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步驟教你如何去讀一本書?解決讀書沒耐心

2020-12-09 歸然書院

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經驗。我們平時買書的時候,可能各種原因,一是去書店,或者在網上看到別人的文章裡介紹那本書,例如得到、樊登讀書、喜馬拉雅等等經常會給我們介紹一些書。那我們就把它買來放那裡,買來之後不一定馬上讀,可能過一段時間我們有用的時候再讀。

如何區別哪些是好的書,哪些是不好的書?

我覺得沒有一定的,任何的書,只要對我有用就是好書,對我沒用的也不一定是壞書。當然說它違反那些道德規範的,它也出不來,出版的審查也很厲害。所以我想也不用特別地擔心,那我們怎麼去選擇書?一個是根據自己的需求,可能工作上、專業上的實際需要。第二個就是可以參考推薦,包括得到、樊登讀書會,吳曉波頻道等等,我覺得都是蠻好的,他跟你講書,你感興趣,就可以買回來。

一本書,到底該怎麼讀?

第一,看作者。因為我讀的很多是專業方面的書,首先他是不是博士、教授、正規的,或者是一些大的企業家他寫的書,但是大的企業家,我們要小心,他很多是別人代寫的。更多的是專家級的,特別是博士寫的這些書,我覺得還是很好。有很多是老外寫的,但是老外寫的要小心,有很多是假冒的,假借這個名來寫出的書,所以這個時候你要看他主要的經歷介紹,不光看他的名。

第二,看前言和後記。現在寫書基本上前言就是這個書裡面的大綱,把精髓都在前言裡表達出來,他的成果都展現出來。他寫的是什麼,就看前言;為什麼要寫這本書呢,就看後記。後記要先看,不要從序開始看,看到最後,再看後記,這個方向就不對。

第三、看完後記看目錄。目錄基本上把整本書的結構講清楚了,是不是我們想要的書。

第四、看下序。序是作者請的人、名人或者他的朋友給他做一個推薦,這裡面也可以找到他寫書的過程中經歷了什麼,把這個看完,這本書基本上看完了。

那這本書那就不用看了嗎?不是的,這個時候你就來判斷這本書對你是不是有用,如果有用你就去精讀。

在閱讀中缺乏興趣或耐心怎麼辦?

我前面介紹了如何讀書。但是有的時候,我也不是把每本書從頭到尾全部看一遍,有的時候可能開始讀得不錯,到後面慢慢讀的感覺興致不夠了,這樣的書基本上後面就一目十行了,然後翻翻結構,基本上差不多就可以。那麼這本書就放著,既不賣掉,也不燒了,也不扔了,就放在這裡,萬一以後想用的時候,我們再用。

但是回過頭來,讀經典的書要從頭到尾去讀,不能說我看了前面就不看後面。因為經典,傳了幾百上千年,甚至兩三千年到現在,從頭到尾都是有用的,它的結構、邏輯,都是很縝密的,一個字不多,特別是國學,古代的這些書,所以我們要認真把它看完。

比如我最近讀一本書叫《為什麼》,這本書對我啟發非常大。這本書是一個做人工智慧的專家寫的,關於因果關係的新科學。這本書我不是看「為什麼」,十萬個為什麼多的很,沒必要,我就看這一行小字,關於因果關係的新科學,這個對我們的歸然道的研究,比如說需求價值論,是一種因果關係。比如說佛教裡佛學研究的,十二因緣成就三世因果,這是他基本的思想體系。

這本書其實講人工智慧,講因果的這種模型其實很難讀懂,我就沒有辦法,包括我自己也不是學這方面的專家,我也沒辦法讀懂。但是讀的過程中,我覺得收穫很大,收穫大是意想不到的一個收穫,是什麼收穫呢?

就是從他的遺傳學的一個路徑圖,讓我突然感受到了為什麼有些人能成為老闆?因為這個問題是我們在歸然書院教學的過程中,一直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是我們學員有讀過本科、碩士,也有讀中專的,也有讀高中,甚至高中沒讀完的人,大家的經歷非常的複雜,什麼人都有,甚至幹泥瓦工的都有。這麼複雜的經歷,為什麼又成為了老闆呢?我就找不到原因,但是我從遺傳學的路徑圖能找到什麼呢?最後得到一個結果,它實際上受到三方面的影響,一個是遺傳基因,第二個,環境對他的影響,第三個,是自我生長。這個就讓我茅塞頓開了,其實我看因果關係那些模型,我並不是看得很懂,但是從這個上面得到一個結論,我現在大致能夠分解到我們的學員,到底是環境影響型的,還是遺傳基因型,還是自我成長型的。

我們經常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所以我現在的觀點,有的時候真的種瓜就得到了豆。看這本書最後得到這樣的一個收穫,給我解開了,所以我專門整理了一篇文章,就是談如何成為老闆?為什麼會成為老闆?從這個遺傳學的路徑圖,我就可以解決,這就是讀書帶來的好處。

讀書怎麼讀?我覺得這就是我的一個經驗。

作者:鮑傑軍【歸然書院院長、歐神諾陶瓷創始人、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副會長、佛山市政協常委、佛山市江西商會會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EMBA、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博士。先後出版個人專著《中國智式》、《現代企業邏輯》、《人生半旅之感悟》、《全價值經營》、《迭代——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建陶大局》等。】

相關焦點

  • 如何將讀到的書學以致用,三個步驟教你寫出最強讀書筆記
    你有沒有過和我一樣的煩惱:讀了很多的書,卻沒有真正記住什麼東西,只是走馬觀花的讀了一遍,到頭來卻沒一點收穫。後來在一位朋友的建議下,我開始做讀書筆記,才慢慢地將在書中學到的知識為我所用。楊絳在寫《錢鍾書如何做讀書筆記》的時候也說過,「錢鍾書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
  • 六個讀書方法 教你快速理解如何讀書
    不謙虛地說,閱讀就是我生命中保持熱情,滿足自己強烈好奇心的一劑靈丹妙藥,許多朋友也羨慕我那種,能一坐就連續幾個小時盯著一本書看不挪步的勁頭。每一本書的內容,都有著與之匹配的背景知識和閱讀基礎,如果對這些不夠熟悉,就應該去尋找淺一些的同類書籍作為鋪墊。如果一本書的交叉內容太多,就應該先把這些內容對應的基礎讀物通讀之後,再去閱讀那種建立在其上的交叉型內容讀物,否則,那些缺漏的信息點就會對閱讀造成巨大的障礙。
  • 《如何讀懂一本書》:了解這幾點,才算會讀書
    慢讀或快讀並不影響閱讀所產生的效果。在閱讀這件事上,不可急功近利,追求速度。即便是進行高效閱讀,也不應該以犧牲閱讀過程為代價。所謂高效閱讀,其本質是以吸收書中內容為前提的,你不一定要全盤吸收,只做到1%也算是有收穫。但前提是進行了思考和轉化。知識在你的腦海裡不只是過一遍,而是被加工了一遍,以特有的形式創造了一次。如何真正做到會讀書?
  • 一本關於讀書的使用說明——《如何閱讀有效一本書》讀後感
    接下來作者從如何選書、如何購書、如何讀書、如何活用,這四個維度給我們詳細介紹了一整套方法論。如何選書以及如何購書在如何選書方面,作者建議的做法是:列一個購書清單和隨想筆記。這樣做有兩個好處:第一個:培養帶著目的去讀書的目的意識。第二個:能夠幫助我們找到真正想讀的書。
  • 一讀就忘,讀書效率不高,麥肯錫教你怎樣高效快速地閱讀一本書
    導語:一讀就忘,讀書效率不高,《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教你怎樣高效快速的閱讀一本書。讀書是自我成長的主要途徑,也是讓心智變的成熟最有效的方法。很多人抱怨拿起書看著看著就跑調,讀了很久反反覆覆還是那幾頁,一本書讀下來沒有小半年也快一個月了。想找一種方法既能掌握書中的精華,又能快速地閱讀,這是很多愛讀書的我們最理想的讀書狀態。到底該怎樣讀書?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PPT讀書筆記
    書籍內容▎前言很多人似乎讀過很多書,但其實只是翻閱過,只有認真與書對話,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為可以活用的「智慧」,才是聰明人的讀書方法,也是真正有效的讀書方法。 如何判斷是否有效讀過一本書?完全按 5 個步驟讀書確實很麻煩,但是既然拿出珍貴的時間讀書,長遠來看大家肯定都是希望能有所收穫的。
  • 如何才能做到快速讀完一本書,這4個知識點,希望你也能知道
    因為它正間接回答了我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能夠更加耐心、更快速度的看完一本書?」這本書雖然提供的是關於如何進行精力管理的解決方案,卻也同樣值得被應用到其他地方,比如閱讀訓練上。結合平時的讀書經驗和書中提到的精力訓練系統,針對如何快速提升我們的閱讀能力,給出以下4點建議:1、知道「為什麼要讀這本書」為什麼我們總是看不完一本書?一本書來來回回折騰了好幾個月,愣是沒看完。
  • 如何做到一天讀一本書?這本書給了我答案
    ,如何將「一天一本書」從不可能變成可能,助力你養成讀書習慣。那麼,如何拔除這些限制性思維呢?在《無限可能》一書中,吉姆·奎克給出了3個步驟,我將結合一天一本書這件事舉例子。第一步,發現與識別:我做不到一天讀完一本書。
  • 不知道如何讀書?讀了啥也記不住?三個方法幫你實現高效閱讀
    最近很多人問我這樣一個問題:讀書是好,這個道理我們也知道。但問題是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讀書,每每拿起一本書,沒看兩分鐘就跑神。萬物皆可閱讀,那這書究竟要如何去讀呢?以前我在閱讀的時候,發現字不認識,就先停下來,查個字典,等到我想再往下讀的時候,就發現那本書讀起來沒意思了。所以這本書也就束之高閣了。閱讀間隔會打破我們閱讀的樂趣和快感。古人云「好讀書,不求甚解」。
  • 讀書慢?讀了忘?這篇深度長文教你如何打造高效且致用的閱讀術
    本人這大半年來學習過的有關「如何讀書」的工具書一、讀書慢--如何提升閱讀速度你聽說過一年讀七百多本書的神人嗎?日本職業書評家印南敦史就是這樣一個閱讀高手。為了撰寫書評,他能夠在30分鐘內就讀完一本書。解決讀書讀了忘的難題,最好的方法就是靠筆記。那具體應該如何做讀書筆記呢?
  • 2019年,我讀了123本書,送你一份私人書單
    心靈雞湯、暢銷書等等,你會覺得不該讀嗎?在你心中,什麼是該讀的書?有人說,讀書是為了不讓自己玩手機、浪費時間;也有人說,因為讀書是好事兒,所以做好事兒就對了。· 解決「精神需求」的問題 ·這類人不管身處何方,都需要讀書,也許是一周幾本,也許是隨身攜帶一本書,他們把書當作精神食糧、靈魂伴侶,不讀不舒服。不知道你是屬於哪一類?
  • 36氪領讀 | 蔡康永、陳綺貞推薦:如何閱讀一本書?以及無功利閱讀的...
    有關閱讀的持續問題2 意義之海,可能性的世界有關閱讀的整體圖像3 書讀不懂怎麼辦?有關閱讀的困惑4 第一本書在哪裡?有關閱讀的開始及其代價5 太忙了沒空讀書怎麼辦?有關閱讀的時間6 要不要背誦?有關閱讀的記憶7 怎麼閱讀?有關閱讀的方法和姿勢8 為什麼也要讀二流的書?
  • 《閱讀7堂課》:不是讀書難,而是你不會讀書
    文 |晴風圖 |網絡今天的你,讀書了嗎?你喜歡讀書嗎?相信這個問題,很多的夥伴都會有不同的答案,記得之前有次,和同事們聊天,說到了讀書,很多同事都表示,買了很多書,卻沒有好好讀完一本書。而沒有讀完一本書的原因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有人說:每次時間都不夠,總是抽時間讀,可是還沒完全進入到狀態,就又要忙了。
  • 人民日報幹部談讀書:用歲月讀「厚」一本書
    真正滋養心性的好書,時常拿出來翻閱品讀,生命的腳印,踩下去才能更見深度書有厚度嗎?有,但不僅僅是薄薄紙頁的堆砌。在我看來,書中字裡行間對社會、事物、人心的記錄和剖析,才是一本書的最厚之處。它的重量,隨著讀書人閱歷的積累、思考的深入、實踐的延伸而不斷增加。
  • 讀書沒用?別擔心,這本書能幫你解決各種閱讀問題
    對此,我們還是呼籲大家拿起這本書,深入閱讀,從中獲得更多有價值的知識。說到閱讀,日本作家赤羽雄就是非常愛閱讀器。他是個顧問,因為他的工作範圍很廣,為了及時解決客戶的問題,不管多忙,他每個月至少要讀10本書。
  • 如何寫一篇有價值的讀書筆記?4大步驟和1套底層邏輯教你寫好筆記
    本文我們講來解決另外一個問題:如何寫讀書筆記。換句話說,你的腦袋不是用來記憶的,而是用來思考的。而筆記是大腦的擴容器。如果你只是為了寫而寫,那就得反思寫筆記目的了。4.溫故知新讀書筆記是複習的好工具,是節省時間好武器。你想,如果你沒寫筆記,那只能從頭把書再看一遍對吧?
  • 《讀懂一本書》:讀透1本書如何實現加速成長?樊登推薦這種方法
    曾國藩說過:讀書相當於攻城略地。那麼我們該如何把每本書的知識都轉化為能力呢?樊登在《讀懂一本書》中提出這樣一個觀點:真正把一本書讀懂、吃透。01 什麼叫讀懂、吃透一本書我經常會遇到一種這樣的情況,昏昏沉沉地讀完了一本書,腦子一片空白。似乎讀了又沒讀的感覺,說沒讀吧真的是用了幾個小時讀完了,說讀了吧完全不記得書裡講了什麼內容?又帶給我哪些啟發?
  • 《高效閱讀的秘密》:閱讀並不難,30分鐘讀完一本書你也可以做到
    書中一共介紹了55個作者親測實效的閱讀技巧,操作性較強。掌握了這55個閱讀技巧就等於開啟了閱讀能力的加速器。即使是一個從來都不讀書的人,讀了這本書的前言和序章部分,也基本上能做到分分鐘搞定一本書。可能你會問:"這也太誇張了吧?這本書真的有那麼神奇嗎?"其實,我一點也沒有誇張。
  • 如何高效率的閱讀一本書?
    一個人想要增大知識寶庫,首先要先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傳統死讀書,或者漫無目的讀書,只會讀完後就跑到腦後去了。在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網絡、手機、新聞、微博、朋友圈、地鐵廣告隨時隨地,無不主動或者被動的接受到大量的碎片化信息。
  • 談讀書|如何用「蔥鮪火鍋」筆記法增強讀書體驗?
    這幾天,帶著「如何做到讀完每一本,都能有紮實的收穫」和「如何做好讀書筆記」這兩個問題,閱讀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總的來看,其實就三個核心內容:如何選書:怎樣選擇自己真正想讀的書如何讀書:怎樣加深理解、深入思考如何活用:怎樣運用從書中獲得的知識一、如何選書:怎樣選擇自己真正想讀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