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7年1月3日,普林斯頓戰役爆發。喬治·華盛頓率領4600人的北美大陸軍出其不意地在普林斯頓地區向查爾斯·瑪爾沃德率領的1200名英軍和黑森僱傭軍發起進攻,並獲得勝利。美軍傷亡206人,英軍傷亡82人,但英軍有194人被俘。
普林斯頓戰役
1815年1月3日,法國外交大臣塔列朗在維也納和會上通過斡旋,成功與英國、奧地利達成針對俄國與普魯士的秘密同盟協議。
1843年1月3日,魏源編著《海國圖志》刻本出版。《海國圖志》是我國清末系統介紹世界各國的歷史和地理的名著,作者宣稱是書「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對當時中國社會產生了很大影響。
1868年1月3日,日本的明治天皇頒布了「王政復古」詔書,這是日本明治維新運動的開始。「倒幕派」在這一天發動政變,由明治天皇召開有倒幕派皇族公卿、大名和武士出席的御前會議,宣布「五政復古」,恢復天皇親政、廢除幕府,成立新的中央政府,並責令幕府將軍德川慶喜交出領地和財產。
成功推翻德川幕府後,明治天皇遷都東京
1896年1月3日,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就粉碎「詹姆士遠徵」,向德蘭士瓦總統保羅·克魯格拍發了電報表示祝賀,即著名的「致克魯格電報」,聲稱德國將援助布爾人以反對英國的入侵。該電報在報紙上被公布後,英德關係嚴重惡化,同時使英國下決心以武力解決與德蘭士瓦的爭端。這件事情成為後來英布戰爭爆發的導火線之一。
1923年1月3日,《好兵帥克》作者哈謝克逝世。雅洛斯拉夫·哈謝克是原捷克斯洛伐克優秀的諷刺小說作家。他的代表作《好兵帥克》是各國讀者熟知的世界名著。
1933年1月3日,日軍第八師團鈴木旅團在飛機、坦克、炮艦配合下猛攻並侵佔中國的山海關,駐山海關守軍孤立無援,國民黨軍第九旅旅長何柱國率部奮勇抵抗,所部安德馨營300多官兵壯烈殉國。
1941年1月3日,北非英軍越過埃及和利比亞邊境,向義大利軍隊重兵駐守的巴爾迪亞發起進攻,5日攻克巴爾迪亞,俘獲四萬五千多名意軍。
1942年1月3日,美國宣布,組建反軸心國第一最高區域統帥部及西南太平洋區之統帥部。魏菲爾上將(印度英軍總司令)任西南太平洋區陸海空軍總司令,蔣介石任中國戰區(包括越南、泰國等)陸空軍最高統帥;由韋維爾將軍領導的ABDA(美、英、荷、澳)聯合司令部在荷屬印度成立。
蔣介石在宋美嶺陪同下,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就職書上簽字
同日,荷、比、澳對義大利宣戰;南斯拉夫、盧森堡對日宣戰;挪威、波蘭對意、日宣戰。
1942年1月3日,第三次長沙會戰激烈進行。當日拂曉,日軍第3師團與增援的第6師團同時發動攻擊。經過終日激戰,日軍除第6師團第23聯隊第12中隊曾一度由城北向西突至湘江岸邊外,其餘部隊全被擊退。其中第3師團第68聯隊第2大隊在東瓜山陣地遭中國預10師猛烈反擊,大隊長橫田莊三郎以下被打死、打傷百餘人。圍攻長沙城的日軍第11軍部隊死傷慘重,糧彈將盡,已經處於中國軍隊的包圍狀態下,於3日夜間被迫決定撤退。
1945年1月3日,盟軍在阿登地區轉入反攻,巴頓的第3集團軍由巴斯託尼向東北出擊,霍奇斯的第1集團軍由北向東南出擊。德軍也在這一天對阿爾薩斯發動了最猛烈的攻勢,從而展開了阿登戰役中最激烈的戰鬥。
1945年1月3日,中日贛南會戰開始。日軍通過「一號作戰」打通大陸交通線後,計劃進一步打通粵漢鐵路南端等交通線,使湖南合廣東日軍連接起來,以結束日軍第23軍孤立於廣東及中國東南沿海的狀況,同時攻佔與摧毀遂川、南雄等地機場。
1952年1月3日,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志願軍第50軍在高陽以北碧蹄裡擊退美軍第25師1個營的抵抗後,進至高陽以南佛彌地截斷了英軍第29旅退路,英29旅主力雖然在坦克飛機掩護下突圍,但志願軍於夜間用反坦克手雷和爆破筒勇猛進攻英軍坦克編隊,全殲該旅皇家奧斯特來復槍團第1營及1個坦克中隊,繳獲和擊毀坦克31輛。此戰創造了步兵武器殲滅坦克的模範戰例。(炎之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