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大娘:一舞惑眾生,一劍動京城,開元時期風華絕代的劍舞者

2020-12-12 史詩長流

這古代女子雖說是大部分未出嫁時被「鎖」在閨中,出嫁後被「困」在家中,且以「無才」、善於做女紅、相夫教子為一個好女子的標準。但是,從古至今每一件事情總是有人來打破常規的。在唐朝這個極具開放意識的朝代,政壇出現了上官婉兒、武則天之流統領一時;文壇上,作為詩人的魚玄機和薛濤並不比那些「詩仙」「詩聖」遜色多少;戰場上平陽昭公主,召來英勇無敵的將士為其披荊斬棘,連自己的父兄都自愧不如。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麗安。今天,就來說一說在唐朝時期舞蹈方面萬眾矚目的「偶像」,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十分喜愛的一位女子,也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劍舞專家——公孫大娘。

劍,在中國古代可以說是與刀並列為最受歡迎的武器,是屬於「短兵」一類的武器,亦是被稱為所有兵器中的王者、君子,素有「百兵之王」和「百兵之君的美稱」。不僅如此,它還經常出現在金庸、古龍等著名武俠作家的作品中,作為「絕世武器」被各個高手所推崇並競相搶奪。可見,「劍」在古代中國人心中的地位。

再說,古時候的人們,沒有現在的技術和條件,娛樂方式單一,他們取樂的方式無非就是品酒、鑑舞、賞樂、做詩。於是,就在便在大唐的這時期出現了一種新的舞蹈方式,叫做「劍舞」,這種融合劍法和舞蹈的觀賞性藝術,一經推出,可以說是受到唐人深深的喜愛。不僅是在平民之間受到推崇,就是在那些詩人甚至是皇帝都十分受到歡迎。而在這個舞蹈之中,產生了一個名動京城的舞者,她不僅是在平民中受到好評,甚至是唐明皇都邀請她進宮來參加盛大的宮廷活動,跳劍舞用以助興。雖說是一個舞伎的身份,但是卻更像是一個藝術家,傳播這門藝術的美感,她就是豔冠京城的——公孫大娘。

公孫大娘的身世並未曾有過多的贅述,而撰寫者們也大多願用較為華麗的辭藻描摹她表演的狀態、身姿,那我們便從公孫大娘所走的劍舞人生開談吧。公孫大娘所跳的劍舞是集合了男子劍法的剛強有勁和女子舞技柔美舒緩,變得剛柔並濟的一種舞蹈,所以既受到了男子的喜愛,當然在女子之間也是十分流行的。再加上當時的大好風氣和公孫大娘舞服的颯爽,便這樣在民間流行了起來。但是,公孫大娘卻是並沒有止步於前,而是更加悉心地去研究劍舞,創造了許多後世讚不絕口的舞蹈名篇,這就使得其人、其舞更加受到熱捧。很快,舞伎們都開始學習這種舞蹈,而作為「領頭羊」人物一般的公孫大娘也很快被人們所喜愛。

當時,凡是公孫大娘的演出,那必定是吸引著京城中的男女老少,都前來一睹這劍舞的風採。更不用說是王公貴族,更是競相邀請去府邸表演,最後名聲大得都傳入了宮裡了。皇帝便將公孫大娘請入皇宮,入駐了皇宮的梨園,一時間是風光無限,所有的舞者都被她的光芒所覆蓋了,用現在的話那時的公孫大娘就是一個「超級明星」,好比是一個舞蹈選秀,她就是那摘得桂冠的冠軍。

雖然,公孫大娘憑藉著自己的舞技獲得了上層的追捧與尊重,但是奈何生不逢辰,遇上那「安史之亂」,落寞地出了宮,回到了自己的出發點江湖。那把劍,終是不再閃耀整個都城。但如果公孫大娘僅僅是憑藉舞技來被世人所記住,那就錯了,公孫大娘的舞蹈更是一些文人墨客的啟蒙。被譽為一代「詩聖」的杜甫,可能怎麼也不會想到他的啟蒙竟是來自一個舞伎。他年幼之時剛好觀看到了公孫大娘的表演,深深痴迷其的舞姿,讚嘆不已地在紙上作下那首《詠鳳凰》,或許就是從那時開始,這位詩聖開始了其一生的詩人生涯。後來在其晚年時期,有遇到了公孫大娘的弟子十二娘,不僅感慨萬分,又作一首詩,可以說公孫大娘是貫徹其一生的一個人。

這第二個人,就是那個被後世人稱為草書界大家張旭了。張旭從公孫大娘的劍舞中,得到了啟發,研究出了自己的草書書法,這才成就了他「草聖」的光芒。還有一人就是吳道子,他與張旭的相似之處就是從劍舞的舞姿中獲得了靈感,不過他是運用到了繪畫中罷了。真正的藝術家是為了藝術潛心研究,為了藝術的發展而活著的,公孫大娘就是這樣的,這可以從其徒弟十二娘看出。不論何種境地,仍然堅持自我,公孫大娘可以說是稱得上這一聲「奇女子」了,不是嗎?

相關焦點

  • 公孫大娘:天子布衣皆青睞的劍器舞者
    文/趙心放公孫大娘是誰?古龍小說裡,有個公孫蘭,是唐代開元盛世時第一舞人公孫大娘的後代傳人,「紅鞋子」組織的頭目,小說裡把她也稱為公孫大娘。(一)她是唐代開元盛世年間的名人杜甫6歲時,在長安觀看過公孫大娘的表演。「安史之亂」後,杜甫流落到白帝城,碰巧看到了公孫大娘的傳人——李十二娘舞劍器。
  • 從裴旻、公孫大娘品味盛世大唐劍舞,談劍舞為何在唐朝如此興盛
    三唐朝劍舞代表人物唐代劍舞作為中國傳統劍舞文化的集大成時期,唐王朝時期所湧現出的優秀劍舞人物也是數不勝數。不過最具代表性的還應當數公孫大娘和裴旻。1華美佳人-公孫大娘公孫大娘是開元盛世時期,名動天下的第一舞人。公孫大娘最為出名的作品是《劍器舞》,同時,公孫大娘更是在繼承傳統劍舞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特色與個人高超的技巧,創作出了許多風靡一時的新作品。
  • 巾幗不讓鬚眉,女中豪傑舞劍,公孫大娘是古代舞蹈史上的絕代天驕
    公孫大娘的舞姿讓人驚嘆不已,無論她在民間表演還是在皇宮獻藝,觀賞的人無不拍手稱讚,連聲叫好。杜甫著名的詩歌《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就向人們展示了公孫大娘雄渾飄逸的舞姿: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品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騰龍翔……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衷來月東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 公孫大娘舞劍:流傳百世的唐代《劍器舞》
    翻開《唐詩三百首》卷三開端,一首杜甫的七言古詩赫然入目,題目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這是唐大曆二年(公元767年),杜甫在四川夔府別駕元持家看到公孫大娘的徒弟李十二娘表演《劍器舞》,回憶52年前自已年幼時在河南郾城看公孫大娘表演《劍器舞》的情景,感慨叢生,寫了這首詩
  • 唐朝第一舞人公孫大娘,她的名字從何而來
    古人和我們現在人有著很多的區別,古人不但知識淵博,而且文採飛揚,他們起的名字都十分好聽,但是歷史上卻有一個叫做公孫大娘的女子,這個並不是她的綽號,而是歷史上記載的真名,而且公孫大娘還是唐朝一個著名的舞蹈家,很多詩人都非常仰慕她的舞姿。
  • 張旭《肚痛帖》,落紙如雲煙,只因觀公孫大娘舞蹈而「得其神」
    他的生卒年月不詳,從他所交的朋友看,應生活在盛唐的開元年間。他精通書法,以草書最為知名。他喜歡喝酒,往往酒後落筆疾書。他常同當時著名文人賀知章一起出遊,飲酒,酒後看到好牆壁和屏幛,興致所及筆落數行,變化無窮,若有神助,又說他酒後把頭浸地墨裡,用頭髮書寫,人稱他「張顛」。「張顛」的稱號和草聖的美稱,大約當時就有了。盛唐詩人高適《醉後贈張旭》的詩裡,就說:「興來書自聖,醉後語猶顛」。
  • 李隆基開元盛世時開設的梨園,對後代梨園產生的影響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間,是大唐開元盛世時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戲曲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705年前後,在皇家禁苑中,有與棗園、桑園、桃園、櫻桃園並存的一個梨樹園,人們叫它梨園。在這些果樹園裡,設有離宮別殿、酒亭球場等,是專供帝後、皇戚、貴臣宴飲遊樂的場所。
  • 漢唐時期的劍器舞可否能與戰場格殺相提並論?
    兩漢至隋唐時期的各類表演性兵械活動,從類別上可分為短兵與長兵,內容上有劍舞、刀舞、戟舞及槍矛之舞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是一個為人熟知的漢代典故。「劍器」舞是唐代宮廷中的又一種劍舞形式,詩人杜甫曾留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唐代「劍器」是否持劍而舞,這在學術界曾有不同意見。
  • 大唐最巔峰最輝煌的開元盛世,究竟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而說到唐朝的盛世,最值得稱道的,莫過於「開元盛世」。其實,「開元盛世」這一說法並不完全準確,它應該是以「開元之治」為基礎,以開元、天寶兩個時期為時空範圍的治世,稱之為「開天盛世」更為準確。明末清初之際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曾說過:「開天之盛,漢、宋莫及。」那麼,這個被後世津津樂道的盛世,究竟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
  •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的青少年時期
    開元五年(717年),杜甫隨家人寄居郾城(今河南漯河)。在這裡,他觀看了當時著名舞蹈家公孫大娘的劍器渾脫舞。雖然只有五六歲,但公孫大娘的劍舞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50年後,他看到公孫大娘弟子舞劍時,依然激動不已,寫下了「來入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的詩句。
  • 時空穿梭文:一劍天下伏,一劍眾生法,劍碎星海,殺出朗朗乾坤!
    大家好,歡迎朋友們來到小杜姐愛生活的小說世界,本期小杜姐愛生活推薦給大家的是四本時空穿梭文,看看哪一本才是你的菜:一劍天下伏,一劍眾生法,劍碎星海,殺出朗朗乾坤!想要閱讀更多的精彩內容,朋友們可點擊下方小說進行閱讀。
  • 中國傳統文化,論中國舞蹈在漢唐時期的發展
    南北朝時期,南朝繼承漢代樂舞,同時又採集當地民間樂舞。舞蹈從其他藝術形式中獨立出來。西南民族進入中原,北朝盛行胡、戎樂舞,天竺、龜茲等國的音樂舞蹈也傳入中國。中國的舞蹈與其他民族的舞距交流融合,為唐朝舞蹈的繁盛奠定了基礎。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唐朝的西域邊疆擴大,絲綢之路通行,加強了中原與西部少數民族以及西南亞、東歐國家的文化交流。
  • 趙文瑄加盟《風華絕代》 劉曉慶被譽正能量女王
    近日,劉曉慶主演的傳奇話劇《風華絕代》,作為賀歲大戲三度回京登上天橋劇場,又一次掀起京城話劇市場的火爆觀戲熱潮。《風華絕代》從去年年初開演至今,每到一處都能在當地引起極大轟動,場場爆滿一票難求。名嘴李瑞英現身低調捧場 田沁鑫激動熱情獻吻25日,《風華絕代》回京首演,央視名嘴李瑞英低調現身為偶像捧場。演出結束後,李瑞英上臺與偶像劉曉慶親密合影。表達了對偶像的崇拜和敬佩,作為一場由劉曉慶獨挑大梁的年代大戲,《風華絕代》的巡演歷程可謂創造了話劇界的奇蹟,在近80場的演出中,曉慶姐場場全情投入、情緒飽滿的塑造了賽金花這樣一位有年代感的傳奇女性角色。
  • 22號體驗服更新,官方終於對羋月動刀了,公孫離直接削廢了!
    今天,體驗服又更新了,官方終於對羋月動刀了,公孫離直接削廢了。長期以來,羋月的存在感有點弱,主要是她的定位模糊不清。作為法師,她的爆發能力控制能力都不強,作為戰士,她的留人能力開團能力不太行。有一說一,羋月單挑能力確實強,就連老夫子在面對她時都討不了好,說她是單挑王也不為過。
  • 盆景化靜為動藝術手法(一)
    其二,在化靜為動技藝上不斷探索、創新和突破。動與靜是一對矛盾,既對立而又相互統一,而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創作動勢盆景,作者只有把握由靜到動轉化的條件和過程,才能創作出動勢飛揚的盆景作品。下面以現有的動勢盆景為例,談談盆景化靜為動的藝術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