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三公消費受限,以及人們飲酒健康的考量越來越多,曾經佔酒類市場中最大比重的白酒增速已經進入瓶頸期, 2015 年銷量較 2014 年同比增長 5.22%;與此同時,同期果酒銷量增幅 18.37%。近年,似乎低度、健康、抓住女性消費群體的酒類產品比較能契合消費升級時代的主題。今天要聊到的花果清酒品牌——花肆大體也能用這三個關鍵詞概括。
創始人馬桑說,做花肆的初衷很簡單:在三五好友聚會的場合,似乎難以選擇一款合適的酒——白酒度數太高,總與應酬脫不了干係;紅酒又似乎被形式感捆綁,要高腳杯才顯得像樣,並且,洋酒用於日常佐餐,總顯得不倫不類。
2014 年年底,花肆在淘寶上線銷售,主打 20 度以下花果清酒,以產自雲南大理的葡萄作為酒基發酵,有桂花、青梅、桃花、玫瑰、獼猴桃五大品類,大部分產品單瓶(355 ml)價格在 60 元左右。
除了產品本身設計討巧、口感清甜,比起傳統的白酒、紅酒,花肆希望在產品中注入情感,將產品人格化:每款酒都有一個偏女性化的名字,並有一個故事串聯。如桂花酒名叫「桂雲香」,描繪了一個情竇初開的男孩愛上鄰家姐姐,而鄰家姐姐年年撿桂花釀作桂花酒,終於攢夠嫁妝遠嫁他鄉的故事。 9 度的玫瑰酒名叫蘇山,是一個洋派但又散發東方氣息的小資女性形象; 15 度玫瑰酒則名叫肆月,是個比蘇山更為活潑爽朗的女孩……花肆意欲借人格化產品來還原酒本身的功用與寄託,從炫富取悅,回歸快意隨性。
上線一年半,花肆近幾個月的銷售額穩定在每月 40 萬左右。用戶大都是 18 至 45 歲的女性,往往有消費紅酒的習慣。在銷售渠道上,除了淘寶店鋪,花肆選擇了東家、 ENJOY、下廚房這類相對垂直、用戶較為精準的電商平臺。
目前,在低度花果酒市場上似乎還沒有出現一個有絕對代表地位的品牌,但五糧液、瀘州等傳統白酒品牌都推出了相對平價的低度花果酒產品,此前 36 氪報導過的圃田冰青也推出了低度青梅酒。馬桑認為,傳統品牌多走的是線下傳統渠道,並且白酒品牌「帽子太大」,新產品難免與原本的白酒品牌形象捆綁,不利於年輕女性市場的培養;而圃田冰青渠道主要鋪在線下商超和飯店,並不與花肆形成直接競爭。
花肆前期自有資金投入約 200 萬人民幣。創始團隊的三人此前曾合夥經營有機農業,後來因有機農產品市場不足而轉型。而再往前,他們曾分別做過律師、經營過中藥材生意。
今年下半年,花肆將推出紅、白葡萄酒,進一步豐富產品品類,希望在未來形成「花肆」精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