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看看新聞Knews報導,印度一條歷時42年建成的灌溉運河堤壩,啟用不足24小時便決堤崩塌……
對此,印度水利部門秘書長Arun Kumar Sing向《印度時報》神回復稱——是堤壩非水泥混凝土部分的幾個老鼠洞沒有被及時加固,才導致最終潰堤。
根據資料顯示,這條修建在印度賈坎德邦運河上的大壩是哈扎裡巴格比什努加的科納爾河灌溉項目的一部分,大壩從42年前也就是1977年開始規劃修建,初步預算為1.2億盧比(約合1200萬元人民幣),由於特殊原因停工多年之後,直至2014年重啟,但是投入資金卻漲到了220億盧比(約合22億元人民幣)。
該工程在今年完工並於8月28日在賈坎德邦哈扎裡巴格舉行了啟用儀式,慶祝大壩投入啟用,但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不到10小時,大壩便出現了嚴重的決口,導致大量蓄水傾瀉而下,並且淹沒了鄰近的35個村莊農田。
事後印度政府方面的調查報告指出,導致大壩決堤的根本原因在於運河下方洩水調節通道關閉,導致水壓增加,造成較弱的壩體部分被衝走。這種低級錯誤竟然出現在市政工程上,首先為受災的35個村莊默哀。該工程是否屬於「豆腐渣」工程暫且不談,由此可以看出,傳統的工程建築方式所存在的弊端太多,很難支撐現在推行的智慧建築。
要實現智慧建築,全生命周期應用必不可少。所謂全生命周期應用,便是將整個工程包括策劃階段、設計階段、招投標階段、施工階段、竣工階段、運維階段全部串聯在一起的一種應用,實現建築全生命周期:一個平臺,一摸到底,一目了然,一鍵操作。承擔國家BIM重大專項的智匯雲BIM團隊自主研發的全生命周期BIMS協同管理平臺則完全符合全生命周期應用標準。最終實現BIM協同、計劃管理、質量和安全管理、電子巡檢、電子檔案管理、成本管理、大數據看板等多種功能,為工程項目保駕護航。
目前我國相關部門正在大力推廣BIM應用建築,包括國務院、住建部在內的國家級和地方相關部門都發布了相關性質文件,早在2015年住建部發布的《關於推進建築信息模型應用的指導意見》規定,到2020年末,甲級的勘察設計院和特級一級的房屋建築施工企業必須具備BIM的集成應用能力,就項目而言,90%的政府投資項目要使用BIM。該意見的發布已經等同於將BIM從一個推薦性的技術變成一個強制性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