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壓軸「藝起前行」展演

2020-12-12 央廣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原創歌劇《晨鐘》片段(視頻來源:上海歌劇院)

央廣網上海11月25日消息(記者楊靜 林馥榆)作為「藝起前行·全國優秀新創舞臺劇目上海展演」壓軸大戲,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將於11月28-29日在上海大劇院上演。

發布會現場(央廣網發 上海歌劇院提供)

該劇由上海歌劇院創排,以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為主人公。它將李大釗等中國共產黨創始人喻為以生命喚醒民眾、呼喚黎明的「晨鐘」,通過歷史背景、人物刻畫的有機融合,聚焦其崇高的革命信仰,「鐵肩擔道義,碧血鑄豐碑」一心一意為黨和人民事業謀發展,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

原創歌劇《晨鐘》劇照(央廣網發 上海歌劇院提供)

導演熊源偉表示,《晨鐘》點燃了年輕人心中信仰的火焰,這部戲沒有說教,因而更有說服力。「讓我意外的是,七一演出的時候,我特意找到現場的年輕觀眾詢問感受,所有的年輕觀眾都覺得這部戲非常好,深受觸動。」

此外,值此演出之際,又恰逢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休館翻新之機,上海歌劇院和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聯合策劃了「『南陳北李 相約建黨』雕像陳列」,讓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原展廳中的重要展品「南陳北李」雕像首次「走出」一大,在上海大劇院作特別展出。這個周末走進上海大劇院的觀眾,將和「陳獨秀」「李大釗」相遇,一起重識黨員初心,重振民族精神。

原創歌劇《晨鐘》劇照(央廣網發 上海歌劇院提供)

新上演的《晨鐘》根據之前演出實踐的經驗,邀請多媒體設計豐江舟加入主創團隊,對多媒體進行了大刀闊斧地修改,「上海上海」和「相約建黨」等多段的多媒體投影將煥然一新展現在觀眾面前,與此同時,亦調整了部分舞美、道具,在力求更有質感、兼顧歷史與當代審美的同時,又為演員的舞臺調度提供更大的便利。

原創歌劇《晨鐘》劇照(央廣網發 上海歌劇院提供)

四年多來,上海歌劇院本著謙虛嚴謹、精益求精的態度,與主創團隊及各方專家一起,針對《晨鐘》的劇本、音樂、舞臺呈現等各個方面聽取意見、展開探討,並通過音樂會版、舞臺版、巡演版、講演版等多個版本數十場的演出實踐,不斷總結、修改打磨。

不久前,上海召開全市重點文藝創作推進會議,吹響文藝戰線重大主題創作「衝鋒號」。 圍繞全面小康和建黨百年主題,發布首批重點文藝創作項目39項,原創歌劇《晨鐘》便是其中之一。此番演出正是《晨鐘》入選上海首批重點文藝創作項目後的首度亮相。

相關焦點

  • 四年潛心打磨 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在上海大劇院上演
    昨晚,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在上海大劇院上演,壓軸「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晨鐘》聚焦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展現了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回顧為期兩個半月的展演,來自北京、江蘇、廣東、廣西、四川、陝西、上海等地的14臺優秀劇目在滬上各大劇場上演,讓上海觀眾感受到豐富多元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最新文藝創作成果。今年10月29日,李大釗誕辰131周年紀念日,上海歌劇院與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曾聯合定製歌劇《晨鐘》主題黨課。
  • 「南陳北李」雕像走進上海大劇院,敲響「晨鐘」為「藝起前行」展演...
    本周末走進上海大劇院觀看原創歌劇《晨鐘》的觀眾,將會身臨其境與「陳獨秀」「李大釗」驚喜相遇。今天,來自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南陳北李」雕像首次離開「家門」,在劇場大堂裡,等待與觀眾在歌劇中一起重溫黨的歷史、重拾黨員初心、重振民族精神。
  • 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今晚上演 再現「南陳北李」崢嶸歲月
    圖說:《晨鐘》彩排照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攝 下同「播火者把光明撒遍大地,丹柯的心化作晨鐘;播火者把光明撒遍大地,啟明的星,用他的閃爍呼喚陽光。」辛亥革命後的中國,兵荒馬亂,民不聊生。中國向何處去?作為「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的收官之作,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將於今明兩晚在上海大劇院上演。《晨鐘》以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為主人公,以其在《晨鐘報》創刊號上的撰文《<晨鐘>之使命》為劇名靈感,將以李大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主義先驅們喻為以生命喚醒民眾、呼喚黎明的「晨鐘」。
  • 「陳獨秀」「李大釗」「光臨」上海歌劇院,只為敲響這一下《晨鐘》
    本周末走進上海大劇院觀看原創歌劇《晨鐘》的觀眾,將會身臨其境與「陳獨秀」「李大釗」驚喜相遇。 昨天來自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南陳北李」雕像首次離開「家門」,在劇場大堂裡,等待與觀眾在歌劇中一起重溫黨的歷史、重拾黨員初心、重振民族精神。
  • 「藝起前行」:十四臺新創大戲匯申城
    從「陳奐生」進城到「新劉三姐」開網店,從原創話劇《朝天宮下》到崑曲《眷江城》……今年9月至今,上海發起的「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吸引了14臺國內高水準優秀新創作品匯聚申城舞臺。  以「藝」戰「疫」:14臺頂尖劇目雲集申城  一隻翩躚的黃蝴蝶,雙翼承載著扶貧幹部黃文秀未盡的大愛情懷,從廣西百色美麗壯鄉飛到上海大劇院的舞臺上……連日來,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在滬參加展演,收穫好評。
  • 《晨鐘》本周末上演於上海大劇院 讓年輕人「入耳入心」
    作為「藝起前行·全國優秀新創舞臺劇目上海展演」的壓軸劇目,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將於11月28、29日在上海大劇院上演,盪氣迴腸的一聲「晨鐘」,點燃觀眾的滿腔熱血與澎湃激情。值此演出之際,又恰逢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休館翻新,上海歌劇院和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聯合策劃了「『南陳北李相約建黨』雕像陳列」,讓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原展廳中的重要展品「南陳北李」雕像首次「走出」一大會址,在上海大劇院作特別展出,「南陳北李」在劇中李大釗與陳獨秀等人的歌聲中再次「相會上海」。
  • 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亮相,80後青年演員挑大梁
    為了讓這個革命先驅的形象鮮明起來,上海歌劇院創排了歌劇《晨鐘》,聚焦其為共產主義慷慨赴死的革命精神。劇名來自李大釗在《晨鐘報》創刊號上的撰文《<晨鐘>之使命》,喻示他作為一名「鑄鐘者」,最終以生命撞響了黎明的「晨鐘」。
  • 敲響「晨鐘」丨你是一顆火種,點燃信仰的火焰
    上個周末,隨著「晨鐘」敲響,「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正式收官。
  • 上海歌劇院新演出季發布:民族歌劇《田漢》《晨鐘》講述中國故事
    圖說:上海歌劇院發布演出季劇目 新民晚報記者郭新洋攝 下同今天, 上海歌劇院發布了2019-2020演出季劇目,19臺44場演出、14場藝術導賞及一系列歌劇沙龍將為上海觀眾開啟新一輪的「歌劇盛宴」。唱響民族歌劇在男高音歌唱家韓蓬的帶領下,上海歌劇院合唱團獻上了歌劇《田漢》的選段「國之殤」。氣勢雄渾、充滿中國韻味的唱腔,給新演出季定下了「民族」的基調——上海歌劇院的三部原創民族歌劇《田漢》《晨鐘》《天地神農》將陸續在新演出季中亮相。
  • 上海歌劇院公布新演出季,多部原創歌劇齊頭並進
    原創歌劇《田漢》《晨鐘》、神話作品《天地神農》《嫦娥》、西方歌劇《圖蘭朵》《微笑王國》、威爾第歌劇與華格納歌劇同臺、莫扎特歌劇與羅西尼歌劇隔空對話……10月28日,上海歌劇院發布了2019-2020年演出季,19臺44場演出裡,既有弘揚民族精神的原創劇目,也有融入世界演藝製作潮流的經典新制,女高音歌唱家和慧、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潔
  • 藝起前行|民族歌劇《扶貧路上》:以小見大闡釋「人民至上」
    海報設計 吳思敏「蝴蝶啊空中飛,身輕力不虧,年年引得東風到,歲歲與春歸……」民族歌劇《扶貧路上》最後一幕,當《蝴蝶飛》的主題曲被女主角扮演者王麗達再度唱起,悠揚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聲,讓在場的觀眾無不被觸動,很多人忍不住流下眼淚。10月24日、10月25日,民族歌劇《扶貧路上》作為「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作品在上海大劇院演出。
  • 上海歌劇院2019演出季:歌劇《田漢》等三部原創是重頭戲
    12月12日,上海歌劇院發布了2019年演出季,23臺63場演出、14場藝術導賞及歌劇沙龍,涵蓋了歌劇、音樂劇、舞劇等多種藝術樣式。2019年,上海歌劇院不僅將重推三部原創新作,在海外巡演上也將迎來新挑戰和新突破。
  • 大江東︱「藝起前行」,步履不停,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延期不缺席
    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文旅局指導,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演藝大世界主辦,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支持的「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9月至11月在上海舉辦。這也是今年上海舉辦的首個綜合性舞臺作品集中展演活動。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此前,受國際疫情的影響,原定10月舉辦的第22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延期至明年同期舉辦。
  • 「藝起前行」2020上海城市草坪音樂會特別活動啟幕
    今天下午,2020上海城市草坪音樂會暨「藝起前行」藝術天空特別活動的首日演出,以黃蒙拉、黃濱兩位帕格尼尼金獎得主帶來的音樂會《八季》拉開帷幕。 兩位小提琴演奏家帶來了維瓦爾第的《四季》以及皮亞佐拉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四季》。
  • 藝起前行 | 「藝術天空」下,家國共團圓
    今晚,上海愛樂樂團攜手享譽世界的華人歌唱家石倚潔以及兩位活躍於藝術舞臺的青年歌唱演員趙越和龔爽,帶來了中外歌劇、音樂劇以及交響樂的經典選段,《女人善變》《你是我的一切》等膾炙人口的歌劇名篇獲得了臺下陣陣掌聲,而結尾的《我愛你,中國》和《我的祖國》則徹底點燃了全場。
  • 原創歌劇《田漢》國慶首演,拉開上海歌劇院新演出季帷幕
    10月1日,原創歌劇《田漢》將在上海大劇院首演,昨晚,該劇完成了帶妝彩排。對於在大多數中國人來說,田漢是國歌的詞作者,但對其人其事,卻未必有過多的了解。 圖說:原創歌劇《田漢》即將首演 官方圖 「中國的原創歌劇,以國人為主要欣賞對象,一定要符合中國觀眾的聽覺審美習慣,既要與劇中人物形象、性格相吻合
  • 原創歌劇《晨鐘》脫胎換骨!「戲劇如果不能打動觀眾,就是沒有生命...
    今天下午,上海歌劇院四樓的排練廳有些熱鬧,全新改版的原創歌劇《晨鐘》劇組迎來了開排後的首次媒體探班。「細節我們可以慢慢摳,但人物情感走向和整體感覺,一定要到位!」開排前,新版導演熊源偉說。第一幕戲從李大釗與妻子趙紉蘭在北京四合院的家中緩緩鋪開,夫妻間的柔情、戰友間的豪情,在上海歌劇院青年演員們的動情演繹下,鮮活呈現。
  • 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田漢》國慶首演
    10月1日至2日,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田漢》將在上海大劇院上演,獻禮新中國成立71周年。  原創歌劇《田漢》講述民族危難中,一個偉大劇作家的非凡才華和無產階級革命者的家國情懷。  歌劇一開場就用了湘劇高腔來交代田漢的成長環境,而在上海的出場,又巧用了京劇、蘇州評彈等元素,展現上海文化海納百川的氣質。《田漢》作曲吳粵北說:「中國的原創歌劇,一定要符合中國觀眾的聽覺審美習慣。劇中音樂要接地氣、有好聽優美的旋律。」
  • 原創歌劇《賀綠汀》為上音歌劇院啟幕
    波浪般的藍色座椅與舞臺頂部的星光輝映,上音歌劇院昨晚舉行啟用儀式暨開幕演出,上海音樂學院原創歌劇《賀綠汀》為劇院啟幕亮燈。  賀綠汀是中國著名的作曲家,音樂家,上音的老校長。他的一生,伴隨著新中國的解放、發展和崛起。
  • 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雷雨》登上倫敦大劇院舞臺
    這是上海歌劇院首次進行海外商演,一連四場,讓中國歌劇接受世界觀眾的檢驗。 韓蓬扮演的周萍和徐曉英扮演的繁漪。上海歌劇院院長許忠說:「在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之際,中國歌劇《雷雨》來到莎翁故鄉演出,希望『中國的莎士比亞』曹禺的作品,能通過歌劇的形式在倫敦找到知音。」 這是十年來,歌劇《雷雨》的首次海外演出。開演前,坐在臺下的魏松還是有點忐忑,擔心西方觀眾看不懂《雷雨》複雜的人物關係、擔心字幕機太小觀眾看不清、擔心節目單的介紹不夠充分。而新一代周萍的扮演者韓鵬似乎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