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不斷,大地之上水氣氤氳,一瞬間,變得詩意、仙靈。水能增加,讓一切都變得沉重、遲緩,包括人的思維和情感,自然地慢下來,行動上也懶懶的、慢悠悠的……
盛夏,是炎熱溼悶的,可是卻忘記了這裡的夏季也是雨季。下雨的時候就會變得特別涼爽,淅淅瀝瀝的小雨撞擊著樹葉的沙沙聲,細細密密,不急不緩,都滴落在了心坎上,讓人心神安寧,不自覺地想要發呆。
此時最好的莫過於,焚上一縷香,聽雨烹茶,體驗「晴耕雨讀」。「晴耕雨讀」的靈感取自南陽諸葛,「樂躬耕於隴中,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以待天時」,字裡充滿了詩意,有種陶淵明「採菊東籬」的淡雅與悠然。
讀的不只是書,更是自我的思考與詮釋。「功夫」與烹茶方法聯袂, 稱為「工夫茶」。工夫,意味著這四方面的要素:空閒時間、工程和勞力、素養、造詣(成就的程度)。
這是需要有時間和閒情逸緻,慢慢用心做的茶事。即便自己一個人,也不會感覺到孤寂。因為,一場完美的茶事,對火、器、水、茶、人、境都有相應的要求,是天地人的和諧,是金、木、水、火、土的調柔,茶藝是平衡的藝術。
備碳,活水仍須活火烹
慢慢地備碳。活水仍須活火烹,活火者謂「炭」,炭有焰也。烹茶,以水為本,火候佐之。通常,要求這樣的火品:明、活、潔、燥。
明:有火光
活:有火焰
潔:無異味
燥:無溼氣
因此,果木碳和橄欖碳是最佳的選擇。橄欖炭,以烏欖剝肉去仁之核,入窯室燒,逐盡煙氣,碎之瑩黑,儼若煤屑,易燃,火力均勻,燃起後少煙,可避免炭灰不慎落入水中。
一經點燃,室中隱隱可聞「炭香」,燃燒中非常美豔,爆裂的嗞啦聲亦非常美妙。以橄欖炭燒水,水質鬆軟滑潤,微有甘甜。這樣的水泡茶或烹茶特別的清潤綿長。壺底亦會逐漸覆蓋一層如霜般的油膜。時間久之,油脂滲入壺中融於水裡,增添一分清幽的欖香,茶之口感、香韻更加殊妙。
備器,器為茶之父
器為茶之父,不同的茶配不同的器,不同材質的器呈現不同的質感和美感。通常,需具備以下器品:質、樸、雅、素。
質:質地純正
樸:形制古樸
雅:以秀雅為尚
素:以素器為尚
紅泥爐、玉書碨、孟臣罐和若琛甌,這四件是主要的,其它根據自己喜好和需要。用小器品細茶,即便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茶」,也超脫了生活的瑣碎與平淡。
備水,水為茶之母
茶聖陸羽在《茶經》這樣描述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差。」
茶聖把水品定義為:清、活、甘、冽。
清:水質澄澈、純淨
活:水質鮮活,不凝滯
甘:水味甘香
冽:水味清寒
明代茶人張大復在其著作《梅花草堂筆記》中寫到:「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所以,我們備水的時候要選擇上水。不同的水具有不同的性質和特點,泡出來的茶湯湯色、口感、香韻都不盡相同。若是能烹雪煮茶、採集雨水或露水烹茶,那又是別樣的情趣。
備茶,從來佳茗似佳人
茶的品類眾多,各有特點和韻味。可以根據不同的時節、不同喜好、不同的健康需求等來選擇。不管什麼樣的茶,具有這樣的茶品都很不錯。
清:秉自然靈秀之氣,形色俱清
香:其嗅如蘭
甘:其甘如薺
淡:淡而有味
其實,茶本沒有好壞之分,適口為珍,區別的是人心。所以,在品茶的時候對人品也有要求,那就是清、雅、簡、淡。
清:秉自然靈秀之氣,形神俱清
雅:謙恭儒雅,有君子之風
簡:舉止豁朗簡約,不拘俗禮
淡:少名利之心,自甘淡泊
茶境,一個心安的空間
有了這些,還需要置身於簡、古、通、幽的環境中才算完美。
簡:結構簡潔、明快
古:形制簡古、樸素
通:布局開放、通透
幽:環境清幽、秀雅
然而,這只是一種理想主義。在現實踐行中,通常很難十全十美。正如日本大師岡倉天心所說:
茶道是一種對「殘缺」的崇拜,是在我們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為了成就某種可能的完美,所進行的溫柔試探。
燒火,是個技術活兒,也是一門哲學。
火要空心,人要忠心。
空心,才有空間;有空間,空氣才能流通;空氣流動才能讓星火蔓延、旺盛,才能讓木炭充分燃燒,產生持續不斷的熱能。空則通,通則快,快則達,達則成。
忠,不僅僅是忠誠、忠貞,更重要的還是「中道」,不偏不倚,不痴不執。
聽水,聽水沸的聲音知老嫩
「響水不漲,漲水不響」,「半罐水響叮噹」,這些都是聽水的學問。而在茶道中,古人更是過之而不及。茶聖陸羽細心觀察每一沸水的形態,在《陸羽煮茶之道》形象記載了三沸水。
「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邊緣如湧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最適宜泡茶的水為剛一沸如魚目之水,這種水烹出來的茶「色、香、味、韻」俱佳。如果水沸騰過久,開過了頭,就稱為「水老」。水老」的水,二氧化碳揮發殆盡,會使茶的鮮爽度大打折扣。相反,未煮沸的水,還未完全燒開,稱為「水嫩」,同樣不適宜烹茶/泡茶。水嫩則水溫低,茶中有效成分不易滲出,香味低、寡淡,並且茶末浮於水面,不方便品飲。
燒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慢火煮。燒開一壺水,需要兩個條件:持續的熱能和一定的時間。所以,在添柴加火的同時,需要耐心,靜候一壺水開的耐心。會聽水,並準確的判斷,需要靜心,落針可聞的靜心。
烹一道老茶,慢品光陰的味道
烹茶,常選底子深厚的茶品,或者有年份的老茶,比如老白茶、陳年普洱等。若是綠茶等細嫩的茶葉,通常先涼水泡著喝。通常情況下,也不會把茶直接用去煮,經常先泡著喝,待味道變淡再開始煮,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品嘗到茶的滋味。
當然,也可以直接煮,冷水與沸水投茶,口感是不一樣的。最好也不要放太多茶葉,比正常投茶量偏少更適宜,避免茶湯過濃或苦澀。也不要煮太久,每煮好一道,就倒出大部分茶湯,留1/4-1/3加水再煮,並根據茶湯濃淡調整煮的時間。
烹一道老茶,慢慢地品光陰的味道,獨自在茶湯中感受寧靜致遠,一切都在這寂靜中有序的流動,恬淡、虛無、平和,在自己的世界與浩瀚宇宙中遨遊……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甘美的茶湯,因緣和合而生,每一泡每一道都不一樣,只是拿起、放下,細細品味當下的味道,感受味道如過山車般的變化,如同人生經歷的各種甘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