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縣平馬鎮全部消除村集體經濟「空殼村」

2020-12-12 中新網廣西新聞

  中新網廣西新聞12月4日電(韋潔 黃桂蘭)產業發展是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關鍵,橫縣平馬鎮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把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重要的專題調研內容,充分利用上級有關政策和資金,因地制宜引導各村委開拓自身經濟發展的路子,大力發展生態青頭鴨、肉鴨養殖,水肥一體化「雙高」糖料蔗種植等特色優勢產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助推脫貧攻堅。

  筆者近日在平馬鎮五權村委甘樂村看到,堅持活水魚塘放養,用玉米、青草餵養的生態鴨健康成長。五權村委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產業中,結合村情實際,租用甘樂村5畝旱地和水面進行小規模生態養殖青頭鴨。目前,五權村委按每個月梯隊出欄方式養殖的三批近2200隻青頭鴨已基本銷售完畢。

  平馬鎮五權村支書唐幸介紹,現在養殖的青頭鴨主要是銷往南寧和橫縣的周邊鄉鎮,因為是用玉米和青草餵養的,所以銷路一直都很好,下一步的話是打算繼續擴大養殖規模,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收益。

  同樣,通過養殖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還有丁村,為鞏固脫貧成果,丁村今年投入50萬元建設丁村肉鴨養殖扶貧示範園,成功嘗試養3500羽肉鴨,基地於6月上旬開始動工建設,6月3日購進優質鴨苗2500羽,現在項目正在逐步建設完善,成果喜人。

  平馬鎮丁村第一書記龐育華說:「丁村是2016年脫貧摘帽的貧困村,通過發展肉鴨養殖產業帶動周邊的貧困戶發展養殖業,增加村集體收入和貧困戶的收入鞏固脫貧成果。」

  目前是甘蔗的剝殼期,快龍村貧困戶梁克銀正在水肥一體化的甘蔗地裡剝甘蔗殼。快龍村委通過快龍村村民合作社租賃農戶的130畝甘蔗地進行甘蔗種植水肥一體化建設,預計今年底能夠產出甘蔗1040噸,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4萬元。同時,在日常的田間管理工作中,快龍村民合作社向貧困戶提供甘蔗種植田間管理工作崗位,鼓勵貧困戶通過積極就業提高家庭經濟收入。

  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貧困群眾的穩定脫貧,村級集體經濟建設不可或缺。為此,平馬鎮黨委研究制定了全鎮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落實「一村一策」,並執行黨政領導包保責任制,紮實有序推進村級集體經濟工作。截至目前,全鎮已全部消除村集體經濟「空殼村」。(完)

相關焦點

  • 橫縣平馬鎮:「一村一品」見成效 脫貧致富有保障
    橫縣平馬鎮大茶村桑蠶種養扶貧示範園 莫海桃攝  眼下,正是橫縣平馬鎮丁村肉鴨扶貧示範園的麻鴨據了解,此次將出欄肉鴨約2400羽,預計為丁村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8萬餘元。  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平馬鎮始終堅持把特色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點和關鍵來抓,以每一個行政村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社」的產業發展格局為目標,通過培育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引入農業龍頭企業等方式,整合土地資源,建立種植、養殖示範基地,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帶動貧困戶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每個行政村建立一個農民合作社,發展壯大一個「一村一品」農業特色產業。
  • 山亭區城頭鎮集體經濟薄弱村全部轉化消除
    」「村企聯盟」「提升支部書記致富帶富能力」「提升黨建+扶貧融合力度」等方式,拓寬了村集體經濟增收渠道,截止11中旬,棗莊市山亭區城頭鎮集體經濟薄弱村全部轉化消除,80%的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萬元,30%的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0萬元。
  • 橫縣:打通群眾脫貧致富「小康路」
    近年來,橫縣按照「精準脫貧、交通先行」的工作思路,加大貧困村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切實解決群眾出行難題,為當地群眾打通了一條便民路、致富路、小康路,貧困群眾出行條件明顯改善,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有力支撐。橫縣平馬鎮大茶村是革命老區村,當地村民積極發展桑蠶、肉雞養殖、小龍蝦等種養產業。
  • 橫縣:「千企扶千村」助推脫貧攻堅
    家住平馬鎮大茶村的貧困戶農祖興近日正忙著把家裡的一批蠶繭拉到臨近村那羅村去出售,這裡是廣西立盛繭絲綢有限公司收蠶繭基地。「這是今年家裡的第10批蠶繭了。今年以來蠶繭收購價格在每公斤40元左右,全年大概有近50000元的收入。」對今後的脫貧攻堅,他更加的有信心了。
  • 橫縣平馬鎮大茶村:放養小龍蝦 助力脫貧
    平馬鎮大茶村經過考察調研,結合本地實際,今年把發展小龍蝦放養作為村集體經濟產業,並將以此帶動貧困戶發展養殖,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大茶村的小龍蝦養殖基地位於大山之中,小龍蝦養殖的池塘就在山坳中。大茶村黨總支部書記蒙德劍告訴記者,選擇小龍蝦養殖作為村集體經濟產業,主要考慮到小龍蝦養殖管理上需要的勞動力較少,適合帶動缺少勞動力的貧困戶發展。目前,先以村集體經濟的形式進行養殖,待養殖技術成熟後,再帶動農戶分養,以減少農戶養殖的風險。記者:陳國海,黃桂蘭——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 寧夏「空殼村」破殼迎新生
    近年來,寧夏把堅持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組織優勢,把黨員、群眾組織起來,有效利用各種資源資產資金,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018年、2019年兩年間,消除空殼村1202個,佔行政村總數的53.9%。
  • 洱源縣以「合作股份」破解「空殼村」發展難題
    8月,洱源縣喬後鎮新坪、大樹、永新、文開等7個村委會與當地電力龍頭企業宇龍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籤訂了「合作股份」協議,7個村委會每村向企業入股10萬元,村委會每年可分到一定的紅利,這標誌著喬後鎮在該縣率先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全覆蓋。
  • 一個「產業空殼」村的蝶變
    近年來,上李坪村通過抓黨建、改善基礎設施、培育特色產業、做實集體經濟,從一個曾經的「產業空殼」村蝶變為「集體經濟進步村」。  黨建引領聚合力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村裡30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義務值守交通卡點,這是加強黨建引領帶來的新變化。  以前,上李坪村「兩委」班子不團結,黨員凝聚力不強,基礎薄弱,產業凋敝。
  • 廣西南寧橫縣平馬鎮大茶村「第一書記」陶仕興的扶貧情
    「土路變成了水泥路,鄉村娛樂設施從無到有,村委辦公條件大為改善,農民增收有門路……」這是橫縣平馬鎮大茶村村民最大的感受。2月21日,記者跟隨大茶村第一書記陶仕興來到大茶村,了解一線扶貧的故事。通過廣西第一書記扶貧產業園的推廣交流平臺,大茶村黑山羊聲名鵲起。作為養殖單位,榮隆黑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在談及發展的過程時,也對陶仕興讚不絕口。據該合作社有關負責人張世朝介紹,在建設養殖場之初,他們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缺乏資金和技術支持。得知情況,陶仕興積極給他們申請扶貧技術資金,很快獲得橫縣扶持發展生態種肉羊養殖基地項目建設資金10萬元。
  • 丹東力促集體經濟零收入村「破殼清零」
    自從將各村集體經濟項目集中起來,以「黨支部 園區 飛地」模式,建起東港市第一個村級集體經濟產業示範園區,實行抱團發展以來,全鎮9個「空殼村」和1個薄弱村全部摘帽,村村都有了厚實家底。今年以來,丹東市堅持以黨建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狠抓村黨組織帶頭人選配工作,著力創新發展模式,強化項目評審,充分發揮選派幹部作用,完善管理機制,持續推動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 山陽縣聚力發展村集體經濟
    全面貫徹落實商洛市《關於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關於獎勵村幹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指導意見》,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脫貧實際,制定出臺了《山陽縣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政策措施;成立以縣委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縣級領導聯鎮抓部署、業務部門聯片抓指導、鎮村領導包村抓落實的工作機制。
  • 廣西橫縣「千企扶千村」助推脫貧攻堅
    中新網廣西新聞10月31日電(龍小鈺 餘道鋒 方文忠 )10月的橫縣,豔陽高照,金風送爽。家住平馬鎮大茶村的貧困戶農祖興近日正忙著把家裡的一批蠶繭拉到臨近村那羅村去出售,這裡是廣西立盛繭絲綢有限公司收蠶繭基地。這是今年家裡面的第10批蠶繭了。
  • 新樂村小型倉儲出租增加村集體收入
    新樂村小型倉儲出租增加村集體收入 www.gxbszx.gov.cn  2020-12-16 09:04  閱讀:1160次  作者:張政華  編輯:吳黃蘭  來源:右江日報
  • 橫縣:堅持黨建引領 奮勇奪取「雙勝利」
    新春伊始,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抗疫之戰悄然打響,橫縣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廣大黨員以疫情為令,紛紛主動請戰前往防疫一線,衝鋒在前。橫縣人民醫院的眼科主任李彰先自願申請擔任應急小分隊隊長,帶隊到六景鎮衛生院指導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妻子陳玥穎也加入到了發熱門診的工作中,「夫妻檔」共同戰「疫」;六景鎮高沙村工作隊員蔣穎華提前結束春節假期,駐村在崗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平朗鎮雙窯村青年黨員甘少波動員親人參加「抗疫志願隊伍」,一家2代黨員投身共戰「疫」;雲表鎮青年黨員突擊隊每天高擎黨旗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
  • 光明日報頭版聚焦|寧夏「空殼村」破殼迎新生
    近年來,寧夏把堅持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組織優勢,把黨員、群眾組織起來,有效利用各種資源資產資金,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018年、2019年兩年間,消除空殼村1202個,佔行政村總數的53.9%。
  • 注入新活力充實「空殼村」
    為逐步減少集體經濟「空殼村」,瀋陽市經過充分調研,反覆論證,制定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鼓勵村黨組織以村集體「三資」(資產、資源、資金)為基礎,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探索土地入股、農業生產經營、物業管理等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現形式,為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注入新活力。
  • 三創四建|提升效能 河北滄州實施村集體經濟提升計劃
    談起村莊的變化,該村黨支部書記王憲發說:「我們成立合作社,流轉土地種植經濟林並發展林下經濟,現在村集體每年收益120餘萬元,可以拿出錢來搞建設,大大提高了村黨組織的號召力。」近年來,滄州市全面推行「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多措並舉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
  • 「空殼村」木孔壩村如何「破殼」重生
    今年6月以來,四川村社發展促進會牽頭會同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等單位,在全省範圍內符合條件的行政村中開展了2017四川百強名村及集體經濟十強村評選活動。8月30日,省委農工委公布了百強名村及集體經濟十強村名單。射洪縣玉太鄉木孔壩村入選2017四川集體經濟十強村。
  • 機器耕種進地頭 集體經濟鼓腰包——阿壩縣德格鄉日進貢村集體經濟...
    集體經濟發展是脫貧攻堅村摘帽的一項硬指標,更是群眾脫貧致富、鞏固脫貧成果的重要保障。如何破解村集體經濟「空殼」,助力群眾致富增收,阿壩州阿壩縣德格鄉日進貢村進行了反覆研究和探索。、積極探索,認真開展必要性分析、效益分析、投資估算、資金籌備等前期工作,為發展集體經濟做足了準備。
  • 神木:村集體經濟結碩果 強村富民「比翼齊飛」
    在神木,和生油村一樣一些昔日的「空殼村」如今產業興、生態美、人氣旺村集體的腰包鼓了起來村民們也享受到了越來越多的發展紅利村集體經濟建設項目資金全部打入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組織,以項目形式運作管理。在錦界鎮河灣村,一片片青翠的玉米地整齊有序,村集體80餘畝連片葵花地裡禾苗茁壯成長,村裡榨油廠的一桶桶金黃清亮的成品葵花油散發著濃鬱的香味……包村幹部田志平指著包裝好的成品油高興地說:「這些油都賣出去後,村集體和村民就又多了一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