了一下,完全不是那麼回事,「老牛不是牛」。
  • 農村有句俗話說「貪錢買老牛,一年倒兩頭」是何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有句俗話說「貪錢買老牛,一年倒兩頭」是何意思呢?有道理嗎? 在農村,牛一直是勤勞的象徵,也是咱們農民耕田種地的最能幫手,但牛也會和人一樣經歷由壯年到老年時期,牛到了老年也就變得沒有力氣,再也拉不動犁!
  • 「老牛吃嫩草」,其實還有下半句,才是精華!
    世界萬物都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著,在農村流行的這些俗語,流傳到今天,也賦予了他們新的含義,有些已經脫離了他的本意。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的這句俗語:「老牛吃嫩草」,下半句少為人知,那才是精華,說透人性。我們先來看看「老牛吃嫩草」這句話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老牛破車疙瘩套,老娘們當家瞎胡鬧」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俗語老話,包含著生活中的各方各面,可謂是包羅萬象,這些俗語老話有個特點,就是通俗易懂,經常會發現這些話有時候聽起來很糙,但是其中的道理卻一點都不糙
  • 老人言:弓脊驢,凹腰馬,偏犍老牛不用打,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有很多的俗語,這些俗語全部都是根據農民的生活經驗和自己的願望而創造出來的,雖然有些俗語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封建的,根本就不適合現在的社會,但是有的俗語還是非常有道理的,以前有很多的農民聚在一起聊天的時候,就非常喜歡說一些俗語
  • 老牛
    那年我們還上小學,端午將至,母親出門趕集,安排老牛在家燒火煮粽子,吩咐他注意添水。灶臺邊,老牛一邊書,一邊添柴燒火,絲毫沒顧忌鍋中的粽子還有沒有洗澡水。母親趕集回來,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夥房裡濃煙貼著門框滾滾而出,老牛卻還在低頭看書,全然不覺。母親高聲責罵著這個傻兒子,上前揭開鍋來,滿鍋的粽子都燒成了黑炭。氣不打一出來,乒桌球乓的聲音伴著老牛的哀嚎響徹了半個村子。
  • 「老牛吃嫩草」「老少配」「忘年戀」英語口語怎麼說,你知道嗎?
    「老牛吃嫩草」「老少配」「忘年戀」英語該如何說,你知道嗎?你聽說過有一個詞叫做「老牛吃嫩草」嗎?原來只是一句民間俗語,按照其表面的意思指牛年齡大了,吃了老的草料消化不好,於是特別喜歡吃鮮嫩的草尖。而後發展到現在意思不再是單純的老年喜歡吃鮮嫩的草,反而指的是人,多指的是年紀大的人喜歡與比自己年紀小很多的人交往或是結婚。這一現象從古至今都有。
  • 俗語「老牛吃嫩草」還有一個說法更經典,卻很少有人知道
    這句俗語以前家喻戶曉,它還有一個說法更經典,卻很少有人知道文/乾坤歷史說俗語,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運用的一類語句,是我們的先輩通過長期的生活經驗積累,結合他們的智慧所總結出來的一些語句,往往具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 立冬將至,「立冬不下霜,老牛要蹬腿」,暖冬對農業好嗎?為啥?
    在立冬節氣有無數有趣的俗語,大都是老祖宗們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對生活具有一定指導意義。俗語:「立冬不下霜,老牛要蹬腿」,意思很簡單:過了立冬以後再不下霜,來年老牛估計就要蹬腿,即可能丟掉性命。相信看到這種說法都會感到疑惑,立冬下不下霜和老牛去留有什麼關係呢?
  • 俗語「老牛吃嫩草」,一出世就被人們錯傳,其本意並非世人所說!
    老牛吃嫩草,好馬不回頭「老牛吃嫩草」,這句俗語總結於農村生活。古時的封建社會,在農村有些條件的人家都會餵養耕牛之類的牲口,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農耕的效率,還能大大減少勞力的付出。耕牛體強力壯,又比較溫順,而且吃苦耐勞,是那個年代最受人們喜愛的農耕牲口。
  • 「老牛吃嫩草,吃雞要趁早。」話雖簡單,卻寓意深刻
    可能有的人認為俗語粗俗老套,沒有什麼內涵,其實很多俗語挺實用的。它們所蘊含的道理,是我們在書本上學不到的,那些知識道理是我們的老祖宗不斷切身體驗,最後總結出來的。比如:「老牛吃嫩草,吃雞要趁早 。」話雖簡單,卻寓意深刻。
  • 「老牛吃嫩草,吃雞莫待老」,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在生活中最常聽到的就是老話,這些俗語老話已經融入到了農村人的生活點滴之中,如今雖然說這些俗語老話的人越來越少了,但是想起來句句朗朗上口,而且都含有非常實在的道理在其中,今天來給大家說這樣一句老話「老牛吃嫩草,吃雞莫待老」,什麼意思呢?
  • 今日冬至,農諺:冬至西北風,老牛瘦一春,啥意思?為啥老牛瘦?
    在古代社會,冬至風俗習慣數不勝數,主要有三類:一是賞,冬至前後降雪概率大,人們會去河畔山頭賞雪景,登高望遠;二是吃,冬至適合進補,傳統美食就是湯圓和餃子,牛羊肉是進補首選;三是拜,祭拜祖先表緬懷,希望來年能豐產豐收。不同地區風俗習慣有區別,有些地域會給逝者燒棉衣,給孩子送棉鞋,發展至今就只有吃餃子被人們保留下來。
  • 雷莊子村面對一系列拆遷的難題:老牛拆遷軼事
    外甥的家具廠在雷莊子村「工業大院」裡,這個大院恰好又是拆遷的首要目標,這地兒要是拆不掉,給鎮裡的經濟發展拖後腿,那我老牛惹的禍可就大了。老牛想。村子裡的人眼睛都巴巴地盯著他,就看他怎麼過他外甥這道坎兒。有不服氣的村民等著看熱鬧,你不是「牛」嗎?你拆了你外甥的廠子再來跟我們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