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吐翠,新寨村民採茶忙 ——新寨村民採茶側記

2021-03-01 中國貢茶第一鎮易武

春風拂面,新茶飄香,4月9日,勐臘縣易武鎮曼乃新寨彝族(當地俗稱:本人)村民,迎來繁忙的春茶時節。這裡因植被保護好,水肥充足,旱情影響不大,從高處放眼望去,在青山似屏,溪抱四周,連片的蔥綠中,點點散布的五顏六色,是新寨本人村民採茶忙碌的身影。

「山路彎彎小路彎,一彎彎到古茶山,多少好茶我喝過,一山沒有這山香」 。村民李慧玲身著民族時裝,站在高大的古茶樹上,一邊唱著原生態本人的「採茶情歌」,一邊腰挎竹簍,雙手起起落落地在茶樹中翻舞,迅速將一片片的嫩芽攬入腰間。

「本人有個習俗,採茶時都喜歡用自己的民族語言唱採茶歌,但這種民族調村裡會唱的人不多了。」李慧玲笑著說。

 「我一天大約能採3公斤鮮葉,按照每斤80塊錢的收購價,一天掙個兩百來塊錢沒有問題」 。李慧玲從小在村裡長大,由於家離茶園比較遠,每天早上,她都是和村裡的姐妹們一起徒步上山採茶。

「今年,雖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及持續乾旱天氣影響,與往年相比,寨子裡的春茶採摘量減少,上市時間推遲了近20來天,但是發出的茶葉茶氣足,價格更高,去年每公斤鮮葉價60元,今年每公斤80元,提高了30%。村裡的茶葉主要銷售到廣東、上海、深圳等地,有的是通過物流公司運出去,有的是老闆親自來收購,今年我家預計茶葉收入可達70000餘元。」傍晚,曼乃村新寨小組組長葉學偉背著當天從山裡採摘下來的鮮葉,在家裡邊殺青邊說。

曼乃村黨總支書記葉麗萍介紹:新寨小組共有茶葉面積2100畝,2019年茶葉產量達35噸。全村共有農戶86戶388人,從事茶葉生產。農民人均純收入5000餘元,茶葉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5%。 

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近年來,新寨村小組建起了社房、公廁、籃球場,鋪設了文明衛生路,改善了村民的生產生活環境,扶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全村通水、通路、通電、通移動信號,做到了「兩不愁三保障」,全村共有貧困戶60戶241人,2019年全部順利脫貧。

監 制:袁偉華、巖轟罕

主 編:妹   侃

編 輯:彭雲書、玉喃罕

相關焦點

  • 黎平「草苗之都」壘寨村:400餘畝「四季茶」為村民帶來「零花錢」
    壘寨村位於黎平縣洪州鎮,全村340餘戶,1750多人,與廣西、湖南交界,是「三省坡」所在地,村民皆為草苗族,是三地的「草苗之都」。全村人均耕地不足0.3畝,村民捨不得用耕地種茶,茶園普遍種在山坡。「我們村最適合種植『四季茶』,只要人勤快,採茶期很長。」
  • 石門縣:天畫羅坪採茶忙
    寨埡有機茶基地茶農忙採茶3月24日,筆者來到石門縣羅坪鄉寨埡村茶葉專業合作社有機茶基地,只見漫山遍野,一片繁忙,清明未到,茶葉飄香。這裡的採茶人早已從抗擊疫情的主陣地,步入了春茶採摘的農忙季節。從3月16日開採已有10天的時間,每天有400多人上山採茶,人均每天可得工資200元。
  • 重慶武隆白馬鎮村民靠採茶脫貧致富
    {"title":"重慶武隆白馬鎮村民靠採茶脫貧致富", "url":"https://www.cqcb.com/county/wulong/wulongxinwen/2020-09-27/3050202.html", "image":"http://image2.cqcb.com/d/file/county
  • 浮在水面的新藏寨
    用原汁原味的老藏式民居,改造成民族風情的高端酒店民宿,在設計中,每棟新藏寨門前都有一面如鏡子般的水面倒映效果,因此它有個名稱:浮在水面的新藏寨。這個項目的運營經理印小言,用手機拍攝了老屋重生的點滴,也記錄下了上四寨這座貧困村即將發生的涅槃。
  • 採茶嘍 陝南6個茶園雲霧繚繞,今春採茶正當時
    有「忙趁東風放紙鳶」的樂趣無窮、有登高「眺望春色煙雨」的詩情畫意、有「為覓春蹤壟上行」閒適…… 「汲來泉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在欣賞油菜花海的時候,只需一個轉身,就可以在山水之間體驗採茶之樂!
  • 貴州畢節:山中紅杜鵑盛開了,農民花下採茶忙!
    2020年3月27日,貴州畢節,在畢節市百裡杜鵑管理區金坡鄉化窩社區,村民們在盛開的大紅杜鵑花下採茶忙碌。貴州省畢節市百裡杜鵑管理區金坡鄉化窩社區茶園始建於2017年底,在建設過程中完整保留了山上的野生杜鵑花資源。
  • 深度尋訪茶樹王之鄉丨南糯山十二寨之半坡新寨
    順便解釋一下,南糯山一些寨子,有新有老,比如石頭老寨和石頭寨,半坡老寨和半坡新寨,丫口老寨和丫口新寨,新寨是從老寨子裡分出去的。但請注意,半坡寨和半坡新寨、半坡老寨不是一個地方,最先有的是半坡寨,後來才依次有了老寨和新寨
  • 馬邊彝家新寨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馬邊兩個彝寨旅遊扶貧帶頭人不僅賺了錢,而且看得更遠——  馬邊彝家新寨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帶動群眾脫貧致富。11月底,記者前往馬邊兩個點,看一看旅遊扶貧帶來的變化。  「火把節,我家賺了6萬元」  11月26日,彝族新年假期最後一天,記者乘車從馬邊縣城出發,前往煙峰鎮的彝家新寨煙峰社區,25公裡的路跑了2個多小時,才看到山谷中的新村。  記者要找的人是煙峰社區主任,當地旅遊致富帶頭人曲木馬石。
  • 春到姚嶺採茶忙
    經營紅宇農家的紅宇叔(湖山鄉的幹部、附近村民都這麼親切稱呼茶山的主人紅宇老闆)鍾愛山野,傾全力在這裡開發高山茶園,歷盡艱辛,先後種植了近 姚嶺的茶葉價格好,茶園老闆給的採工也高,於是採茶工愉快的按照人力中介和茶山老闆的安排,從早春直到穀雨後一周,天天在仙境採茶。
  • 旅遊扶貧讓洪門壯寨「美名」遠播 也讓村民富起來
    廣西新聞網記者 陳創明 攝旅行社投資建設旅遊基礎設施,村民不用投錢,不用改變生活方式,全體村民,家家戶戶籤訂同意開發承諾書,選出了村民13名代表,成立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和雲鄉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並參與具體工作,村民以洪門寨自然資源和土地資源佔公司和合作社50%股權。前五年6:4分成,後五年5:5分成。洪門壯寨的民宿客房。
  • 「一畦」春茶綠村民增收忙
    這是清鎮市新店鎮中壩村牛坡村民對當地環境的生動描述。海拔1400米左右的牛坡,山清水秀,孕育出了一片雲霧風韻的茶園。三月好天氣,牛坡「二十一畦」茶葉進入了採摘季,茶農們腰挎茶簍,一雙雙巧手熟練地將一顆顆芽尖採入簍中。「前段時間出去打工不方便,剛好這裡需要採茶工,我就報名了。摘一斤獨芽50元,我一天能採3斤左右,不比外出打工掙得少。」中壩村村民王仙菊一邊採茶一邊說。
  • 萬畝茶園美如畫 人入畫中採茶忙
    春分過後, 正是採茶好時節。 茶農在山中採茶, 猶如置身在一幅綠色的美麗畫卷。
  • 2020想去貴陽旅遊的景點:王車村,百花茶場,水頭寨,馬頭寨
    一走進 王車村,寨門上一副對聯十分醒目:「筆走龍蛇,大小都能露一手;歌引鸞鳳, 男女誰不唱兩聲。」橫批:「歌海書鄉。」而每一戶每一家的堂屋、大門均粘貼 風格各異、由自家親書的對聯。在村文化活動室裡面還有專門的書法陳列室, 陳列的都是村民們自己書寫的作品,其中不乏佳作。據當地人介紹,從清代開始,村裡有個叫陳志勝的書生,在翰林院辭官回鄉後便在村裡教村民讀書 習字,書法的習俗便一直沿襲下來。
  • 古寨新韻——官衙村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如今的官衙村,已是舊貌換新顏,乾淨的街道,新建的小遊園,整飾一新的文化廣場等,與文化廣場上擺放的石豬、石羊、石猴和文武官員石雕形成了鮮明的今古對比,把人們帶入時空遐思之中……古老的村落官衙村,元代前稱「樂天寨」,後稱「官家衙門」、「官家衙」。
  • 走進象達中寨,走進「世外桃源」
    1830年村民逐漸增多,搬遷到附近形成三個村落,為迤寨、中寨、外寨,「中寨」由此得名。房前屋後的菜地上,蔬菜長勢正好,茶樹也抽出了嫩芽,有農民背著背簍正在採茶,看見我們到來,熱情地和我們打著招呼。前方傳來了歌聲,我們循聲走去,只見一群婦女正在翩翩起舞,一群村民正在圍觀。原來,寨子裡的文藝小分隊正在排練節目,準備參加文藝匯演。紗裙、綢扇迎風飄揚,映著綠柳白牆、小橋流水,成了深山叢中一道靚麗而又溫暖的風景線。
  • 宜興採茶工50天收入1萬餘元
    截至4月8日,茶山相對集中的宜南山區各派出所社區民警、輔警每天到各個茶場及採茶工的住宿場地巡訪,開展採茶季各項安全防範管理宣傳工作,提醒茶農「搶抓農時採茶忙,疫情防控要牢記」。截至3月30日,經宜興市人社局牽頭組織,宜南山區的西渚等鎮(園區、街道)的83家茶廠通過「點對點」包車服務,分89批次、169輛大巴車,從安徽宿州、江蘇連雲港等地累計接回採茶工人4776人。
  • 春茶香 採茶忙 龍門鄉第一屆採茶大賽舉行
    採茶大賽四川新聞網樂山3月26日訊(馮舉)春風迨蕩,茶香嫋嫋。3月23日,在峨眉山市龍門茶場,龍門鄉首屆採茶大賽在此隆重舉行,當天,來自該鄉12個村的12支代表隊共72名採茶女子在茶園中同場競技,上演了一場精彩的指尖上的「舞林爭霸賽」。峨眉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耿建華出席活動並為獲獎代表隊頒獎。
  • 採茶正當時!陝西人最愛去的清新採茶地,最快3h就到!
    人間四月,春光柔和 又是一年採茶季 陝南的茶山雲霧繚繞 綠意內斂的枝椏綻出柔軟新芽 撩撥著愛茶人的心
  • 【趣深汕】新厝林古寨:百年古寨 歲月未央
    在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簡稱「深汕合作區」)赤石片區,有一座建築歷史超百年的村落——新厝林古寨。古寨歷經歲月侵襲,但仍「風韻猶存」。&nbsp&nbsp&nbsp&nbsp今天,欄目走進新厝林古寨,帶著大家一起走進這座深汕合作區目前保持最為完好的古村落。
  • 大王派我來巡山喲,好一個寨仔尾村復活了!
    那人尋味的寨仔尾村,隱藏在大帽山頂的一處所在,古厝的青瓦紅磚牆,別有一番韻味。文旅地產,讓一個被遺忘遺棄的寨仔尾村復活了!熱鬧,堵車,也讓山裡安靜了多少輩的村民不再淡定。寨仔尾是翔安區,乃至廈門最為偏僻村落之一,據說這曾經是個被遺棄的窮鄉僻壤小山村,今兒咋變成了金窩銀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