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經驗。我們平時買書的時候,可能各種原因,一是去書店,或者在網上看到別人的文章裡介紹那本書,例如得到、樊登讀書、喜馬拉雅等等經常會給我們介紹一些書。那我們就把它買來放那裡,買來之後不一定馬上讀,可能過一段時間我們有用的時候再讀。
如何區別哪些是好的書,哪些是不好的書?
我覺得沒有一定的,任何的書,只要對我有用就是好書,對我沒用的也不一定是壞書。當然說它違反那些道德規範的,它也出不來,出版的審查也很厲害。所以我想也不用特別地擔心,那我們怎麼去選擇書?一個是根據自己的需求,可能工作上、專業上的實際需要。第二個就是可以參考推薦,包括得到、樊登讀書會,吳曉波頻道等等,我覺得都是蠻好的,他跟你講書,你感興趣,就可以買回來。
一本書,到底該怎麼讀?
第一,看作者。因為我讀的很多是專業方面的書,首先他是不是博士、教授、正規的,或者是一些大的企業家他寫的書,但是大的企業家,我們要小心,他很多是別人代寫的。更多的是專家級的,特別是博士寫的這些書,我覺得還是很好。有很多是老外寫的,但是老外寫的要小心,有很多是假冒的,假借這個名來寫出的書,所以這個時候你要看他主要的經歷介紹,不光看他的名。
第二,看前言和後記。現在寫書基本上前言就是這個書裡面的大綱,把精髓都在前言裡表達出來,他的成果都展現出來。他寫的是什麼,就看前言;為什麼要寫這本書呢,就看後記。後記要先看,不要從序開始看,看到最後,再看後記,這個方向就不對。
第三、看完後記看目錄。目錄基本上把整本書的結構講清楚了,是不是我們想要的書。
第四、看下序。序是作者請的人、名人或者他的朋友給他做一個推薦,這裡面也可以找到他寫書的過程中經歷了什麼,把這個看完,這本書基本上看完了。
那這本書那就不用看了嗎?不是的,這個時候你就來判斷這本書對你是不是有用,如果有用你就去精讀。
在閱讀中缺乏興趣或耐心怎麼辦?
我前面介紹了如何讀書。但是有的時候,我也不是把每本書從頭到尾全部看一遍,有的時候可能開始讀得不錯,到後面慢慢讀的感覺興致不夠了,這樣的書基本上後面就一目十行了,然後翻翻結構,基本上差不多就可以。那麼這本書就放著,既不賣掉,也不燒了,也不扔了,就放在這裡,萬一以後想用的時候,我們再用。
但是回過頭來,讀經典的書要從頭到尾去讀,不能說我看了前面就不看後面。因為經典,傳了幾百上千年,甚至兩三千年到現在,從頭到尾都是有用的,它的結構、邏輯,都是很縝密的,一個字不多,特別是國學,古代的這些書,所以我們要認真把它看完。
比如我最近讀一本書叫《為什麼》,這本書對我啟發非常大。這本書是一個做人工智慧的專家寫的,關於因果關係的新科學。這本書我不是看「為什麼」,十萬個為什麼多的很,沒必要,我就看這一行小字,關於因果關係的新科學,這個對我們的歸然道的研究,比如說需求價值論,是一種因果關係。比如說佛教裡佛學研究的,十二因緣成就三世因果,這是他基本的思想體系。
這本書其實講人工智慧,講因果的這種模型其實很難讀懂,我就沒有辦法,包括我自己也不是學這方面的專家,我也沒辦法讀懂。但是讀的過程中,我覺得收穫很大,收穫大是意想不到的一個收穫,是什麼收穫呢?
就是從他的遺傳學的一個路徑圖,讓我突然感受到了為什麼有些人能成為老闆?因為這個問題是我們在歸然書院教學的過程中,一直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是我們學員有讀過本科、碩士,也有讀中專的,也有讀高中,甚至高中沒讀完的人,大家的經歷非常的複雜,什麼人都有,甚至幹泥瓦工的都有。這麼複雜的經歷,為什麼又成為了老闆呢?我就找不到原因,但是我從遺傳學的路徑圖能找到什麼呢?最後得到一個結果,它實際上受到三方面的影響,一個是遺傳基因,第二個,環境對他的影響,第三個,是自我生長。這個就讓我茅塞頓開了,其實我看因果關係那些模型,我並不是看得很懂,但是從這個上面得到一個結論,我現在大致能夠分解到我們的學員,到底是環境影響型的,還是遺傳基因型,還是自我成長型的。
我們經常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所以我現在的觀點,有的時候真的種瓜就得到了豆。看這本書最後得到這樣的一個收穫,給我解開了,所以我專門整理了一篇文章,就是談如何成為老闆?為什麼會成為老闆?從這個遺傳學的路徑圖,我就可以解決,這就是讀書帶來的好處。
讀書怎麼讀?我覺得這就是我的一個經驗。
作者:鮑傑軍【歸然書院院長、歐神諾陶瓷創始人、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副會長、佛山市政協常委、佛山市江西商會會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EMBA、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博士。先後出版個人專著《中國智式》、《現代企業邏輯》、《人生半旅之感悟》、《全價值經營》、《迭代——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建陶大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