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歌劇院推出室內微歌劇《陽光燦爛》視頻版

2020-12-17 金臺資訊

人民網北京4月10日電 以藝戰「疫」,責無旁貸。近日,中央歌劇院推出室內微歌劇《陽光燦爛》,用經典作品鼓舞人心。

這部微歌劇由中央歌劇院院長、藝術總監、知名小提琴演奏家劉雲志作曲,並與中央歌劇院劉靜共同擔任編劇,張夢丹擔任視頻設計和拍攝統籌,中央歌劇院男高音歌唱家李爽、女高音歌唱家阮餘群、男高音歌唱家李想分飾醫生、病患和病毒等主要角色,小提琴家劉雲志與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各弦樂聲部首席擔任室內樂伴奏,中央歌劇院合唱團擔任合唱和群眾演員,該劇視頻版由中央歌劇院視頻與舞美團隊共同製作完成。

歌劇是通過音樂講述故事、表達情感的綜合舞臺表演形式。該劇主創團隊考慮到疫情形勢下,選擇了用相對簡單、小製作的創作模式來定位這部室內微歌劇,來表達大家對祖國人民的熱愛和對抗疫英雄的致敬。在短短一個多月內,該劇完成了劇本、音樂創作,迅速創排成型並完成了全劇的拍攝和製作,用音樂與對白表達了抗擊疫情中人們共同的豐沛而真切的情感。而室內微歌劇的形式,是一次基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大環境、大背景下的全新藝術嘗試,也是對歌劇多樣化形式的一次有益探索。

據悉,這部微歌劇,僅二十一分鐘的時長篇幅、相較普通歌劇僅有十分之一體量的人員規模,弦樂五重奏小型室內樂伴奏形式,三位形象鮮明的主要獨唱角色在一段相對凝練的故事情節中展開表演,一組合唱演員兼顧演唱與轉場、敘事的群像功能,極簡的舞美設計和燈光布景等等。而這部劇的視頻版,又是通過攝像機相對微觀的視角,運用電影蒙太奇手段的拍攝、剪輯手法,將劇情與音樂濃縮和展示在鏡頭語言中。

劇情設定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大規模爆發之後,來自四面八方的醫護人員與人民群眾團結一心,齊心協力與病毒搏鬥。受病魔侵襲的患者在醫生的救治下慢慢康復,而醫生也在救死扶傷的工作中實現著自己的使命擔當。病毒雖然存在,但春天必定到來,抗疫之路上,無數英雄正堅守崗位、前赴後繼、託起人間大愛,鼓舞著我們走向陽光燦爛的未來。

編劇筆下的場景,正是疫情期間無數醫患之間的動人故事的縮影;患者的詠嘆,是大病初癒、重獲新生之後的思考;醫生的歌唱,是白衣天使內心深處的信念;病毒的獨白,映射著我們對於自然的敬畏與抗擊疫情的決心;一組組群像,就如同被疫情改變生活的、最真實的你我,一起走向翹首以待的春暖花開。編劇在有限的篇幅裡,聚焦了疫情期間最具代表性的三者:即醫生、患者與病毒,編劇沒有用過多筆墨贅述角色間的天然關係紐帶,反而令作品更專注於表達人物關係背後的真情實感。

這部微歌劇基本完整地保留了傳統歌劇的演唱形式,根據劇情需要,運用獨唱、重唱與合唱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創作。開場合唱的《迎戰迎戰》,用威武的氣勢和有力的節奏渲染了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堅定意志;而全劇最後一首合唱《陽光燦爛》,則唱出人們發自心底的深情與感動。「這次艱苦的戰爭,倒下許多醫生,這次共同的戰疫,站起無數英雄」,作曲家用充滿光明色彩的降E大調來結束全劇,預示著人們心中對疫情過後,陽光燦爛的渴望和期盼。(王小蓓)

相關焦點

  • 中央歌劇院推出室內微歌劇《陽光燦爛》
    中央歌劇院的藝術家們在這段日子裡,堅持居家練功、堅守心中舞臺,在被抗疫一線真事真情感動的每一天,都思考著如何用歌劇人最擅長的方式,把呼之欲出的創作靈感用音樂的語言記錄下來。用感動的心譜真誠的曲、用真摯的情唱感人的事,致敬祖國、歌頌英雄、為時代抒寫、為人民抒懷,是室內微歌劇《陽光燦爛》的創作初衷,也是中央歌劇院歌劇人共同的心聲。
  • 中央歌劇院首發室內微歌劇《陽光燦爛》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蔣肖斌)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中央歌劇院製作了特別版《長江之歌》,為武漢學子開通藝術欣賞網課……這些還不夠,最近又首次推出了新玩法——室內「微歌劇」。歌劇是舞臺藝術上的明珠,然而其龐大的製作在疫情下很難完成,中央歌劇院嘗試用這種新方式向英雄們、向每個平凡的普通人表達感動、感激和熱愛。
  • 中央歌劇院傾情打造 微歌劇《陽光燦爛》致敬抗疫英雄
    微歌劇《陽光燦爛》劇照  中央歌劇院在落實黨和國家各項防控舉措的同時,深感文藝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在肩,於疫情防控期間推出致敬戰「疫」英雄的在這段日子裡,中央歌劇院的藝術家們堅持居家練功、堅守心中舞臺,思考著如何用歌劇人最擅長的方式把呼之欲出的創作靈感用音樂語言記錄下來。致敬祖國、歌頌英雄,為時代立傳、為人民抒懷,是室內微歌劇《陽光燦爛》的創作初衷,也是中央歌劇院歌劇人共同的心聲。  室內微歌劇《陽光燦爛》從構想創意到排練錄製,都是中央歌劇院歌劇人的由衷之言、有感而發。
  • 中央歌劇院雲端交響音樂會上線
    6月21日,中央歌劇院隆重推出了「命運·雲端交響音樂會」,這是繼室內微歌劇《陽光燦爛》之後的又一雲端精品力作。本場音樂會由中央歌劇院音樂總監、著名指揮家楊洋執棒,攜手中央歌劇院院長、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劉雲志,青年鋼琴家陳薩和旅美青年大提琴演奏家莫漠傾情演繹。
  • 中央歌劇院上演2018演出季 原創歌劇好戲連臺
    人民網北京3月14日電 為歌頌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中央歌劇院在春天到來之際,推出2018演出季。演出季除重點推出原創現實題材歌劇《命運》外,在「新春演出周」期間還將上演16場精彩演出,囊括了歌劇、舞劇、音樂會、朗誦會等7種不同演出形式,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原創歌劇《瑪納斯》和《紅色娘子軍》。 原創歌劇 枝頭春意鬧 三月春陽,中央歌劇院新春演出周推出的三部原創劇目,歷經打磨,敲開春意。
  • 中央歌劇院簡介 閉幕歌劇《女武神》劇情介紹
    中央歌劇院介紹  中央歌劇院是隸屬於文化部的國家歌劇院,始建於1952年,前身是延安的中央管弦樂團和魯藝文工團。1943年在延安創作演出了秧歌劇《兄妹開荒》,1945年在延安演出歌劇《白毛女》。目前是中國及亞太地區具有規模優勢和實力的歌劇院。
  • 中央歌劇院原創歌劇《蕭紅》在京首演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周瑋)由中央歌劇院、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等聯合出品的原創歌劇《蕭紅》,日前在北京新清華學堂首演。  原創歌劇《蕭紅》以女作家蕭紅31年生命歷程與情感經歷為切入點,描寫了蕭紅從文學青年成長為進步作家的人生經歷。  此劇主創陣容強大。
  • 中央歌劇院大型原創歌劇《蕭紅》在北京首演
    央廣網北京12月10日消息(記者王啟慧)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文旅廳,哈爾濱市委宣傳部及呼蘭區委宣傳部與中央歌劇院共同策劃創排的大型原創歌劇《蕭紅》於昨日(9日)在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進行首演。歌劇再現了蕭紅的文學與情感之路(央廣網記者 王啟慧 攝)歌劇《蕭紅》以女作家蕭紅短短31年生命歷程的情感經歷為切入,描寫了她從一名文學青年,成長為一名進步作家的人生軌跡。漂泊不定的命運,坎坷多舛的情感,饑寒病弱的生活,家國淪喪的時勢,這些都無法阻止蕭紅對文學的熱情。
  • 中央歌劇院歌劇《霸王別姬》招聘演員啟事
    為發展中國的歌劇事業,創作中國歌劇精品,並將其推向國際舞臺,中華文化國際交流基金會(美)和中央歌劇院決定合作排演歌劇《霸王別姬》(王健、蕭白編劇,蕭白作曲),2007年10月在北京演出,2008年1月赴美國演出。
  • 中央歌劇院:挑戰經典 超越自我
    9月6日,由中央歌劇院演出的經典歌劇《遊吟詩人》(音樂會版),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上演。這是中央歌劇院本年度首場亮相「2013年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的劇目,由中央歌劇院常任指揮朱曼執棒,導演李丹丹執導,中央歌劇院歌劇團、合唱團和交響樂團共同演出。
  • 中央歌劇院在瑞士日內瓦上演歌劇 用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
    本報記者 王立元 攝   巍峨的紫禁城、氣派的皇宮、中國民歌《茉莉花》的優美旋律……當地時間10月29日至30日,中央歌劇院在瑞士日內瓦羅納河畔的BFM大劇院上演了普契尼世界經典歌劇名篇《圖蘭朵》。繼2014年在萬國宮上演交響音樂會大獲成功之後,中央歌劇院此次由副院長、著名小提琴家劉雲志和副院長楊雄帶隊,音樂總監、首席指揮楊洋執棒,包括歌劇團、合唱團、交響樂團和舞臺美術設計製作中心等在內的210人強大陣容再次來到日內瓦,首次上演完整的歌劇作品。  在羅納河中央由一座廢棄的百年工廠改造的大劇院裡,舞臺兩側威武的銅獅和高大的宮牆傳遞出一種肅穆而神秘的氣氛。
  • 經典歌劇選萃之夜唱響「上音品牌」 | 上音歌劇院一周歲生快
    2021年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演出季的策劃上,上音歌劇院將集中展示國內及上音優秀的原創作品,包括集合上音最強陣容的新時代版《長徵組歌》,極富地域特色的民族歌劇《康定情歌》,講述上海解放的音樂劇《春上海1949》,正在如火如荼籌備的音樂劇《忠誠》……與此同時,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中的重要思想,上音歌劇院也將重點打造
  • 中央歌劇院挑戰《唐豪塞》:沒有大戲不完整
    中國的藝術團體以往從來不敢「碰」整出的華格納歌劇,這一次中央歌劇院要吃第一個螃蟹。昨天,院長俞峰率領團隊宣布,該院打造的華格納大戲《唐豪塞》將於9月22日和24日在天橋劇場推出。  「以往中國的歌劇舞臺上,大多都是華格納歌劇的片段或者序曲。
  • 三部巨作九月登陸中央歌劇院 親民票價奉獻經典
    人民網北京8月26日電 正值2014年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中央歌劇院將於九月推出三部巨作——貝多芬經典歌劇《費德裡奧》和華格納鴻篇巨製尼伯龍根指環之三《齊格弗裡德》,以及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音樂會版。 中央歌劇院日前提前揭秘了2014年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期間將上演的三臺好戲。
  • 上音歌劇院試運營一周年 「經典歌劇選萃之夜」唱響
    音樂會由上海音樂學院主辦,上海周小燕歌劇中心製作,集合上音聲歌系優秀的師生聯袂登臺,不僅是上音「雲上音」系列的重要演出之一,也是集合上音各方資源聯合推出的「上音製造」品牌演出。 首演之日,恰逢上音歌劇院試運營一周年,上音歌劇院邀請與歌劇院同一天生日的會員前來觀看演出,還邀請了在抗疫前線工作的醫護工作者和辛勤耕耘在教育崗位上的老師們前來觀看,並為到場觀眾準備了鮮花和一周年紀念票,共度一個難忘的生日。 2019年9月15日,上音原創歌劇《賀綠汀》成功上演,為上音歌劇院啟幕。
  • 中央歌劇院成中國首個完成華格納「指環」系列的歌劇院
    《尼伯龍根的指環》的收官,這將使中央歌劇院成為中國目前唯一能以一己之力完整演繹「指環」系列的歌劇院。  2013年,中央歌劇院為紀念華格納誕辰200周年,啟動了《尼伯龍根的指環》系列,也是歌劇領域中演出時間最長、演繹和演唱難度最大的超大規模作品。整個「指環」系列劇目時長17個小時,中央歌劇院每年推出一部,此前成功演繹《女武神》、《齊格弗裡德》和《眾神的黃昏》。
  • 中央歌劇院2020年演出季 聲與樂·釋深情—詠嘆·交響雲端音樂會
    2020年演出季聲與樂·釋深情詠嘆·交響雲端音樂會「聲與樂·釋深情——詠嘆交響雲端交響音樂會「,是中央歌劇院繼「命運·雲端交響音樂會」、「色彩斑斕的義大利歌劇雲端音樂會」之後,即將於10月16日在騰訊視頻網絡平臺推出的又一雲端音樂會力作。
  • 「詠嘆之夜」演員介紹——中央歌劇院
    中央歌劇院是隸屬於文化部的國家歌劇院,始建於1952年,前身是延安的中央管弦樂團和魯藝文工團。1942年就在延安創作演出了秧歌劇《兄妹開荒》、歌劇《白毛女》。目前是中國及亞太地區具有規模優勢和實力的歌劇院。  中央歌劇院現有歌劇團、合唱團、交響樂團和舞臺美術部等。
  • 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壓軸「藝起前行」展演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原創歌劇《晨鐘》片段(視頻來源:上海歌劇院)央廣網上海11月25日消息(記者楊靜 林馥榆)作為「藝起前行·全國優秀新創舞臺劇目上海展演」壓軸大戲,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將於11月28-29日在上海大劇院上演。
  • 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奏響音樂華章
    21日晚,南平大劇院將隆重推出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音樂會。這是本屆旅發大會的重要分會場活動之一,將為本屆旅發大會書寫濃墨重彩的文化篇章,為市民呈獻一場高雅的藝術盛宴。中央歌劇院隸屬於文化和旅遊部的國家歌劇院,成立於1952年。它見證了歷史的變遷,是亞太地區是最具規模實力、人才優勢和影響力的國家藝術院團,代表國家的歌劇藝術水準,是我國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