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陳北李」雕像走進上海大劇院,敲響「晨鐘」為「藝起前行」展演...

2020-12-19 瀟湘晨報

本周末走進上海大劇院觀看原創歌劇《晨鐘》的觀眾,將會身臨其境與「陳獨秀」「李大釗」驚喜相遇。今天,來自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南陳北李」雕像首次離開「家門」,在劇場大堂裡,等待與觀眾在歌劇中一起重溫黨的歷史、重拾黨員初心、重振民族精神。

圖說:「南陳北李」雕像「走進」上海大劇院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邊演邊磨

此番演出是《晨鐘》入選上海首批重點文藝創作項目後的首度亮相,也成為「藝起前行全國優秀新創舞臺劇目上海展演」收官大戲。《晨鐘》誕生四年多來,上海歌劇院與主創團隊及各方專家一起,針對《晨鐘》的劇本、音樂、舞臺呈現等各個方面聽取意見、展開探討,通過音樂會版、舞臺版、巡演版、講演版等多個版本數十場的演出實踐,不斷總結、修改打磨。

圖說:作曲許舒亞介紹新一輪音樂修改的情況及此劇的音樂特點

今年1月,本劇作曲家許舒亞就交出了一版重新創作後的《晨鐘》,隨後就飛去了巴黎過年。陰差陽錯,許舒亞因疫情在法滯留了6個月,一直到8月才回國。這6個月,他潛心修改打磨,每天一起床就打開《晨鐘》的視頻開始播放,在電腦前一坐就是6小時。上海歌劇院院長許忠給他打過一次國際長途,「一部歌劇首要的就是音樂,創作中有任何問題我們來協調」,這讓許舒亞更加堅定了認真創作的信心,許舒亞感慨:「過程很艱辛,但《晨鐘》值得我們去付出。」

詩化歷史

《晨鐘》將李大釗等中國共產黨創始人喻為以生命喚醒民眾、呼喚黎明的「晨鐘」,通過歷史背景、人物刻畫的有機融合,聚焦其崇高的革命信仰,「鐵肩擔道義,碧血鑄豐碑」的初心使命。

圖說:《晨鐘》劇照 資料圖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晨鐘》點燃了年輕人心中信仰的火焰,這部戲沒有說教,因而更有說服力。」導演熊源偉認為,藝術創作沒有題材高下,主旋律也可以做出藝術精品,因此,他將寫意與詩化的品位融入了劇中。七一演出時,他特意找到現場的年輕觀眾詢問觀看感受,讓他意外的是,所有的年輕觀眾都覺得這部戲非常好,深受觸動。

此番新上演的《晨鐘》,還特別邀請多媒體設計豐江舟加入主創團隊,對多媒體呈現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上海上海」和「相約建黨」等多段的多媒體投影將煥然一新展現在觀眾面前。與此同時,主創亦調整了部分舞美、道具,在兼顧歷史與當代審美的同時,為演員的舞臺調度提供更大的便利。(新民晚報記者 趙玥)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壓軸「藝起前行」展演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原創歌劇《晨鐘》片段(視頻來源:上海歌劇院)央廣網上海11月25日消息(記者楊靜 林馥榆)作為「藝起前行·全國優秀新創舞臺劇目上海展演」壓軸大戲,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將於11月28-29日在上海大劇院上演。
  • 「陳獨秀」「李大釗」「光臨」上海歌劇院,只為敲響這一下《晨鐘》
    本周末走進上海大劇院觀看原創歌劇《晨鐘》的觀眾,將會身臨其境與「陳獨秀」「李大釗」驚喜相遇。 昨天來自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南陳北李」雕像首次離開「家門」,在劇場大堂裡,等待與觀眾在歌劇中一起重溫黨的歷史、重拾黨員初心、重振民族精神。
  • 《晨鐘》本周末上演於上海大劇院 讓年輕人「入耳入心」
    作為「藝起前行·全國優秀新創舞臺劇目上海展演」的壓軸劇目,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將於11月28、29日在上海大劇院上演,盪氣迴腸的一聲「晨鐘」,點燃觀眾的滿腔熱血與澎湃激情。值此演出之際,又恰逢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休館翻新,上海歌劇院和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聯合策劃了「『南陳北李相約建黨』雕像陳列」,讓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原展廳中的重要展品「南陳北李」雕像首次「走出」一大會址,在上海大劇院作特別展出,「南陳北李」在劇中李大釗與陳獨秀等人的歌聲中再次「相會上海」。
  • 四年潛心打磨 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在上海大劇院上演
    昨晚,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在上海大劇院上演,壓軸「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晨鐘》聚焦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展現了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回顧為期兩個半月的展演,來自北京、江蘇、廣東、廣西、四川、陝西、上海等地的14臺優秀劇目在滬上各大劇場上演,讓上海觀眾感受到豐富多元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最新文藝創作成果。今年10月29日,李大釗誕辰131周年紀念日,上海歌劇院與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曾聯合定製歌劇《晨鐘》主題黨課。
  • 敲響「晨鐘」丨你是一顆火種,點燃信仰的火焰
    上個周末,隨著「晨鐘」敲響,「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正式收官。
  • 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今晚上演 再現「南陳北李」崢嶸歲月
    圖說:《晨鐘》彩排照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攝 下同「播火者把光明撒遍大地,丹柯的心化作晨鐘;播火者把光明撒遍大地,啟明的星,用他的閃爍呼喚陽光。」辛亥革命後的中國,兵荒馬亂,民不聊生。中國向何處去?作為「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的收官之作,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將於今明兩晚在上海大劇院上演。《晨鐘》以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為主人公,以其在《晨鐘報》創刊號上的撰文《<晨鐘>之使命》為劇名靈感,將以李大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主義先驅們喻為以生命喚醒民眾、呼喚黎明的「晨鐘」。
  • 「藝起前行」:十四臺新創大戲匯申城
    從「陳奐生」進城到「新劉三姐」開網店,從原創話劇《朝天宮下》到崑曲《眷江城》……今年9月至今,上海發起的「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吸引了14臺國內高水準優秀新創作品匯聚申城舞臺。  以「藝」戰「疫」:14臺頂尖劇目雲集申城  一隻翩躚的黃蝴蝶,雙翼承載著扶貧幹部黃文秀未盡的大愛情懷,從廣西百色美麗壯鄉飛到上海大劇院的舞臺上……連日來,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在滬參加展演,收穫好評。
  • 大江東︱「藝起前行」,步履不停,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延期不缺席
    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文旅局指導,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演藝大世界主辦,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支持的「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9月至11月在上海舉辦。這也是今年上海舉辦的首個綜合性舞臺作品集中展演活動。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此前,受國際疫情的影響,原定10月舉辦的第22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延期至明年同期舉辦。
  • 藝起前行 | 「藝術天空」下,家國共團圓
    此次活動讓廣大市民在皓月當空下,夏風習習中,楊浦大橋的背景下,體會到在劇院中感受不到的親切感受,感受藝術的氣息,體現惠民展演真正的溫度。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副總裁楊佳露表示,這次「藝起前行」藝術天空特別活動的舉辦克服了重重困難,繼續發揮了藝術節重點板塊之一「藝術天空」的溢出效應,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藝術盛宴,得到了楊浦區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受到了廣大老百姓的歡迎
  • 「藝起前行」2020上海城市草坪音樂會特別活動啟幕
    今天下午,2020上海城市草坪音樂會暨「藝起前行」藝術天空特別活動的首日演出,以黃蒙拉、黃濱兩位帕格尼尼金獎得主帶來的音樂會《八季》拉開帷幕。 兩位小提琴演奏家帶來了維瓦爾第的《四季》以及皮亞佐拉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四季》。
  • 上海文藝人在幹什麼?雲圍觀「藝起前行」九億點擊 ▸聚焦◂
    從前,總是劇場見如今,我們雲上見演出的空窗期,上海文藝人在幹什麼打開抖音,你就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在上海市委宣傳部的指導下,滬上文藝界發起「藝起前行
  •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延期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延期】劇院中、展館裡、黃浦江畔、城市草坪上……剛剛過去的這個秋天,上海城市各處,動聽樂聲、婉轉戲腔、曼妙舞姿、深情朗誦輪番上演,歡聲笑語與掌聲此起彼伏,不時有藝術的種子在落地生根,不時有文化的新芽在無聲生長。 撥開新冠疫情的陰霾,這個秋天,上海文藝舞臺演出的線下之旅重新啟程。
  • 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亮相,80後青年演員挑大梁
    為了讓這個革命先驅的形象鮮明起來,上海歌劇院創排了歌劇《晨鐘》,聚焦其為共產主義慷慨赴死的革命精神。劇名來自李大釗在《晨鐘報》創刊號上的撰文《<晨鐘>之使命》,喻示他作為一名「鑄鐘者」,最終以生命撞響了黎明的「晨鐘」。
  • 藝起前行|民族歌劇《扶貧路上》:以小見大闡釋「人民至上」
    10月24日、10月25日,民族歌劇《扶貧路上》作為「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作品在上海大劇院演出。這部根據在扶貧一線殉職的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的真實經歷創作的原創歌劇,集結了中國最一流的創作演出團隊。
  • 大劇院「春華秋實」展演周將開幕 好戲提前看
    10月20日,一場戲曲講座在國家大劇院上演,為觀眾提前揭秘中國戲曲學院「多劇種折子戲展演」的諸多亮點。     開演在即  三大亮點搶先看     今年「春華秋實」展演周匯聚了中外7所明星院校,其中,已是第四次參與展演周的中國戲曲學院,將在10月30、31日,帶來「青春國戲——多劇種折子戲展演(上、下)」。
  • 廉潔好戲《草鞋縣令》進滬展演,傳播川劇藝術之美!
    廉潔好戲《草鞋縣令》進滬展演,傳播川劇藝術之美!廉潔好戲《草鞋縣令》進滬展演近日,四川藝術職業學院承演的廉潔川劇《草鞋縣令》亮相「藝起前行」——上海國際藝術節優秀新創作品舞臺,在上戲實驗劇院綻放川劇魅力,兩場演出受到近千名上海觀眾的熱情歡迎。
  • 南陳北李為何未出席黨的「一大」?
    甚至還有人為「南陳北李」尋找理由說,他們都是社會名流,行動過於引人注目,使會議無法保密。按照今天的理解,似乎都難以服人。因為忙並不是理由,作為陳獨秀和李大釗這樣職務很高的文化界名人,肯定一年到頭都很忙,因此他參加什麼活動,應該看對他而言是否很重要。
  • 四大越劇經典引六朵梅花齊放,「越·聚黃金一代」展演吹響越劇界...
    今天,記者自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獲悉,作為「藝起前行」系列演出活動重頭戲,這場集結越劇6朵「梅花」和17朵「白玉蘭」,匯聚了越劇《家》、(袁範版)《梁山伯與祝英臺》、連臺本戲《甄嬛》及(經典版)《紅樓夢》四大劇目的盛大展演,將於2021年1月4日至10日亮相上海大劇院大劇場。
  • 「古典交響+海派民樂」上海大劇院2020跨年音樂會別具一格
    東方網記者鬱婷藶12月27日報導:12月31日晚,上海民族樂團與上海大劇院聯合製作的《樂響四季》2020跨年音樂會將在上海大劇院大劇場精彩上演。  之後的第四篇章「冬」,則以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為主要素材重新編創,由男中音、合唱與樂隊共同展現大氣開闊的北國雪景。  尾聲「晨鐘」中,藝術家們將與全場觀眾一同聆聽引入會場的外灘海關大樓的零點鐘聲,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突破劇場空間的巧妙設計,將成為整場演出的一大亮點。值得一提的是,著名表演藝術家喬榛的朗誦將貫穿每一篇章,織玉成章,增加整場演出的文學意味。
  • 藝術天空特別活動開幕,在楊浦濱江就能聽上海愛樂樂團音樂會
    2020年9月29日,上海愛樂樂團攜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潔以及青年歌唱演員趙越、龔爽在楊浦濱江「綠之丘」上演一臺由經典交響選段、歌劇和音樂劇片段組成的音樂會,由此拉開「藝起前行」藝術天空特別活動的大幕。「樂隊聲音怎麼樣?」樂隊演奏完第一首曲目之後,主持人問觀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