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店點亮「北京一夜」 吃喝玩舞買顯夜經濟魅力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5日 15: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王府井出現超過100萬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步行街商家全天的營業額有一半是靠夜市賺來的;麥當勞公司在中國市場主推24小時店……所有這些都在佐證著夜生活的經濟魅力。而北京的夜消費在突出人性化、個性化、服務化的同時,也暴露出與居民正常生活、交通秩序、環境保護等的矛盾也日趨明顯。
舞——消費娛樂更趨多元化
「one night in beijing,我留下許多情……」每當這首著名的流行歌曲響起時,難免讓人想起北京的夜生活。工人體育場北門的Mix和Vics,對於派對一族無疑是耳熟能詳的,這裡也是國際大牌hip-hopDJ來北京的必經之地。Mix最前衛時尚的音樂,吸引著各色皮膚的狂舞熱愛者歡聚在這裡,其中不乏時尚的白領。Mix對面的Vics風格截然不同,樂曲以R&B、pop為主。
其他一些迪吧如Banana、Babyface……也是不同消費層次的熱舞人群光顧的主要場所。如Banana門票為20—30元/位;Mix男士周日至周四30元/位,周五、周六50元/位;Babyface一般是免票,但設有最低消費。這些迪吧的門票是浮動的,周末、有活動時、或者大牌的DJ門票就會貴些。
此外,KTV也是愛唱、愛跳人群的一個去處,如「錢櫃」、「麥樂迪」等以連鎖方式經營,服務日趨成熟,是多數人下班後放鬆的場所。記者以前參加一些聚會多在飯店,但後來發現「錢櫃」也挺不錯的,能滿足吃、喝、唱多種消費需求。
喝——城市名片競爭愈加激烈
說到北京的酒吧,最著名的要屬三裡屯酒吧街和後海酒吧街。《市場報》記者實地走訪發現,三裡屯酒吧街上有酒吧30多家,而街兩側胡同中更「扎堆」了200多家酒吧,約佔北京酒吧數量的40%以上。「在我們這裡消費的,月薪最少不低於6000元。」「後海天堂」慢搖吧的主人黃中川這樣說道。換句話說,來這裡的是一群玩得起的人。曾在酒吧做過DJ的小吳告訴《市場報》記者:「在北京泡吧,休閒是其次,社交才是目的。」
酒吧曾是暴利行業的代表,如今則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記者在後海看到,許多酒吧門前都有工作人員在招攬生意,即便如此,很多酒吧的上座率也無法達到50%。據了解,由於房租上漲、停車難、人力成本高、顧客消費愈加理性等因素,造成酒吧運營成本增高,導致一些酒吧轉租或只能保持維持狀態。
吃——要「利潤」需合理規劃
在北京,食客隨意都可找到好的去處——隆福寺小吃街、王府井小吃街和東直門內大街的簋街都是人氣旺盛的地方。收入不高的人群在北京小巷裡密密麻麻的小攤點也能找到自己的「夜生活」。這兩年,北京還興起「拼吃」,年輕人在網絡上通過發帖號召吃友,通過此法品嘗美食,擴大社交圈子,共同消費下班以後的時光。
「我們主要做夏天的生意,晚上9點以後食客不斷,半夜1、2點鐘還有人來吃,主要是附近的居民『遛彎』時吃點東西。還有就是上夜班的人、計程車司機等。」成壽寺附近一位燒烤攤的攤主告訴《市場報》記者,「最怕的就是城管來趕我們。」《市場報》記者親眼看到城管幾次突襲這些小攤位,但城管走後,攤主又擺開了生意。此外,部分消夏餐飲經營場所還存在著搶佔車位、超時營業等問題。
玩——遊樂園兼容性更強
今夏是「環球嘉年華」退出京城暑期市場的第一年,但歡樂谷、北京遊樂園以及石景山遊樂園都沒有放過這塊「大蛋糕」,紛紛打出低價招牌:歡樂谷夜場晚7點後開始,票價為60元/人;北京遊樂園也首次推出各式學生票;石景山遊樂園則推出了多種百元套票吸引客源。「遊樂園晚上開放,特別適合我們這些白天忙碌的家長。」管女士稱讚道。
「其實,夜色經濟應該講究規劃,能夠兼顧各種功能和消費層次。比如說和朋友吃飯、娛樂能在一個地方滿足是最好了。」做廣告業務的高先生表示。目前,北京的歡樂谷夜場雖然作為單一的消費場所,但已經能夠包含狂歡、派對、秀場、餐飲、娛樂等多種消費訴求。可以預見,特色突出、環境舒適、交通便利以及區域兼容已成為今後北京夜經濟的主導需求。
買——搶發「夜財」配套要跟上
「現在這麼熱,到商場『買東西避暑』,一舉兩得。」經常光顧華堂商場十裡堡店的李小姐對《市場報》記者講述了晚間購物的「經濟帳」。《市場報》記者日前來到華堂商場十裡堡店的「晚市特賣」,這時鐘表已經顯示為9點,但商場內人氣仍然不減。「現在的主要銷售額都集中在晚上,晚上也是我們一天中最忙的時間。」華堂商場的工作人員稱。如今,延長營業時間已經成為京城各商場的普遍做法,華堂商場、西單商場等都選擇了「晚關門」以迎接納涼逛街的人群。
當然,商場也增加了成本,電費、員工工資等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沒有足夠的客流量,商場是負擔不起的。因此,「晚關門」一般只適合繁華商業區或居民集中的社區購物中心。然而,《市場報》記者乘728公交車路過西單時,經常看到拎著大包小包的消費者擠不上公交車,這難免讓初嘗夜間購物樂趣的人們敗興而歸。
規劃引導應走在前面
北京的夜店雖然都小有規模,但被分割成各個「小氣候」,經常會出現唱完歌沒地方看電影,而看了電影又沒地方吃飯的狀況。目前,越來越多的新店已經捕捉到這一商機。如在雙安的「華星」影院,人們在夜場電影散場後不僅可以選擇仍在營業的麥當勞、永和大王,還可以選擇「川軍本色」等新店,這些新店將夜宵的營業時間延長至凌晨3點。
8月13日,記者就「夜經濟所佔的市場份額」採訪了北京市商務局和北京市統計局。北京市商務局表示「只負責審批方面的工作,這不屬於我們的工作範疇」。北京市統計局則表示「目前還沒有專門統計這方面的數據」。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調研員韓夢認為,近年來,北京的夜經濟質量不斷提高,配套設施也不斷改善。然而,在基礎設施、市場管理方面需要政府做得更多,尤其是交通配套設施,除計程車外,北京市24小時運營的公共運輸設施很少,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夜間經濟的繁榮。北京的夜經濟應充分利用資源,劃分功能區,分別在商業中心、金融中心、城鄉結合部布點,把正常的夜經濟運行區和生活區分開。
的確,明年將舉辦奧運會的北京,所需要的不止是單個的亮點,夜店的星星之火應該點亮北京持續發光的大商圈。 (王旭輝 實習生 李倩)
責編:霍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