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藝入門之烹茶:這是最重要的茶藝環節,這些烹茶常識必須要懂!

2020-12-21 百家號

和大家分享了這麼多期的茶藝入門知識,今天終於講到了烹茶這一環節,作為茶藝中最重要的一環,你對烹茶又了解多少呢?中華茶文化博大精深,烹茶自然也不是簡單的燒開一壺水,泡上茶葉就行了,其中大有講究!從茶葉準備和選擇,烹茶用具,烹茶用火和水,以及水沸騰到什麼程度,中間要注意什麼,茶的衝泡次數等等,這些烹茶中所涉及的基本常識,都是我們要入門所必備的!

烹茶

烹茶之幹茶準備

在唐朝時,古人喜歡把茶葉做成茶餅團,所以在煮茶的時候就要把茶團用竹夾夾住放在火上炙烤一會兒。但是炙烤的時候要注意不停的翻動,讓茶受熱均勻。如果茶團在製作的時候是用火烘乾的,那就要烤到茶餅冒熱氣,但要是太陽曬制而成的話,烤到茶葉變柔軟就可以了。然後再等炙烤好的茶葉裝進紙袋子裡,以保茶香不散。等茶葉變涼之後再放到茶臼或茶碾中碾成茶末,再把茶末過篩,幹茶才算準備好了。

炙烤茶餅

但是並非所有茶都適合煮、需要炙烤和碾碎。因為現代多為散茶,而且現代的茶類,大多數有炒青這一製作程序,所以經過炒青的茶茶性不同,如果碾碎後煮就會比較苦澀。另外像綠茶這樣的未經發酵的茶更適合直接衝泡,這樣才不會讓茶葉中的微量元素流失,茶味也更加鮮美!而適合煮的茶是那種發酵重的茶和陳年老茶,像紅茶、老白茶、陳年鐵觀音等等,所以不要拿到什麼茶都去煮!

炭火煮水

烹茶之火

現代烹茶大多用電爐,所以很多人不知若用炭火煮茶要注意什麼。但是古人卻提倡烹茶要用最好的木炭或者火力強的柴,像是桑木或者槐木,最不能用的就是朽壞的木器和烤過肉、染過油煙的炭火和柴。

烹茶之水

在前幾篇文章中,我有和大家分享煮茶的水,以山水最佳,這是《茶經》中所記載的,也是十分有道理的。但是現代其實很難找到這樣天然無汙染的山泉水,所以一般就是用比較好的礦泉水替代。另外還要多加注意水溫,尤其在採用衝泡方式上,根據不同的茶葉要用不同溫度的水。因為水溫過高會讓茶湯失掉鮮味,而水溫過低又會影響茶味的釋放。在燒水時還要大火急沸為佳,切忌文火慢煮,還留意水的變化,這就要說到「三沸」。

烹茶之水

烹茶之「三沸」

在烹茶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煎水,據茶錄記載:「候湯最難,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沉.......」。所以千萬不要說燒水誰不會,你有可能真的不會!我們都知道把水燒開即水沸騰,但就是這沸騰亦分三個階段。在《茶經》中的記載是這樣的「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邊緣如湧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以上,水老不可食也。」

簡單來說就是當你看到水剛出現沸騰,有像魚目的小泡不斷冒出,還伴隨輕微的響聲,就叫做"一沸"。隨著水的繼續沸騰,你看到從茶壺底邊緣有像連珠的氣泡往上冒時,就是「二沸」。而"三沸"最好辨認,就是整個水面像波濤翻滾。但是茶聖陸羽就認為若再繼續煮,就會「水氣全消」,也就是「老」了,不宜飲用,會影響茶味。

三沸的樣子

為了煮好茶水,古人會在水初沸時按水量加鹽調味,在二沸時舀出一瓢水,再用竹夾在沸水中轉圈攪動。然後用"則"按照水的比例,把碾碎的茶末沿著攪動出的漩渦中心倒進入水中。等到水大開之時,也就是三沸時再把剛才舀出的水摻進去,讓水停止沸騰。這樣水面就會生成"華 ",也就是"沫餑"。通俗的講就是茶水面漂的茶沫,薄的叫"沫",厚的叫"餑",細輕的叫"花"。

"沫":就像青苔浮在水邊,只有星星點點的一點白色沫。"餑":就像白色積雪堆起的樣子,厚厚一層白色沫子。"花"就像天空中的鱗狀浮雲,蓬鬆、輕薄的沫子。

正在煮的茶

以上就是部分的烹茶常識,也是《茶經》中提到過的古代茶人在烹茶中的細節,所以我認為這是茶藝入門所必須懂得的基本知識。最後再補充一點,如果是泡茶的話,浸泡時間是怎樣的。一般在第一道時需要5分鐘左右,耐泡的茶葉可適當延長浸泡時間。不同的茶葉浸泡時間不相同,同一種茶葉在不同的浸泡時間也會呈現出不同的味道。當水溫高時,浸泡時間可適當縮短,水溫低時,浸泡時間要適當延長。

當然這只是一部分,因為篇幅有限,還沒有分享完的茶藝知識我會在下一篇中繼續和大家分享!大家也可以在評論區補充哦~希望大家可以對茶藝有更多的了解,可以儘快的入門茶藝!

相關焦點

  • 茶藝入門之烹茶:這是最重要的茶藝環節,這些烹茶常識必須要懂!
    和大家分享了這麼多期的茶藝入門知識,今天終於講到了烹茶這一環節,作為茶藝中最重要的一環,你對烹茶又了解多少呢?中華茶文化博大精深,烹茶自然也不是簡單的燒開一壺水,泡上茶葉就行了,其中大有講究!從茶葉準備和選擇,烹茶用具,烹茶用火和水,以及水沸騰到什麼程度,中間要注意什麼,茶的衝泡次數等等,這些烹茶中所涉及的基本常識,都是我們要入門所必備的!
  • 茶藝入門之弄茶:6大弄茶手法,學會就算踏入茶藝大門了!
    茶藝就茶葉的品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今天的文章將給大家帶來茶藝的藝術操作手段知識——弄茶手法!前面我們講了茶藝的擇茶、選水、茶器介紹和烹茶過程要注意的基本常識,現在就開始和大家介紹烹茶技術相關的六大弄茶手法,只要將這6大弄茶手法學會,並能流暢操作,那麼你就算是踏入茶藝的大門了!一起來看看這6大弄茶手法是什麼吧~
  • 茶藝入門之弄茶:6大弄茶手法,學會就算踏入茶藝大門了!
    茶藝就茶葉的品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今天的文章將給大家帶來茶藝的藝術操作手段知識——弄茶手法!前面我們講了茶藝的擇茶、選水、茶器介紹和烹茶過程要注意的基本常識,現在就開始和大家介紹烹茶技術相關的六大弄茶手法,只要將這6大弄茶手法學會,並能流暢操作,那麼你就算是踏入茶藝的大門了!
  • 別把茶藝看的過輕,懂些茶藝讓品茶更有樂趣!
    很多初涉茶事的人,並不十分了解茶藝,覺得只是簡單的端茶遞水,這樣想便是錯了。茶藝是茶道的基礎,是茶道表現的必備條件,並且可以獨立於茶道存在。一個擁有好茶藝的人,往往可以在烹茶的時候,表現出不同的感受。中國茶藝是呈現出一種多樣化的,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域,都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從茶事功能上來看,是可以分為生活型茶藝、經營型茶藝、表演型茶藝。生活型就是個人品茶和奉茶待客兩種。經營型也十分常見,比如茶館、茶社、茶市或者一些經營場所都會有。表演型茶藝相對較少,並且是有技藝型與藝術型兩種。
  • 茶道VS茶藝,你懂了嗎?
    「茶道」和「茶藝」屬於茶友們交流時使用最頻繁的詞彙。很多茶友將這兩個概念混為一談,不加分辨。還有一部分茶友認為茶道與茶藝完全不相干。「茶道」和「茶藝」在內涵與外延上有著許多相同之處,也存在這明顯的不同。為了讓茶友們更好的認識茶道與茶藝,本期說茶欄目,老楊就和各位茶友聊聊這個話題。一、茶藝是什麼?
  • 茶道、茶藝、茶文化之間的關係
    身邊大多都是喜歡喝茶的朋友,都知道些皮毛的茶道茶文化以及茶藝,有幾個真正了解這裡面的含義呢?對於剛接觸茶的小萌新,其實就是知道花茶能美容養顏,綠茶清熱解毒,大紅袍貴,也許你只是知道了表面,正真含義的茶道、茶藝 、茶文化你真的了解到了嗎?
  • 茶藝——以茶可行道
    春天,垂簾聽雨,焚香啜茗; 夏天,涼亭賞荷,飲茶消暑; 秋天,庭院賞桂,烹茶對飲; 冬天,臥坐焚香,暖爐煮茶。 人在草木間,且泡一杯茶。
  • 茶藝:功夫茶起源於宋代之說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 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用喬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著品功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說, 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工夫」一詞,在潮汕話中是作事方法講究的意思,這裡指烹茶品茶方法的講究,潮汕工夫茶有一套講究茶具、茶葉、用水、衝法、品味的茶經。
  • 伴茗之魂賞茶藝——什麼是茶藝
    茶的歷史發展久遠,但「茶藝」一詞卻在唐朝之後才出現。對於「茶藝」從何而來,真是眾說紛紜;劉貞亮認為茶藝是通過飲茶來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皎然又認為茶藝是一種修煉的手段。但無論古人們怎麼評價茶藝,這些都無法阻止茶藝的發展。
  • 草溪茶話之茶藝發展簡史
    茶道是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茶道源遠流長,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現代社會,「茶為國飲,好茶者眾,懂茶者寡。」我院秘書學專業為普及推廣茶文化,開展了茶藝展示活動,帶領大家走近歷史,了解茶藝的進化變遷。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去活動現場看看吧!
  • 茶藝文化:剛剛入門茶藝的新手,掌握這五點知識才算合格
    茶藝早在唐朝就出現了,經過一代代的發展更加成熟、更加完備,到現在已經形成極具中國特色的茶文化。茶藝從選擇茶葉,到擇水,烹飪,然後品茶,最後到領悟、禪想,這一連串的動作無不講究,缺少其中任意一項都會影響到整個過程。今天小編特意為剛剛入門的新手準備了五點關於茶藝的基本知識,掌握這五點知識才算合格。
  • 茶藝的歷史悠久,制茶是整個飲茶活動的基礎,需要獨具特色的工具
    晚清杞廬主人的《時務通考》出現「茶藝」一詞:「至於採、蒸、揉、焙、修、制等法,見於《茶經》、《茶譜》者固已詳備。尤須參以新法,求抵至精,此茶藝之大略也。」此處茶藝主要指的是制茶的技藝,與本書所說的茶藝並不完全相同。20世紀70年代,茶藝作為一個詞彙和概念開始出現。1977年,臺灣的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婁子匡教授等一批茶文化愛好者,倡議弘揚茶文化,恢復品飲茗茶的民俗。
  • 中國茶藝文化
    潮州工夫茶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廣東省潮汕地區特有的傳統飲茶習俗,是潮汕茶文化和潮汕茶道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種茶藝,也是一種民俗,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徵。
  • 茶道、茶藝、茶文化之間的關係
    茶有一道 茶道,猶如人生之道.,有幾個真正了解這裡面的含義呢? 古韻茶香 茶有一道 茶道,猶如人生之道. 整個品茶過程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相互飲茶活動過程形成文化現象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與宗教結緣茶藝。 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選擇創造等系列內容茶藝背景襯託主題思想重要手段渲染茶性清純、幽雅、質樸氣質增強藝術感染力同風格茶藝有同背景要求只有選對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領會茶滋味。
  • 佳逸茶具|茶藝與茶道有什麼不同?
    茶藝技藝,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茶藝藝術,在優秀的茶文化基礎上廣泛吸收和借鑑了其他藝術形式,並擴展到文學、藝術等領域,從中獲得審美享受,形成了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中國茶文化。茶藝,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根據不同的劃分原則,茶藝具體又可以分為以下類型:1、以事茶功能分:生活型茶藝、經營性茶藝、表演性茶藝。
  • 中國茶藝文化(上)
    潮州工夫茶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廣東省潮汕地區特有的傳統飲茶習俗,是潮汕茶文化和潮汕茶道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種茶藝,也是一種民俗,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徵。
  • 茶藝文化:剛剛入門茶藝的新手,掌握這五點知識才算合格
    茶藝早在唐朝就出現了,經過一代代的發展更加成熟、更加完備,到現在已經形成極具中國特色的茶文化。茶藝從選擇茶葉,到擇水,烹飪,然後品茶,最後到領悟、禪想,這一連串的動作無不講究,缺少其中任意一項都會影響到整個過程。今天小編特意為剛剛入門的新手準備了五點關於茶藝的基本知識,掌握這五點知識才算合格。
  • 究竟什麼是茶藝?大概只能用中國的千年茶文化來解讀!
    古人飲茶圖茶藝的起源:提起茶藝起源,必然要從茶藝最重要的部分——茶說起,根據《華陽國志.巴志》記載「園有方翡,香茗」,可以看出人工栽培利用茶樹已有三千多年而西晉杜育的《荈賦》中寫出了中華茶藝的雛形,並且在這表明茶藝發源於巴蜀,隋唐五代時期,茶文化出現第一個高峰!不過我們熟知的茶藝歷史進程是——萌芽於唐,發源於宋,改革於明,極盛於清!
  • 茶藝的歷史悠久,制茶是整個飲茶活動的基礎,需要獨具特色的工具
    晚清杞廬主人的《時務通考》出現「茶藝」一詞:「至於採、蒸、揉、焙、修、制等法,見於《茶經》、《茶譜》者固已詳備。尤須參以新法,求抵至精,此茶藝之大略也。」此處茶藝主要指的是制茶的技藝,與本書所說的茶藝並不完全相同。20世紀70年代,茶藝作為一個詞彙和概念開始出現。1977年,臺灣的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婁子匡教授等一批茶文化愛好者,倡議弘揚茶文化,恢復品飲茗茶的民俗。
  • 飽受爭議的茶藝究竟是什麼?
    茶藝作為我國非遺項目,一直以來都是茶行業比較熱門的一個話題,而關於茶藝師,更是飽受爭議。網友1:喝茶本是一件簡單美好的小事,卻因為茶藝而變得複雜。網友2:茶藝就是一堆搞培訓的人想出來的東西。網友3:喝茶和茶藝兩者是密不可分的,茶藝使喝茶這件事情更加高雅。網友4:茶藝沒用!網友5:茶藝是非遺,你和我說茶藝沒用?……那麼,茶藝究竟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茶藝。茶藝簡介茶藝是一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