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學大師王陽明預言:說天下要害有四處,若失了一處,大明必亡

2020-12-14 老顧侃歷史無悔

王陽明,他是一個傳奇人物,在程朱理學佔據統治地位的重要階段,他卻破天荒的提出了陽明心學。

中國儒家思想裡面,孔子是開山鼻祖,孟子是經世致用的集大成者,南宋的朱熹是理學思想的開端,而明朝的王陽明,不僅是心學的開端,他還將心學運用到了人際關係處理以及——帶兵打仗上!

王陽明曾經說:「大明雖大,最為緊要之地四處(宣大薊遼)而已。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

陽明公說的四處是那些地方呢?分別是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今山西大同),薊州(今河北薊縣),遼東(今遼寧省大部)。

這前三個要害之地都是長城防線的要衝之所。曾經的蒙古人就經常在這三個地方進行突破與掠奪,只要是打開這三個口子其中之一,蒙古騎兵就可以長驅直入,危害到京師的安全。

滿清的騎兵曾經突破過這三個地方,並且繞開了大明的軍隊,直接入侵了山東濟南地區。所以這三個地方是相當重要的,萬萬都不能丟失,否則就是將大好的河山直接暴露在敵人面前。

然而崛起於遼寧新賓的努爾哈赤部突然反叛,逐漸佔領了整個遼東,降服了朝鮮。震驚萬分的明朝投入全力鎮壓滿洲的叛亂,沒想到的是,由於過度使用武力,導致財政崩潰,形成了國內民變的連鎖反應。

遼東就像是明朝一個巨大的傷疤,不斷流出財富和血液,最終榨乾了明朝這個巨人。1644年,明朝在李自成和滿清的夾擊下滅亡。

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多了解王陽明就能少走彎路

幾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日本英雄西鄉隆盛曾說:「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日本在王陽明的影響下,成功進行了明治維新,而在中國,現在卻很少有人記得王陽明。

想要鹹魚翻身,那就一定不能偷懶,有的人能涅槃重生,有的人卻從此墮落,這就是做與不做的區別。

我們普通人想要擺脫困境,那就更得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這其中,還需要學習王陽明的智慧。想要了了解王陽明更多心學智慧的,建議讀一讀《傳習錄》和《王陽明傳》這兩本書籍。

《傳習錄》是王陽明心學的精華和核心,裡面通過一些有趣的記載,講出王陽明心學智慧。而《王陽明傳》是人物傳記,講述了王陽明坎坷的一生,講述他是如何從人生低谷走向萬丈光芒的。

在這兩本書中,你可以看到在官場披荊斬棘的王陽明,也可以看到在戰場有勇有謀的王陽明,更可以學到他一生最高明的智慧!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研究王陽明的書,就是因為他能告訴後世無限的智慧,幫人擺脫困境,更進一步。

王陽明心學是可以實際運用到我們生活中的智慧,是可以指導我們人生的智慧。這套書從王陽明的一生,到人生的智慧,有大量豐富的故事,有時候哈哈大笑,有時候就會感嘆人生!

它不僅是通俗易懂的白話文,還是以講故事的方式讓你學到智慧。讀完了王陽明,方才明白,世界一切為人處世以及生存的道理,並且學到的智慧能輕鬆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職場中,甚至是生意場上。

尤其是在自己迷茫的時候,低谷的時候,讀一讀王陽明,你就會找到答案。

相關焦點

  • 王陽明認為大明最緊要的四處,在今天的哪些地方?
    據說,我國幾千年歷史上也僅有的「兩個半完人」(立功、立德、立言),而王陽明就是其中的一位。王陽明既在當世替大明王朝多次平定叛亂、匪亂, 立下不朽的功業。同時又著書立說,是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大思想家。而幾千年罕見的完人--王陽明對當時的大明國防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王陽明曾說過:"大明雖大,最為緊要之地四處而已,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那王陽明所說的這四處緊要之地又在今天的哪些地方呢?王陽明所說的這四處緊要之地,也是大明九邊重鎮中的四處,即宣大薊遼(大明的九邊重鎮為: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太原鎮、延綏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等)。一、宣府鎮。
  • 王陽明的心學,靠怪人婁諒點拔,身心學打敗了舉例子學,影響非凡
    果然,沒過幾天,會試的貢院就起可火,因此就有很多人被燒死,婁諒自然是逃過了一劫,如此可見,婁諒這怪人,還真的是一位預言家。後來,王陽明追求心學履著不順時,卻與怪人婁諒對上眼了,這有何原因呢?因為這些儒生均為「舉例子學,不是身心學」,更何況他們這樣認為,顯然就是沒有自己的想法,換作是你,你覺得又有何作用之處呢?
  • 心學大師王陽明心學智慧20句解析!一文學透心學精華!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在學術思想方面繼承宋代大儒陸九淵,以自己的體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心學」體系。曾國藩曾評價說:「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曾經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好玩的國學精選王陽明20句心學精華,與君共勉!1.我不看花時,花與我心同寂。
  • 儒釋道:王陽明,心學橫空出世
    在中國,大明帝國的實際領導人劉瑾創建了內廠,這是繼明帝國三大特務組織(錦衣衛、東廠、西廠)之後的又一更加殘暴、更加摧殘人性的機構。 在日本,幕府掀起的內訌颶風歸於平靜;在歐洲,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軍隊進攻威尼斯共和國失敗;在中美洲,西班牙人把非洲的尼格羅人運到西印度群島作為奴隸,美洲有「黑奴」自此開始。
  • 王陽明心學的核心
    王陽明心學主要包括三方面的理論:一是心即理;二是知行合一;三是致良知。王陽明認為,心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心外無物,心外無理。所謂的「存天理,滅人慾」,天理即是靈明不昧的本心,而人慾則是私心雜念。王陽明「心即理」的思想和佛教禪宗「心外無佛,即心是佛」的理論具有異曲同工之妙。菩提達摩大師在《菩提達摩大師血脈論》中道:「前佛後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處?心外即無佛,何起佛見?遞相誑惑,不能了本心,被它無情物攝,無自由。若也不信,自誑無益。佛無過患,眾生顛倒,不覺不知自心是佛。若知自心是佛,不應心外覓佛。
  • 自駕遊發現,原來河源的和平縣與一代心學大師王陽明有很大淵源
    陽明鎮、陽明中學、陽明一小、陽明大橋、陽明公園、陽明紀念館……雖然不是很清楚,但我知道有一位五百年前的心學大師叫王陽明。我暗自思忖,這裡的「陽明」和王陽明有沒有什麼聯繫呢?陽明公園和陽明紀念館在同一個地方,我們決定去一探究竟。跟著導航一路前行,不久就到一座山腳下,山路比較陡,開車一路爬坡,上到山頂。
  • 大明完人王陽明:我想跟這個世界談一談|王守仁|傳習錄|心學|儒學|...
    這是之前從未有過的一個文化現象,可以說,心學造就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場全民向學的熱潮。為什麼心學擁有如此之強的感染力?如此之強的傳播力?而且,在當時——人們如何看待王陽明?又如何看待心學呢?使用外力強制,固然可以造就他「負責任」的表象,但這實則造就偽善——他可以一邊做皇家私產(當所有人都喪失主體性,則天下為皇家之私產)的盜賊,一邊大言不慚地宣講奉公守法。宋亡之後,「致君行道」幾成絕唱。
  • 王陽明:心是一切善惡的本體之源,看王陽明心學的智慧,感悟人生
    大明王朝,從弘治開始,突顯出一個特質,就是文官開始備受重用,且歷朝皆是人才輩出,從鐵血首輔張居正,兩袖清風的海瑞,再到扶大廈與將傾的于謙,聲明雀鶴的一眾文臣為明史書寫了濃重的筆墨,若要論那位"大賢"為後世留下了重要文化遺產的話,被後世成為'小聖人'的陽明先生,王守仁,當論大明文臣之魁首
  • 王陽明與心學鼻祖陸九淵,思想的傳承和發揚光大
    陽明先生在自己寫的很多文章中反覆強調一句話:「聖人之學,心學也。」心學,如果稱為「陽明心學」,則是主要強調明朝時期王陽明的學說,其三大主要的核心思想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陽明心學強調王陽明個人的思想和成就,跟朱熹的理學相對。
  • 王陽明的心學是怎樣的?如何用思想平定明朝的宸濠之亂?
    什麼是王陽明的「心學」? 有人說,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半聖人,第一個是孔子,第二個是王陽明,半個則是曾國藩。王陽明被稱為聖人,其實就是因為他提出了「心學「思想。心學"是儒家的一個分支學派,主要強調內心的修煉,他曾說「心即理」。王陽明認為,每個人內心都具備良知,而良知可以讓人了解天理,也就是事物運行的最高法則。既然天理在我心中,那麼,我唯一要做的就是用實踐去驗證內心的天理。 可是,由於內心經常受到個人私慾以及外在環境的影響,導致良知經常被蒙蔽。
  • 王陽明高祖精通卜術,臨終卜卦28字預言,百年後在王陽明身上應驗
    他生而不凡,在母腹中足足待了十四個月才降臨人世間,出生前奶奶又夢到神仙送子,五歲時巧遇高僧指點,少年時又屢遇相士、老道點撥和預言,而且每每應驗。王陽明通過一生的修行,不僅精通儒釋道三家之精髓,而且文武雙絕,悟道後左手執卷講學授業,右手撫劍叱吒三軍,是歷史上罕見的大聖人、大豪傑、大儒學家。如此神奇的人物,真乃幾百年一遇。
  • 王陽明做一怪夢,夢中作一預言詩,41年後預言成真,夢境成現實
    王陽明做一怪夢,夢中作一預言詩,41年後預言成真,夢境成現實王陽明——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曾國藩曾這樣評價他:「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古代人覺得夢鏡能夠預兆著將來的在歷史上兇吉,在歷史上也確實有周公解夢的人應驗了那些事,例如朱元璋曾有過1個噩夢,劉伯溫就為他周公解夢說不久後會出現喜事產生,果真3天後張士誠投降,夢鏡講解應驗如願以償。
  • 王陽明心學思想:用「致良知」揭開人性面紗,用「光明心」昭日月
    一次與師塾先生討論何為天下最要緊之事,老師自信給出了無可辯駁的完美答案:「讀書做官」。他就不同凡俗,認為「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天下最要緊的事是「讀書做一個聖賢的人」。人這一生的意義和價值究竟在何處?其實那時王陽明的心中已經有了心學的種子:我只對自己的心俯首聽命。
  • 楊劍平先生談王陽明的心學
    一、心外無物是儒家心學的理論根據有人說王陽明其心學的「心外無物」與西方哲學史上貝克萊的主觀唯心主義「我思故我在」是一致的。其理由是來自「巖石樹花」的一個典故。一天,王陽明與學生們到野外看到山的巖石上有一棵花樹,十分豔麗。
  • 王陽明:真正有本事的人,落魄時這樣做,沒錢沒勢,照樣出人頭地
    當初王陽明,被宦官劉瑾陷害,然後被貶,36歲那年,去到了龍場頓悟,可以說,人生已經到了谷底,但這也是王陽明的人生轉折點,在龍場,王陽明先是讓自己生存下來,然後每天修行,直到有一天,他終於悟出了王陽明心學,還從此成了聖人。
  • 王陽明心學影響深遠,但他才是明朝「一哥」,貢獻和影響力巨大
    王陽明心學影響深遠,但他才是明朝「一哥」,貢獻和影響力巨大 在明朝276年的歷史中,出過許多偉大的人物。《永樂大典》的編撰者解縉、連中三元的奇才商洛、延續大明200年國祚的于謙等等,這些人都深深被刻在歷史功勞簿上。但是,當我們說到「大明第一人」時,總會想到這兩個名字:王陽明和張居正。
  • 王陽明的心學流派為什麼走向沒落
    王陽明心學具有思想解放的意義,提倡獨立自主的思想意識,不盲從權威,人人都可以為聖人,講究個人的對內自省和對外實踐的統一,致良知。  王陽明心學是明朝中後期思想啟蒙的開始,明朝中期以後心學佔統治地位的。王陽明對心學進行完善並發揚光大,在士大夫心裡佔據了主要地位,程朱理學(也就是八股文)在他們心中越來越沒有地位。
  • 王陽明及其心學的現代啟示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觀,說的既是學習,也是行動;既是對學生的要求,更是對自己的要求。他一生都身體力行踐履這一主張。陽明心學作為儒家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中發揮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其學說不僅盛行於明代中後期,而且深刻影響了近現代中國甚至亞洲地區的社會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道德規範。今天,我們從王陽明及其學說當中,能夠得到什麼有益的啟示呢?
  • 王陽明的傳奇人生,百死千難中得來的陽明心學
    16歲的王陽明覺得這是自己為國效力、顯露身手的機會,他寫了一份長篇奏摺,結合他的兵法知識和考察經驗,審勢謀策,請纓帶兵去徵討。他託父親把奏摺轉呈皇上,父親痛斥他為「狂生」。 事實上,孔夫子曾說過: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王陽明之所以對「武備」如此重視,在於他堅定地認為:儒者如只會讀聖賢書而不會用兵,那無疑是一種恥辱。
  • 王陽明心學精華:這4件事是人生根本,現在知道還不晚!
    比起之前的一些大師,毫無疑問,王陽明受到現代人特別的偏愛。偏愛王陽明的理由也很簡單:王陽明「知行合一」,他講的很多道理,他自己都做到了。讀他的書,可以把他的一生作為例證,而不需要再到歷史中去找尋。比如:他告訴我們事業如何更成功,而他本人就是一個文治武功冠絕一時的成功者;他告訴我們如何修身養性,脫離低級趣味,而他本人也被公認為五百年一出的「聖賢」。這一點,王陽明跟他之前某些只擅長說教的大師就很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