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起前行|民族歌劇《扶貧路上》:以小見大闡釋「人民至上」

2020-12-17 澎湃新聞

海報設計 吳思敏「蝴蝶啊空中飛,身輕力不虧,年年引得東風到,歲歲與春歸……」民族歌劇《扶貧路上》最後一幕,當《蝴蝶飛》的主題曲被女主角扮演者王麗達再度唱起,悠揚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聲,讓在場的觀眾無不被觸動,很多人忍不住流下眼淚。10月24日、10月25日,民族歌劇《扶貧路上》作為「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作品在上海大劇院演出。這部根據在扶貧一線殉職的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的真實經歷創作的原創歌劇,集結了中國最一流的創作演出團隊。

全劇由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人民政府、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出品,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民族文化傳承中心、中央歌劇院聯合出品,印青任音樂總監、作曲,田沁鑫任編劇、導演,宋小明任唱詞設計。

兩天的演出,劇中人物真實感人的故事、激蕩人心的音樂和歌曲、三層框架結構的當代多媒體舞美視覺,以及指揮金剛和樂隊的表現、王麗達等歌唱家的舞臺呈現,都給上海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首演結束的第二天,上海的眾多文藝工作者和評論家也和《扶貧路上》的主創們聚在一起,共同交流創作經驗。

《扶貧路上》劇照 王曉溪 攝田沁鑫:被第一書記這個群體深深打動廣西百色田陽縣的壯族姑娘黃文秀,2016年從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時,毅然選擇回到百色深入農村基層,成為百坭村第一書記。一年零兩個月的時間裡,她走訪了100多個貧困戶,建立了三大厚本的貧困戶檔案、日記。在她和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到2018年底,百坭村103戶貧困戶中88戶順利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2.88%降至2.71%。但就在2019年6月,黃文秀卻因泥石流塌方,犧牲在扶貧工作路上。

《扶貧路上》的創排過程歷時兩年,主創團隊曾數度深入廣西百色採風,反覆調整劇本。在黃文秀不幸遇難的噩耗從廣西傳來,主創團隊隨即奔赴百色了解事跡情況,隨後推翻了之前幾近定稿的創作,重寫了以黃文秀故事為藍本的《扶貧路上》,以此展現全國扶貧攻堅戰線的奮鬥與榮光。

此前,《扶貧路上》在廣西南寧和北京國家大劇院的演出之後,獲得了廣泛好評。這一次,演出隊伍來到了上海。再一次用真摯的創作,感動了上海觀眾。

提及該劇的創作歷程,編劇、導演田沁鑫表示:「創作《扶貧路上》,是真的被這些扶貧幹部們打動,尤其被第一書記這個群體打動。我們創作團隊幾次下百色,我們曾經7天走了21個地方,到百色的大山深處採風。當時採訪了很多第一書記,大部分都是高學歷,智商非常高,主動去各種最艱苦的地方去做扶貧工作。我們當時非常震動,所以就想要聚焦這樣的主題,讓大家都知道這個群體的存在,知道他們在幹什麼。」

在劇中,「蝴蝶」是全劇的重要意象。田沁鑫介紹說,在黃文秀遇難後,他們一群人踩著泥濘的山路來到她工作的村委會了解情況,看見了放在房間裡的吉他,也看到了一隻停在窗口的黃蝴蝶。當地的傳說,人死之後如果很思念家鄉,便會化成動物來到他思念的人的身邊。此後,田沁鑫回到北京的家中,20層樓的窗臺又一次飛來了一隻黃蝴蝶。於是,深受觸動的田沁鑫,讓「蝴蝶」成為了劇中貫穿始終的意象,此後也成為主題曲的音樂形象,讓這部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多了一份浪漫主義的情懷。

田沁鑫印青:兼顧了民族歌劇、音樂劇、山歌劇和傳統大歌劇的特點《扶貧路上》的真摯動人的音樂創作給很多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走出劇場,充滿感染力的歌聲依然會縈繞耳畔。作曲家印青是該劇的音樂總監,也是作曲之一,他在回顧這部作品的創作過程中時說道,因為前後幾次採風,了解了這些扶貧幹部,包括黃文秀在內的都是80後、90後,這讓我們感受到了國家的希望,「大家都是懷著一種很激動的心情,帶著一種感情創作的。」

他在介紹這部劇的音樂創作時也坦言了難度,既要兼顧民歌和歌劇的不同特點,也要解決和傳統和現代的問題:「所以我們想這部歌劇可能要稍微雜一點,有民族歌劇的特點,也有音樂劇的特點,也有山歌劇的特點,也有傳統大歌劇的特點。」

「這部戲是反映廣西百色村莊的故事,廣西的演唱很有特色,如果只用美聲的話唱不出當地的味道,所以在編排上設計了廣西百色當地的演員進行合唱,保留了明亮質樸的特色,增加了聲音的寬度和濃度。同時,不同的角色採用不同的唱法,在演繹過程中把通俗的唱法和美聲相結合,既體現出了當地的民族特色,又有歌劇藝術化的張力。」

而劇中那些樸實又接地氣的場次也贏得了讚賞。唱詞設計宋小明說:「我們劇組的音樂文學環節就是要講人話、講真話、講新時代的好話,讓《扶貧路上》的好聲音飛進人民群眾的心裡。」

印青上海文藝界創作經驗交流:民族歌劇的成功嘗試在首演第二天的創作經驗交流會上,上海的文藝工作者都提到,現實主義題材的民族歌劇有很大的難度,而《扶貧路上》是其中為數不多的成功作品。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顧問、資深媒體人楊建國說,「這幾年大家一直圍繞著民族歌劇的事情在討論,但是這部歌劇沒有受民族歌劇應該怎麼樣,西洋歌劇應該怎麼樣,或者中國歌劇應該怎麼樣的束縛,它是根據題材、根據作曲、根據創作團隊、根據這個故事的需要來進行創作的。我覺得這是一種創新,它圍繞音樂進行創新。」他同時讚賞了編劇在戲劇處理的時代感,「讓我們感覺到是發生在我們的身邊,發生在我們這個時代。人物非常真實。這是打動我們很重要的元素。」

上海大歌劇院運營籌備組組長林宏鳴說,這部劇以小見大闡釋了當代中國「人民至上」的家國故事,尤其是很多臺詞、唱詞讓人印象非常深,說人話,唱人事。 而全劇非常成功的一點就是它的音樂,「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異域特色非常鮮明,整體非常統一。」

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提到了民歌在歌劇裡起到的作用,他說,中國民族歌劇創作者一定要有民族的素材在裡邊。突出民族性,突出民族調式的要素,在音樂素材中引入廣西民歌的元素,是讓很多觀眾印象深刻的地方,「我們在唱西洋歌劇,一聽就是義大利、德國的,這個就是音樂民族性的重要性。我們中國民族歌劇要想走向世界,不能不要民族特點。」

廖昌永(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藝起前行」:十四臺新創大戲匯申城
    從「陳奐生」進城到「新劉三姐」開網店,從原創話劇《朝天宮下》到崑曲《眷江城》……今年9月至今,上海發起的「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吸引了14臺國內高水準優秀新創作品匯聚申城舞臺。  以「藝」戰「疫」:14臺頂尖劇目雲集申城  一隻翩躚的黃蝴蝶,雙翼承載著扶貧幹部黃文秀未盡的大愛情懷,從廣西百色美麗壯鄉飛到上海大劇院的舞臺上……連日來,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在滬參加展演,收穫好評。
  • 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壓軸「藝起前行」展演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原創歌劇《晨鐘》片段(視頻來源:上海歌劇院)央廣網上海11月25日消息(記者楊靜 林馥榆)作為「藝起前行·全國優秀新創舞臺劇目上海展演」壓軸大戲,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將於11月28-29日在上海大劇院上演。
  • 民族歌舞劇《扶貧路上》:致敬280萬扶貧幹部
    作為「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參演劇目,大型原創民族歌舞劇《扶貧路上》日前在上海大劇院上演,這部劇講述了駐村幹部之一,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的故事,她在扶貧一線殉職時年僅30歲。《扶貧路上》的主人公是廣西壯族姑娘黃文秀。從北師大研究生畢業後,她毅然選擇回到百色深入基層,成為百坭村第一書記。
  • 藝起前行 | 「藝術天空」下,家國共團圓
    今晚,上海愛樂樂團攜手享譽世界的華人歌唱家石倚潔以及兩位活躍於藝術舞臺的青年歌唱演員趙越和龔爽,帶來了中外歌劇、音樂劇以及交響樂的經典選段,《女人善變》《你是我的一切》等膾炙人口的歌劇名篇獲得了臺下陣陣掌聲,而結尾的《我愛你,中國》和《我的祖國》則徹底點燃了全場。
  • 大江東︱「藝起前行」,步履不停,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延期不缺席
    但下半年,疫情防控工作常態化後,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又全力投入「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等一系列特別活動,實實在在為上海市民的線下藝術之旅按下了重啟鍵。因為「藝起前行」,北京、江蘇、廣東、廣西等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精品新作匯聚上海文化「碼頭」,歌劇、舞劇、民樂、京劇、崑劇、滑稽戲、彩調劇、川劇、話劇等多種類型的劇目在舞臺上競相上演,所有參演劇目均為國內原創,多元的地域文化在上海「百花齊放」。
  • 她的「駐村日記」寫滿了扶貧路上的甘苦 導演田沁鑫把它搬上了舞臺
    央廣網上海10月25日消息(記者周洪 林馥榆)作為「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的演出作品,民族歌劇《扶貧路上》10月24日、25日在上海大劇院獻演。 本文圖片: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央廣網發 謝宇 攝)  該劇以在扶貧一線殉職的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的真實經歷為藍本
  • 「藝起前行」2020上海城市草坪音樂會特別活動啟幕
    今天下午,2020上海城市草坪音樂會暨「藝起前行」藝術天空特別活動的首日演出,以黃蒙拉、黃濱兩位帕格尼尼金獎得主帶來的音樂會《八季》拉開帷幕。 兩位小提琴演奏家帶來了維瓦爾第的《四季》以及皮亞佐拉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四季》。
  • 雲圍觀「藝起前行」九億點擊 ▸聚焦◂
    文藝工作者各顯神通,「藝」起抖起來,用「雲創作」「雲練功」「雲排練」「雲課堂」等方式,陪伴疫情時期的你我「藝起前行」。截至昨日抖音「藝起前行」話題8200多個視頻播放量達9.3億次一起來雲圍觀那些爆款視頻吧鼓舞彼此,堅信愛會贏「有難一起扛共分擔才更堅強,風雨中凝聚民族的力量,我們堅信有愛就會贏。」
  • 「我的扶貧故事」守「人民至上」初心 踏實走好攻堅路上每一步|...
    而我調任頂雲鄉人民政府鄉長同時兼任新區建設指揮部常務副主任,開始了新區修建詳細規劃及新區概念性城市設計,通過不懈努力,如今,寬闊的壩陵大道、政務中心、群眾工作中心、扶貧生態移民、易地扶貧搬遷下良寨安置點工程、頂雲民族高級中學等已全面投入使用,多家大型企業進駐頂雲產業園區,嶺秀國際、中央御景等大型地產項目相繼落成,新城區發展讓頂雲成為了關嶺發展勢頭最為強勁的黃金地帶,人民生活質量得到質的提升。
  • 福建兩劇目入選「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
    福建省文化廳供圖中新網福州5月30日電 (記者 劉可耕 林春茵)記者30日從福建省文化廳獲悉,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公布2018年「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滾動扶持和重點扶持劇目,全國共有8部劇目入選。其中,福建有民族歌劇《松毛嶺之戀》《平凡的世界》,分別入選滾動扶持和重點扶持劇目,入選數位列全國第一。
  • 「南陳北李」雕像走進上海大劇院,敲響「晨鐘」為「藝起前行」展演...
    本周末走進上海大劇院觀看原創歌劇《晨鐘》的觀眾,將會身臨其境與「陳獨秀」「李大釗」驚喜相遇。今天,來自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南陳北李」雕像首次離開「家門」,在劇場大堂裡,等待與觀眾在歌劇中一起重溫黨的歷史、重拾黨員初心、重振民族精神。
  • 民族歌劇《松毛嶺之戀》:烙在心坎裡的那一抹紅色
    該劇用民族歌劇的精湛藝術形式講述了一個精彩的紅色故事,體現出福建文藝工作者對振興民族歌劇的深刻感悟。  一臺屬於人民的劇目  慘烈的松毛嶺戰役之後,一名客家妹子送別丈夫參加長徵,之後她獨自拉扯幼兒和紅軍的遺孤,30年默默守候,等待丈夫歸來,然而等來的卻是一張烈士證書……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 民族歌劇《三把鎖》在山西衛視播出
    民族歌劇《三把鎖》近日,民族歌劇《三把鎖》在山西衛視播出。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營造濃厚氛圍,在山西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的大力支持下,在山西演藝集團的精心指導、組織策劃下,山西省歌舞劇院以「中國夢」為引領,聚焦「脫貧攻堅」時代主題,創排了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優秀藝術作品——民族歌劇《三把鎖》。
  • 民族歌舞劇《扶貧路上》在百色成功演出
    一場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中共百色市委員會、百色市人民政府、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出品的民族歌舞劇《扶貧路上》成功演出。彭曉春、周異決、周武紅、雷多榮、黃智宇、羅試堅、黃彩畢等市四家班子領導到場觀看。    彭曉春、周異決等領導與劇組主創、演職員親切握手 □記者 盧飛 攝  《扶貧路上》根據「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改編,通過聚焦基層扶貧第一線艱苦奮鬥的黨員幹部,濃縮還原全國脫貧攻堅戰線
  • 助力脫貧攻堅 民族喜歌劇《馬向陽下鄉記》打破傳統形式,以「喜...
    脫貧攻堅題材的《馬向陽下鄉記》民族歌劇於11月25日、26日在國家大劇院傾情上演,據了解,這部由青島演藝集團出品、青島市歌舞劇院創排的大型民族歌劇已經是第四次來京演出,不同以往的是,這部民族歌劇打破傳統形式,而以觀眾喜聞樂見的喜歌劇的形式,來展現「第一書記」的扶貧故事。這部劇遲遲未開始排演,因為在等待黃定山導演的檔期。
  • 我國民族歌劇的藝術特點和創新使命-光明日報-光明網
    ,旋律至上的音樂戲劇性思維、雅俗共賞的審美取向,唱演俱佳、形神兼備的表演藝術。這八條基本經驗在其他類型的中國歌劇中也有較為典型的體現,但將它們體現得最全面、最徹底的,當首推民族歌劇。     環顧世界歌劇史,法國人、德國人、英國人以及美國人等,在擺脫義大利歌劇模式、創造具有本國特色的歌劇藝術方面,做了長期努力和艱苦探索,並且各有創造和建樹。與之相比,我國民族歌劇至今依然難以望其項背。然而,就豐富和拓展歌劇音樂的戲劇性展開方式和思維以及彰顯歌劇表導演藝術的民族文化特性而言,其他國家歌劇的貢獻,未必能與我國民族歌劇相比。
  • 「巍巍蒙山高 親親沂水長」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在代表、委員中...
    讓我們感受到的是當前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每一句歌詞都深深打動著我們、震撼著我們,滌蕩著我們的心靈,也激發了每一位觀劇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愛國主義熱情,使我們更加深刻、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的責任與義務。」桑哲由衷地感慨道。
  • 為真實事跡所感動,田沁鑫創作民族歌舞劇《扶貧路上》
    新京報訊 (記者 劉臻)文化和旅遊部2019年度全國現實題材及革命歷史題材舞臺藝術重點項目,由田沁鑫擔任總編劇、總導演,印青擔任音樂總監,宋小明作詞的民族歌舞劇《扶貧路上》將於2020年10月登上北京舞臺。
  • 民族歌劇《沂蒙山》蘭陵專場唱響臨沂大劇院
    9月1日晚,為傳承和弘揚沂蒙精神,民族歌劇《沂蒙山》(臨沂版)蘭陵專場在臨沂大劇院上演,我縣組織600多名機關黨員幹部觀看。市委副書記、縣委書記任剛,縣委副書記、縣長孫偉等縣各大班子領導觀看演出。民族歌劇《沂蒙山》(臨沂版)由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市柳琴戲傳承保護中心、市文化館、臨沂藝術學校、臨沂紅色沂蒙文化演藝有限公司演出。
  • 新論: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編者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人民至上」是最終的價值指向,也是砥礪前行的力量源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價拯救生命、保護人民生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