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軍是由數個師、旅編成的部隊一級機構。一般歸屬於戰區或方面軍。設立領導幹部行政機關,編有由步兵團、裝甲兵、炮兵、防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電子對抗兵、陸軍航空兵等軍種或技術專業兵構成的作戰部隊和勤務保障部隊。集團軍是在總部的命令下執行運動作戰的戰爭力量。
是我軍在戰爭中陸地殲敵的主要力量。一般定編較為齊備,工作人員較為充裕,戰鬥工作能力、機動性工作能力都較為強。17年4月,外交部以原18個集團軍為基本,調整建立13個集團軍,番號各自為:中國解放軍陸軍第71、72、73、74、75、76、77、78、79、80、81、82和83集團軍。
調節建立新的集團軍,是對陸軍機動性戰鬥部隊的全面性重構,是基本建設強勁的智能化新式陸軍邁開的重要一步,針對促進中國軍隊由總數規模型向品質效能型變化具備關鍵實際意義。
1、為何從71開始?
這一信息,代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18個集團軍的番號撤銷。那麼,新的13個集團軍的番號,為何從71開始排列?
緣故倒也簡易:中國軍隊自抗美援朝戰爭至今,應用過1至70個軍的番號,如今從71剛開始再次排列,是以便防止番號多次重複使用而導致錯亂。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番號,來源於1948年11月1日,中央軍委公布《關於統一全軍組織與部隊番號的規定》。依照這一要求,軍隊設四大野戰軍和五個大軍區,轄20個團場,番號排序數量為70個軍210個師,「內中空額,留到將來創建新的軍和師時補充」。
至1952年十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立了67個軍,番號從第一到70(在其中56、57、59的番號一直不起作用),再加上新疆民族軍改編的單獨第一、2、3軍,總共70個軍。
自此,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編制序列中,軍的定編只減不增,未使用過71之上的集團軍番號。因而,本次調節改革創新從71剛開始給新的集團軍授予番號,從歷史常識、番號資源運用上講,全是必然的。
2、番號是啥?
番號,是依照部隊特性、定編編碼序列授予部隊的數據次序名字。它是一支部隊問世、成才、發展的歷史印證,也是一支部隊的殊榮代表。一支部隊,人沒有了能夠再招。番號沒有了,團隊就沒有了,因此極其重要。
抗美援朝戰爭階段,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74師在孟良崮被殲後,蔣介石即令以74的番號復建部隊,目的便是持續74師的氣血。美國軍隊101師、海軍陸戰1師等部隊,也是憑著軍功而讓番號名垂於世。
3、四大野戰軍今安在?
如果不考慮到在其中兩軍合拼、裁調等要素,僅數據番號來講,陸軍原先的18個集團軍,相匹配四大野戰軍的狀況以下:
四野七個:38、39、40、41、42、47、54集團軍;
三野五個:20、21、26、27、31集團軍;
二野4個:12、13、14、16集團軍
一野僅有一個:1集團軍。
還有一個65集團軍較為獨特:它原屬中央軍委直轄的華北軍區,但其所屬的19團場之後劃入了一野。因此,說65集團軍是一野部隊的有些道理,說它是華北軍區的也有些道理。不探討。
如今,13個集團軍開啟全新升級番號,代表著從數據番號上講,13個集團軍和四大野戰軍、七大軍區的番號對應關係,此後結束。
4、軍的番號撤銷軌跡
新中國的成立前至二零零三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經歷10次大裁軍,軍隊的規模持續裁員。
1949年之前至少在1982年,:7次裁軍撤銷和改編了38個軍,在其中15個軍被撤銷,23個軍改編成軍兵種部隊和經濟社會發展部隊。
1985年百萬大裁軍:撤銷8個軍。
一九九七年五十萬大裁軍:撤銷2個軍。
二零零三年二十萬大裁軍:撤銷4個軍。
17年,精簡五個集團軍。
特別注意的是,在1985年至二零零三年的精簡整編中,有4個軍改編成南海艦隊,6個軍改編成陸軍,3個軍改編成公安人員部隊,3個軍改編為炮兵,另有7個軍改編成援助基本建設的農建、工程項目和原有部隊。
5、實際意義
70到18:從70個軍精簡整編為18個陸軍集團軍,意味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由總數規模型向品質提高效益、人力資源密集式向高新科技密集式變化。
18到13:有關以18個集團軍為基本調節建立13個集團軍的實際意義,楊宇軍說,「是對陸軍機動性戰鬥部隊的全面性重構,是基本建設強勁的智能化新式陸軍邁開的重要一步,針對促進中國軍隊由總數規模型向品質效能型變化具備關鍵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