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耕種進地頭 集體經濟鼓腰包——阿壩縣德格鄉日進貢村集體經濟...

2020-12-24 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群眾富不富,要看集體有沒有收入。集體經濟發展是脫貧攻堅村摘帽的一項硬指標,更是群眾脫貧致富、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保障。如何破解村集體經濟「空殼」,助力群眾致富增收,阿壩州阿壩縣德格鄉日進貢村進行了反覆研究和探索。

先進的耕種機器

  「日進貢村是半農半牧區,草場資源和土地資源都有限,發展農業和畜牧業都難成規模。」阿壩州阿壩縣德格鄉日進貢村黨支部書記共戈說道。日進貢村共有村民99戶682人,其中貧困戶27戶共171人,2017年和2018年有16戶共100人的脫貧任務,帶領村民們脫貧致富奔小康是駐村工作組和村「兩委」的頭等大事。

 

先進的機器耕種過的土地

  按照「產業強村,產業興村」的發展思路,2017年,日進貢村在充分調研可行性、反覆分析市場行情的基礎上,針對經濟落後、自身發展動力不足等實際,反覆醞釀、積極探索,認真開展必要性分析、效益分析、投資估算、資金籌備等前期工作,為發展集體經濟做足了準備。2017年4月,該村通過「國家補助+農戶自籌」的方式,爭取補助資金187萬元,自籌資金31萬元,購買農業生產機械10臺,成立了德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

  據了解,德吉農機合作社推行「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業務範圍主要是農用機械租賃、耕地、播種、收割服務等。

  機器有了,業務範圍明確了,誰來操作?技術如何保障?「縣上有專業的技術人員跟蹤指導;州上去年在紅原舉辦了2期農機培訓班,村裡都派人去學習,他們回來後再教其他人操作機器。」德格鄉黨委書記澤旺劉美說,合作社的每臺機器都由一個村幹部帶領一個貧困戶進行操作。

  齊墨王堅是日進貢村去年脫貧的貧困戶,家裡有6口人,只有兩個勞動力。他是村裡選派參加農機培訓的12人中的一員,學到技術後,他在合作社裡操作機器,每月有1000多元的工資收入。加上集體經濟分紅和政策性收入,他家去年成功脫貧。

  「去年機器買回來的時候已經過了耕地、播種期,8月至10月收割青稞2000餘畝,產生效益4.2萬元,村集體留存1萬元,用於操作人員專業培訓和農機保養等,其餘全部由全村村民進行分紅,貧困戶人均分得80元,非貧困戶人均分得40元。」共戈說道,2017年,該村實現了14戶91人成功脫貧。

  日進貢村集體經濟的成功探索,摘掉了「空殼村」的帽子,讓貧困戶實現了就近就業增收,村民們年底還能獲得分紅。農機合作社的成立有效緩解了該村和附近村寨農牧民耕種、收割難的問題,且機械化耕作、收割比牛耕和人工收割成本還要低,有效促進了農業的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

  做實集體經濟,用活現有資源,日進貢村村民發展生產、致富奔小康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據共戈介紹,農機耕種或收割每臺機器每畝地40至50元不等,每天能耕種或收割60至80畝,「今年村集體經濟純收入力爭達到10萬元。」(文/圖 王和斌)

相關焦點

  • 阿壩縣安鬥鄉:喚醒沉睡資源 村村實現集體經濟「破零」
    近年來,阿壩縣安鬥鄉立足基礎條件難、產業培育難等貧困現狀,將優化產業結構,發展村集體經濟作為助農增收的主要手段,喚醒村內沉睡資源,從全鄉沒有一個村有主導產業,到村村實現集體經濟「破零」,群眾的腰包鼓了起來,生活更有盼頭了。
  • 武隆:高山冷水魚讓村集體經濟「熱起來」 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昨(17)日,筆者了解到,10月14日,重慶市武隆區長壩鎮民主村的高山冷水魚第一次打撈進行售賣,還沒拉到市場上,就被武隆區衛生健康委的各大單位預訂搶買一空。武隆區長壩鎮民主村是武隆16個深度貧困村之一,座落於平均海拔在800米——1600米的青山秀嶺的大山深處。
  • 阿壩縣龍藏鄉龍藏村村集體經濟實現第二次分紅
    脫貧攻堅阿壩縣龍藏鄉龍藏村村集體經濟實現第二次分紅4月30日,對龍藏鄉龍藏村的村民來說是一個喜慶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他們迎來了村集體經濟的第二次分紅。在集體經濟分紅大會上,首先宣讀了《龍藏鄉龍藏村養殖專業合作社產業扶貧第二次分紅方案》,並現場為龍藏村82戶貧困戶和854戶非貧困戶發放了集體經濟分紅資金,此次集體經濟分紅共發放資金472005元,每戶貧困戶人均分紅554元,非貧困戶人均277元。
  • 山亭區城頭鎮集體經濟薄弱村全部轉化消除
    大眾網·海報新聞棗莊11月20日訊(記者 劉印紅 通訊員 劉金科 )「俺們村現在可好了,安了路燈,大路小路都鋪成了水泥路,路兩旁都是花草,整個莊都乾淨好看了。」11月20日上午,家住在高莊村街頭一位張姓大爺對記者高興地說道。
  • 霍邱縣孟集鎮壯大提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側記
    談起村裡這幾年的經濟發展,霍邱縣孟集鎮黃衝村的村民對村「兩委」班子讚不絕口。近年來,孟集鎮堅持「黨建引領,制度約束,產業推動,群眾參與」的工作理念,多渠道發力,積極支持全鎮15個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有效推進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促進了農民增收和經濟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村級「腰包」鼓起來,才能強村富民促振興。
  • 連雲港市贛榆區宋莊鎮村集體經濟後勁勃發
    通過幾年的努力,任莊村各項工作成功實現逆轉,村民對村黨支部有了信任感。特別是去年秋季,村支部多方調研,借鑑外地經驗,把村民不想種、不種的撂荒地收歸村集體,統一耕種,並提前付給村民每畝800元現金,部分村民看到村支部說話算話,主動把耕地交給村集體耕種,村支部還從過去承包大戶手中收回200多畝,總數達到300多畝。僅第一年,張寧和村支部一班人就想方設法籌集20多萬元提前發放到村民手中。
  • 貴州仁懷:以黨建引領壯大村集體經濟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空殼村」全面清零,每個村發展集體經濟產業項目兩個以上,每年增加集體經濟2000萬元,村集體經濟積累突破3.2億元……近年來,貴州省仁懷市堅持黨建引領,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力抓手
  • 心裡亮了 腰包鼓了 行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激活集體經濟發展活力
    1月16日下午,行唐縣農財局的楊領章推掉一個朋友聚會後,繼續準備著材料。晚上他要到村裡發放、講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相關政策、知識,解決農村在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遇到的問題。行唐縣在2016年入列河北省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縣,2017年入列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
  • 神木:村集體經濟結碩果 強村富民「比翼齊飛」
    崛地而起的蔬菜大棚及村民們臉上洋溢的幸福笑容看著眼前美好的一切能夠深切地感受到這個村莊的蛻變與發展這些來之不易的新變化新景象正是精準扶貧工作結出的豐碩成果昔日的貧困村脫胎換骨成為遠近聞名的「幸福村」,這是神木市探索多種有效形式盤活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增強村集體自身「造血功能」,鞏固脫貧成果
  • 橫縣平馬鎮全部消除村集體經濟「空殼村」
    中新網廣西新聞12月4日電(韋潔 黃桂蘭)產業發展是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關鍵,橫縣平馬鎮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把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重要的專題調研內容,充分利用上級有關政策和資金,因地制宜引導各村委開拓自身經濟發展的路子,大力發展生態青頭鴨、肉鴨養殖,水肥一體化「雙高」糖料蔗種植等特色優勢產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 山陽縣聚力發展村集體經濟
    「我們社區的木業加工廠和麵粉加工廠投產以來,已有210多名群眾進廠務工,人均月收入達2500元,村集體經濟每年收入10萬元,為鞏固脫貧成果、實施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廟臺社區黨總支書記盧滿權喜悅地說。多點突破 催生蝶變效應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 「五分法」激活村集體經濟
    最主要的是,專業合作社也給村集體經濟分了2萬多元的紅利,自從村集體經濟『五分法』實行以來,我們村集體經濟有了牛羊養殖,還有了沙棘果汁廠,另外加上鋪面、商貿樓、舞馬城的分紅,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20多萬元。現在,我們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白石崖村第一書記秦海榛在分紅現場高興地說。
  • 喚醒村留地壯大集體經濟 天台城中村長出"搖錢樹"
    4月18日,天台縣始豐街道茅導師村村委會主任茅法明介紹著剛剛完成的綜合樓招投標工作,「租期共12年,頭3年租金不漲,從第4年開始按約定的比例增加。」  作為始豐街道率先完成的「城中村」改造項目,早在10年前,該村的土地全部被徵用,當時有1000多平方米的鄰街地基被返還。但由於各種原因,這塊村級留用地(以下簡稱「村留地」)被長期閒置。
  • 【全面小康 殷實家園】陝西山陽縣梅子溝村:發展集體經濟富百姓
    現在,村裡有了鼯鼠養殖產業,村集體經濟有了收入,就能及時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和問題,村幹部給群眾辦事說話也硬氣多了!」7月3日,在陝西商洛山陽縣銀花鎮梅子溝村鼯鼠養殖場內,村黨支部書記陳開軍一邊給鼯鼠餵食柏樹葉,一邊和記者談起村上依靠鼯鼠養殖產業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歷程。
  • 博白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探訪
    >找準路子讓村裡「錢袋」鼓起來——博白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探訪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閉初健 通訊員 葉子祥「我沾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光,在沃柑種植基地裡打工,每個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每年還有分紅,今年有望摘掉『窮帽』。」
  • 安徽長豐左店鄉:「黨建 村集體經濟」趟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如今,村集體產業租金每年可收益20萬多元,村裡的60KW光伏發電站每年可為村集體創收7萬多元,今年4月新成立了以「村集體 合作社 貧困戶」模式專業合作社,目前淮光村集體收入已達到37萬元。黨建 制度建設,築牢集體經濟發展「壓艙石」。集體經濟強不強,核心在於機制怎麼建。
  • 豐鎮市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助力脫貧攻堅
    近年來,豐鎮市「八種模式」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  入股實體經濟模式。在立地條件較好的村,通過村集體入股龍頭企業的模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巨寶莊鎮巨寶莊村依託綠康源公司,投入130萬元註冊成立巨福合作社,綠康源公司負責收購合作社農產品並銷售,村黨支部負責種養殖和勞務組織,2017年村集體收入6.2萬元。
  • 棗樹行村集體經濟「碩果纍纍」
    入冬過後,潁泉區寧老莊鎮棗樹行村的千畝玉鈴鐺棗全部進入休眠期,但是駐村工作隊卻沒閒著,正在核算村集體棗園的收入。去年春天,棗樹行村在洪海路與029鄉道交叉口流轉土地40畝,全部種上玉鈴鐺棗樹。」棗樹行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周平說,經過十多年的精心培育,當地的玉鈴鐺棗種植面積已經達到1000餘畝,成為遠近聞名的「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每年帶動周邊群眾就業一萬人次以上。在玉鈴鐺棗種植面積穩步增長的同時,棗樹行村集體經濟也打起「棗」主意,試驗種植40畝玉鈴鐺棗。
  • 依託城市發展村集體經濟
    鄉親們,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今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進行深入地學習與探討。」11月23日,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郭勒木德鎮新華村的生物有機肥加工車間裡,新華村黨支部書記金躍順正在向村民們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並得到了村民們的熱烈響應。
  • 象州軍田村:集體經濟顯活力 村民增收有底氣
    2019年05月11日 18:05 來源:來賓日報 編輯:吳海泉 象州縣羅秀鎮軍田村:集體經濟顯活力 村民增收有底氣本報記者 莫永娟■2015年軍田村評出建檔立卡貧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