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正初/攝
本報訊 (晚報記者 何小兵)早晨的陽光照耀茶山,張渚派出所社區民警謝新和出現在省莊村的紅嶺茶場,開始一天的走訪。紅嶺茶場在位於張渚鎮南部山區的宜興市陽羨茶產業園中,這個產業園有茶葉10000多畝,是江蘇省連片面積最大的茶葉基地,也是歷史上著名的陽羨貢茶產地。隨著氣溫逐漸回升,陽羨茶進入「最佳採摘期」。今年由於疫情,茶農們最擔心的就是茶的採摘受到影響。截至4月8日,茶山相對集中的宜南山區各派出所社區民警、輔警每天到各個茶場及採茶工的住宿場地巡訪,開展採茶季各項安全防範管理宣傳工作,提醒茶農「搶抓農時採茶忙,疫情防控要牢記」。
截至3月30日,經宜興市人社局牽頭組織,宜南山區的西渚等鎮(園區、街道)的83家茶廠通過「點對點」包車服務,分89批次、169輛大巴車,從安徽宿州、江蘇連雲港等地累計接回採茶工人4776人。加上一些茶園自行組織招募採茶工,目前在宜興春茶採摘勞動崗位上的外來人口逾萬人。
在宜興張渚鎮鳳凰村,村民老康經營著一家小茶場,受疫情影響,此前合作的採茶工人無法來宜興,社區民警嚴建彬得知情況後,通過河南地區戰友聯繫到一批採茶工補足老康茶場採茶工缺口量,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得知轄區文新茶場缺少防疫物資無法復工,社區民警第一時間幫助聯繫協調購買消毒用品、泡騰片、口罩等防疫物資。張渚派出所所長周斌彬表示,早在2月底,所裡民警在走訪時,就對農戶的訴求、採茶需要工人數量、工人招聘等情況進行前期調研,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數據準,並及時上報鎮政府,助力茶園復工復產。該所先後深入轄區11個自然村走訪種植農戶180餘戶,目前,張渚鎮47個專業茶場已全部復產。
在丁蜀鎮洑東地區,針對外來採茶工大量湧入的情況,洑東派出所專門印製外來採茶人員登記表,並組織社區民警和戶口協管員採取錯時工作制,在晚飯後深入茶園和房屋出租戶,對外來採茶工進行信息採集,就地核查「錫康碼」、辦理居住證,確保外來採茶工的底數清、情況明。記者在宜興山區看到,身背竹籮的採茶工頭戴草帽在密匝匝的茶園裡埋頭採摘茶樹新葉。這些採茶女按勞取酬,每天計量。採茶勞動並不複雜,但整天貓著腰勞作,很累人。她們當中,年齡從18歲到50歲不等,農婦佔多數,許多人的雙手被茶樹枝軋出血來,熟練工的日收入相對多一些。熟練的採茶工,一天可以採摘六七斤鮮葉。按200元一天計算,每位採茶工人將在50天的春茶季獲得約1萬餘元工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