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心學智慧,做自己人生旅途的優秀「駕駛員」

2020-12-16 個人成長與組織發展

陽明心學認為,身之主宰為心,心之靈明為知,知之發動為意,意之所在為物。司機駕駛技術不合格的危險,每個人都清楚。但對於人生,我們的心,就是我們自己人生旅途的「駕駛員」。但有時候,我們卻表現得像個不合格的「司機」。下面列出高明的「司機」與蹩腳的「司機」各自的特點,看看我們像哪一個?

當人生遇到挑戰與坎坷時

王陽明在人生的極大逆境之時,於龍場悟道,開創陽明心學。陽明心學認為,聖人之道,吾性自足。挑戰與坎坷,正是致良知、回復心的本體的最佳機會。路途坎坷時,高明的司機越加聚精會神於自己的駕駛行為,甚至享受挑戰的樂趣,蹩腳的司機則怨天怨地就是不怨自己。

當遇到「垃圾人」時

人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王陽明一生多次擔負起剿滅盜賊的大任,陽明心學對盜賊,以大愛之心,以心學智慧,多次不戰而屈人之兵,而對於罪大惡極且不能改之人,則當殺則殺。相對於陽明先生遇到的盜賊、叛亂之人,我們生活中的「垃圾人」根本不算什麼。遇到別的「不規矩」的行人或司機時,司機提前預見遠離危險並保持最佳速度,蹩腳的司機則生氣罵人甚至摁喇叭鬥氣互相別車。而真正掌握陽明心學智慧的人,不僅能自己不受影響,還能夠通過自己對其「大愛」,讓別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的危險和危害,改正自己。

當人生順利時

當人生順境時,高明的司機感恩旅途順利享受一帆風順,並提醒自己保持車距隨時注意風險,差司機得意忘形不斷超速,忽視風險,高估自己遇到風險時的反應能力。陽明心學到一定境界,則無論順逆,都是修煉自己致良知的機會,順境時更是要戒除傲心、怠心、忽心的機會。

關於人生旅途的意義

陽明心學以立志為根,志不立,如無舵之舟。以駕駛為比喻,高明的司機心裡會永遠知道自己的目標和方向,同時又能享受駕駛的樂趣,以及沿途的風景及到達終點的喜悅,蹩腳的司機則把旅途純粹看作一種不得不的辛苦,甚至還經常忘了自己前行的目標和方向在哪裡。

如果把人生比作駕駛的旅途?我們更像蹩腳的司機?還是高明的司機?學陽明心學智慧,讓我們每個人都做自己人生的優秀」駕駛員「。

相關焦點

  • 陽明心學讀書會:「心學的智慧」
    他創立的陽明心學,曾經影響了很多人,其中包括曾國藩、毛澤東、孫中山、梁啓超、岡田武彥、稻盛和夫等,其影響遠至日本、韓國、東南亞及歐美等國家。關於陽明心學,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作為中國人,不可不知王陽明。」
  • 千萬別把「陽明心學」當成人生秘籍
    這個道理就像曾經聽過的那個笑話:一呆子與人說自己吃了八個饅頭才飽了,早知道就直接吃第八個了。陽明心學只是一個結果,在此之前,你是否知道王陽明都經歷了什麼?他七歲作詩,13歲已經讀了四書五經,年輕時通覽經史。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關鍵在於悟透這一「心學智慧」
    而王陽明之所以能夠取得這麼大的成就,與他開創並秉持的「心學功夫」密不可分。王陽明認為,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關鍵是要不斷超越自己,而要想超越自己,就要克制自己的內心,因為勝負往往就在心動與不動之間,總結其核心,不外乎八個字: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 我的儒家文化學思歷程:從陽明心學到心學心理學⊙張辰
    通過不斷的深入了解,我才知道傳統文化的核心要義首先是認識自己、探索自己,是反求諸已的學問。但是,現代人學習傳統文化的方式呈現出兩種態度:一種是把經典奉為圭臬,視做真理,通過不斷的自責與自我懲罰,維護自己道德上的潔癖;另一種是受成功學的影響,將傳統文化當做美化自己欲望的手段,既可以安心爭奪利益,還能為自己加冕道德的美名。
  • 王陽明的心學精髓是什麼一起領略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終極智慧
    人生的目標與本性相隨,就會活得很舒服,也容易成功,否則就會渾身不自在。有些人天生就是藝術家,有些人天生就是政治家,這就是「命」。但做一個怎樣的藝術家,或者怎樣的一個政治家,那是由「性」決定的。知其命而隨其性,才能活出一個完美的人生。世人常說「懂得這麼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 毛靜:陽明心學是溝通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橋梁
    毛靜表示,如果還是用以前做純學術的方式去解讀的話,可能會曲高和寡,「如此一來,學術界的人雖然會喜歡看,但對王陽明產生共鳴的人就很有限。」 除了講學,王陽明在南京還不時為心學拓展受眾,比如他應邀撰寫《應天府重修儒學記》,應天府學即明初南京太學,故址在今四牌樓東南大學一帶。當時的王陽明深知南京作為中國南方的政治中心,官學盛行,他的心學還缺乏受眾,所以在這篇記文中則指出重修府學是官府的職責,讀書人的使命在於學為聖賢,並旗幟鮮明地提出「聖賢之學,心學也」。
  • 陽明心學真是無用之學嗎?(續)
    我們接上篇再論陽明心學看來。此位先生後接著說到「陽明心學是亡國之學」。其中又言「陽明後人李贄與利瑪竇私交甚好」,甚至說李贄是個「文化洋奴,砸自己的鍋,舔別人的腳。他死的一點都不冤。」這裡觀點實在是謬誤。
  • 三本書讀懂王陽明心學精髓與終極智慧
    心學的核心是『知行合一』,其實是一種磨練自己身心的功夫。每天早上醒來都會糾結一下要不要起床,這個時候心裡就有兩個小人,一個是天使,一個是惡魔,天使會告訴你要馬上起床,而惡魔告訴你要不咱再睡一會。雖然你知道惡魔是錯的,但是很多時候還是抵抗不住,再在床上賴一會。
  • 王陽明心學智慧:人到五十,還在這幾件事上瞎忙的,註定勞碌命
    王陽明不僅僅是中國的聖人,一代心學大家,他還是一個軍事家,一個創造心學的人,能將自己的心學智慧運用到帶兵打仗上,還能打勝仗,王陽明是個擁有大智慧的人。那麼,54歲王陽明所說的這幾件事,究竟是指什麼呢?如果一個人到了五十歲的時候,還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或者還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定性,今年做這份工作,明年又想換一份工作。就這樣來來回回的折騰,那麼,自己必然就會被工作所累,人生缺少真正的方向感,自己也覺得每天找不到奮鬥的目標。而且,我們每天只是來來回回地折騰和瞎忙,忙忙碌碌的,卻感知不到工作帶來我們的快樂。
  • 陽明心學為什麼如此厲害?易慧學創始人如是說(道破天機)
    我查閱資料典籍發現了一位傳奇歷史人物,他出生奇特,12歲立志做聖賢堪比孔、孟、朱熹,15歲離家出走獨自一人徒步考察邊塞要地只為保境安民,22歲考入進士,25歲科舉落榜,28歲涉足佛學、道學、法學等等智慧,34歲創立「心學」,35歲被貶龍場,九死一生,37歲悟得真如,38-57歲先後4次平定叛亂,雄才大略衝破了命運的坎坷,實踐了聖賢的磨礪與超越,安邦立國為大明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 王陽明心學智慧:能成大事的人,落魄時懂得這樣改變,內心更強大
    正是因為有這些風景才組成了我們豐富多彩的人生,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在平坦的時候就興奮地往前衝,在不幸的時候就停滯不前,我們要學會在人生的逆境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自己的心態變得更平和,這樣才能無論什麼道路都可以輕鬆走下去。
  • 王陽明心學智慧:中年男人慾有所突破,人脈次之,需牢記4字真言
    中國繼孔子後唯一一個「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聖人,他的心學智慧,是目前公認的中國500年來最重要的哲學思想,對中國乃至亞洲的影響巨大,中國500年來最牛的幾個人—— 張居正、曾國藩、梁啓超、孫中山等 ,都深受陽明心學智慧的影響,他們都曾公開承認王陽明就是自己的偶像。
  • 王陽明心學:人生大智慧,素其位而行的秘密
    《傳習錄》王陽明認為,作為一個人格高尚的人,應當在他所處的地位上採取適當的行動,思考問題不要越出自己所處的地位。凡是謀求能力所不及的事或是勉強做智慧不能認識的事,都不為致良知。他不再把所遇到的困難當作折磨,而是把它們視作磨鍊自己的難得機遇,心平氣和地做著自己該做的事:取柴做飯、照顧生病的隨從、開荒種地、與當地的居民交流溝通,並將自己所知道的知識和技術傳授給他們……出乎意料的是,王陽明這種看來是不得已的生活態度,竟然使他的人生發生了奇蹟般的改變:他苦苦尋求多年而未果的「格物致知」的秘密,居然在他毫無期待之際領悟了!
  • 王陽明:男人想有成就,需強大內心,人生低谷時,修煉好心學智慧
    人追求自己的理想,就像是心痛一般,無暇顧及外界的變化,只是堅持向前。對於事業,王陽明倡導的是「知行合一」的精神。他認為,只有在做事的過程中磨鍊自己的知識,才能獲得真正的智慧。人只有通過不斷的做事,才能不斷地發現自己的不足,發掘自己的潛能,最終坦然立足於天地之間。事業是人生的根本,不斷地做事情,也能是我們永葆青春活力的秘訣。王陽明認為,男人慾成大器,需要修煉好「心學」這2個字,才是最為重要的。我們又該如何修煉好「心學」這2個字呢?
  • 陽明後學與陽明心學的變異
    不少對初學心學的愛好者都有這樣這樣問題:為何陽明心學沒有取代程朱理學?有的愛好者還簡單地認為心學倡導人性解放、不利於統治者等。事實是怎樣呢?筆者帶大家了解一下陽明後學。然而,黃宗羲認為:「陽明先生之學,有泰州、龍溪而風行天下,亦因泰州、龍溪而漸失其傳。泰州、龍溪時時不滿其師說,益啟瞿曇之秘而歸之師,蓋躋陽明而為禪矣。王艮是泰州學派的代表人物,王龍溪是浙中學派的代表人物。王艮教學的對象主要為下層甚至不識字的群眾,如農夫、樵夫、陶匠、鹽丁等。這使學派大盛,也合乎王陽明心學「愚夫愚婦可學」的觀點,又為陽明心學的流弊打下基礎。
  • 貴溪象山書院:心學祖庭耀千秋
    陸九淵教學授徒貫穿著儒家「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和「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精神,融藝術於人生,使人生藝術化,使得從學者逾數千人,使象山精舍有了「非從學象山不得為邑寓賢」的盛譽,以至清人全祖望在《答石痴徵士問四大書院帖子》中將象山、白鹿洞、嶽麓、麗澤並稱中國四大書院。
  • 王陽明心學: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找到「自性」,才能「絕處逢生」
    陽明學又稱王學、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發展的儒家學說。陽明學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學說之一,後傳於日本,對日本及東亞都有較大影響。王陽明心學教導我們,要通過生活來創造自己。生活需要用自我的力量來生成自我,永遠不要鬆懈,永遠不要放棄自己。人生不可測,沒有誰的生活是一帆風順的,多的是崎嶇坎坷,少的是安安穩穩。所以,我們得找個竅門。
  • 陽明心學
    大鹽則將張載太虛說與陽明心學結合起來,發展了陽明心學,他本人甚至在陽明心學的鼓舞下,領導了大阪農民和都市貧民的起義,雖因失敗而自殺,卻發出倒幕運動的信號。稍後的維新志士如梁川星巖、西鄉隆盛、吉田松陰等,都是陽明心學的信徒。他們以陽明心學為團結下層武士、平民的紐帶和行為動力,開展倒幕和維新運動。陽明心學深刻影響了明治維新,已經是國際學界的共識。
  • 心學大師王陽明預言:說天下要害有四處,若失了一處,大明必亡
    王陽明,他是一個傳奇人物,在程朱理學佔據統治地位的重要階段,他卻破天荒的提出了陽明心學。想要鹹魚翻身,那就一定不能偷懶,有的人能涅槃重生,有的人卻從此墮落,這就是做與不做的區別。我們普通人想要擺脫困境,那就更得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這其中,還需要學習王陽明的智慧。想要了了解王陽明更多心學智慧的,建議讀一讀《傳習錄》和《王陽明傳》這兩本書籍。
  • 為什麼學陽明心學的人一定要學《大學》?
    舉個例子,在每一個人的朋友圈,都會有至少一個高人,處在同樣的環境,過著類似的生活,運氣卻超好,無論做什麼都很容易成功,不是比其他人更有錢,就是比其他人更大官。 我的身邊,就有三位官場上的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