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中被忽略的「人精」馬總,丁元英:只有你行,才有機會

2020-12-24 老黃文化趣談

最近又颳了一陣《天道》「風暴」,網上現在有很多都是在討論這部電視劇的文章和視頻,豆豆的這三部曲在我腦海裡一直都是不能被代替的,看了網上這麼的多文章和視頻,但是卻很少提起其中的一個人物,那就是正天大廈的馬總,正如我的標題所述,他是容易被我們忽視的「人精」。

在整部電視劇中,他的出場時間總共加起來也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你說他的特別之處在哪裡呢?就看他對丁元英的稱呼,開始稱呼丁元英為「丁哥」,後來變成了「元英」,這不僅是身份的改變,也是代表他爬到了更高的階層!

不管是在原著中還是在電視劇中,這個人物只有兩個字「馬總」,全名沒有提起。原來是正天大廈的辦公室主任,是韓楚風的跟班,後來韓楚風的職位升為集團總裁,他順應成了總經理。

馬總對丁元英稱呼上的改變,階層的提高,離不開韓楚風這個貴人相助。馬總的這種成功也說明一點,跟誰混很重要,但不管你跟誰混,自身必須得是一塊「料」才行!

劇情進行到第十九集的時候,肖亞文把寶馬車退給了韓楚風,同時還跟韓楚風提起了終止正天大廈倉庫的租賃一事,原因是考慮格律詩音響銷售部出去,多租了4個月,但是現在沒用了,如果可以的話,提前解除租賃還能剩下幾萬塊錢。

不過如果提前解除合同是要付違約金的,所以問韓楚風提前解除合同會不會給大廈造成影響。韓楚風只說找馬總談就好!那麼我們看看「人精」馬總是怎麼處理這件事情的。

馬總很痛快不但同意了提前終止租賃,還賠給了肖亞文一個月的違約金,肖亞文當然不會接受了,明明是自己違約在先,提前提出終止租賃的,能同意她已經很感激了,怎麼還能在收下「違約金」呢?

但是,馬總卻這樣說:「這事不是你違約就是我違約,你違約大家都沒有什麼好處,但是我違約,你就幫助了我,倉庫不怕租不出去,只要有空,都會擠破頭,現在我違約了,承租方一定認為是我為了照顧關係才跟你違約的,這對我來說是個人情!」

馬總還說:「你違約我賠你違約金,你有著數,我也落得承租方的人情,這個違約金是承租方給的。」馬總還擔心肖亞文不跟接受,說了句「你要是不想害我就接受這違約金。」馬總說出這樣的話,是誰也沒有辦法拒絕啊,明知道是對方在幫自己,最後卻成了自己幫助對方了,還怎麼拒絕呢?一份違約,賺了兩份人情!

在肖亞文最起初找倉庫的時候,韓楚風就說這事找馬總就可以了,現在肖亞文要提交終止租賃,韓楚風還是說了一句,這事找馬總就行,而馬總也是「人精」,把這事處理非常的完美。馬總在電視劇中的戲份不多,但是,這個馬總在一年的時間裡,從一個辦公室主任爬到總經理的位置,除了他跟對了人,他自身能力也是很關鍵,不然即使爬上去了也站不穩腳跟。就像丁元英說的:「只有你行,才有機會!」

不管你學了什麼,汲取了什麼,都因為你用了而有用!但能把這種用,發揮到什麼樣的極致,那就要因你的能量而定了。

《天道》的原型是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全書有禪機,人生道理,商界智慧鑄就了現在的這部經典之作,每一個人物都有他高深莫測之長處!

現在的你不管是創業者,還是一般的常人,「豆豆的三部曲」都是不錯的選擇,看完之後會讓你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當你找對了方向,自熱在人生的道理上也會少走一些彎路,做一些無用之功。

人生變化無常,你永遠都不知道下一秒會有什麼事情發生,最好的方式就是改變自己,更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讓自己成為一個能夠創造價值的人,懂得看到優勢的人,只有具備了這些,才有可能成功。

想要學習的朋友,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天道》|有「窮則思變」的勇氣,才有跳躍階層的機會
    引言:機會來自於自己的反思和對於新生事物的探索,對於大多數平凡的人來說,如果想塑造一番成就的事業,就要跳出當下的階層去做和現在不一樣的事情,跳出這個固化的圈子,你才能遇到更多的機會。不管這個事情能不能成,你要有探索新機會的勇氣,才具備成功的可能性。
  • 《天道》:丁元英自嘲是後山人,為何讓芮小丹和3文化人感到羞愧
    3個文化人先是輪番灌丁元英的酒,待到他喝的有幾分醉意之後,就開始提議每人作詩一首當行酒令,開始丁元英還百般推辭,無奈幾個人不知好歹,把丁元英逼到無路可退,才做下開頭這首《自嘲》詩。丁元英是通過這首《自嘲》詩在告訴這3個文化人,要懂得低調做人的道理,不要耍小聰明,這樣只會被「打臉」。
  • 天道中的「極品混混」丁元英的天道論
    人只有達到自覺狀態,做到「致良知」「知行合一」,也許就算是順應天道了,也就可以讓靈魂得以安寧,為心靈找一塊淨土。如王陽明一般「我心光明,亦復何言」。曾仕強教授說:「其實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上天替你做好了選擇。」這話不知道正確與否,但他說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做小事;謀事在天,成事在人是做大事」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 《天道》:丁元英為何要上五臺山?是真的求安心?還是另有隱情?
    很顯然,丁元英不去普陀山,是因為他並不是一個心懷慈悲的人,他一直想自己獨處,不太願意和世人打交道。他去五臺山,是求智慧的證悟,是讓無上智慧評判他做法的對錯,是看自己的證得跟覺性的距離。於做法,他不違天道朝綱。天道是規律,朝綱是法律,二律為基,他有了底氣。於證得,他與佛的只差一個門檻。進不得,退不得,只好站在門檻上。這種求得,只有五臺山的機率大一些。
  • 《天道》電視劇裡面,丁元英為什麼最後還是給了劉一個假的希望?
    }丁元英對劉冰說:只有你行,你才有機會。【天道】丁元英明明手中就沒有致「格律詩」不當的證據,為何又拿出一個檔案袋這樣說給劉冰呢?難道丁元英故意為之?想要害劉冰?丁元英的謀劃在芮小丹犧牲後的那個中秋節前夕,丁元英將劉冰叫到家裡來!詢問劉冰留在「格律詩」的意圖到底是什麼?而劉冰誠實的回答,也讓丁元英的預料成真——「我留在公司本意不是打工,我的履歷只有留在這個公司才有用。」
  • 《天道》:丁元英為什麼要去五臺山求心安?難到其中有什麼隱情?
    度化眾生有許多方便法門,上求佛道只有悟、修二途。很顯然,丁元英不去普陀山,是因為他並不是一個心懷慈悲的人,他一直想自己獨處,不太願意和世人打交道。他去五臺山,是求智慧的證悟,是讓無上智慧評判他做法的對錯,是看自己的證得跟覺性的距離。於做法,他不違天道朝綱。天道是規律,朝綱是法律,二律為基,他有了底氣。
  • 天道:韓楚風送給丁元英一輛車的背後,隱藏著不爭而勝的智慧
    丁元英所說的退一步,是讓韓楚風以退為進,三個人之間鬥爭被老總裁提名的韓楚風就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而這時候如果退一步讓兩個副總裁先鬥,反而最後韓楚風的勝算會大一些。總裁去世後誰能夠成為下一任總裁,決定權是在於整個董事會,董事會這幫人精對誰當總裁併不感興趣而是誰能夠給公司帶來最大的利益。
  • 天道:外國人都投丁元英有不道德動機的一票?中國人只有鄭建時投
    在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的電視劇《天道》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在丁元英因為心裡不是「滋味」的時候解散私募基金的會議上。丁元英用流利的德語說:「協議第七條規定,本基金不規定合作期限,以保證委託方在虧損接近10%擔保底線時可以及時撤資,以保證受託人在狀態不佳時可以及時停業。」
  • 《天道》:丁元英神話能否被複製?丁元英成功的前提是什麼?
    把貧困縣中的貧困村帶到市場經濟中佔有一席之地,讓王廟村可以永久在這個產業鏈當中有一席之地。有很多人看完《天道》,總想著能不能復刻丁元英,憑空創造一個神話,其實答案很明顯,在讀讀上面那個段子就明白了。成功不是簡單地模仿,別人的成功一定有其前置的條件和準入標準,複製別人的模式前一定要做到信息對稱。
  • 《天道》:丁元英吟「自嘲詩」,為什麼三個「文化人」突然離開?
    假如你不能理解這個道理,那就會在人生中鬧出很多笑話,把自己過成了一個小丑,比如《天道》中芮小丹為丁元英,安排了一個飯局,本來是想讓丁元英難堪,但是最後卻發現自己和自己請來的三個「文化人」難堪了。飯還沒有吃,三個人就走了!
  • 《天道》丁元英所思所悟就是天道,為什麼傳道方式如此獨特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為人處事」的技巧和方法論,丁元英所悟天道和芮小丹所悟天道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使明白箇中道理和辦法,未必全部能夠按照道的方式衍道,不是道不一樣,而是看的人,時機、角度,以及道本身也在變化。
  • 《天道》:丁元英吟「自嘲詩」,「文化人」為何突然起身離開?
    在電視劇《天道》中,就有一段關於這個道理的介紹:在芮小丹剛認識丁元英的時候,為了讓他出醜故意安排了一場「鴻門宴」,結果沒想到到最後自己卻無地自容了,自己以貌取人釀下的後果只能自己承擔。感覺自己自尊心受到傷害的芮小丹就想著要羞辱丁元英一番,出出氣,所以才有了這場飯局。為了能夠挽回自己的尊嚴,芮小丹還專門請了幾個文化人,所以大家相談甚歡,從文化信仰談到人生境界,丁元英是一個頂頂聰明的人,一看這陣仗,就知道芮小丹的目的,但是他裝作不知道一樣一言不發。
  • 《天道》從丁元英的角度看《道德經》他認為什麼是「天道」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在研習傳統文化過程中,找到了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鑰匙,那就是天道,他認為順應天道的規律辦事,才能夠成為最好的自己。其實對於天道是什麼,從有天地之後,人們都產生了不同的答案,不同階層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認知是不一樣的。
  • 《天道》裡的大道理:用「見路不走」解讀丁元英的「天道思維」
    「見路不走」這羅家明用超過50萬換來的四個字,在我看來正是對丁元英「天道思維」的解讀。佛論中常常以經解經,那麼我就以書解書,一脈相承。葉子農在解釋「見路不走」這四個字時,先用了大家都掛在嘴邊的四個字:「實事求是」,可沒人明白。
  • 《天道》被刪掉的三段,丁元英五臺山與高僧論道!領悟高人的境界
    《天道》可以說是一部經過歲月洗禮的神劇,雖然已經是一部老電視劇了,但是現在去看依然很精彩。不過電視劇中有好多都被刪減掉了,有時候會感覺前後有點不太順暢,看完也有點不太過癮!這部電視劇跟那些能讓你哭能讓你笑的電視劇不一樣,《天道》會讓你有更深的思考。就像肖亞文說的一句話:「認識一個人,開一扇窗,足矣!」
  • 《天道》:丁元英一天三頓白水煮麵,貧窮時的堅持,決定你的出路
    電視劇《天道》中的丁元英就是這樣的人,丁元英在古城窮困潦倒的時候,一天三頓吃開水煮麵條;在夏天頂層沒有空調的屋子,用溼毛巾降溫;寧可賣掉自己心愛的唱片,也沒有向借自己錢的人討債。貧窮時候依然不是做人底線的人,真是高人。
  • 《天道》丁元英想讓我們覺悟那種「天道思維」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的世紀對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面對命運,我們要知道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和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知天命,我們要知道我們來到這個時代的責任,以及我們的使命,最基本的就是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天道想讓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社會想要讓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芮小丹和丁元英耶路撒冷的對話很精彩,知道和不可思議不是一回事,一陰一陽謂之道,讓芮小丹成立強勢文化傳播公司,不是為了讓芮小丹安全,而是芮小丹應該做這些事。
  • 《天道》丁元英:精神層次越高的人,往往活得越是簡單
    生而為人,人與人最大的區別不是出身與背景,不是金錢和權力,而是一個人的精神覺醒的程度。電視劇《天道》,屬於那種「可以扒拉靈魂」的作品。劇中主角丁元英是一個在「悟道」邊緣的人,也可以說是現實中的高人,精神層面的覺醒在他身上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 《天道》:丁元英和智玄大師、韓楚風三人寺中座談「紀實」
    韓楚風馬上明白了智玄大師為什麼要提這樣的問題,所不同的是,大師心裡有解,而他心裡無解,他在心裡是真正的提問:什麼是真經?修行不取真經還修什麼?他覺得詞中諸如「休言」、「勿取」、「痴人說夢」之類的用詞過於激烈了,不太妥當。但此時他更關心的是丁元英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或者說他更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 天道:如何做到像丁元英一樣牛?不妨讀一讀丁元英的這2個智慧
    電視劇【天道】相信看過這部電視劇的人都驚嘆丁元英的思維模式,有一個片段最能體現出丁元英高人之處就是在王廟村開股東擴大會議他說的一句話,先不透露,先來看看肖亞文對於丁元英的評價:這個人思維模式顛倒,說鬼話,做鬼事,倒行逆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