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心學是怎樣的?如何用思想平定明朝的宸濠之亂?

2020-12-14 騰訊網

點擊關注,沐子讀史,換個角度看世界。

王陽明創造的「心學」,不僅僅是一種學說,也包含了一種戰無不勝的法則。王陽明曾利用「心學」中的「心理學」思想平定了明朝宸濠之亂,並創下不世之功……

1519年8月20日,明代大儒王陽明利用"心學"中的「心理學」思想平定了「宸濠之亂"。

什麼是王陽明的「心學」?

有人說,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半聖人,第一個是孔子,第二個是王陽明,半個則是曾國藩。王陽明被稱為聖人,其實就是因為他提出了「心學「思想。心學"是儒家的一個分支學派,主要強調內心的修煉,他曾說「心即理」。王陽明認為,每個人內心都具備良知,而良知可以讓人了解天理,也就是事物運行的最高法則。既然天理在我心中,那麼,我唯一要做的就是用實踐去驗證內心的天理。

可是,由於內心經常受到個人私慾以及外在環境的影響,導致良知經常被蒙蔽。那麼,人就必須要不斷調整自己的內心,了解人類內心的運行機制,從而發現天理,這其實就有點像我們現在所說的「心理學「思想。

不過,我們要注意,「心學"雖然不等於"心理學,但是「心理學"卻是是王陽明"心學「思想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也是他與前代學者,比如"心學「開創者宋代陸九淵最不同的一點,就是王陽明更強調要琢磨自己和對方的心理運行機制。正是因為王陽明強調"心理學",所以他的思想影響了後世很多政治家和軍事家。比如,中國的曾國藩、蔣介石,日本的"軍神」"東鄉平八郎等。東鄉平八郎的座右銘就是「一生伏首拜陽明。

那麼,王陽明"心學"中的「心理學「思想究竟有多厲害?

我們就通過王陽明平定藩王的叛亂,來看看「心學」的威力。在講述王陽明平定「宸濠之亂"之前,我們需要明白一個社會背景。

朱宸濠為什麼要發動叛亂?

第一,朱宸濠的祖先曾被明成祖朱棣欺騙,這讓朱宸濠內心不平衡。朱宸濠是開國皇帝朱元璋的五世孫,朱權的後裔。當年,還是藩王的明成祖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朱棣為了獲得更多兵馬,他請求英勇善戰的朱權幫助。朱棣對朱權許諾,如果能獲得天下,將分一半土地給朱權。

可等朱棣獲得了天下,卻不提這個承諾了。朱權想退而求其次,去繁華的杭州做王爺,可就連這個請求都被朱棣拒絕了。最後,朱棣只給了他當時還非常貧窮的南昌作為封地。朱權的後代,對此非常不滿,但是由於實力懸殊,他們只好忍辱吞聲。直到朱宸濠當了寧王之後,他才覺得機會來了。

什麼機會呢?

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荒淫無度。這也是朱宸濠決定發動叛亂的第二個原因。正德皇帝將朝政全部交給宦官劉瑾管理,每天只知道飲酒作樂,與後宮嬪妃廝混。《明史》上就記載,說從正德皇帝開始,明朝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宦官劉瑾借著皇帝的名義飛揚跋扈,掠奪百姓的錢財,梃杖對他有意見的大臣,大明朝逐漸喪失了人心。這讓朱宸濠覺得只要振臂一呼,人們就會擁戴他。

話說朱宸濠暗中積蓄力量,招兵買馬,訓練軍隊。經過十年時間,朱宸濠訓練了七萬士兵,還招攬了眾多亡命之徒。1519年,朱宸濠覺得,羽翼已經豐滿,他殺掉了江西巡撫和按察使,正式宣布起兵造反。朱宸濠起兵的時候,王陽明在幹什麼呢?他正路過江西,前往福建出差。當王陽明聽說叛亂的消息,立即召集了一支三萬多人的隊伍,其中三分之二是沒有接受過訓練的民兵,可以說,雙方的實力十分懸殊。可就在這樣實力懸殊的情況之下,王陽明卻僅用了43天,就消滅了這支籌備十年的叛軍。

他用了什麼方法呢?

主要方法就是"心學」中的「心理學」思想。

王陽明分析了敵人的戰略。王陽明認為,朱宸濠無外乎有三個計策,上策,是率軍直搗京城;中策,則是攻擊明朝的陪都南京;下策是讓軍隊留在南昌,在這裡建立大本營。如果朱宸濠實行前兩個策略,不但叛軍數量會不斷壯大,同時也會給朝廷帶來巨大的破壞。

於是,王陽明決定,就讓朱宸濠留在南昌。他派人四處散布假消息,說有幾十萬大軍正奔赴江西。他故意讓人帶著調兵的假公文去南昌,讓假公文落到朱宸濠的手裡。

有人問,朱宸濠會相信這些假消息麼?王陽明回答,不需要他相信,至少他會生起遲疑的心,只要他一遲疑,就大勢已去了。

果然,朱宸濠疑神疑鬼,最終決定留在南昌,為應戰大軍做準備。這為王陽明集結部隊,留下了寶貴的時機。

最終,雙方在鄱陽湖進行了最後決戰。這已經是明軍在鄱陽湖上的第二次大規模軍事行動。

一百多年前,朱元璋以少勝多,用2萬人大敗陳友諒6萬人,為統一江南奠定了基礎。王陽明開始對士兵們使用心理戰,他命官兵放出十萬免死木牌。此時的叛軍士兵,也已預感到朱宸濠的反叛不大可能獲得勝利。大家拼了命去搶免死牌,希望未來能夠以此保命。頓時,朱宸濠的大部隊就潰散了。

第二天,朱宸濠收拾殘部,組建了一支敢死隊,打算做最後一搏。就在雙方打得熱鬧的時候,王陽明命人豎起了一面大旗,上面寫:"寧王已擒」。敢死隊看領導都被擒了,紛紛投降。最後,朱宸濠束手就擒,被帶到京城斬首。有戰報顯示,王陽明平叛,斬首4459人,燒毀敵船746艘,而自己的士兵只陣亡了68名。

後來,有人問王陽明,你到底用了什麼兵法、謀略?

王陽明說,哪裡有什麼用兵之術啊。我的秘訣就是儘量讓自己的內心平和,做到比對手更冷靜。敵人非常聰明,所以他們一遇到變化,就會患得患失。但是,我卻可以捨棄外在環境對我的影響,從朱宸濠個人的需求出發,分析他接下來的選擇和行動。王陽明對寧王的勝利,其實是「心學」中「心理學"的勝利。

從王陽明用"心學」平定"宸濠之亂"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有的時候,我們做事太想獲得成功,所以往往就自亂陣腳。因此,我們要學會"冷靜」讓自己的想法更加客觀。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的心學是怎樣的?如何用思想平定明朝的宸濠之亂?
    王陽明創造的「心學」,不僅僅是一種學說,也包含了一種戰無不勝的法則。王陽明曾利用「心學」中的「心理學」思想平定了明朝宸濠之亂,並創下不世之功…… 1519年8月20日,明代大儒王陽明利用"心學"中的「心理學」思想平定了「宸濠之亂"。
  • 王陽明與心學鼻祖陸九淵,思想的傳承和發揚光大
    王陽明心學是一個時下很流行的詞彙,以致有些人以為心學就是王陽明開創的。而真正對心學推本溯源,可以上推到南宋與朱熹同時代的陸九淵,陸九淵本人被稱為心學的開山鼻祖。如果再把陸九淵的思想往上溯源,則可以上推到孔子、孟子甚至更早。
  • 明代思想家,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
    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故學者稱其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王守仁作為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釋道,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著有《王陽明全集》《傳習錄》《大學問》《王文成公全書》等代表作品。後因起兵平定宸濠之亂,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
  • 王陽明如何用心學平亂
    漢族,明代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王守仁是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他仕於孝宗、武宗、世宗三朝,自刑部主事歷任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接連平定南贛、兩廣盜亂及宸濠之亂,因功獲封新建伯,成為明代因軍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晚年官拜南京兵部尚書、左都御史。嘉靖七年十一月(1529年1月)逝世。明穆宗時追贈新建侯爵,諡號「文成」。
  • 曾國藩和王陽明軍功和文化造詣都相似,到底誰更強一點?
    王陽明平定宸濠之亂;創立"陽明心學",著作《傳習錄》,《王陽明全集》。看之下,確實兩者軍功和文化造詣都相似,都屬於文武雙全之才,但是經過我的一番考察,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戰爭態度:王陽明平定民變後親自勸降。曾國藩打敗敵人後,對其燒殺搶掠。軍績:王陽明自備戰至平定寧王之亂用時43天。
  • 王陽明先生有哪些傳奇故事?
    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1519年寧王朱宸濠發動宸濠之亂。宸濠之亂是君權和官權矛盾激化產生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前輩們的恩怨。時任汀贛巡撫、僉都御史的王陽明知道後舉兵勤王,於1519年七月二十日攻下了南昌。二十四日二人在南昌東北開戰,部下被燒死淹死的有三萬餘人僅兩日朱宸濠就大敗,其與部下都被生擒。
  • 王陽明的治理策略與法律思想
    他是明中葉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學說,且能統軍徵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其學說世稱「陽明學」,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他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等軍功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諡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著有《王文成公全書》。
  • 王陽明的心學到底有多牛,為何如此受多國歡迎,看完你就會懂
    說起思想家王陽明,相信大家都知道。王陽明一生歷經坎坷,廷杖,大獄,刺客、被貶,被誣,他的一生有太多不如意。王陽明一生最大的成就不是平寧王之亂,他最大的成就是創立心學!龍場悟道後,陽明先生創立了心學,心學的核心則是知行合一,這也是我們這個民族自古以來所缺少的。
  • 王陽明心學思想:用「致良知」揭開人性面紗,用「光明心」昭日月
    ,他傳承和發揚儒家思想,創立陽明心學,挑戰並打破宋明時期官方統治思想——程朱理學,是朱熹後的另一位大儒,為儒學思想的又一文化高峰。明之中葉王陽明出,中興陸學,而思想界之氣象又一新焉。——蔡元培陽明心學思想影響深遠,是曾國藩、梁啓超等許多名人的精神導師。 心學遠播日本等國,是日本明治維新的思想基礎。
  • 王陽明,提倡知行合一,創立了陽明心學,影響很大
    王陽明的本名是叫王守仁,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王守仁天生有特殊的氣質。祖父根據《論語·衛靈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為他改名為「守仁」,隨後他就開口說話了。他的父親王華喜愛紹興的山水,才舉家離開餘姚,移居紹興。幼年的王守仁,有著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擁有一個非常優越的學習環境。
  • 王陽明心學到底有多大影響力?看看這些偉人就知道了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左傳》王陽明被稱為「治學之名儒,治世之能臣「,他的故居有一副楹聯: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萬人師。因平定宸濠之亂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諡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
  • 中國人不能不知:500年來頭號大家,堪稱文武全才明朝一哥 王陽明
    想必大家都知道儒家始祖,中國著名的思想家,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孔聖人;也應該了解被後人尊稱為亞聖的孟子。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可以與孔孟並稱,號稱五百年來最偉大的思想家,明朝一哥—王陽明。王陽明本名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釋道,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
  • 《做人:王陽明心學的真正傳習》五個法則讀懂明朝一哥心學思想
    說起這赫赫有名的王陽明,熟悉明史的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他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開創了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學說之一,陽明心學。古今中國不少名人都是他的崇拜者,連被後人稱作是半個「聖人」的曾國藩都是王陽明的迷弟。王陽明更是被一些現代人調侃稱其為「明朝一哥」。
  • 明朝一哥王陽明到底有多牛?
    幾年前,當年明月在暢銷書《明朝那些事兒》中對王陽明極力推崇,思想豐富、語言幽默的通俗版陽明傳記《明朝一哥王陽明》讓許多人知道了王陽明,浙江大學董平教授在央視「百家講壇」講述《傳奇王陽明》,更是將這位從前只有思想史研究者才熟知的先哲推到大眾面前
  • 寵臣為討好皇帝,給王陽明「穿小鞋」,他用了一個計謀巧妙化解
    今天我們來說一下素有「明朝第一奇人」之稱的王陽明。王陽明,又名王守仁,浙江餘姚人,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創建陽明心學,心學的集大成者,奠定了明朝心學發展的歷程。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思想,令後世受益無窮。
  • 大明王朝的正反面:宸濠之亂,「叛臣」「昏君」與「聖人」的對決
    在明朝,不乏藩王起兵的事件,如朱棣「靖難之役」,仁宗年間朱高煦的反叛。但有一場藩王叛亂,成就了一位聖人,間接害死一位皇帝,雖然處心積慮卻以草草失敗告終。正德年間的「宸濠之亂」,表現了大明王朝的正反兩面,也為大明王朝的國運走勢埋下伏筆。
  • 王陽明:心是一切善惡的本體之源,看王陽明心學的智慧,感悟人生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以上四句,是王陽明的心學中,最核心的內容,很多人也稱之為「四字教」。簡而言之的寓意是「心是一切善惡的本體之源,人的意念一動就產生了善惡。如何判斷善惡,分辨善惡才是真正的良知」。
  • 中青報社重點培育歷史正劇《天地人心·王陽明》舉辦新聞發布會
    14個月才出生的他,本就命途多舛,但他少年立志、官署格竹、江北訣囚、彈劾劉瑾、被陷遭貶,依然對真理追求不變,直到龍場悟道才開始走向光明,此後贛南剿匪、平定宸濠之亂,提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學之道,用自己一生的實踐證明,人是可以通過修身磨礪而成就一顆通透光明無私之心,方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 王陽明與黃平飛雲崖
    因此,赤有「黔南第一洞天」的美譽,而像哲人王陽明的《公館記》,只是眾多珍貴墨寶之一,但恰恰是他鮮為人知的《公館記》,把黃平飛雲崖名勝和他自己的「心學」,都推向了一個較高層次,進入了一個新的高度,讓更多人了解了黃平飛雲崖的美,感悟到了王陽明「心學」的絕。
  • 王陽明與心學鼻祖陸九淵,思想的傳承和發揚光大
    王陽明心學是一個時下很流行的詞彙,以致有些人以為心學就是王陽明開創的。而真正對心學推本溯源,可以上推到南宋與朱熹同時代的陸九淵,陸九淵本人被稱為心學的開山鼻祖。如果再把陸九淵的思想往上溯源,則可以上推到孔子、孟子甚至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