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北美洲︱美國北部的兩重面孔

2020-12-25 澎湃新聞

新英格蘭,即今天以麻薩諸塞州為核心的美國東北部六個州,被譽為「美國最有歷史積澱的地區」;中大西洋,即今天以紐約州和賓夕法尼亞州為核心的美國東海岸中部地區,被譽為是「最典型的美國」。如今,在歷史、文化、經濟和教育等方面,這兩個區域可謂是美國最為精華的部分。而它們之所以有這樣的地位,和英國的殖民歷史息息相關。

新英格蘭及中大西洋範圍示意圖

新英格蘭:宗教難民的庇護所

最初來到北美洲大陸的英國殖民者,大多數都懷著一夜暴富的夢想。歷經九死一生之後,他們成功地建立起了以詹姆斯敦為代表的早期殖民據點。然而,英國人大規模移民新大陸的導火線,卻是發生在歐洲的一件重大歷史事件——宗教改革。

1517年,馬丁路德提出了《九十五條論綱》,宗教改革席捲歐洲,舊有政教體系迅速瓦解。1534年,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為了和王后離婚,公然和教皇決裂,在不列顛列島開創了英國國教。這兩件事對英國的衝擊很大,讓英國國內產生了不少的「宗教難民」,其中包括很多清教徒(Puritan)。他們在國內備受排擠,便想到了離開英國,前往新大陸去討生活。這些人自稱朝聖者(Pilgrims),和他們的淘金者前輩們一樣,懷著理想,踏上了跨越大西洋的船隻,駛向彼岸。

這其中,有一艘船名叫五月花號,它於1621年抵達了如今波士頓附近的一個小海灣。靠岸之前,船上的朝聖者們開了個會,並籤訂了《五月花號公約》。這就是美國憲法的前世。這群人根據公約,在北美大陸上建起普利茅斯殖民地,並形成了一種在歐洲和亞洲都不曾有過的民主新體制。

五月花號

普利茅斯殖民地很快就變得生機勃勃。雖然條件仍舊簡陋、環境仍舊惡劣,但那裡的人們可以過著自由平等的生活,不會受到宗教或社會等級的束縛。於是,越來越多的清教徒,以及很多因為其它原因在英國混不下去的人,都紛紛地漂過了大西洋,湧向了普利茅斯殖民地。很快,小小的普利茅斯就人滿為患。

隨著越來越多的新移民的到來,在1629年,這些移民在普利茅斯殖民地的附近開闢了一個新的、更大的殖民地——麻薩諸塞灣殖民地。這兩處殖民地互相呼應,形成了掎角之勢,疆域不斷擴大。不久之後,紐哈芬殖民地與新罕布夏殖民地也相繼成立,和原有的兩個殖民地連成一片,基本佔據了從大西洋到康乃狄克河之間的區域。由此,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開始逐漸壯大起來,形成了氣候。

1640年代的新英格蘭各殖民地形勢圖

最初的這幾個殖民地,在建設上都和英國的本土相類似。因為它們畢竟是第一批的殖民地,很多事情都還是要學習英國本土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英國本土的特色被拷貝到了這一區域,讓其成為了英國的一個翻版,因此這幾個殖民地就被人們統稱為「新英格蘭」。

殖民地的勢力壯大了,行政管理就必須要跟上腳步。在四個殖民地中,最強大的是麻薩諸塞灣殖民地,而它的管理體系也是最健全的。在這裡,修建新的城鎮時,都會按照基本一致的模式:市中心為教堂、學校和政府大樓;它們旁邊是郵局和市場等基礎公共設施;外圍是各家各戶的農場。並且,殖民地還規定,每一家農場距離市中心的距離,都要差不多遠,這樣才能體現公平公正。

在做出重大決策之前,居民們都要開會商討。這些居民認為,一個健康的社會,需要有凝聚力的社區來支撐。在這樣的社會裡,政府應該主動、積極地去制定規章制度。許多學者把這樣的政治文化稱作「道德型政治文化」(moralistic political culture),因為人們都公認,道德和契約是建立良好秩序的前提條件。

另外,這幾個新英格蘭殖民地還有個重要的特徵,那就是和英國本土一樣,非常注重教育。這幾個殖民地規定,所有的適齡兒童必須上學。每建立一個新城鎮,第一批建築裡肯定包括了學校。北美洲歷史上的第一所大學——哈佛大學——就位於麻薩諸塞灣殖民地的首府波士頓旁邊。除了哈佛大學以外,新英格蘭還有諸如耶魯大學和達特茅斯學院等歷史悠久的大學。同時,新英格蘭也是第一個認可婦女上學的區域。現在美國一些知名的女校,比如曼荷蓮學院和史密斯學院等,很多都位於新英格蘭地區。

著名女校曼荷蓮學院

除了教育、道德和契約之外,行政和日常生活也漸漸開始受到宗教的影響。由於殖民地中的多半居民,都是因為宗教改革而被迫離開英國本土的。因此,為了避免出現新一輪的宗教改革,麻薩諸塞灣殖民地規定,人們不允許質疑宗教。

在經濟上,新英格蘭的大多數人都是小農場主(yeomen),他們基本能自給自足地生產糧食。在新英格蘭,很少有大型農場主的出現。這是因為,新英格蘭的大部分區域,土壤都不算肥沃。除了康乃狄克河下遊以外,其餘地區的土壤根本就無法支持大規模的農耕。一般的土地,種植作物沒幾年,就無法再耕種了,於是人們就只能開墾荒地、砍伐森林,似乎回到了刀耕火種的年代。在這樣的自然條件下,很大一部分新英格蘭居民被迫將目光投向了茫茫大海。

捕魚、捕鯨,這就是新英格蘭居民找到的新出路。於是,造船業在新英格蘭蒸蒸日上。殖民地時期,新英格蘭主要是製造傳統的大帆船。這樣的傳統一直延續著,到了美國建立後的工業化時代,這裡就成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輪船製造中心之一。造船業也帶動了新英格蘭的其它產業。像洛厄爾、紐哈芬、哈特福德等新英格蘭工業城市,都在美國工業化歷史裡扮演過重要角色。

麻薩諸塞的造船廠

中大西洋:貴族的封土

中大西洋地區是新英格蘭地區的鄰居,但是它們在歷史和文化上都非常不同。新英格蘭各殖民地的創立者都是在英國本土地位低下的「宗教難民」和一些追求自由的普通人,而中大西洋的各殖民地大多是在貴族的帶領下建立的。

1685年中大西洋各殖民地的形勢圖

自從1624年荷蘭人正式佔據了哈德遜河流域之後,英國就一直對這一片良港遍布的領土垂涎欲滴。1673年,經過了一系列的爭奪之後,英國人徹底將荷蘭人驅離了這片土地。英國國王查爾斯二世非常高興,將這片土地賜給了貴族——第五任約克公爵詹姆斯·斯圖亞特(後來的英國國王詹姆斯二世),並改名為新約克,即紐約(New York)。後來在1785年,紐約擊敗了易洛魁人,獲得了北部上半州的土地。

第五任約克公爵,也就是後來的詹姆斯二世的畫像

約克公爵開始著手經營紐約,並且還把紐約西南側,從大西洋到德拉瓦河的地區分封給了自己的兩個屬下:伯克利勳爵和卡特萊特爵士,建立了東澤西和西澤西兩個次級領地。後來當這兩位貴族去世後,這兩個領地就合併成為了新澤西(New Jersey)。

紐約到手之後,英國人發現,在紐約往南的地方,還有很多無人管轄的真空區域。於是,英國國王就派出了另一位貴族——威廉·賓(William Penn,又譯威廉·佩恩)——率隊出發去考察並佔據那些無主地區。

威廉·賓的畫像

1682年,賓來到了紐約以南、阿巴拉契亞山的一片森林。他把這片森林起名為「賓家的森林」,即賓夕法尼亞(Pennsylvania),劃入了英國的勢力範圍。國王很開心,就把這塊土地賜給了賓,既是感謝他的發現,也是投桃報李地感謝為英國效力多年的海軍上將老威廉·賓(賓的父親)。

在這同時,賓在那片森林東側的衝積平原上,建立了一座城市。賓是一位基督教分支貴格會(Quakers)的領袖,他將這座城市命名為費城。費城的英文全稱是Philadelphia,源自希臘語,其中前半截是「愛」(philos)的變體,而後半截是「兄弟般的」(adelphos)的變體。這個名字也反映出了貴格會所倡導自由、平等、和平和寬容。

賓對費城的管理也獨具一格。首先,費城的城市規劃就與眾不同。費城的老城區,城市基本就是「豆腐塊」的形式,街道橫平豎直,寬度都相差無幾。這種布局據說是賓親自規定的。由於貴格會崇尚平等,因此賓將費城的街道設計成了這樣,使得每家每戶的面積基本一樣大。這個布局還有個好處,那就是容易擴建。後來建立的城區,很多都按照這個模式進行布局。例如,在紐約荷蘭舊城以北的區域,就是橫平豎直的街道布局,橫街叫street,縱街叫avenue。中西部的很多城鎮亦如此。

1681年的費城地圖

在費城,賓歡迎各種不同的宗教同時存在,因此在費城是不會出現羅格·威廉士事件的。賓對原住民也很友善,當各部原住民之間有了矛盾,賓有時還去幫著化解,因此當地的各部印第安人都對費城抱有好感,費城也就吸引了很多原住民前來投靠。賓還主張「簡政放權」。像費城的貿易權、地產權這些東西,他能不幹涉的就不幹涉。聽說賓夕法尼亞如此開明,很多新來的移民都捨棄了新英格蘭,投到了賓夕法尼亞的懷抱中。這其中還包括很多來自德國和愛爾蘭的難民,費城都將他們一一收納。

因此,賓夕法尼亞成為了當時發展最迅速的英屬殖民地。不久之後,賓又吞併了賓夕法尼亞東南方的海濱地區,照貓畫虎,建立了風格和賓夕法尼亞很類似的德拉瓦殖民地。在賓夕法尼亞和德拉瓦,賓及他的屬下們很快發現了一個新的優勢:這裡的土壤條件比新英格蘭好多了,並且氣候也更加宜人。於是,大型的農場就出現了。圈養牲口的牧場也分布在各地。

賓夕法尼亞蘭開斯特的大型農場。圖片來源:The Making of the American Landscape

伐木業、鐵礦和毛皮同樣也是當地的重要產業。他們的貿易也相當發達,同新英格蘭以及南方的殖民地進行了大規模的貿易。由於貿易以及鐵礦、木材等生意需要港口,因此紐約和費城這兩個港口很快就發展成了經濟商貿中心,開始發展為大城市

挺進中西部:新英格蘭與中大西洋模式的競爭

新英格蘭和中大西洋兩種不同的歷史發展歷程和文化模式,不僅給它們自身帶來了很大的差別,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美國東部及中西部的人文景觀。

由於文化和自然地理的因素,新英格蘭和中大西洋的人文景觀有著很大的不同。這其中最直接能區分兩個區域的,就是傳統農場的圍欄。新英格蘭地區的傳統圍欄,是那種整齊的橫豎圓木交叉組成的柵欄。由於新英格蘭的農場規模都很小,而且圈養的牲口也不多,因此那裡的圍欄一般高度都不高,沿著農場的邊界筆直向前;而在中大西洋地區,農場規模較大,也有很多牲畜,因此柵欄就成了之字形來回錯落的模式,高度比較高,結構更複雜,防護能力也更好一些。

新英格蘭的傳統圍欄

賓夕法尼亞的傳統圍欄

除了圍欄以外,農場的穀倉也在兩地有著明顯區別。作為英國本土的山寨版,新英格蘭的穀倉學習的是英國本土的穀倉。這種穀倉的面積和體積都很小。雖然新英格蘭的土地不肥沃,農業不算發達,但在什麼東西都比歐洲大一號的北美,這樣的小穀倉顯然是無法滿足需求的。於是,新英格蘭的居民們想出了一個絕招:他們把互相離得不遠的穀倉們連在一起,組成了面積和體積都比較大的聯排穀倉。它們還可以和農場的主樓連在一起。這樣的聯排穀倉,至今為止都在新英格蘭北部的三個州(緬因、維蒙特、新罕布夏)隨處可見。

新英格蘭的聯排穀倉。圖片來源:威斯康辛大學尤克萊爾分校

而在賓夕法尼亞,穀倉就沒有按照英國本土來設計。由於寬容的賓夕法尼亞接納了很多其它國家的移民,因此這裡的穀倉設計頗具歐陸風範,其中對它影響最大的要數瑞士的穀倉。這是一種三層樓的建築,總體結構類似重慶地區的吊腳樓,但又不盡相同。它們第一層架空,不住人,只住牲口;第二層是脫粒倉;第三層是乾草棚。最頂上還有一個懸臂式的吊掛區,叫做forebay。這種穀倉,不但樓層高,而且佔地面積也大。這些仿瑞士的穀倉被人稱作schweitzer barn。

賓夕法尼亞的仿瑞士穀倉

除了農場的區別以外,新英格蘭和賓夕法尼亞的居民區也有區別。新英格蘭的典型居住區的構造,是一家一棟的別墅,互相分離開來,和街道之間有布滿樹木的花園或草坪作為緩衝帶。建築以木質的較多,牆壁顏色也大多數偏淺色。但在賓夕法尼亞,由於大家都講求平等、寬容以及和諧共處,因此這裡的社區更密集一些。賓夕法尼亞的傳統居民樓是聯排的紅色磚房。這種磚房在賓夕法尼亞的一些老城區和歷史小鎮都隨處可見。

新英格蘭的傳統城鎮別墅。攝於瓦爾登湖附近

賓夕法尼亞的傳統城鎮磚房

18世紀末期,新英格蘭和中大西洋都在獨立戰爭裡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新英格蘭,波士頓傾茶事件成為了北美革命的導火索;而萊剋星頓及康科德的槍聲則標誌著獨立戰爭的正式開啟。在中大西洋地區,大陸會議在費城舉行,象徵著美國的誕生;德拉瓦成為了第一個在獨立宣言上簽字的殖民地;薩拉託加大捷以及特倫敦渡河戰役都是獨立戰爭的重大轉折點。這些歷史告訴人們,這兩個地區是美國贏得獨立的關鍵所在。

獨立戰爭的主要戰役分布圖

喬治·華盛頓夜渡德拉瓦河、偷襲新澤西重鎮特倫敦

新英格蘭和中大西洋這兩種不同的文化風格,在後來美國人開發阿巴拉契亞山以西的中西部地區的時候,形成了競爭。新英格蘭的模式率先傳入了紐約北部,之後沿著五大湖的南岸傳入了俄亥俄、密西根、印第安納和威斯康辛等地;而賓夕法尼亞的模式則從匹茲堡和費城出發,沿著阿巴拉契亞山和俄亥俄河向西、南兩個方向延展,傳入了肯塔基、田納西和伊利諾伊等地。這兩種模式之間的競爭,最終也形成了美國東部及中西部多元化的人文景觀。

兩種文化和景觀的傳播方向

新英格蘭和中大西洋,這兩個區域至今也是美國最有文化、最有積澱的地區。它們一個向人們揭示著美國和英國在歷史和文化上的傳承,另一個則展示著最本土化、最典型的美國人文景觀。而在大平原甚至落基山區,我們都能找到美國西進後,這兩種文化在西部地區留下的影子。當然了,雖然它們之間有著種種的不同,但從更宏觀的角度來說,它們都代表著美國的北方。而在梅森·迪克森線以南的美國南方,還有另一種以菸草、種植園和黑奴為代表的殖民地文化,同樣會對美國產生很大的影響。它們在一起,為今天多元的美國文化奠定了基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殖民北美洲︱俄國篇:阿拉斯加的得與失
    加州的「俄國河」在被西班牙地名包圍的美國西南部,為什麼會有這麼一條「俄國河」呢?實際上,這條河最初並不叫「俄國河」,而有個西班牙名字。然而在19世紀初,一股新的殖民勢力進入了這個區域,那就是俄國人。俄國人到達今天加利福尼亞的北部以後,把當地的很多地名都換成了俄語,其中這條流向舊金山的大河,就被他們直接稱作「俄國河」。
  • 殖民北美洲︱歐洲列強管理各自殖民地的方式有何不同?
    西班牙、法國和英國先後成為殖民時代裡北美洲大陸上的主角。由於自身的文化和制度的區別,他們在各自的勢力範圍內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管理模式和人文景觀。這其中,三大勢力在土地(特別是農業土地)的管理和規劃方面的差別是最引人注目的。
  • 殖民北美洲︱美版「三八線」的誕生
    今日美國南方各州示意圖菸草之路:黑奴與三角貿易1607年,在英國王室的支持下,倫敦公司的探險者建立了詹姆斯敦,成功地在北美洲大陸上立足,維吉尼亞殖民地就此成立。可是,這些追逐財富而來的人並沒有找到真正的財富,他們找到的只有看似黃金卻一文不值的愚人金。最後,詹姆斯敦荒廢到幾乎要被放棄的境地。
  • 地圖看世界;北美洲與南美洲
    一,北美洲。北美洲,位於西半球北部,世界經濟第二發達的大洲,其中美國經濟高居世界首位。北美洲大部分面積屬於發達國家,有著極高的人類發展指數和經濟發展水平。(北美大陸地形圖)(美國西部與墨西哥地形圖)北美現有23個獨立國家及十幾個地區,除了美國與加拿大兩國為發達國家,其餘的國家都為發展中國家。
  • 受毛皮貿易利潤吸引的歐洲漁民,是歐洲人殖民北美洲東部的先驅!
    喬瓦尼·卡博託發現北美洲的探險路線但這一次,以及之後的幾次探索北美洲的航海發現,並沒有讓英國人立即開始殖民北美洲,因為這時的歐洲人追求的還是東方的絲綢、香料或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對無貴金屬礦藏和香料的土地,並沒有太多的欲望。
  • 趣談「陽光灼熱的地方」非洲及北美洲
    (非洲地理條件不如美洲,這是西方殖民者不在非洲大陸建立「白人殖民」國家的重要原因)非洲大陸高原面積廣闊,海拔在500米-1000米的高原佔非洲面積的60%以上,有「高原大陸」之稱。(人類懼怕時間,而時間懼怕金字塔)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公元前4000年便有最早的文字記載。非洲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一個大洲,全非洲一年的貿易總額僅佔全世界的百分之一。
  • 北美洲地形簡述
    一.北美洲洲界   北美洲和歐洲洲界是格陵蘭島和冰島之間的丹麥海峽;   北美洲和南美洲洲界是巴拿馬運河;   北美洲和亞洲洲界是白令海峽。
  • 【美國歷史】原住民與歐洲殖民
    此後,歐洲開始殖民美洲。北美洲的原住民開始熱情幫助移民,今天美國的感恩節即與此有關(見感恩節隨筆)。但故事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了「農夫和蛇」,原住民的幫助,後面換來的卻是殖民者的捕殺、驅趕和奴役,原住民從此開始被殖民。1607年,位於倫敦的維吉尼亞公司在北美切薩皮克灣的詹姆斯敦(Jamestown)建立英國第一個短暫殖民地。
  • 北美洲美國的「阿拉斯加州」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州是美國50個州中的一個,是美國面積最大的一個州,阿拉斯加州的總面積達到了171.7萬平方千米,約佔美國國土面積的五分之一,比我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面積還要大。阿拉斯加位於北美洲的西北部,北臨北冰洋,南臨太平洋,西部隔白令海峽與亞洲相望,東部與加拿大相鄰。阿拉斯加州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是美國最北面、最西面也是最東面的州,這是怎麼回事呢?阿拉斯加州的緯度範圍大約為50°N至70°N之間,北極圈穿過阿拉斯加中北部地區,所是美國最北面的州,從熱量帶角度來看屬於亞寒帶和寒帶地區。
  • 北美洲史:英屬北美殖民地與美國革命(上)
    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北美洲的歷史。從根本上說,《1763年皇家宣言》不完全是針對十三個殖民地,而是主要為英國毛皮公司考慮,力圖使俄亥俄河以南的三角區域作為其壟斷的貿易區,又避免與印第安人發生衝突,儘快使哈德遜灣公司取得對蒙特婁法國毛皮商的優勢。可是,毛皮貿易與農業移民是有衝突的。
  • 以美國為例,北美洲3種方法,英國權力鬥爭
    眾所周知,在殖民時代,英國擁有最多的殖民土地,世界各大洲都有它的地盤。但英國本土,卻依然小的「可憐」,只有西歐「那一點領土」。那麼問題來了,如此「弱小的」英國,是如何管理龐大的殖民地呢?這裡,我就以英屬北美洲殖民地的管理方式,來解答這個問題。參考美國殖民地的管理方式,其它地區也差不多。
  • 被譽為「第二個歐洲」的北美洲,詳解各種區域劃分
    喜歡的話,就多評論,多點讚,多收藏哦~對了~別忘了關注我哦~北美洲,全稱為北亞美利加洲,位於西半球北部,是世界經濟第二發達的大洲,其中美國經濟位居世界首位,在全球經濟和政治上有重要影響力。北美洲大部分面積屬於發達國家,有著極高的人類發展指數和經濟發展水平。通用英語,其次是西班牙語、法語、荷蘭語、印第安語等。
  • 地圖看世界;法國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
    (地球各大洲的分界線)哥倫比亞跨南美洲和北美洲。法國地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亞歐大陸-歐洲半島-法國)法國從中世紀末成為歐洲大國之一,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二戰前,法國是當時世界上僅次於英國的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20倍。
  • 牙買加位於北美洲,為何黑人這麼多?
    北美洲除了加拿大、美國、墨西哥這三個大國之外,剩下的多是小國,而且大部分是島國,其中牙買加無疑是最出名的之一。別的不說,以「短跑之王」博爾特為代表的短跑名將在全世界給牙買加「打廣告」,想不知道都難。喜歡喝咖啡的你一定知道藍山咖啡,就來自牙買加。牙買加在哪呢?
  • 1607年,英國兩家公司爭奪北美洲,建立英國第一個永久殖民地
    1605年,一份關於、開拓英國前往美國緬因州的航海路線報告,以及開拓北美洲新英格蘭地區、到加拿大紐芬蘭漁業場的航海路線消息,讓普利茅斯公司,對新英格蘭地區有了濃烈興趣。在商業世界,這兩家公司競爭十分激烈,但在開發北美洲殖民地這一問題上,雙方都達成一致意見,並向詹姆斯一世國王、申請了1606年特許狀。
  • 您好,請問同樣是殖民地,為什麼現在南美洲和北美洲發展差距這樣大...
    0字 提交 有5個回答 主要從歷史和地理兩方面考慮另外,南美洲多數國家歷史民族因素更加複雜,普遍獨立得較晚,在獨立後仍在很大程度上受此前殖民文化的影響,包括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地理上,北美洲東西兩岸良港較多,區位優勢更顯著,南美洲,特別是巴西東部沿岸地勢較高,不利於發展港口。南美洲豐富的降雨影響下的食物結構和飲食習慣也應該納入考慮。此外,或許還有長期以來形成的民族精神(ethos)的因素。
  • 北美洲人口數量最多的五個國家,其中美國和墨西哥的人口超過1億
    北美洲人口最多的五個國家北美洲主要的國家包括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這三個國家的面積佔了整個北美洲的絕大部分,實際上北美洲除了上述三國之外,還有20個獨立國家,其中絕大多數分布在加勒比海地區,很多都是島嶼國家,面積並不大
  • 汲取美國獨立教訓、分攤殖民成本
    加拿大位於美國北部,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大英國協國家。和其他大英國協成員一樣,它也是大英帝國如日中天時期的一塊前殖民地,只是其獨立的經過卻少了一些血腥、多了幾份政治博弈的味道。事實上,作為大英國協重要的組成部分,加拿大獲取獨立地位的過程能夠很好的反映出19、20世紀大英帝國海外殖民擴張政策的演變。
  • 世界「十大海灣」之位於北美洲北部地區的哈德孫灣和巴芬灣
    哈德孫灣和巴芬灣今天我們來介紹世界「十大海灣」中面積排名第五位和第六位的海灣,那就是位於北美洲北部的哈德孫灣和巴芬灣。北美洲除了南部通過中美地峽和南美洲相連之外,周圍被大西洋、北冰洋和太平洋三大洋包圍,加上北美洲海岸線漫長曲折,所以多海灣分布,之前我們介紹的墨西哥灣和阿拉斯加灣都位於北美洲。
  • 16世紀,西班牙、英國、法國、荷蘭相繼瓜分北美洲殖民地
    這是一篇地理歷史文章,涉及到了許多北美洲地名。文中配有詳細地圖,權當科普文了,讓大家多了解下北美地理以及殖民歷史。——題記從16世紀開始,西歐各國相繼加入爭奪北美洲殖民地的行動。,一路向東北方向前進,最終發現了一個新地方,便把它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就是今天的美國科羅拉多州——西班牙人控制這片區域,成為英國人西進、爭奪殖民地的巨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