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是一個頻頻出現在武俠小說中的地方,而在現實中,峨眉山位於四川峨眉境內,是我國有名的名山之一。
在這裡山峰聳立雲霄,千姿百態,處處是景,非常的漂亮,並且有著「峨眉天下秀」的美譽。
峨眉山,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四川盆地的西南邊緣[1],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勢陡峭,風景秀麗。
大峨山是峨眉山的主峰,海拔3099米,山脈峰巒起伏,重巖疊翠,山麓至峰頂50餘公裡,石徑盤旋,直上雲霄。
二峨山又名綏山,呈東北—西南走向,由花崗巖、白雲巖等構成。主峰形似覆釜,海拔1909米。林木多柳杉、雜木、竹類,建有林場。土產茶葉、竹筍、桐油、生漆等,並產中藥材。西麓豬肝洞,為道教名勝。南有紫芸洞,相傳是唐呂純陽修煉處。
三峨山又名西皇山,位於樂山沙灣鎮西南。長13千米,寬7千米,主峰海拔2027.1米,高出沙灣鎮江面1625米。出露地層有震旦系、寒武系、奧陶系和二疊系,山頂覆蓋玄武巖。東坡陡。開始形成於新第三紀末。
四峨山在四川省大峨眉山之北二十裡,峨眉山市區北五公裡,海拔982米。因山形稜瓣如花,故又名花山,或謂即《水經注》之武陽龍尾山。山有圓通寺,山巔則有最早修建的古剎觀音庵,為明代高僧印宗禪師談禪結茅之處。
對於峨眉山名來歷,眾說紛紜。一說峨眉山是因「山高水秀」得名,另一說是因「兩山相峙。」而得名。
還有一種說法是峨眉山屹立在大渡河邊上,大渡河古稱「涐水」山愛水而得名,故稱「涐眉山」。峨湄山只是因為是山,才離開了水,由「涐湄」變成了「峨眉」。這種說法系近代文人趙熙之論,「是山當涐水之眉。眉者,湄也,以水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