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歌劇院傾情打造 微歌劇《陽光燦爛》致敬抗疫英雄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微歌劇《陽光燦爛》劇照

  中央歌劇院在落實黨和國家各項防控舉措的同時,深感文藝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在肩,於疫情防控期間推出致敬戰「疫」英雄的《長江之歌》特別版,用經典鼓舞人心;同時堅持普及高雅藝術,為武漢的莘莘學子和全國的音樂愛好者們開設藝術欣賞系列網課和高品質「雲」上文化藝術活動。在這段日子裡,中央歌劇院的藝術家們堅持居家練功、堅守心中舞臺,思考著如何用歌劇人最擅長的方式把呼之欲出的創作靈感用音樂語言記錄下來。致敬祖國、歌頌英雄,為時代立傳、為人民抒懷,是室內微歌劇《陽光燦爛》的創作初衷,也是中央歌劇院歌劇人共同的心聲。

  室內微歌劇《陽光燦爛》從構想創意到排練錄製,都是中央歌劇院歌劇人的由衷之言、有感而發。這部戲由中央歌劇院院長、藝術總監、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劉雲志作曲,並與中央歌劇院劉靜共同擔任編劇,張夢丹擔任視頻設計和拍攝統籌,中央歌劇院男高音歌唱家李爽、女高音歌唱家阮餘群、男高音歌唱家李想分飾醫生、病患和病毒等主要角色,劉雲志與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各弦樂聲部首席擔任室內樂伴奏,中央歌劇院合唱團擔任合唱和群眾演員,該劇視頻版由中央歌劇院視頻與舞美團隊共同製作完成。

  主創團隊考慮到疫情形勢下的客觀條件,選擇用相對簡單、小製作的創作模式來定位這部室內微歌劇。這個構思得到了中央歌劇院藝術家們的高度認同,在短短一個多月內,該劇就完成了劇本、音樂創作,迅速創排成型並完成了全劇的拍攝和製作,可以說是達到了紀實新聞的速度和歌劇藝術的高度。從內容上,它體現了面對突發的重大疫情,舉國上下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真實狀態;而室內微歌劇的形式,是一次基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大環境、大背景下的全新藝術嘗試,也是對歌劇多樣化形式的一次有益探索;選擇視頻版線上首發,更是依據當下國內抗擊疫情階段和防控政策,為避免大規模人員聚集而確定的工作模式和呈現手段。

  編劇在21分鐘時長的篇幅裡,聚焦疫情防控期間最具代表性的三者:醫生、患者與病毒。編劇沒有用過多筆墨贅述角色間的天然關係紐帶,反而令作品更專注於表達人物關係背後的真情實感。以微觀見宏觀的視野,來展現大事件中的小片段,這既使這部微歌劇立意新穎,又給人以更大的想像空間。對於全民抗疫中,每天接受巨大信息量的普通觀眾來說,是一個舉重若輕的、更為凝練的構思。

  在這部頗具實驗探索意味的原創室內微歌劇中,作曲家突破傳統,選擇弦樂五重奏的室內樂形式來為整部微歌劇撐起音樂背景,劉雲志深諳室內樂形式在細膩情感表達上的優勢和其戲劇性張力,採用弦樂五重奏的編制,也做到了與獨唱、重唱及小型合唱的規模相匹配。作曲者選用了具有鮮明性格和強烈情感的音樂元素進行創作,調性清晰、織體豐富、旋律優美,既充分利用了弦樂器的聲樂化優勢,又注重聲樂的器樂化運用,使音樂形成一個緊密結合的有機整體,更具有聲樂室內樂的獨特魅力。

  全劇以樂隊緊張、猙獰的不和諧音開始,合唱《迎戰迎戰》控訴著病毒對生命突如其來的侵襲,小提琴尖刺的高音就仿佛是那毫不留情的晴天霹靂。戛然而止的音符,引出失去親人的無言之痛和來不及沉浸的悲傷,樂隊齊奏的三連音就像那逆行而來的英雄腳步,急匆匆地奔赴。當唱到「四面八方,紅旗漫捲」時,第一小提琴一句交響樂《紅旗頌》的主題,瞬間帶來鼓舞人心的激情豪邁。女高音詠嘆調《陽光》的前奏十分優美,在小提琴的旋律裡隱約可以聽到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第二樂章中表達思念的音樂動機,以及《培爾·金特組曲》中描繪朝陽的「晨景」主題。二者交織在一起,營造出充滿希望和溫情的畫面。阮餘群的演唱溫暖深情,她用一曲《陽光》娓娓道來劇中女病患在甦醒後對白衣天使的感激和對家人的惦念。作曲家將旋律與具有強烈視聽「通感」的伴奏巧妙結合,實現了風格與意境上的和諧統一,也形成了烘託劇情氣氛的強大助推力。

  在「病毒」唱段《我來了》當中,病毒以擬人化的形象展現出猙獰、醜陋、狂妄又狡猾的特點。作曲家首先選用樂隊各聲部強有力的七度不和諧音程輪奏,來表現它突如其來又惡勢洶洶地闖入,用強烈的戲劇爆發力來反映人類內心毫無防備的慌張;其後又運用撥弦與附點切分節奏的多次出現來表達病毒反反覆覆、難以琢磨的狡猾特性。該唱段晦暗狡黠,與李想的精彩表演合二為一,堪稱亮點。

  男高音的詠嘆調《春天必定到來》極為感人,它是白衣天使的內心獨白,也是逆行英雄的真實寫照。這首歌旋律優美,朗朗上口,唱詞樸實無華,音樂情感真摯。李爽用高亢的歌聲和豐沛的感情,唱出了醫者仁心的高尚情操與使命擔當。

  全劇以極簡的黑色幕布為背景,僅通過一個病房的環境背景來呈現醫患人物關係。小規模製作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表演空間,而視頻鏡頭語言的組織和運用就對劇情做了很好的補充和解讀,在與光影的緊密配合下更具象徵意味。

  在《春天必定到來》的演員特寫鏡頭裡,暖黃的燈光始終追隨在救死扶傷的醫生身上,它象徵著白衣天使傳遞生命之光、抗擊疫情必勝的信念之光和疫情過後春暖花開的燦爛陽光。再如唱段《我還會再來》中,象徵威脅生命的紅光一直籠罩在身著黑衣的「病毒」頭上,隨著歌詞「世界無限大」 ,鏡頭切近景到演員,紅光從一點迅速擴散至全臉,象徵病毒蔓延已是全世界的共同問題,需要全人類的努力才能抵禦。

  對病毒傳播的擬人化表達是通過「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完成的。群眾演員被定格在生活化的瞬間,用瀰漫的煙霧營造神秘的空間。李想扮演的病毒以猙獰的表情和誇張的動作穿梭人群,鏡頭跟隨著他的腳步,也牽引著紅色的追光,仿佛疫情正在悄無聲息地擴散。這種動靜結合的拍攝構思,在視頻畫面中十分巧妙地完成了病毒傳播的情境塑造。

  劇中的每一個鏡頭的切換都有其特別的意義。比如支援護士和醫生在電話中說出即將去往一線的消息,話音未落,鏡頭藉助一個滴注中的輸液瓶,完成了從外景到病房的空間轉場,也為女病患的醒來做了情節鋪墊和劇情引入。同樣,當男高音在詠嘆調中唱到「我也有妻兒父母」時,畫面中疊入了一家人在一起的模糊圖像,仿佛訴說著醫生腦海中浮現的場景,傳遞了歌詞的意境。看似無意,內有邏輯,這些細節將劇情表達得更為自然,體現了鏡頭語言無聲的魅力。(文\王小蓓)

相關焦點

  • 中央歌劇院推出室內微歌劇《陽光燦爛》
    中央歌劇院的藝術家們在這段日子裡,堅持居家練功、堅守心中舞臺,在被抗疫一線真事真情感動的每一天,都思考著如何用歌劇人最擅長的方式,把呼之欲出的創作靈感用音樂的語言記錄下來。用感動的心譜真誠的曲、用真摯的情唱感人的事,致敬祖國、歌頌英雄、為時代抒寫、為人民抒懷,是室內微歌劇《陽光燦爛》的創作初衷,也是中央歌劇院歌劇人共同的心聲。
  • 中央歌劇院推出室內微歌劇《陽光燦爛》視頻版
    近日,中央歌劇院推出室內微歌劇《陽光燦爛》,用經典作品鼓舞人心。這部微歌劇由中央歌劇院院長、藝術總監、知名小提琴演奏家劉雲志作曲,並與中央歌劇院劉靜共同擔任編劇,張夢丹擔任視頻設計和拍攝統籌,中央歌劇院男高音歌唱家李爽、女高音歌唱家阮餘群、男高音歌唱家李想分飾醫生、病患和病毒等主要角色,小提琴家劉雲志與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各弦樂聲部首席擔任室內樂伴奏,中央歌劇院合唱團擔任合唱和群眾演員,該劇視頻版由中央歌劇院視頻與舞美團隊共同製作完成
  • 中央歌劇院首發室內微歌劇《陽光燦爛》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蔣肖斌)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央歌劇院製作了特別版《長江之歌》,為武漢學子開通藝術欣賞網課……這些還不夠,最近又首次推出了新玩法——室內「微歌劇」。歌劇是舞臺藝術上的明珠,然而其龐大的製作在疫情下很難完成,中央歌劇院嘗試用這種新方式向英雄們、向每個平凡的普通人表達感動、感激和熱愛。
  • 中央歌劇院雲端交響音樂會上線
    6月21日,中央歌劇院隆重推出了「命運·雲端交響音樂會」,這是繼室內微歌劇《陽光燦爛》之後的又一雲端精品力作。本場音樂會由中央歌劇院音樂總監、著名指揮家楊洋執棒,攜手中央歌劇院院長、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劉雲志,青年鋼琴家陳薩和旅美青年大提琴演奏家莫漠傾情演繹。
  • 中央歌劇院歌劇《霸王別姬》招聘演員啟事
    為發展中國的歌劇事業,創作中國歌劇精品,並將其推向國際舞臺,中華文化國際交流基金會(美)和中央歌劇院決定合作排演歌劇《霸王別姬》(王健、蕭白編劇,蕭白作曲),2007年10月在北京演出,2008年1月赴美國演出。
  • 中央歌劇院上演2018演出季 原創歌劇好戲連臺
    演出季除重點推出原創現實題材歌劇《命運》外,在「新春演出周」期間還將上演16場精彩演出,囊括了歌劇、舞劇、音樂會、朗誦會等7種不同演出形式,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原創歌劇《瑪納斯》和《紅色娘子軍》。 原創歌劇 枝頭春意鬧 三月春陽,中央歌劇院新春演出周推出的三部原創劇目,歷經打磨,敲開春意。
  • 中央歌劇院:挑戰經典 超越自我
    9月6日,由中央歌劇院演出的經典歌劇《遊吟詩人》(音樂會版),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上演。這是中央歌劇院本年度首場亮相「2013年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的劇目,由中央歌劇院常任指揮朱曼執棒,導演李丹丹執導,中央歌劇院歌劇團、合唱團和交響樂團共同演出。
  • 中央歌劇院在瑞士日內瓦上演歌劇 用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
    本報記者 王立元 攝   巍峨的紫禁城、氣派的皇宮、中國民歌《茉莉花》的優美旋律……當地時間10月29日至30日,中央歌劇院在瑞士日內瓦羅納河畔的BFM大劇院上演了普契尼世界經典歌劇名篇《圖蘭朵》。這既是對中國藝術家的致敬,也是對中國文化的禮讚。  應邀觀看演出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用「精彩絕倫」形容他的觀感。他說:「我平時看歌劇,通常看完第一幕就走了。今天卻被臺上的演出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把整部劇看完了。演出非常精彩,我衷心祝賀大家!」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說,他在日內瓦工作30年,完全由中國人來表演西方經典歌劇還是第一次看到。
  • 中央歌劇院原創歌劇《蕭紅》在京首演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周瑋)由中央歌劇院、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等聯合出品的原創歌劇《蕭紅》,日前在北京新清華學堂首演。  原創歌劇《蕭紅》以女作家蕭紅31年生命歷程與情感經歷為切入點,描寫了蕭紅從文學青年成長為進步作家的人生經歷。  此劇主創陣容強大。
  • 中央歌劇院簡介 閉幕歌劇《女武神》劇情介紹
    中央歌劇院介紹  中央歌劇院是隸屬於文化部的國家歌劇院,始建於1952年,前身是延安的中央管弦樂團和魯藝文工團。1943年在延安創作演出了秧歌劇《兄妹開荒》,1945年在延安演出歌劇《白毛女》。目前是中國及亞太地區具有規模優勢和實力的歌劇院。
  • 中央歌劇院大型原創歌劇《蕭紅》在北京首演
    央廣網北京12月10日消息(記者王啟慧)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文旅廳,哈爾濱市委宣傳部及呼蘭區委宣傳部與中央歌劇院共同策劃創排的大型原創歌劇《蕭紅》於昨日(9日)在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進行首演。歌劇再現了蕭紅的文學與情感之路(央廣網記者 王啟慧 攝)歌劇《蕭紅》以女作家蕭紅短短31年生命歷程的情感經歷為切入,描寫了她從一名文學青年,成長為一名進步作家的人生軌跡。漂泊不定的命運,坎坷多舛的情感,饑寒病弱的生活,家國淪喪的時勢,這些都無法阻止蕭紅對文學的熱情。
  • 世界知名樂團、歌劇院接力 用音樂為全球抗疫加油
    世界知名樂團、歌劇院加入接力用音樂為全球抗疫加油(萬裡為鄰 心手相連)澳大利亞歌劇院,英國皇家歌劇院、威爾斯音樂與戲劇音樂學院,法國巴黎管弦樂團、裡昂歌劇院,以色列耶路撒冷室內樂團,澳大利亞墨爾本交響樂團,德國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慕尼黑國家歌劇院
  • 經典歌劇選萃之夜唱響「上音品牌」 | 上音歌劇院一周歲生快
    這臺「經典歌劇選萃之夜」音樂會,集合上音聲歌系優秀師生聯袂登臺,不僅是上音「雲上音」系列的重要演出之一,也是集合上音各方資源聯合推出的「上音製造」品牌演出。同時,本次演出還邀請在抗疫前線工作的醫護工作者和辛勤耕耘在教育崗位上的老師們前來觀看,以表達上音對守護我們這座城市的醫護人員的謝意以及對老師們辛勞工作的感謝。
  • 上海歌劇院《奇妙的和諧》 歌劇選段及藝術歌曲音樂會
    上海歌劇院《奇妙的和諧》 歌劇選段及藝術歌曲音樂會 上海歌劇院《奇妙的和諧》歌劇選段及藝術歌曲音樂會演出時間:2009年5月16日  19:30演出地點:音樂廳劇目介紹:上海歌劇院雄厚演出陣容傾情打造,著名指揮家張國勇攜棒指揮,魏松、楊小勇、遲黎明、張峰四大實力唱將攜手演出
  • 甘肅大劇院重啟大幕「紅色」旋律致敬抗疫英雄
    原標題:甘肅大劇院重啟大幕「紅色」旋律致敬抗疫英雄
  • 全國人大代表、中央歌劇院院長兼藝術總監劉雲志:用藝術書寫「中國...
    全國人大代表、中央歌劇院院長兼藝術總監劉雲志說:「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所以文藝從來不是可有可無的,尤其是在面對疫情蔓延帶來的恐慌、悲傷、孤立無助的時刻,好的文藝作品具有穩定人心、撫慰創傷、激發鬥志的作用。」「今年1月底,是抗疫最艱難的時候。一首詩打動了我,我產生了將這首詩做成音樂詩朗誦作品的想法。」
  • 陝西大劇院迎來周年慶 自製歌劇《卡門》傾情上演
    13米巨型鬥牛士矗立舞臺中央  中西藝術家聯袂打造「陝西大劇院版」經典歌劇  作為陝西大劇院第二部自製歌劇,同時也是送給自己和觀眾的周年紀念大禮,陝西大劇院版歌劇《卡門》由世界一流指揮、導演、主演、舞美設計、燈光設計、媒體設計
  • 阿雲嘎參與《人民至上》的創作,獻唱首部抗疫電視劇,獲中央轉發
    楊志剛、韓雪、馬天宇等人傾情演繹,由阿雲嘎獻唱主題曲《人民至上》,以此來致敬所有的「逆行者」們。中國青年網等,這都是對阿雲嘎演唱的肯定,也讓更多的觀眾對《最美逆行者》首部抗疫電視劇產生了更深的認識。在發布的《人民至上》MV中間每一位演員的傾情演繹也讓觀眾可以瞬間起雞皮疙瘩,讓每一位深處過疫情的人民感同深受,被其中的角色深深感動。
  • 中央歌劇院挑戰《唐豪塞》:沒有大戲不完整
    中國的藝術團體以往從來不敢「碰」整出的華格納歌劇,這一次中央歌劇院要吃第一個螃蟹。昨天,院長俞峰率領團隊宣布,該院打造的華格納大戲《唐豪塞》將於9月22日和24日在天橋劇場推出。  「以往中國的歌劇舞臺上,大多都是華格納歌劇的片段或者序曲。
  • 中國歌劇《拉貝日記》登上德國柏林國家歌劇院
    演出方供圖中新網南京7月7日電 (記者 申冉)7日,記者從《拉貝日記》歐洲巡演團獲悉,這部由江蘇原創的中國歌劇,剛剛順利完成了在柏林國家歌劇院的演出,也成為在這座277年歷史的歐洲古老歌劇院舞臺上登場的第一部中國原創歌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