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雲水庫建成60年特別報導:從靠水吃水到保水致富

2020-12-06 北京日報客戶端

●姓名:王克林

●年齡:60歲 ●「水庫移民」後代

「我 們那個老村就在兩座山中間大壩的西側,叫老後山。想吃魚吃魚、想抓蝦抓蝦,種啥長啥。」對於1960年出生的王克林來說,庫水下的老家是沒有記憶的,但從父母的念叨中,老村的樣貌依然鮮活。

在尖巖村老一輩人眼裡,靠著白河的老村

是地道的「魚米之鄉」,但水患卻是個大問題。洪水泛濫的時候,連屋都能衝垮。1958年,國家啟動密雲水庫建設。老尖巖村正在水庫中心區,須舉村搬遷。「國家說讓搬就搬,全村老少沒有一句怨言。」王克林的父輩拖家帶口搬離了故鄉。

「父親說,那年八月十五前後,就一個月時間,我們村100來戶、400多口人,全遷到了6裡地外的北白巖村。」老尖巖村村民陸續搬到尖巖新村,政府補助統一建新房,在這裡紮下根來。

密雲「八山一水一分田」,原本就不大的北白巖村突然添了這麼多人,耕地捉襟見肘,口糧問題接踵而來。開荒、修渠、種果樹……大夥靠著自己的努力謀生計。改革開放後,國家陸續出臺政策鼓勵發展經濟。緊鄰水庫,一些村民開始在水庫裡用網箱養魚,水庫魚又嫩又香,銷路不錯。王克林就隨村裡人一起,加入了網箱養魚的大軍。靠水吃水,生計拴在了水庫邊。網箱養魚成為了庫區移民的支柱產業,也是他們主要的經濟來源。

為淨化水庫地區的環境,保護首都飲用水源,2002年春,北京市政府決定依照「飲用水源基地不從事人工漁業生產」的國際慣例,限期取消密雲水庫網箱養魚,徹底解決飼料沉積物及魚糞對水質的汙染,水庫裡53.3畝的網箱、65萬公斤的網箱魚全都得撤出。

就這樣,王克林告別了漁業生計,另尋出路。去過社辦企業、幹過小個體,後來辦起了村級浴池,生意紅火。再後來,鎮裡開始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民俗宴,尖巖村發展起了慄子宴,王克林一家也開起了民俗院。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緊鄰密雲水庫這一優勢,曾經低收入的村民吃上了「民俗飯」,走上了「致富路」。從開始的靠水吃水到現在的保水致富,以王克林為代表的「水庫移民」後代,轉產轉業,犧牲小我、顧全大局,只為換得密雲水庫這一庫淨水。他們見證了密雲生態保護思路的轉變,也靠自己的雙手實現了幸福生活。 

來源 北京晚報

本報記者 王可心

王海欣 攝 製圖張存

流程編輯:王夢瑩

相關焦點

  • 在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之際,再次來到密雲水庫
    有著「燕山明珠」之稱的密雲水庫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這座橫截潮、白兩河,坐落於燕嶺群峰之中的水庫從1958年決定開建歷時2年於1960年9月建成。水庫建成後即以大壩的巍峨,湖面的遼闊,周圍山靈水秀,景象萬千而吸引著遊人,成為京東最著名的旅遊風景區之一。
  • 紀念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 密雲區青少年宮開展「水文化之旅」
    「密雲水庫」是首都北京重要的水源地。幾十年來,密雲人民一直承擔著「保護好首都一盆淨水」的責任。將這一使命在青少年中傳承,是密雲教育者肩負的責任。 以愛水、護水、研究水為中心,「水文化之旅」分為建水庫、保水庫、護水庫、贊水庫等幾大板塊,通過加強生態文明教育,讓密雲的每一名學生都能知道密雲水庫的歷史,講好水庫故事,做知水庫、愛水庫、愛家鄉、愛祖國的好少年。
  • 密雲水庫一甲子:從「大水缸」「後花園」邁向「聚寶盆」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夏子麟攝新華社北京8月28日電(記者夏子麟、魏夢佳、田晨旭)8月28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迎來60歲生日的密雲水庫為北京發展提供堅實的水安全保障:從「大水缸」「後花園」邁向「聚寶盆」》的報導。8月末的北京已褪去了暑熱。
  • 尋找最美保水人|密雲水庫移民尉國光
    今年9月1日是密雲水庫建成60年紀念日,密雲區融媒體中心在宜居密雲微信公眾號上開設「尋找最美保水人」欄目。聽聞國家治理潮白河水患需要自家搬遷,尉國光的爺爺、父親一時犯了難,對奮鬥了幾十年的家業萬般不舍。1958年汛期攔洪前,是石匣搬遷的最後期限。密雲水庫移民尉國光修密雲水庫一方面是治理潮白河,一方面是為北京吃水,這都是大趨勢。咱們得舍小家顧大家,要服從國家利益,不能不搬。
  • 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主題展覽開幕 建設者使用工具亮相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主題展覽今天(9月1日)開幕。展覽以密雲水庫60年的光輝歷程為主線,採用文字、圖片、展品、模型和多媒體等形式,回顧60年來密雲水庫建設、守護的歷程。記者看到,水庫建設者使用的提架等建設工具和水缸等生活用品共60多件實物亮相展覽。
  • 密雲水庫一甲子,見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京報社論
    統籌協調好兩者關係,方能讓國民真正享受到高質量的富足生活。▲經過60年的發展,密雲水庫已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典型。資料圖。圖片來源:新京報網文 | 社論 8月30日,在北京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的鄉親們回信,向他們致以誠摯問候和勉勵,並提出殷切期望。在信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一直惦念著密雲水庫。
  • 走進密雲水庫展覽館,回顧60年來密雲人民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
    在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之際我們來到了密雲水庫,參觀密雲水庫展覽館,懷念當年為建設密雲水庫而作出重大貢獻的密雲人民。密雲水庫是京津唐地區的第一大水庫,華北地區的第二大水庫,也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保障首都人民的飲用水和農田灌溉,1958年決定開建密雲水庫,歷時二年與1960年9月建成,至今已有60年了。密雲水庫展覽館以詳實的資料,豐富的實物、圖片,系統地展現了60年來密雲人民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奉獻精神。位於北京密雲區城北13公裡處的密雲水庫,地處燕山山脈的群山丘陵之中。
  • 60年密雲水庫愈加迷人!看全景,吃鮮魚,宿湖畔,密雲水庫周邊遊玩...
    密雲水庫建成已經60年,山青水秀的水庫周邊自然風光也愈加迷人,景區環繞,如一顆顆珍珠鑲嵌在水庫周邊的山巒中。1. 雲峰山雲峰山在密雲水庫的北岸,在山上可看見煙波浩渺的密雲水庫,遠處黛色群山如一幅潑墨山水。
  • 密雲水庫上遊將全部建成生態清潔小流域
    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總站供圖 全市已建成434條;構築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三道防線;培育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 記者日前從北京市水務局了解到,2021年,密雲水庫上遊潮白河流域北京境內將全部建成生態清潔小流域。
  • 兩千萬北京人不一定知道的事:密雲水庫修建時還歸承德管轄
    2020年9月1日新華社消息:1日,華北地區最大水源地、北京最大地表飲用水源地密雲水庫迎來60歲生日。北京市密雲區通過舉辦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主題展覽,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為首都的「大水缸」慶生。
  • 蔡奇:守護好密雲水庫一泓碧水 全力推進首都生態文明建設
    原標題:蔡奇到密雲水庫調研並與水庫建設者守護者代表座談時強調本報記者 戴冰攝  本報訊(記者 祁夢竹 範俊生)今年是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9月5日上午,市委書記蔡奇就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鄉親們的重要回信精神,到密雲水庫調研,並與水庫建設者、守護者代表等座談。蔡奇強調,回信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對北京的巨大關懷,對首都廣大幹部群眾是個極大的鼓舞和鞭策。
  • 密雲水庫:大水盆一甲子,潤京城六十年
    這裡就是密雲水庫,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庫,北京地區重要的地表飲用水源地、水資源戰略儲備基地。60年前的今天,密雲水庫正式竣工,截至目前,已累計為京津冀地區供水390多億立方米。60年來,密雲水庫在防洪、灌溉等方面發揮了巨大效益,肩負起「生命之水」的重要使命。
  • 延慶白河堡水庫向密雲水庫「送水」
    河道瞬間從乾枯到水聲轟響,昨日上午10時整,延慶縣白河堡水庫的水越過閘洞,開始源源不斷向遠在百公裡之外的密雲水庫「輸水」。市水務局表示,35小時後,水頭即可進入密雲水庫,半個月後2000萬方水將結束「旅程」,完成入庫。
  • 60年密雲水庫愈加迷人!看全景,吃鮮魚,宿湖畔,密雲水庫周邊遊玩指南來啦!
    密雲水庫建成已經60年,山青水秀的水庫周邊自然風光也愈加迷人,景區環繞,如一顆顆珍珠鑲嵌在水庫周邊的山巒中。1. 雲峰山雲峰山在密雲水庫的北岸,在山上可看見煙波浩渺的密雲水庫,遠處黛色群山如一幅潑墨山水。山谷裡、山坡上是大片大片的薰衣草,薰衣草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對著她許下一個美好的願望,有一天這個願望就會悄悄實現,薰衣草旁還有美麗的童話木屋。
  • 巾幗之力讓密雲水庫天更藍水更清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徐旭「希望你們再接再厲、善作善成,繼續守護好密雲水庫,為建設美麗北京作出新的貢獻。」在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8月30日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的鄉親們回信,向他們致以誠摯問候和勉勵,並提出殷切期望。
  • 密雲水庫上遊兩市三區籤約組成「保水共同體」
    人民網北京9月1日電 (記者 鮑聰穎)今年是密雲水庫建成60年,為進一步加強水源保護,9月1日,密雲區舉辦密雲水庫上遊流域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合作協議籤訂座談會,密雲區、懷柔區、延慶區、承德市、張家口及兩市所屬5個縣,共同籤署保水合作協議,三區兩市五縣正式聯手,組成「保水共同體」,共護一盆淨水,同擔一份責任。
  • 密雲水庫之戀
    「北京城裡三杯水,一杯來自密雲水庫。」這杯水是兜底的,是生命之水。源於塞外的潮白二水,在燕山群峰中蜿蜒曲折,在密雲城南交匯成潮白河。61年前,因這東來的潮水、西繞的白水,人們築起了大壩,修成了密雲水庫。1985年,北京市將密雲水庫確定為首都飲用水源地。
  • 基礎匠心密雲起航 綠水青山甲子興旺——記中國水電基礎局與密雲...
    密雲水庫1960年建成後,發揮了攔洪蓄水、灌溉農田、城市供水、發電等功能,1985年轉為主要向首都提供生活用水。60年來,密雲水庫白河主壩經受著超高水頭甚至地震考驗,防滲效果依然可靠,壩身保持著安全穩定。
  • 密雲水庫主題展再現火熱建設景
    「紀念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主題展覽於9月1日開幕 攝影/本報記者 劉暢2020年9月1日,密雲水庫迎來60歲生日。為向水庫建設者和守護者致敬,昨天上午,「牢記囑託、接續奮鬥——紀念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主題展覽在北京市密雲區開幕。北京青年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展覽以密雲水庫歷史發展為主線,採用文字、圖片、實物、模型和多媒體等形式,講述了密雲水庫的歷史變遷。此次展覽所在地為密雲區白河城市森林公園遊客服務中心,可免費參觀。
  • 密雲:守住一方淨水 做好山水文章
    肩負保水、護山、興城的時代責任  1958年,為消除潮白河水患、解決京津冀地區水荒,京津冀20萬建設大軍會戰燕山腳下修建密雲水庫,實現了「一年攔洪、兩年建成」的壯舉。1960年密雲水庫建成後,發揮了攔洪蓄水、灌溉農田、城市供水、發電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