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裴旻、公孫大娘品味盛世大唐劍舞,談劍舞為何在唐朝如此興盛

2020-12-12 粒粒無壓力

若談及絕色,自春秋數來,人們難免會想起眉如遠山黛之西子,傾國傾城之貂蟬,沉魚落雁之昭君,閉月羞花之楊玉環。她們是亂世梟雄身旁一抹亮色,或是搖曳生姿的盛世仕女。她們以美貌在中華民族整體記憶中刻下烙印。

而亦有這樣一位女子,公孫氏,以一曲劍舞,闖進詩聖杜甫的詩句中,揮灑出大唐盛世獨有的輝煌氣度。今天,我們便走進歷史長河,賞一曲唐盛世劍舞。

一 劍舞的起源與發展

1.劍舞的定義

何為劍舞?劍舞又稱為劍器舞,是一種手持短劍表演的舞蹈。短劍的劍柄與劍體之間有活動裝置,表演者可自由甩動、 旋轉短劍,使其發出有規律的音響,與優美的舞姿相輔 相成,造成一種戰鬥氣氛。舞蹈節奏為「打令」。

2.先秦時期的劍舞

劍舞作為一種舞蹈形式,其形成與發展是以劍術的發展為基礎的。最早在先秦時期,巫蠱之風盛行。劍舞被主要應用於祭祀活動,手執進行劍舞的巫師們,對外宣稱劍能夠起到闢邪作用。 由此可見,此時的劍舞活動,反映著我國古代特有的宗教和祭祀文化。

3.秦漢時期發生的轉變

到了在漢時期,劍舞開始逐漸流行,《孔子家語》記載,子路戎裝見孔丘時,曾拔劍起舞;《史記·項羽本紀》中也記載了在鴻門宴上,項伯與項莊對舞長劍的故事。此時的劍舞,便已經兼具了搏擊、健身和抒情表演的功能。只不過漢朝時期劍舞還具有明顯的性別特點,主要以展示男性的英武氣質為主。除此之外,此時的劍舞也逐漸成為了展示權力地位和身份的一種象徵,發展為中國禮儀的一部分組成。

4唐王朝劍舞藝術的繁榮

歷史發展至唐王朝時,劍舞已經不再是男子的專屬,逐漸演變成了典雅的女性舞蹈,成為柔媚與英氣的一種結合展示。與此同時,在文學藝術百花齊放的唐王朝,劍舞更是風盛一時,在時代潮流裹夾中完成舞蹈與藝術的結合,在中華民族文明史中熠熠生輝,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 唐王朝劍舞的發展條件

任何偉大成就的達成總是多方面因素構成的,劍舞此類舞蹈藝術在特定時代的發展原因亦如是,因此以下,我們可以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歷史,以至對外民族關係交往這幾方面中,談唐王朝劍舞的發展條件。

1-劍舞發展的經濟條件

經濟是基礎,文化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發展,經濟對文化發展具有相對性的反作用,那麼此時,唐王朝的經濟發展如何呢?

從作為古代封建王朝的經濟基礎農業來看,制度方面,唐朝中前期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庸的規定擴展到所有成年人,保證了農業生產時間,後期又實行兩稅法改革,在減輕對農戶人身控制的同時,亦增加了政府稅收。

農作工具方面,唐朝時期的農業工具也獲得進一步改革,北方立井水車,南方筒車和曲轅犁的發展,都提高了農業生產力。水利方面,隋唐大運河的開通更是連接各省。在以上等綜合因素的作用下,最終也就有了《通典》記載中,開元年間「天下無貴物」折射出的良好經濟發展狀況,又或是杜甫寫詩說「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美好盛世局面。

除卻農業圓滿解決溫飽問題作為唐朝劍舞發展的基礎條件,舞蹈藝術的發展更是離不開唐朝手工業的進步。中國絲織業的發展自西周出現平紋織物、斜紋提花織物以來,在時代演進中不斷改革,時至漢,已出現了緙絲技術,以本色生絲為經,彩絲為緯,以通經斷緯手法自由變換色彩,紋飾更加絢麗,極具藝術神韻。除此之外,絲織業則更是吸收了波斯織法和圖案風格

而隨著絲織業的發展,唐朝服飾文化得到了豐富,使之更加的絢麗多彩。我們今天所能看到或還原的唐朝服飾,無一不顯示著大唐繁華神韻。與之相對,這也舞蹈服飾的絢麗性和精美性做出貢獻,為舞蹈藝術的發展點綴了亮麗的一筆色彩。

2-從政治觀劍舞發展環境,

眾所周知,唐高祖李淵經歷起兵,推翻隋朝,建立唐朝。他充分吸取了前朝滅亡的教訓,同時也借鑑前朝優秀經驗。

一方面,繼承隋朝制度,更加明確三省六部分工協作制,以科舉取士,重用人才。促進了社會文化風氣形成的同時,也為朝堂政治清明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反對隋朝暴政,以德治國,以禮入法,整體文化發展氛圍寬鬆,統治者對待文學,藝術態度開明,鼓勵文化的發展。為文學和藝術創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創作環境。

唐朝時期甚至在宮中設立官辦的樂舞機構,如教坊司,梨園院,太常寺等,集中培訓了大批專業樂舞藝人,他們在繼承前代舞蹈的精髓同時,也推陳出新, 創造出許多極具時代特色的新作品。

總的來說,國家政治的清明,政局的穩定,統治者積極開明的文化政策。是唐朝劍舞發展必不可少的政治條件。

3-劍舞發展的文化環境背景

與政治經濟相伴的,離不開這個朝代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發展潮流。此時的唐朝,風氣開放,思想較為自由,在物質生活條件滿足的基礎上,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也逐步增加,外在需求促進了從事舞蹈藝術的人群增加。

與此同時,唐朝更是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鼓勵外國人來中國定居,生活,促進了中外文明的交流。在民族關係處理方面,不賤夷狄,積極促進各民族間文化交流。

因此唐王朝時期,舞蹈藝術的發展不再是一脈相承。在充滿中國的古典雅韻美、英氣美的同時,也結合著異域風情。在對外交流與交往中,以開放的態度融合各民族優秀舞蹈藝術文化。從而,在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基礎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盛唐劍舞藝術。

三唐朝劍舞代表人物

唐代劍舞作為中國傳統劍舞文化的集大成時期,唐王朝時期所湧現出的優秀劍舞人物也是數不勝數。不過最具代表性的還應當數公孫大娘和裴旻。

1華美佳人-公孫大娘

公孫大娘是開元盛世時期,名動天下的第一舞人。公孫大娘最為出名的作品是《劍器舞》,同時,公孫大娘更是在繼承傳統劍舞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特色與個人高超的技巧,創作出了許多風靡一時的新作品。如《西劍河器》,《劍器灑脫》、《裴將軍滿堂勢》

她舞藝超群,最初在民間獻藝,前來觀看的人非常多,人們經常看的如痴如醉,紛紛被她的舞蹈所吸引,大為讚嘆。後來她的名聲日漸高漲,受到邀請去宮廷表演,即使到了宮廷之中,她的舞蹈水平也無人能及。

當時有許多人十分愛慕公孫大娘的舞藝。我們的大詩人杜甫也是其中之一。在詩人杜甫的少年時期,他就曾觀看過公孫大娘的舞蹈。那時候還是玄宗開元三年,年少的杜甫在郾城觀看了公孫大娘跳《劍器》和《渾脫》,從那時起,杜甫便被公孫大娘高超的舞技所折服了,只覺得這個服飾華美容貌漂亮的女子,舞蹈流暢飄逸,而且節奏明朗,超群出眾,當作第一。

後來唐大曆二年十月十九日,杜甫在夔府別駕元持家裡,觀看了臨潁李十二娘跳劍器舞,覺得舞姿矯健多變,異常壯觀,而且在絢麗中還帶著一封熟悉感。杜甫不由得詢問李十二娘師從哪位舞者,向她習得了如此精妙的舞蹈。

當李十二娘答道:「我是公孫大娘的學生。」的時候,杜甫感慨萬千。當初觀看公孫大娘舞蹈時,他還是個稚嫩的孩童,如今在看到公孫大娘的學生跳的似曾相識的舞蹈,他已經是個滿頭白髮的老翁了。此時的杜甫,心中滿懷著對故人的思念,與時事變遷的悵然。就這樣,我們的詩聖杜甫揮筆寫下了有名的《關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流傳至今。其中的首句,「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更是表達了杜甫對公孫氏舞蹈水平的的高度肯定與讚揚。

除卻詩聖杜甫,唐代著名的草書書法家張旭在他的書法創作中,也曾深受著公孫大娘劍舞的影響。張旭的書法風格,最突出的特點是狂逸,但是一開始他並沒有悟得草書筆法的意境,後來據張旭自己說,我聽說公主與挑夫爭著走路而悟到了的草書筆法的意蘊,而我是關公孫大娘舞劍而悟得的神韻。從此草書書法大有長進,豪放激揚。

2-瀟灑兒郎-裴旻

而另一位唐王朝時期劍舞的代表人物裴旻,曾受到唐文宗盛的稱讚,說裴旻的劍舞、李白的詩和張旭的草書當是唐代三絕。

《獨異志》更是有記載道:「他「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入,觀者千百人,無不涼驚慄」。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說。裴旻將劍拋入空中舍,如閃電般飛落,而裴旻手執劍鞘去接劍,劍穿透空氣而投射下來,準確的插入了劍鞘中,觀看這一幕場景的數千群眾都都感到了身體發涼而驚悚。這一記載,也生動形象地從側面反映了裴旻劍舞技術的高超。

和公孫大娘一樣,這位卓越的劍舞藝術家,也對同時期的文藝創作者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根據《歷代名畫記》記載,唐代畫聖吳道子因為見到了裴旻的劍舞,被那猛烈的氣勢所觸動,一時間靈感翻湧,於是拿起筆在牆壁上開始作畫。不久,一幅鬼功神力,丹青過實的壁畫就完成了。

四:當代反思-劍舞藝術的傳承

無疑,唐代的劍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中璀璨的一顆明星。它所具有的獨特文化魅力持續流傳直至後世。在對古典劍舞的傳承與發展中,至梅蘭芳先生尤登臺演出之時,依舊在發揮著古典劍舞對現當代舞蹈藝術的積極影響。他借鑑太極劍,結合古代劍舞特色和神韻,創造了霸王別姬中的劍舞;中國舞劇《小刀會》、《盜仙草》中的劍舞,有獨舞,也有群舞,舞蹈編排豐富多變。一時間劍舞文化的輝煌燦爛宛若重回大唐盛世。

只不過現如今,隨著時代發展,科學網際網路等的技術進步,各式文化潮流來襲,也逐漸侵蝕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空間,如今中國熱門的網絡舞臺一眼望去,再也很難尋覓到中國劍舞的身影,這一場大唐繁華,恍若歷史長河中短暫存在的南柯一夢境,我們在現實的快節奏生活中,偶爾痴痴回想獲得一場緬懷,偶爾也悵然間好似何處又遺失了難尋的精神家園。

然而聯繫當代,立足當下,劍舞作為中國優秀傳統藝術文化的組成部分,所展示的是一個民族在特定時期,依靠智慧與美凝結而成的藝術精品。

在舞蹈藝術中,它融合了中國繪畫,書法乃至戲曲所共通的中國神韻。在經歷歷史長河的久久積澱後,劍舞所代表的不再僅僅是一門簡單亦或複雜的技術性活動,更是通過其本身,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家園所在。

有人曾說,漫天繁花飛舞,那是風兒寫給大地的情書,輕輕雨點墜地,那是春天寫給萬物的情書。而我說,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歷史長河中像我們穩步走來時,那就是先輩留存給我們的最好的關懷。這一份情書,傳達千年,滿懷真城,價值千金,更無以計量。

大唐劍舞的發展,不應止於當代,也不會止於當代。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實踐中,推薦優秀傳統劍舞藝術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古典劍舞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能夠在當時中國特色社會市場經濟的潮流中,既保留原有文化特色,又藉助市場發展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

終有一天,盼舞臺再見一襲紅衣,一抹英姿,一曲劍舞終罷,回望時,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家園,依舊熠熠生輝。

相關焦點

  • 皇帝親封的『劍聖』裴旻舞劍
    左金吾大將軍裴旻是唐代三絕之一。文宗皇帝之時,曾向全國發出了一道罕見的詔書,將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御封為大唐「三絕」。裴旻和李白根據裴敬的《翰林學士李公墓碑》,裡面講李白「常心許劍舞。裴將軍,予曾叔祖也。嘗投書曰:『如白願出將軍門下』。有傳聞稱詩人李白曾從其學劍,但並無實據,到底是不是其徒弟也無其它文獻記載。
  • 巾幗不讓鬚眉,女中豪傑舞劍,公孫大娘是古代舞蹈史上的絕代天驕
    女舞蹈在古代多是以柔美見長,但是卻有位女中豪傑偏偏以剛健之舞見長,這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子就是唐代宮中舞劍器的第一人——公孫大娘。公孫大娘以舞劍器而聞名於世,在繼承傳統劍舞的基礎上,創造出了多種劍器舞,如《西河劍器》、《劍器渾脫》等。
  • 公孫大娘:一舞惑眾生,一劍動京城,開元時期風華絕代的劍舞者
    在唐朝這個極具開放意識的朝代,政壇出現了上官婉兒、武則天之流統領一時;文壇上,作為詩人的魚玄機和薛濤並不比那些「詩仙」「詩聖」遜色多少;戰場上平陽昭公主,召來英勇無敵的將士為其披荊斬棘,連自己的父兄都自愧不如。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麗安。今天,就來說一說在唐朝時期舞蹈方面萬眾矚目的「偶像」,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十分喜愛的一位女子,也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劍舞專家——公孫大娘。
  • 公孫大娘:天子布衣皆青睞的劍器舞者
    文/趙心放公孫大娘是誰?古龍小說裡,有個公孫蘭,是唐代開元盛世時第一舞人公孫大娘的後代傳人,「紅鞋子」組織的頭目,小說裡把她也稱為公孫大娘。網遊《劍俠情緣》中,有個人物叫葉芷青,是唐開元盛世時唐宮第一舞人公孫大娘的七秀再傳弟子。小說裡的人物不能當真,網遊裡的人物更不能當真。但無風不起浪哦,小說和網遊都有原型和素材,歷史上的的確確有公孫大娘其人。
  • 稱絕一時的裴旻舞劍:技術之高超,當時人們無不稱道
    因為與「畫聖」吳道子有關,許多畫史著作都有轉載和評述,如唐人朱景玄《唐朝名畫錄》記載道:「吳道元……浪跡東洛時,明皇知其名,召入內供奉。開元中駕幸東洛。吳生與裴旻將軍、張旭長史相遇,各陳其能。時將軍裴旻厚以金帛,召致道子於東都天宮寺,為其所親將施繪事。道子封還金帛,一無所受,謂是日:聞將軍舊矣,為舞劍一曲,足以當惠,觀其壯氣可助揮毫。
  • 唐朝第一舞人公孫大娘,她的名字從何而來
    古人和我們現在人有著很多的區別,古人不但知識淵博,而且文採飛揚,他們起的名字都十分好聽,但是歷史上卻有一個叫做公孫大娘的女子,這個並不是她的綽號,而是歷史上記載的真名,而且公孫大娘還是唐朝一個著名的舞蹈家,很多詩人都非常仰慕她的舞姿。
  • 張旭的狂草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並稱三絕,於酣醉中寫到極致
    他的草書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稱為「三絕」。 他的書法與懷素齊名,並稱「顛張醉素」。 他也被後世尊稱為「草聖」。「草聖」張旭性格豪放,嗜好飲酒,常在大醉後手舞足蹈,然後回到桌前,提筆落墨,一揮而就。有人說他粗魯,給他取了個張癲的雅號。
  • 李白的兩位老師,一個被譽為唐朝三絕,一個著書被歷代帝王青睞
    大詩人李白,是大唐集團的著名代言人之一,國人幾乎沒有不知道的。他不光在詩詞上冠絕青史,據傳聞他還有一身過人的武藝和謀略。那麼李白的本事是跟誰學的呢?教他武藝的人,曾經被大唐集團的一把手,親口封為大唐三絕之一,而傳授李白謀略的人,曾經寫過一本有關謀略的參考書,這本書後來被歷代有為帝王,都當作枕邊書。那麼他們是誰,又有何過人之處呢?
  • 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 大唐「三絕」有哪些?
    但凡是中國人,一提及大唐,少有不為唐時的繁榮、強大及其璀璨之文化而驕傲的。不同於宋時經濟、文化發達卻武力孱弱,唐朝卻是文治、武功皆備。文宗皇帝之時,曾向全國發出了一道罕見的詔書,將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御封為大唐「三絕」。此「三絕」者,雖各不相同,然究其本質,亦有相通之處,皆具有大唐文化精神之鮮明特徵。
  • 一唐朝將軍擅長「劍舞」,與詩仙李白、草聖張旭並稱「三絕」!
    唐朝一將軍裴旻,以擅長「舞劍」聞名當時,後來被唐文宗下詔「以白歌詩、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這位裴將軍的「劍舞」既與「詩仙」李白、「草聖」張旭同為「三絕」,那他的「劍舞」能絕妙到什麼程度呢?吳道子說:我好久沒提筆作畫了,如果裴將軍願意的話,請將軍舞劍一曲,或許能借你劍舞的孟勵之氣,激起我通天應地之靈感。裴旻於脫去孝服,穿著平時裝束,持劍起舞,「走馬如飛,左旋右轉」,突然間 「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裴旻手拿劍鞘承接,劍身直入劍鞘。當時圍觀者有幾千人,無不為之驚嘆。
  • 公孫大娘舞劍:流傳百世的唐代《劍器舞》
    翻開《唐詩三百首》卷三開端,一首杜甫的七言古詩赫然入目,題目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這是唐大曆二年(公元767年),杜甫在四川夔府別駕元持家看到公孫大娘的徒弟李十二娘表演《劍器舞》,回憶52年前自已年幼時在河南郾城看公孫大娘表演《劍器舞》的情景,感慨叢生,寫了這首詩
  • 「謫仙人」李白的劍術到底如何,說他大唐劍術第二是真的嗎?
    我們不妨先了解他的劍術老師,號稱天下第一劍的大唐劍聖裴將軍裴旻,歷史上的真實劍術:唐朝文宗皇帝的時候,曾向全國發出了一道罕見的詔書,御封李白的歌詩、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大唐「三絕」。裴旻,唐開元間人。據《獨異志》載,他「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漫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入,觀者千百人,無不涼驚慄」。
  • 劍網三七秀門派事件活動公告 紅袖飛花劍舞凝光東海來客
    劍網三紅袖飛花活動 劍網三七秀門派事件活動公告 紅袖飛花劍舞凝光東海來客。劍網三七秀門派事件更新,全新活動上線,分別是劍網三紅袖飛花、劍舞凝光、東海來客、三個活動,完成活動任務即可獲得七秀門派事件成就,那麼劍網三七秀門派事件任務怎麼做呢?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