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性植入生命周期理念
在傳統採購思想的指導下,設備招標採購時主要考慮如何節省一次性費用,而對於包括運行維護費用在內的大量後期投入卻考慮不足。相反地,在一些技術要求高的採購項目中,個別
採購人一味追求高標準的設備,只考慮質量而不考慮價格。其實以上兩種觀念都是片面的。
正確的選擇應該是綜合設備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費用,用淨現值來計算設備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也即不能只局限於設備成本構成的實體部分(即一次性購置價),而是要從運行維護、能耗以及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等方面統籌考慮其成本,使設備的整個全生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簡稱 LCC)最小。
科學引入全生命周期理念
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具有全系統、全過程、全費用的特點,引入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符合可持續發展方向。但也並不是所有的貨物和設備都必須採用全生命周期成本測算,一些易耗品和運行維護成本很低的設備就沒必要採用全生命周期成本測算,因為採用全生命周期成本測算本身是一項複雜而成本偏高的工作。
對設備來講,適合引入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的設備應具有以下特點:全生命周期成本中一次性購置價格比重低或設備的運行成本高、能耗大、檢修費用大,如電力設備、中央空調、鍋爐設備,電梯設備等;設備的可靠性要求高,處於關鍵部位,一旦有故障,損失或影響較大,如醫院的電力設備,手術房的空調等;可以在設備投運後一定時間內驗證全生命周期成本,也即設備要有成熟可靠的驗證條件、驗證方法,保證驗證數據的準確,有多年的運行數據和故障統計數據的積累等。
理念要貫穿採購全過程
具體實施時要注意修改設備的招標文件、修改評標辦法和合同條款,注意設備的後評估,把設備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植入採購的全過程。
建立設備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體系、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在招標文件中引入設備採購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建立標準依據;建立設備全生命周期成本計算模型。建立模型時儘量詳盡,實際評標應用時,考慮到存在的不確定性。
在招標文件中明確設備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的驗證條件和驗證方法要求,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如對一些相對成熟設備,設備可靠性及可維護性可根據使用地區8~10年使用數據的計算結果作為故障概率的依據。在標書中明確沒有設備全生命周期成本相關數據的投標人將會在評標中作無效標或扣分處理。
修改評標辦法,評標細則中將設備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計算結果作為重要評價依據,而不僅僅是設備的購置價格。評標時,評委要分析廠家設備的差異對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影響,並用統計數據來驗證。
合同內容除原有條款外,還應增加設備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相關內容:設備可靠性和可用率的保證條款,如故障概率、平均修復時間;設備可維護性的保證條款,如檢修率和檢修費用等;上述保證的驗證條件和方法,相應的懲罰條款;驗證期可根據設備的特點設為2~5年。設備常用的驗證發生在設備投運後的2~5年,驗證項目一般為可用率和可維修性,將全生命周期成本評估和後評估結合起來,根據評估結果來執行合同的懲罰條款;合同執行期間,有製造商方面引起的大修、維修改變原有設備的模式時,應不影響原有的保證值。
對於政府採購目錄中的設備應當將適合引入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的設備單獨剝離出來,建立單獨的採購模式。在採購
操作時不僅僅是根據設備的初始購置價格來決定取捨,還應當進行設備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費用的計算和驗證,將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費用評估作為招標和評標的一個重要內容,並反映在設備合同和後評估中。
用全生命周期成本衡量企業競爭力
隨著可持續發展、節能環保、綠色採購理念的深入人心,全生命周期理念已經植入我國的不少行業,並初步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標準體系、技術體系。
新理念是發展趨勢
全生命周期概念應用於政府採購領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採購時不僅要關注產品的購置成本,還要注意其他環節的成本,如環境成本、產品的處置、回收和利用等,實現政府採購產品全生命周期總成本最低。
全生命周期理念也將給企業帶來了新的要求和挑戰。企業要在政府採購市場中獲勝,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面,政府採購市場競爭很激烈,不僅有許多企業巨頭,同時國內的許多公司也在快速成長;另一方面,政府採購未來的需求和理念也將發生變化,以前關注的都是採購的初始成本,但是未來趨勢應當越來越關注全生命周期成本,採購理念和評標規則也將有所變化,因此企業有必要提前做好準備。
以新理念打造企業競爭力
企業的未來戰略定位是什麼?未來的發展重點是什麼?筆者認為,由於全生命周期下的政府採購為了達到節能、環保、生態、節約、高效的目標,不僅要關注產品的購置成本,還要關注產品的運行費用、環保成本、產品的回收和利用等。因此,未來企業的競爭力不能僅僅體現在產品的功能和價格上,更要注重後續的節水、節能、節約、生態環保等多重目標。
有些設備的初始成本只佔到全生命周期成本的30%左右,其餘的70%都是後續維護和運營的費用,因此企業除了在保證設備的穩定性和持續性上能夠滿足要求外,降低運營成本、故障成本和維護成本等全生命周期成本是非常重要的。未來全生命周期視角下的大型設備招標採購,不僅關注設備的購置價格,更關注設備的運營、故障成本和維護成本等。招標採購時將要求投標企業提供投標設備的浴盆曲線,以評價全生命周期成本的高低。設備一生的故障率狀況圖就是浴盆曲線(典型故障曲線,是反映設備的故障率的函數曲線),設備一生的故障率是變化的,存在著初始故障期,偶發故障期和耗損故障期三個階段,其形狀如浴盆曲線。因此企業要做好設備的後續運行原始數據的積累,如設備的故障率統計數據(浴盆曲線)、耗電量指標、節水及節能指標等等。
另外設備或項目的回收循環系統能夠減少資源的使用費用,降低資源使用成本。隨著資源價格的逐漸上升,帶循環回收系統的產品將會越來越有競爭力,也即全生命周期視角下的產品僅僅達到採購功能和質量的要求還遠遠不夠,更要考慮到節能、節水、保護生態的需求,這樣才能讓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提高核心競爭力。
以中央空調全生命周期成本計算模型為例
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計算模型
空調系統是依附於建築物的一個配套設施,作為政府採購強制採購的節能產品,空調的能效及節能效果一直受到大家的關注,特別是中央空調,其耗能佔據公共建築的40%左右,如何做好中央空調的政府採購以減少能耗就顯得非常重要。
全生命周期成本法需要一套科學、嚴謹的評價與考量的體系並有數學模型,同時也需要一個試點應用的階段,而非一蹴而就。因此,筆者擬分析中央空調系統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構成,並建立初步的計算數學模型。
全生命周期成本構成
中央空調的全生命周期成本LCC是指中央空調設備或中央空調系統從購置到報廢的整個生命周期內的費用總和,一般包括設備購置、安裝、調試、運行維護、檢修、改造直至報廢等費用。其核心內容是對中央空調設備或中央空調系統全生命周期成本進行分析和測算。
測算模型如下:LCC=CCL+C1+C2+CCD
在這個測算模型中,LCC為全壽命周期成本;CCL為空調設備的購置成本;C1為空調設備的運行成本;C2 為空調設備的故障成本;CCD為退役處置成本。
中央空調的購置成本CCL包括空調設備的購置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安裝調試費、人力成本以及驗收監測費等。中央空調的運行成本C1是指空調運行期間所花費的費用的總和,主要包括:能耗費(電費和燃料費)、人工費、環境費用、維護保養費以及其他費用。中央空調的運行成本C1是影響全生命周期成本的重要因數,運行成本C1的控制對於全生命周期成本的降低是至關重要的。中央空調的故障成本C2主要包括空調設備故障修理費、定期檢修、更換配件等費用,包含人工成本、材料配件費用、巡檢設備費用、試驗測試服務費用等。中央空調的退役處置成本CCD,是指空調系統生命終止後發生的處理成本,包括生命周期結束後的拆除、回收、廢棄物排放等處理成本,包括拆除人工費、運輸費、環保費,並減去設備退役殘值的總成本費用。
成本計算數學模型
引入全生命周期成本概念,首先需要建立全生命周期成本計算的數學模型,由於中央空調的運行成本C1在後續成本中佔大頭,中央空調的故障成本C2比較難於測算,和中央空調的運行成本C1相比,佔的比重很小,可以忽略。因此簡化的模型只考慮中央空調的購置成本CCL、中央空調的運行成本C1、中央空調的退役處置成本CCD。
由於中央空調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是一種在較長時期內連續發生的費用,應該考慮到資金的時間價值,不同的時間付出或者得到同樣數額的資金在價值上是不等的,也就是說資金的價值會隨時間發生變化。為了獲得正確評價,就必須把不同時點的資金換算成同一時點上的資金,然後在相同的時間基礎上進行比較。
影響中央空調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資金時間價值大小主要有社會折現率和通貨膨脹率兩個因素。在計算中央空調全生命周期成本時,首先計算出中央空調全生命周期成本內各年所花費的成本,再按確定的社會折現率和通貨膨脹率折算到設備購置初期的現值,最後將各年的現值相加求得中央空調的全生命周期成本。
建立 LCC 計算的數學模型為:LCC= CCL+C1× (1+ i)-k+CCD×(1+i)-n。
在這個數學模型中, LCC為全生命周期成本,CCL為中央空調的購置成本;C1為中央空調的運行成本;CCD為中央空調的退役處置成本。
k為中央空調已使用的年數,n為中央空調的經濟壽命期(一般取15年~20年),i為折現率或通貨膨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