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隨記】那些年的年味兒

2021-02-17 葉老師語文工作室

打開手機,母親從老家發來了幾張照片,是自家後山的一片茶園。老家地處高海拔山區,這時節裡,冬意還未完全褪去,可漫山遍野早已綠意蔥蔥,茶香氤氳。茶海之間,櫻花綻放,櫻紅茶綠,春意滿園。

家門口的山茶花也開得正旺,每一片綠葉映襯著每一朵紅花,是那麼恰到好處,無不抖動著春日的喜悅和喜慶。

母親的手機很少拍照的,想必老人家也是想讓我們看看家鄉的春天和變化,而我卻看到了母親對兒女們歸家的企盼。也難怪每次打電話,總問「你們兄妹幾個什麼時候回來過年呀?」可偏偏不巧的是,因為疫情,不能遠行,今年春節只能在寧波過了。

昨天和家人特意到城裡頭逛了一圈,鋼筋水泥森林裡,雖然霓虹閃爍,眼花繚亂,卻仿佛把年高高地「晾」了起來,少了一份親和與溫度。購物中心的年貨一應俱全,吃的、喝的、穿的、玩的,看著琳琅滿目的商品,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確,現在的物質生活我們還缺什麼呢?正因為不缺,也就沒有了對年的期盼和激動,只感覺除了長大了一歲外,其它和平常日子沒有什麼太大不同。

夜晚,小區裡傳來零星的炮仗煙花噼噼啪啪聲,推開窗,姚江對岸的夜空中,時不時煙火升騰,斑斕璀璨,突然間懷念起過去那些年的年味兒,雖然那是些遙遠的回憶,但一切還是那樣鮮活明亮。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年其實從臘月下旬開始,大人們就忙開了。自從自己有了孩子以後,我總覺著,過年這件事兒好像不是大人的節日,它是專門為小孩子準備的,整個年似乎都屬於小孩子的。想想小時候,父母們忙裡忙外,似乎也是為了我們兄妹幾個能過個吃得飽穿得好玩得痛快的春節。因此,記憶中更多的自然是吃的,穿的,玩的,對於那個物質生活相對貧乏的年代,這可也是相當高的追求了。

父母都是當地出了名的心直口快,手勤腳快。年輕時,幹活都是一把好手,要過年了,家裡的年貨基本上都是自製的:釀米酒、蒸年糕、做澱粉、包餃子、炸豆腐、做鼠曲餈、滷豬肉……樣樣在行。

我最喜歡母親蒸的紅糖年糕。小時候每家每戶都要蒸年糕,或者幾家人合在一起蒸。模糊的記憶裡,年糕的製作過程大概是:先淘洗糯米、晾乾,用機器或傳統的石臼舂成糯米粉,加糖水攪拌,再上用大鐵鍋、大蒸籠,蒸出大大的圓圓的米糕。如果喜歡顏色的話,就加入紅糖,上邊再點綴一些甜度高的蜜棗,撒上芝麻,看起來更加誘人。

蒸糕的時候,我們小孩兒哪受得了年糕那香味,時不時會偷偷揭鍋蓋看,這時母親會告訴我們不要揭鍋蓋,否則會蒸不熟的。我們就不斷給灶膛添柴火,希望年糕能快快出籠。所以,這也是小孩子喜歡土灶燒火的原因之一吧。每次帶兒子回老家,一到廚房,兒子便霸佔在土灶前,用火鉗添加柴火。灶堂的火苗呼呼舔著鍋底,鍋裡的水噗噗直響,我們圍在灶間等候蒸籠出鍋,滿屋冒著白白的霧汽,在寒冬臘月裡,感受著一派暖意融融。

三五個鐘頭後,大大的圓圓的年糕,脫籠而出!熱氣騰騰的年糕香味四溢,性子急的我會伸出手指頭想摳年糕上的蜜棗吃,燙得我連忙縮回手不停往手指頭上吹氣。母親當然不會責怪,便會用兩根筷子快速戳進糕裡,然後互相打卷,把黏黏的米糕繞成一個小糕球,遞給我們,這時出鍋的年糕味道可是最軟最好吃的。我們幾個握著筷柄,舉著年糕球,邊走邊往嘴裡送,從屋裡一直吃到屋外,糕香四溢。

等年糕冷卻以後就會慢慢變硬,母親便收在廚櫃裡,等待年的到來,也會切成一些小塊送給隔壁相鄰,吃著香甜糯口的年糕,也傳遞著彼此的祝福。

過年的餐桌上必定會放上年糕,做飯時也會蒸上幾片。直到現在,我們都在外地工作,母親如果有蒸年糕,還是會給我們寄上幾塊。又香又甜的年糕啊,讓兒時年味一直在心頭繚繞……

那年頭,過年最盼望的還是能有肉吃。雞鴨肉、豬肉肯定是主打,因為可以自己家養,不必花大錢去購買。

小時候,家裡總是要養雞的,每年母親都會養十來只雞,目的之一是母雞下蛋,而又肥又大的公雞就留到年底宰殺,豐富餐桌,當然,一定還得等著我們回家吃呢!今天特殊,不能回家,母親年前就給我們各寄了一隻殺好的,現在還存放在冰箱裡呢!這或許就是簡單而又濃重的年味兒吧!

依稀記得天剛蒙蒙亮,母親就起床燒了一大鍋開水,父親從雞窩裡抓了兩隻公雞,把雞脖子上的毛揪掉,然後朝雞脖上用刀一抹,頓時鮮血直冒。由於這個場面太過於血腥,母親從來不讓我們看。父親將斷了氣的公雞腦袋別在翅膀裡,扔在廚房角落的柴草上,上邊壓上一個大木盆。忙過一陣以後,父親將兩隻公雞放入一隻大盆裡,用開水淋過,拔掉雞身的雞毛,剖開雞肚,清理好內臟,最後燒水將其清洗乾淨。儘管殺雞很累,但燉雞湯是過年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臨近年關,母親養了一年的豬也將到了生命終結的日子。回想起養豬的日子,夏日打豬草,冬天撿菜葉,母親每天都要煮上一大鍋的豬食,一頭豬要養一年才能出欄,也真不容易。每次屠戶殺年豬的時候,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年的欣喜和收穫。

記憶中母親總會先把新鮮的豬肥肉熬製一大鍋豬油,然後裝在罐子裡,夠吃個半年數月的,這可是最天然的食用油了。至今家裡還保留著這個習慣。前些年接父母來城裡住,他們吃不慣的就是超市裡買的油,說不夠味兒,沒有鄉下豬油好吃。

至於豬肉,豬肚,豬腸等等,母親會現做或醃製成各種豬肉食品,讓這份有肉味兒的年味兒延續很久,很久……

對於孩子來說,過年最期待的莫過於永遠也捨不得花掉的壓歲錢了。雖然不多,但這是我們一年中最大的一筆「財富」。從除夕白天就開始盼,一直到吃完年夜飯後父母親才把準備好的嶄新的票子發給我們兄妹。

我記得一般就是一個人兩塊錢,有時候母親會兌成幾張嶄新的一角或五角紙幣,看起來數量多,也有新年的意味。當然壓歲錢還有外婆、爺爺、奶奶給的,一般都不捨得用,還是會悄悄地放在只有自己才知道的犄角旮旯裡頭,每年這個時候,總覺得自己是個有「家底」的人。不過,母親往往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我幫你們先管著,等開學了交學費。」就這樣,我們又「一貧如洗」了。現在想起來,倒也可以理解,自己不也常常幫兒子「管」壓歲錢嘛!

大年初一,才是真正的過年,儀式感也就來了。

我們家信仰佛教,母親是個虔誠的佛教信徒,因此這一天家裡人都得戒葷,一日三餐都吃素菜,連煮菜的油,也要用花生油或山茶油。古人有言:「一日持齋,天下殺生無我分」,大年初一吃素或許也與此有關。總之,按照農村的習俗,這也預兆著一年的平安如意。這一天他們會起得特別早,估摸凌晨三四點鐘就已經備好供奉菩薩的貢菜,具體哪幾樣菜我是記不清了。然後帶上鞭炮、香燭,約上街坊鄰居走路到離家幾裡開外的金雞山頂上和仙宮祠為家人祈福禱告。

這一天,我們起床後首先做的就是喝一杯熱騰騰的「陳皮」茶,有時候也用新鮮的橘皮代替,象徵「大吉大利」,再加入一勺白糖,象徵「甜甜蜜蜜」,全家老少都得喝,這樣才算新的一年正式開始了。這不,今年我也不忘給家人泡上一杯,圖個喜慶吉祥。

大年初二開始,父親就會騎著那輛海獅牌大號自行車,載著我們兄妹幾個或走街串巷,或去拜年訪親。這是我印象最深的事兒。與其說是事兒,其實是那輛車。那年頭,有自行車還是一件蠻自豪的事情,當時真正的老牌鳳凰車,價格不菲,父親還是選了一輛海獅。這輛車就成了我們家最重要的交通工具,當然也成了全家人的最愛。

父親在自行車的後座,加裝了一塊厚實加長的木板,可以穩穩地坐上兩個小孩兒。前邊連槓上還加裝了一個簡易的木製小座椅,一般是弟弟或妹妹坐的。就這樣,每次「出行」,父親騎著改裝的自行車,帶著兄妹仨,穿行在村間路頭,大街小巷,遠遠看去,就像一大串行進的糖葫蘆,現在想起來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了……

……

那些年的年味兒,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新奇,比起現在的來,顯得窮酸多了,但是卻有著無法忘懷的歡樂記憶。所謂童年時代,不知眾苦,但有一切樂。

如今,年變了,年味也淡了,但對於在外遊子而言,年味兒其實不在任何地方,它就在你的心裡。因為那些年的年味兒,此時都將在所有人的心頭泛起,讓你時時想起,那是一份幸福的鄉愁,如同故鄉的綠茶,淡雅而甜蜜。夜半時分,窗外迎接財神的鞭炮聲已陸續響起,窗外高掛的大紅燈籠,每年的此時依舊迷人地照亮……

•隨記於辛丑正月初四夜•

相關焦點

  • 年味兒,其實就是活著的年俗
    又到年終歲尾、新春佳節之際,每年這個時候,總有人感嘆,「年味兒越來越淡了」。然而,年味兒究竟是什麼?究竟要去哪裡尋找失落的年味兒?春節是四季輪迴的起點和終點,也是過去數千年農業生產周期的輪迴節點,一個春夏秋冬耕耘收藏的過程結束,人們總結得失、積累經驗,啟動新一年的規劃。
  • 春節臨近 京城年味兒漸濃
    春節臨近,北京街頭處處張燈結彩,喜慶祥和。近兩天多地舉辦的各類迎新春活動,為京城增添了濃濃的年味兒。紫竹院街道舉辦的「萬福送萬家」春節春聯福字書寫活動現場。書法家揮毫潑墨,小朋友提筆助興。在海澱區紫竹院街道舉辦的「萬福送萬家」春節春聯福字書寫活動中,書法愛好者受邀為居民寫福字、送春聯,同時也送上美好的生活祝願。
  • 民俗畫家眼中的「年味兒」
    春節,是中國人最為重視的傳統節日。民俗學家認為,廣義的春節是從進入臘月就開始了,大多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灶」開始,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祭灶」最早是紀念發明用火熟食的先人,後來逐步演變為祭灶王爺,到了近代又形成了「糖瓜祭灶」的民間習俗。隨著連綿不斷的年前習俗,掃房子、推米黍、去吊肉、宰公雞、把面發、蒸饅頭、團圓守歲、接神、包餃子……隆重的拜年儀式逐步把過年氣氛推向高潮。
  • 《2019春節出遊趨勢報告》:中國遊客異地找「年味兒」
    近年來,春節外出旅行已經成為中國人過年的新方式。隨著年輕一代消費者不斷成長,春節的旅遊方式也正在發生變化。近日,馬蜂窩旅遊網發布了《2019春節出遊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2019年春節期間,新年相關的民俗文化成為遊客出遊的新熱點。
  • 「年味兒」越來越濃了
    春節不僅是一個時間概念,更承載著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和社會倫理的情感重心。辭別舊年、團圓守歲、迎接新年,是這個節日重要的儀式,而這些儀式的背後,是中國人內心最溫暖、最柔軟之所在。過去一段時間曾有人感慨,春節的「年味兒」似乎淡了。
  • 尋找記憶中的年味兒
    2016年春節期間,中宣部機關組織黨員幹部利用回鄉探親之機參加調研活動。春節回鄉探親的黨員幹部積極主動參加調研,通過多種方式了解體驗基層,深入群眾特別是農村、農民群眾中,撰寫了一批調研體會文章。中國文明網《新春走基層》專欄受權刊發。
  • 天冷貓熱:了不起的「新」年味兒
    「新式團圓」以尋找路牌活動登上社交圈,詮釋了這個特殊的春節。這樣的體驗既是每個人獨有的過年密碼,卻也是說出來就會讓人深深共鳴的集體情感。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都是這個時代的見證者。2021年的春節,就地過年,一定會成為全體中國人給這個時代留下的內涵最豐富的一筆。這是無論身處何方都能一眼認出彼此的中國氣質:它包含了異鄉人對同一片天空、土地、大海的珍愛。
  • 適合春節出遊的三個景點,年味兒濃濃
    眾所周知,春節是中國最傳統,最隆重的節日,結束了一年的忙碌生活,大家都有了難得休息時間。到了春節小長假難免會有小夥伴們想要利用這段時間外出旅行,放鬆身心,感受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那麼接下來,就讓小文帶你了解三個最適合春節前後出遊的地方與景點,你所期望的就是你看到的。
  • 最浪漫的春節「年味兒」 西貢花街處處春
    這個春節與情人節,或許帶上你的TA到西貢去才是最浪漫的節目。  「我認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為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 年味兒,其實一直都在
    但對「00後」來說,過年似乎就只是一個假期,年味兒沒有那麼強烈。小鞏是2019年上的大學,在放寒假之前,她和舍友一直在討論寒假怎麼過。但奇怪的是,她們之間的話題並不怎麼涉及過年。「我有個室友是四川的,所以她一直聊的就是春節假期要吃火鍋、打麻將等。」小鞏覺得,對她們這一代來說,過年好像就是一次放假的機會。
  • 推薦最佳春節旅行地,過年就該去最有年味兒的地方!
    對於不少人來說,春節是一個倍感糾結的日子,一方面作為我國傳統節日,它對我們有著重要的含義。而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也開始增強了。過年已經很少能有過去的那種熱鬧的年味兒。今天就讓我為大家推薦幾個過年最有年味的地方第一個就是浙江省的安昌古鎮,安昌古鎮的名聲並不算太大,與周莊古鎮相比這個小小的鎮子實在是很不起眼,但是這裡卻是當地最具年味兒的所在。也許是由於古老村鎮的格局,使得當地人在日常生活中與周圍鄰居的交流仍然十分密切,對於過年他們仍然有著很大的期待。
  • 當唐山南湖春節燈會遇上2020初雪,年味兒更濃了!
    瑞雪兆豐年春節前的這場瑞雪///為唐山南湖披上了玉琢銀裝斑斕了一路瑞雪 盈韻了遊人心裡的一抹溫存銀裝下的南湖 美得磅礴大氣 俯瞰之下>宛如人間仙境當唐山南湖春節燈會遇上2020初雪年味兒更濃了南湖春節燈會///相信一定都不陌生
  • 春節旅行去哪兒?快來射陽尋找不一樣的年味兒
    春節旅行去哪兒?快來射陽尋找不一樣的年味兒 2021-01-14 09: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津冀地區最具年味兒的地方:北京市民春節周邊有的逛
    如今,久居城市的人們開始懷念兒時的過年氛圍,寫春聯、貼窗花、掛花燈,熱鬧的廟會和表演、走街串巷的孩子們……我們為您尋找了津冀地區最具年味兒的地方,春節走親訪友之餘不妨到這些景美路不遠的地方回味一下兒時的年味兒!
  • 《新聞聯播》裡的春節|那些年的燈會 滿滿的都是記憶
    來,一起回顧過去《新聞聯播》裡的春節,看看那些年的燈會。  80年代《新聞聯播》裡的花燈  80年代,燈會主要以生肖動物、神話故事為主題,形式雖然單一,但還是給人們帶去了無盡的歡樂。阿凡提、武松打虎,黑貓警長……一系列經典的花燈形象承載了一代人的記憶。
  • 「年味兒」越來越濃了(金臺論道)
    春節不僅是一個時間概念,更承載著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和社會倫理的情感重心。辭別舊年、團圓守歲、迎接新年,是這個節日重要的儀式,而這些儀式的背後,是中國人內心最溫暖、最柔軟之所在。過去一段時間曾有人感慨,春節的「年味兒」似乎淡了。
  • 小時候的年味兒,你還記得嗎?
    春節漸近,年貨備足了沒?這就是每一個中國人心領神會的詞兒,叫做「年味兒」。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小時候的年味兒,你還記得嗎?年味兒是什麼?那些年,一起團聚的親人,他們還好嗎? 小時候的年味兒,你還記得嗎?
  • 年桔、年花、年菜裡的「年味兒」——澳門年宵市場見聞
    年桔、年花、年菜裡的「年味兒」——澳門年宵市場見聞 2019-01、年菜裡的「年味兒」——澳門年宵市場見聞  新華社澳門1月29日電(記者胡瑤)臨近春節,澳門的年味越來越濃。
  • 柬埔寨金邊「年味兒」濃 春節特色商品熱銷(圖)
    柬埔寨金邊「年味兒」濃 春節特色商品熱銷(圖)
  • 懷念往日年味兒,看看這些年味兒是否觸及到你的美好回憶?
    「——孔尚任過年要的就是一種氛圍,這種氛圍我們常稱之為」年味兒「。如今,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充實,我們過去所喜愛的年味兒漸漸淡薄了。發出感慨最多的恰恰是我們身邊的長輩們。他們記憶中的年味兒到底是怎樣溫馨熱鬧呢?快隨小編一起看看長輩們昔日的新年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