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北美洲︱俄國篇:阿拉斯加的得與失

2020-12-13 澎湃新聞

美國西南的加利福尼亞州曾經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因此當地的地名大多數都帶有西班牙風格。然而在這一大片西班牙風格的地名中,卻有一條「俄國河」(Russian River)。這條河全長大約180千米,是舊金山灣區的第二大河流。

加州的「俄國河」

在被西班牙地名包圍的美國西南部,為什麼會有這麼一條「俄國河」呢?實際上,這條河最初並不叫「俄國河」,而有個西班牙名字。然而在19世紀初,一股新的殖民勢力進入了這個區域,那就是俄國人。俄國人到達今天加利福尼亞的北部以後,把當地的很多地名都換成了俄語,其中這條流向舊金山的大河,就被他們直接稱作「俄國河」。那麼,俄國人是怎樣不遠萬裡地來到加利福尼亞的呢?

加州「俄國河」流域示意圖

重走人類遷徙之路的俄國人

在北美洲的各大殖民勢力裡,俄國是最晚進入,也是唯一一個不經過大西洋而到達北美洲的殖民勢力。他們是跨越白令海峽到達北美的,幾乎和最初人類遷徙到北美洲的路線相同。

相對英法等西歐列強,俄國本身崛起的時間也比較晚。俄國雖然傳統上屬於歐洲國家,但它的文化和西歐諸國有很大的區別。在經濟和軍事上,當時的俄國也比不過早先崛起的西歐列強。為了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俄國不得不在角逐歐洲的同時,將目光投向了遙遠的西伯利亞和遠東。16世紀中葉,俄國在伊凡雷帝時期開始往東開疆擴土,擊敗了喀山汗國和失必爾汗國等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國家。 17世紀末,不斷朝東方推進的俄國在雅克薩迎頭撞上了康熙時代的中國。此時的俄國,其東部的疆域已經抵達了太平洋,和北美洲隔海相望。

俄國東進示意圖

此時,西伯利亞的北冰洋海岸以及遠東地區的海岸線都還沒有被探明,而地圖上大海對岸的美洲北部海岸線也只是模糊的輪廓。為了探明這些區域,1725年,俄國的彼得大帝派遣地理學家兼航海家維塔斯·白令(Vitus Bering)率領一支船隊去考察並測繪這些海岸線,同時也探索一下遠東和北美洲之間是否有陸路相連。

白令的畫像

白令是丹麥人的後裔,也是俄國的海軍將領。他曾率領自己的艦隊參加過俄國同瑞典之間的大北方戰爭,在俄國很有名氣。他率隊考察了遠東地區的海岸線,包括堪察加半島和楚科奇半島,以及西伯利亞的北冰洋海岸等等,交出了一份非常精確的海岸線地圖。同時,在給俄國政府的匯報中,白令表示遠東地區和北美之間並無陸路相連。

1741年,白令率艦隊再次出發,跨海去考察北美洲,看看對面那片大陸是否有殖民的可能。他們大致順著最初人類遷徙到美洲的路線,代表俄國人向北美洲進發。白令的船隊一路往東行駛,途中的一場大風暴將他們吹到了聖艾利阿斯山(北美第二高峰)附近的阿拉斯加近海。在風浪中,白令和許多水手都生病了,船隻也有一些損壞。為了修整被大風損壞的船隻,白令將艦隊帶到了阿拉斯加南側的科迪亞克島(今美國僅次於夏威夷島的第二大島)。

白令的航海線路示意圖

登島後,這些俄國探險家發現,這裡全都是杳無人煙的荒野,地面上分布著凍土和亂石,並沒有適宜耕種和定居的土地。由於條件惡劣,水手們的病情得不到控制,一個接一個倒下了。白令知道形勢不妙,只能硬著頭皮帶隊沿著阿留申群島返程。然而白令自己的病情也在不斷惡化,最終他也客死在阿留申群島。後人為了紀念他,把俄國和北美之間的海峽命名為白令海峽。

雖然白令的艦隊損失慘重,群龍無首,但最終還是有一部分水手僥倖生還,回到了俄國。這些倖存的水手們為俄國帶回了珍貴的關於北美洲的資料。然而,這些第一手資料顯示,北美洲是個貧瘠的大陸,其宜居程度甚至還不如西伯利亞。俄國對大規模殖民北美洲自然失去了興趣。

被愛情拯救的阿拉斯加

雖然俄國政府不打算去北美洲了,可是民間的一些商人卻從這些水手口中得知了一個重要的商機:在白令海峽的對面,生活著許多水獺、海狸和海豹。這些動物的毛皮,在歐洲是非常好的商品。法國人和荷蘭人最初殖民北美洲的目的,正是為了進行這樣的毛皮貿易。起初,俄國商人們的毛皮來源主要是西伯利亞,然而經過一百多年的集中狩獵,西伯利亞的水獺、海狸和海豹幾乎絕了跡。這些商人們正愁著斷了財路,他們一聽說海峽對岸生活著很多水獺、海狸和海豹,都非常興奮,決定要涉足北美大陸。

這些俄國商人們成立了一個自己的殖民公司——俄美公司。和英國的早期殖民公司不同,俄美公司嚴格意義上說並不是俄國的國有公司,而更像是一家由這些希望去北美尋找商機的俄國人自主私營的殖民公司。俄國政府方面,只是對該公司進行了認證,並派出了政治家列扎諾夫(Nikolai Rezanov)去指導這個公司。

尼古拉·列扎諾夫的畫像

列扎諾夫的父親是伊爾庫茲克的公務員,因此他從小就在西伯利亞生活,對遠東地區的形勢,特別是對俄國同中國及日本的商貿關係,有著自己的見解。他也曾多次參加航海和探險,涉足過堪察加半島等偏遠地區。他雖然為俄國政府工作,但他也是最初看到北美洲的毛皮貿易商機的人之一。俄美公司最早就是在他的提議下創建的。他提倡建立俄美公司,不僅是要為俄國商人提供去北美販賣毛皮的便捷,還有個目的就是要以這個公司為幌子,對遠東地區進行更加詳細的地理勘察,以求控制外興安嶺和黑龍江流域,以及日本列島。

1799年,俄國沙皇正式籤署了俄美公司成立的文件。該文件規定,北緯51度以北的北美大陸西北海岸(大致今天的溫哥華一線)一直到堪察加半島,該區域範圍內的土地都歸俄美公司管理,稱為「俄屬美洲」。

俄美公司轄區示意圖

俄屬美洲的旗幟

俄國的商人們懷著致富的希望來到了北美洲,四處捕獵水獺和海豹。1804年,列扎諾夫帶領俄國人在錫特卡擊敗了阿拉斯加東南部的原住民,基本上確立了自己在阿拉斯加的地位。

錫特卡之戰

在北美洲捕獵海豹和水獺的俄國人

然而,阿拉斯加地區實在是不適宜人類生存。即便是從西伯利亞的嚴寒和荒蕪中走出的俄國人,也被阿拉斯加的氣候折磨著。到了1806年,由於惡劣的天氣,阿拉斯加陷入了饑荒。俄國政府並沒有向這個距離莫斯科數千英裡的非官方殖民地提供援助。在絕望之下,列扎諾夫帶一小隊人乘船沿著海岸線向南而去,希望能從西海岸南部的西班牙人那裡買到食物。一個月後,這一船的俄國人到達了西班牙控制之下的舊金山灣區,見到了當地西班牙駐軍的軍官阿圭羅。阿圭羅把糧食和其它補給品賣給了這些俄國人。

在舊金山的這六周時間裡,列扎諾夫意外地和阿圭羅的女兒肯奇塔(Conchita)相戀了。由於國籍和宗教的不同,這次戀愛在舊金山的西班牙上層社會裡引起了轟動。然而,列扎諾夫擁有出色的人格魅力和外交技能,在他的活動下,西班牙人最終竟然接受了他的存在,並許可兩人結婚。正因為這層關係,列扎諾夫在私下裡和加利福尼亞北部的西班牙人籤訂了一些和平友好互助的協議。他也派出他的副手,在這段時間裡對舊金山以北的地區進行了探索。這兩件事都為後來俄國的南下奠定了基礎。

搖滾歌劇《Juno and Avos》中的列扎諾夫[左]和肯奇塔[中]。該歌劇是前蘇聯第一部搖滾歌劇,由解凍文學時期的著名作家沃茲涅先斯基和音樂家瑞布尼科夫創作

六周之後,列扎諾夫率隊返回阿拉斯加,拯救了當地那些餓得奄奄一息的俄國人。但他再也沒能回到舊金山。一年以後,他自作主張,不宣而戰地進攻了中國所有但被日本實際控制的庫頁島,以便於俄國進一步向黑龍江流域滲透。從此庫頁島進入了日俄混據時期,後來被中國清政府在《北京條約》中正式劃給了俄國。

離開庫頁島,列扎諾夫取陸路前往聖彼得堡,在途中病逝。病逝前他還寫信給教皇和西班牙國王,希望他們能承認自己和肯奇塔的婚姻。列扎諾夫死了,但俄國人卻紛紛看上了加利福尼亞的土地。在列扎諾夫的描述下,那裡陽光明媚,還有充足的食物以及友好的西班牙人,比阿拉斯加好多了。

通過列扎諾夫的副手對舊金山以北的探索,俄國人了解到,西班牙人的實際控制範圍其實就到舊金山一線。雖然西班牙主張的領土一直到了北緯42度,但實際上舊金山以北很多地方都是閒田,沒有被實際有效地管轄。於是,俄國人再次沿海岸南下,在舊金山以北的地區見縫插針,佔領了許多無主地,建立了一系列的小據點,其中1812年建立的羅斯堡(Fort Ross)是地理位置最南的重要據點。

羅斯堡的手繪平面圖

今天的羅斯堡遺址

俄國人的退卻

自從俄國人到來以後,以前無人問津的舊金山以北地區,漸漸地熱鬧了起來。各路人馬紛至沓來。俄國人從阿拉斯加南下,英國人從加拿大西進,而剛獨立建國不久的美國人也很快加入了這一行列。他們大多是衝著俄勒岡地區的水獺和海狸的毛皮來的,也有部分淘金者。再加上原本就駐守在舊金山一線的西班牙人,太平洋岸邊的搶地遊戲拉開了序幕。

競爭中首先出局的是西班牙人。1821年,墨西哥獨立,從此西班牙人便退出了北美。新獨立的墨西哥雖然實力不容小覷,但他們並沒有繼續向北開闊疆域的計劃和野心。

獨立戰爭和1812年戰爭剛過去不久,美英之間的新仇舊恨還糾纏不清。然而,面對俄國這個從地球另一邊繞道過來,且綜合實力越來越強的巨獸,擁有相同文化的英國和美國不得不暫時擱置了相互之間的分歧,一致防備俄國人。

當時的太平洋沿岸,美英之間還有很多爭議地區,包括今天美國的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和愛達荷州,以及加拿大的英屬哥倫比亞省。為了不讓俄國人漁翁得利,英美兩方一起在這個區域建立了俄勒岡地區(Oregon Country),並和墨西哥劃定了明確的邊界:北緯42度。這條緯線以南的河流,大多數都流入舊金山海灣,而這條線以北的河流,大多數都是哥倫比亞河的支流。如此一來,雙方就不會因為航行權而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1820年代的俄勒岡地區以及羅斯堡的形勢圖

隨著俄勒岡地區的建立,英美雙方在太平洋海岸的存在感越來越強。反觀俄國人,雖然他們在1824和美國籤訂了條約,暫時保證了他們在毛皮貿易中的地位,但由於他們所建立的稀稀拉拉的據點都太過分散,在英美的壓迫下,這些據點越來越孤立,很多據點都漸漸地被放棄了,最後只剩下了孤零零的羅斯堡還在墨西哥的境內勉強維持著。到了1840年代,加利福尼亞發現了金礦。雖然真正的淘金熱還沒到來,但已經有來自美國各地的淘金者湧入了這片地區尋找金礦,俄國人的存在感被進一步衝淡了。

與此同時,由於過度狩獵和耕種,羅斯堡附近的海狸已經臨近絕跡,土地也不再肥沃,加利福尼亞的政局也愈發動蕩(美國和墨西哥的矛盾升級,德克薩斯獨立,美墨戰爭即將到來),在羅斯堡的俄國人已經找不到堅持下去的理由。於是,俄美公司最終決定將羅斯堡賣給美國的淘金者作為前哨據點。

直到此時,阿拉斯加仍舊是俄國人的地盤。前面提到的俄勒岡領地,其北界被英美兩方定為北緯55度。而俄美公司規定的南界則是北緯51度。這中間就產生了巨大的爭議地區。隨著英國和美國之間進一步談判的完成,俄勒岡領地被北緯49度線(今美加國界線)一分為二,其南歸美國,其北歸英屬加拿大。於是,俄美公司的矛頭就指向了英國。

阿拉斯加的易手

俄國和英國進行了漫長的邊界談判,雙方三度劃界。俄國在南界的問題上做出了退讓,最終把南界退到了北緯60度。作為補償,俄國在北方得到了一些以前不屬於它的土地,把阿拉斯加的東界劃在了西經140度。這還不夠,俄國人希望自己能控制整個阿拉斯加灣,以保護自己的商船和給遠東的艦隊提供必要的後備駐點,於是在第三次劃界的時候和英國進行了土地交換。

俄國的地理學家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西經141度上,靠近阿拉斯加南海岸的地方有座很高的山峰——就是白令曾看到過的聖艾利阿斯山,而這座山也正好在阿拉斯加灣西側的重要島嶼錫特基納克島和東側重要據點凱奇坎的連線的中垂線上。

聖艾利阿斯山,北美第二高峰

於是俄國人就提議,放棄西經140度和141度之間的土地,把阿拉斯加的東界後退到西經141度,多餘的土地由俄國劃給英國;而聖艾利阿斯山以南、海岸山脈以東,凱奇坎(北緯55度)以北的太平洋岸邊的狹長土地,則由英國劃給俄國。

英國無意和俄國爭奪遠東的利益,並且俄國的建議還算公平,因此英國就同意了這樣的土地交換。從此,俄屬阿拉斯加的疆界就被確定了下來。但這也是俄國在北美洲留下的最後據點了。

阿拉斯加劃界示意圖

到了1850到1860年間,阿拉斯加的俄國人遇到了和當年在西伯利亞相同的問題:海豹和水獺越來越少,基本上很難捕捉了。毛皮價格的下跌,也讓這些商人們的利潤越來越少。同時,俄國人也已經在遠東成功地從中國划走了外興安嶺及大部分黑龍江流域。在這樣的情況下,俄美公司的存在以及俄國對阿拉斯加的佔領,都已經失去了意義。

俄國人在同英國人的競爭中已經處於了完全的劣勢,俄美公司也開始虧損。俄國的實力雖然在逐漸變強,但還是遠不及英國,它也無力支持這個遠在千裡之外的殖民地。十年前,克裡米亞戰爭慘敗給英法的陰霾還歷歷在目,俄國擔心一旦英國發動襲擊,他們會白白地丟掉阿拉斯加。於是,俄國人決定儘快賣掉這塊土地,至少還能拿到一筆錢,用於補償克裡米亞戰爭後虧空的國庫。

1867年,急於拋售阿拉斯加的俄國人,以每英畝2美分的價格(總價約720萬美元,合今天的1.2億美元左右),將整個阿拉斯加低價賣給了美國,結束了它並不算成功的北美殖民歷史。

美國支付給俄國的720萬美元支票,購買阿拉斯加

回顧俄屬北美的整個歷史,在其鼎盛時期,阿拉斯加的俄國人數也沒超過800人,在因紐特人等原住民面前都處於劣勢,無論怎麼說都不算成功。然而,很多俄國的印跡還是被留在了北美洲的太平洋海岸,舊金山附近的「俄國河」就是其中之一,阿拉斯加也遺留有不少俄國東正教的教堂。美國低價買下了阿拉斯加,最初的時候還在國內受到了嚴厲的批評。批評者認為,阿拉斯加的價值還不及美國花掉的錢以及每年要付出的管理費用。然而後來阿拉斯加發現了大量的礦產和石油資源,證明了阿拉斯加購買案對美國來說是非常划算的一筆交易。

俄美籤署阿拉斯加購買條約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沙皇俄國北美殖民夢的破碎,賣掉阿拉斯加卻是當時最正確的行為
    今天的阿拉斯加依然可以看到東正教建築俄國人在阿拉斯加通過毛皮貿易大發其財的事跡逐漸被西歐其他帝國所知,為了防止南方的西班牙、英國勢力北上爭奪毛皮資源,俄國的凱薩琳女王向阿拉斯加發動更大規模的殖民活動,向南擴張殖民地地盤。
  • 阿拉斯加,你們敢相信它以前是俄國的麼?怎麼現在歸屬美國了
    要不是現如今在阿拉斯加半島上發現了豐富的石油資源,誰會去在乎北美洲北部那塊不毛之地呢?阿拉斯加半島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之所以說它神奇,是因為他之前有一個奇葩的主人叫俄國。但是沒辦法,由於時代的局限性當時人們的眼光就只有這麼遠,當時的人們誰會想到如今的科技能發展得這麼迅猛。當初沙皇之所以要拋售阿拉斯加半島,除了這塊地兒沒有多大價值之外,最為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時任俄國沙皇的亞歷山大二世不想與當時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扯上太多的聯繫。
  • 沙皇俄國出售阿拉斯加是賣國嗎
    原本俄國就窮,農奴被壓榨得怨氣沸騰。兵敗之後起義更是頻繁,去給沙皇當兵也是死,反抗也是死,那還不如反抗好了。而俄國知識分子們也認識到,俄國不是什麼大國上邦了,老老實實承認自己弱,要搞改革才對。催著亞歷山大二世解放農奴,學習英法,打造海軍。林林總總這些玩意歸結到沙皇的案頭,都需要一個東西——錢。錢從哪兒來呢?
  • 窮得賣領土!俄國皇帝以720萬美元的價格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
    其中的阿拉斯加正是從當年的沙皇俄國手裡購買的,那麼當年美國為什麼要花費對當時的美國來說相當巨大的財富去買一塊臨近北極圈,荒無人煙而又氣候寒冷的荒蕪之地呢?為什麼沙俄也會用如此低廉的價格將這塊地方賣給美國呢?
  • 俄國為何會將阿拉斯加以低廉的價格賣給美國?
    阿拉斯加州地理位置:阿拉斯加半島位於北美洲北部,臨近北冰洋,氣候十分寒冷,並且有大面積凍土,早期,阿拉斯加只有少量土著人,屬於無主之地,1741年,沙皇俄國支持航海家白令發現了阿拉斯加半島,阿拉斯加成為沙俄領土。
  • 殖民北美洲︱歐洲列強管理各自殖民地的方式有何不同?
    西班牙、法國和英國先後成為殖民時代裡北美洲大陸上的主角。由於自身的文化和制度的區別,他們在各自的勢力範圍內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管理模式和人文景觀。這其中,三大勢力在土地(特別是農業土地)的管理和規劃方面的差別是最引人注目的。
  • 俄羅斯當年為什麼要賤賣阿拉斯加,美國又是如何開發阿拉斯加的?
    大家打開這世界地圖,尤其是看到這美洲地圖的時候會發現這北美洲的西北角上,也就是在加拿大的西邊,有一塊切割的非常整齊的領土,這塊領土就叫阿拉斯加。它是美國的一個州,跟美國的本土離得還挺遠的,那麼它為什麼會脫離開美國的本土?
  • 美國阿拉斯加,地處北美洲的西北部,美國面積最大的州
    阿拉斯加的景點多以觀賞自然風光為主,北極圈穿過阿拉斯加內陸地區的中心地帶,這也使得內陸地區的景點多以極地體驗為主。狗拉雪橇、聖誕老人村、切納溫泉都是這裡的特點。而頻繁出現的極光也令內陸地區格外的引人注目。
  • 阿拉斯加是如何成為美國領土的
    如果我們翻開世界地圖就會發現美國的領土明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位於北美洲中部的一大塊,與這一大塊領土隔著加拿大在北美洲最北端還有一塊飛地。事實上美國的領土不只這兩部分:美國還有夏威夷、關島、波多黎各、北馬裡亞納群島、美屬薩摩亞、美屬維京群島等遠離本土的飛地。不過這些飛地的面積大多較小,所以往往容易被忽略。美國最大的飛地就是位於北美洲西北端的阿拉斯加。
  • 俄國為何720萬美元就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當時中國能買得起嗎?
    而這片廣袤國土中的絕大部分是1867年美國政府從沙皇俄國手上購買的,當時的售價是720萬美元(約合現在的1.19億美元),每平方公裡售價4.74美元,可以說是白菜價格從俄國人手中買下它。阿拉斯加的購買案使得美國領土向亞洲—太平洋地區大大擴展,同時也中止了俄國政府向北美尋求勢力範圍的努力。而反觀美國現在阿拉斯加完全是個聚寶盆,其蘊藏的價值不可估量。
  • 受毛皮貿易利潤吸引的歐洲漁民,是歐洲人殖民北美洲東部的先驅!
    關於歐洲人,特別是荷蘭、法國和英國能在北美洲建立起殖民地並推行統治的原因有很多,但總是有一個重要原因會被大家遺忘,即毛皮貿易!其實大家完全可以直接將北美殖民地擴張的歷史看做是北美-歐洲毛皮交易的歷史,因為毛皮貿易是歐洲人對北美洲東部殖民的重要助力!
  • 北美洲美國的「阿拉斯加州」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州是美國50個州中的一個,是美國面積最大的一個州,阿拉斯加州的總面積達到了171.7萬平方千米,約佔美國國土面積的五分之一,比我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面積還要大。阿拉斯加位於北美洲的西北部,北臨北冰洋,南臨太平洋,西部隔白令海峽與亞洲相望,東部與加拿大相鄰。阿拉斯加州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是美國最北面、最西面也是最東面的州,這是怎麼回事呢?阿拉斯加州的緯度範圍大約為50°N至70°N之間,北極圈穿過阿拉斯加中北部地區,所是美國最北面的州,從熱量帶角度來看屬於亞寒帶和寒帶地區。
  • 美國買阿拉斯加,有人說美國買了一冰箱,但此地三大價值令人羨慕
    美國的國土,比較有意思,除了北美洲的南部是美國的地盤之外,在北美洲西北部,還有一塊土地,此地就是美國的阿拉斯加州。阿拉斯加州原來是俄國在北美洲的一塊屬地。不過在1867年的時候,俄國與美國籤訂了《阿拉斯加割讓協定》,最終美國以720萬美元的價格,將俄國這塊有著58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及附近的島嶼買了過來。
  • 地圖看世界;北美洲與南美洲
    一,北美洲。北美洲,位於西半球北部,世界經濟第二發達的大洲,其中美國經濟高居世界首位。北美洲大部分面積屬於發達國家,有著極高的人類發展指數和經濟發展水平。(北美洲國家分布圖)(阿拉斯加地形圖)北美洲其他國家除墨西哥外,多為單一經濟國家。
  • 俄羅斯為何收回了克裡米亞,卻沒有收回阿拉斯加?
    1799年俄國佔領了阿拉斯加,將其作為本國的一個殖民地。但是阿拉斯加在當時被俄國視為一片無用的土地,因為當地常年嚴寒,寸草不生,並非宜居的地方。1853年,克裡米亞戰爭爆發,俄國戰敗後損失了大量財產和資源,沙皇擔心阿拉斯加這片土地會被英國藉機奪走,因此提出將阿拉斯加出售。
  • 殖民北美洲︱美國北部的兩重面孔
    而它們之所以有這樣的地位,和英國的殖民歷史息息相關。新英格蘭及中大西洋範圍示意圖新英格蘭:宗教難民的庇護所最初來到北美洲大陸的英國殖民者,大多數都懷著一夜暴富的夢想。歷經九死一生之後,他們成功地建立起了以詹姆斯敦為代表的早期殖民據點。
  • 殖民北美洲︱美版「三八線」的誕生
    女性契約勞工抵達北美洲這些契約勞工大多數是英國、德國、法國和愛爾蘭的貧困人口,或者是在歐洲犯了罪、欠了債,需要躲避風頭的人。於是,一些殖民中介機構就和這些人籤訂協議:他們幫助這些人逃離歐洲,前往北美洲,但條件是這些人要到指定的工廠或者種植園裡去工作一定的年限。南方殖民地中,喬治亞就是專門為了接納這些為躲債的人而建的。
  • 美俄在冷戰,楚科奇與阿拉斯加在合作
    作為美國面積最大的州,自1867年從俄國手中以720萬美元購得後,俄美兩國在政治意識形態上的差異越來越大,兩國政府之間矛盾不斷,合作也越來越少。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阿拉斯加州和楚科奇自治區也曾積極開展合作,並得到了兩國政府的支持。這其中,有豐富的地緣和歷史因素,更得益於兩地原住民的推動。它們共同打破了政治邊界,推動了兩國為數不多的合作。
  • 「不毛之地」阿拉斯加,是怎麼成為美國後花園的
    阿拉斯加的位置氣候寒冷、交通不便的阿拉斯加,歷史上與外界幾乎沒有什麼聯繫,直到1741年6月,才被丹麥探險家維塔斯·白令帶領著一批俄國水手發現,阿拉斯加也是人類除了南極外發現的最後一塊土地1799年,俄國成立美洲公司,對阿拉斯加實行殖民統治,這也就意味著俄國成為了一個橫跨歐亞美三大洲的龐大帝國。不過當時的阿拉斯加除了毛皮貿易和捕鯨外,天寒地凍的,也沒有什麼產業。而且19世紀20年代以來,歐洲戰事頻繁,俄國人在阿拉斯加的生意也越來越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