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西新聞12月4日電(韋潔 黃桂蘭)產業發展是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關鍵,橫縣平馬鎮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把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重要的專題調研內容,充分利用上級有關政策和資金,因地制宜引導各村委開拓自身經濟發展的路子,大力發展生態青頭鴨、肉鴨養殖,水肥一體化「雙高」糖料蔗種植等特色優勢產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助推脫貧攻堅。
筆者近日在平馬鎮五權村委甘樂村看到,堅持活水魚塘放養,用玉米、青草餵養的生態鴨健康成長。五權村委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產業中,結合村情實際,租用甘樂村5畝旱地和水面進行小規模生態養殖青頭鴨。目前,五權村委按每個月梯隊出欄方式養殖的三批近2200隻青頭鴨已基本銷售完畢。
平馬鎮五權村支書唐幸介紹,現在養殖的青頭鴨主要是銷往南寧和橫縣的周邊鄉鎮,因為是用玉米和青草餵養的,所以銷路一直都很好,下一步的話是打算繼續擴大養殖規模,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收益。
同樣,通過養殖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還有丁村,為鞏固脫貧成果,丁村今年投入50萬元建設丁村肉鴨養殖扶貧示範園,成功嘗試養3500羽肉鴨,基地於6月上旬開始動工建設,6月3日購進優質鴨苗2500羽,現在項目正在逐步建設完善,成果喜人。
平馬鎮丁村第一書記龐育華說:「丁村是2016年脫貧摘帽的貧困村,通過發展肉鴨養殖產業帶動周邊的貧困戶發展養殖業,增加村集體收入和貧困戶的收入鞏固脫貧成果。」
目前是甘蔗的剝殼期,快龍村貧困戶梁克銀正在水肥一體化的甘蔗地裡剝甘蔗殼。快龍村委通過快龍村村民合作社租賃農戶的130畝甘蔗地進行甘蔗種植水肥一體化建設,預計今年底能夠產出甘蔗1040噸,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4萬元。同時,在日常的田間管理工作中,快龍村民合作社向貧困戶提供甘蔗種植田間管理工作崗位,鼓勵貧困戶通過積極就業提高家庭經濟收入。
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貧困群眾的穩定脫貧,村級集體經濟建設不可或缺。為此,平馬鎮黨委研究制定了全鎮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行動計劃,落實「一村一策」,並執行黨政領導包保責任制,紮實有序推進村級集體經濟工作。截至目前,全鎮已全部消除村集體經濟「空殼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