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陽明心學的人一定要學《大學》?

2020-12-24 騰訊網

這是靜之兄第1189篇原創,累計原創230萬字

01

開講《大學》,首先必須回答一個現實問題:《大學》有什麼用?

但凡一門學問,總是為了解決某類或者某個具體問題而起。否則,便沒有存在的必要。

尤其當下,社會發展的節奏越來越快,大家都挺忙的,實在沒有興趣去學一門無用的學問,更浪費不起這個時間。

那麼,《大學》有什麼用,以至於值得我們去學習?

02

我先分享一個故事。

我曾在深圳圖書館和東莞圖書館開設陽明心學系列講座,每堂課結束前,我都會講這麼一句話: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無論各位在課上聽懂了多少,只要拿回去用,就會有效果,無效找我。

此時,聽眾們往往報之以熱烈的掌聲,似乎在告訴我,他們都聽懂了。有時我不放心,會問多一句:誰能說說看回去後該怎麼用起來?環顧一圈,看到的卻大多數是茫然的眼神。我知道,聽眾們並沒有真正聽懂。

為什麼聽眾們會似懂非懂?後來我思考,關鍵還是因為不知道從何處著手下功夫。不知道怎麼下手,自然也就不知道如何去用了。

這就像一個從沒吃過甘蔗的孩子,拿著一根甘蔗,橫豎都不知道該從哪下嘴。又像一個沒有梯子的人,眼睜睜的看著樓上的人在大嘆風景優美,卻無處攀登。

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這就要用到《大學》了。

03

《大學》是什麼?

恐怕大多數人第一反應便是:這是關於大學的研究吧?

非也。此《大學》非彼大學。

朱熹曾說過,男子20歲以下要讀小學,上了20歲,就要讀大學了。朱熹提到的大學,似乎有些類似如今的大學。

不過,二者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樣東西。如今的大學,一般指的是高等教育機構,而朱熹所提的大學,更多指的是一門關於「大人之學」的學問。

04

至於什麼是大人之學,王陽明曾說過,就是成為聖人的學問。所謂的「大人」,不是指成年人,也不是對官員的稱謂,而是聖人,有的地方又叫做「君子」。

《大學》就是關於如何入門、修成聖人的學問,它是孔子的學生曾參寫的,屬於儒家經典四書五經中四書的一種。

我們知道,所謂的四書,分別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對應的作者分別是曾參、子思、孔子、孟子。四書記錄的都是自堯舜以來的歷代聖賢們如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論與事跡,採用類似MBA的案例式教學,手把手的教人們如何成為一個聖人。

05

聽起來,聖人與我們太遙遠了,似乎與我們的生活無關。其實不然,聖人只是一個名稱,它代表的是那些能夠熟練掌握人間規律,有能力圓滿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人,俗稱高人。

高人們其實都是一些凡人,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一點都不遙遠,也並非可望而不可即,實在是可以通過學習練就的。

舉個例子,在每一個人的朋友圈,都會有至少一個高人,處在同樣的環境,過著類似的生活,運氣卻超好,無論做什麼都很容易成功,不是比其他人更有錢,就是比其他人更大官。

我的身邊,就有三位官場上的高人。一位是我的大學師兄,四十歲不到,就當上了深圳的正廳級領導;另一位是我的研究生同班同學,也是四十不到成為了深圳的正廳級領導;還有一位是我的高中同學,最近得知,他不久前被提拔為廣州一個區的副區長,應該算是副廳級領導了。

廳級幹部,已經躋身於高級領導的行列了,在絕大多數幹部窮其一生都難以逾越縣級的背景下,他們算是非常幸運的了。

06

可以說,我的這三位同學,都是官場上的高人,但他們也是有血有肉、有家有小的普通人。

他們之所以可以超越同儕,就是因為比一般人更早的掌握了人間規律,具備了圓滿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能力。

而這些能力,是每一個人與生具有的,也是後天可以通過自我修養去找回的。

《大學》就是教我們如何下手去做好自我修養的學問,往大裡說,它可以幫助我們經營好人生,往小裡說,它可以幫助我們攻堅克難,順利解決各種現實難題。

07

陽明心學與《大學》又有什麼關係?

陽明心學有本入門「教材」,名為《傳習錄》。《傳習錄》通篇講的,都是對《大學》及四書五經的解讀,最核心的還是對《大學》的闡述。

徐愛當年之所以編寫《傳習錄》,就是認為王陽明對《大學》首章的解讀太精彩,如果不記錄下來,怕以後會忘記。

因此,如果不學好《大學》這門課,《傳習錄》無論如何也是學不好的。而《傳習錄》沒學好,陽明心學又怎麼能學好?

08

陽明心學被譽為「堯舜正傳,孔氏心印」,意思是它接續了自堯舜以來歷代聖人的衣缽,而《大學》又是聖人之學的衣缽之一,自然無法不去好好學習了。

王陽明在龍場悟道,解黏去縛,從此脫凡入聖。復出後,運用悟道所見去經營人生,居然一路順風順水,不僅立下神奇軍功,還一路官運亨通,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裡就從一個六七品的主事竄到了二品的尚書,實現了職位上火箭般的升遷。

這一切,恐怕都與他在龍場期間努力研習《大學》等儒家經典,並且將它們學透、打通有莫大關係。王陽明自己從《大學》裡得到了巨大的好處,功成名就後便逢人必談《大學》,強調它是登天的梯子,是入室的門戶。

不難看出,學陽明心學,《大學》是必修的。

09

《大學》主要有兩個版本:一是朱熹編著的《大學章句》,二是古本,也即原汁原味未經加工的《大學》。

王陽明認為,朱熹的修訂是錯誤的,古本《大學》通順、易懂,代表了堯舜正學。因此,他大力的推行古本《大學》。

王陽明的這一「復古」行為,放在當下,了不起只是學術爭論,但在當時,卻很容易被視為異端邪說,嚴重的甚至有被殺頭的危險。這是因為有明一代,獨尊朱熹的《大學章句》,不僅考試只能考《大學章句》的內容,就連讀書也不能有其他版本。

可見,王陽明當時是冒著生命危險去推行古本《大學》的。

10

雖然時過境遷,但在五百多年後的今天,要看到古本《大學》,也是不容易的。我們從書店買到的《大學》,大多都是朱熹版,古本實屬難覓。

即使少有的古本版本,在編排上也有不同。比如,南懷瑾採用的版本與王陽明所採用的版本就有很大的不同。更不用說對《大學》的解讀了。

從今天起,我將開始解讀《大學》。採用的版本,則是原汁原味的王陽明版。不過,因為解讀需要斷句,所以我又參照了清朝翰林院大學士們給康熙皇帝講解《大學》時的斷句,逐條解讀《大學》。

11

話說,康熙皇帝連續15年,每天不間斷的學習四書五經,都快把翰林院負責給他講課的大學士們熬瘋了,這股堅韌求學的精神,令人萬分敬佩。康熙之所以能成為一位偉大的皇帝,由此可見一斑。

康熙是皇帝,日理萬機,百忙之中尚能十五年如一日的堅持學習,我們這些普通人,每天可供學習的時間充裕,又有什麼理由偷懶呢?

再說,學好了《大學》,就相當於掌握了登堂入室的鑰匙,無論求錢、求官、求學、成事、經營家庭、經營人生,都將無往而不利,盡善且盡美。

這等誘惑,還不夠大麼?

去年今日文章:《靜之兄 | 新年第一句祝福說啥好?》

靜之兄,專注傳習陽明心學

建議通過意念關注

相關焦點

  • 陽明後學與陽明心學的變異
    不少對初學心學的愛好者都有這樣這樣問題:為何陽明心學沒有取代程朱理學?有的愛好者還簡單地認為心學倡導人性解放、不利於統治者等。事實是怎樣呢?筆者帶大家了解一下陽明後學。這使學派大盛,也合乎王陽明心學「愚夫愚婦可學」的觀點,又為陽明心學的流弊打下基礎。王艮說:「聖人之道,無異於百姓日用;凡有異者,皆謂之異端。」在他看來,因為百姓日用已經是聖人之道,所以沒有刻意去做功夫的必要。泰州學派的傳人,如羅汝芳、周汝登等,都是崇尚虛無、沉迷禪學道術的,直至學派背離儒家「尊德性而道問學」之宗旨。
  • 陽明心學真是無用之學嗎?(續)
    我們接上篇再論陽明心學看來。此位先生後接著說到「陽明心學是亡國之學」。其中又言「陽明後人李贄與利瑪竇私交甚好」,甚至說李贄是個「文化洋奴,砸自己的鍋,舔別人的腳。他死的一點都不冤。」這裡觀點實在是謬誤。
  • 陽明心學
    陽明心學深刻影響了明治維新,已經是國際學界的共識。岡田武彥先生甚至認為,中國陽明心學在明亡以後,「遭到空前激烈的非難」,「然而在日本,陽明學則得到了徹底的發展」。  對朝鮮的影響。朝鮮半島大約在陽明逝世前後就已經了解了陽明心學,有「朝鮮朱子」之譽的李退溪甚至撰寫了一部《傳習錄論辯》,專門駁斥陽明心學。退溪的巨大影響力,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朝鮮陽明心學的發展。
  • 學陽明心學
    最近一直在研究陽明心學,說起王陽明,其實這個人我很多年以前就知道,拿今天的話來說那就是這個人名氣很大,被稱為明朝一哥。那咱來說說為啥說他的名氣很大:最開始看的是酈波老師百家講壇的《五百年來王陽明》,講的太好了,非常推薦大家去看一下,不管你是否對陽明心學有興趣,都非常值得去看一下,你肯定能被酈波老師幽默風趣的表達所吸引,也能對王陽明這個人的一生有個整體的認識。
  • 我的儒家文化學思歷程:從陽明心學到心學心理學⊙張辰
    我是張辰,山西晉城人,晉城知行書院山長。張晉寶老師邀請我找個主題在書院聯盟群裡做個分享。我覺得我們既然形成這樣一個團體,首先需要相互認識一下,熟悉一下,成為朋友、道友,因感受到彼此的存在,而有著「吾道不孤」的溫暖。今天我就自己的一些學習心得與個人成長的心路歷程,與我為什麼學習傳統文化,為什麼要開辦書院以及目前知行書院在做什麼事情,同大家做個分享。讓我們通過微信的直播,對彼此有個直觀的認識與了解。
  • 陽明心學為什麼如此厲害?易慧學創始人如是說(道破天機)
    時過27年多,已然如此,每天都不敢閒滯,世界很大,「牛人」太多了,因此要想「出頭」,必須多和出頭之人接觸,觀其行,聽之言,近乎可成!自古高人皆有明師引向,去年貴金拜師求得建功立業之法,初有長進。明師常言:明史方可明向。
  • 陽明心學真是無用之學嗎?
    再看他所提孟子之言,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置敬其兄弟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此句不正是陽明遺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中的寫照嗎?而孟子說的「良知」、「性善論」在陽明心學中則為「致良知」,王陽明解釋到「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簡單說來就是,其實就是力所能及的行好事,不用刻意的讓外人知道,這是你內心天然知道的是非善惡。
  • 修習陽明心學,一定注意這個最常見的大坑
    陽明心學蘊含著中華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文化智慧的集中體現,陽明心學影響力越來越大,但是修習陽明心學,也需要注意其中的一些「坑」,其中最常見的一個坑,就是學陽明心學後,整天只關注自己的「心」了。心學學習後最容易陷入的坑,就是學心學後,整天就只關注自己的心了,甚至一有時間就閉上眼睛「觀照」自己,念念不忘自己的心。心學的核心,是通過自己身體連結天地萬物的這個虛靈之竅,修正我們的身體與世界的關係,陽明先生天地萬物一體之心,實際是自己與世界關係的重新建立。
  • 專家學者齊聚王陽明故裡探討「陽明心學」
    ,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將共同探討「陽明心學」。其中「陽明心學與變革」中國國際學術峰會和「陽明心學與青年擔當」酈波專場講座備受關注。今天(31日)上午,「陽明心學與變革中國」國際學術峰會在寧波餘姚市舉行,國內外專家、社會各界等400餘人將參加此次論壇。
  • 南哲思享|李承貴:論席書對陽明心學的特殊貢獻
    摘 要作為王陽明的知己和道友,席書為王陽明心學究竟做出了怎樣的貢獻?就目前陽明學的研究成果看,似乎少專文涉及。基於這些文獻,大致可將王陽明講學文明書院的情況歸納為:席書率領諸生拜陽明為師,並與陽明切磋學問,聽講者常常有數百人之多;陽明所講內容為心性之學,其中以知行合一、良知學為主;陽明的講學使貴州人了解到「心性之學」、「良知之學」、「知行合一之學」等令他們耳目一新的學問和觀點,陽明的講學產生了開化啟蒙作用; 陽明的講學,聽講者動則數百人,這些人程度不同地接受了陽明的思想觀念,從而成為陽明心學在貴州生根發芽的種子
  • 再學陽明先生——王守仁
    王守仁,別號陽明,是儒家心學的集大成者,其一生創立心學、教化世人、平定天下,實現了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是歷史上公認的聖人(歷史上公認的聖人有二個半,兩個指孔子、王守仁,半個指曾國藩),五百年來,能把學問在事業上表現出來的,只有兩人:一為明朝的王守仁,一則清朝的曾國藩。
  • 第四屆中國陽明心學高峰論壇研討會暨新聞發布會隆重召開
    廖祥忠校長表示,中國傳媒大學成立陽明書院,既是學校學科建設的需要,又是國家和民族的需要。中國傳媒大學正在進行學科建設,集中力量建設藝術學理論,藝術傳播的發展可以和陽明心學發展相結合。陽明思想是能夠落地的,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陽明書院要充分發揮中國傳媒大學的優勢,起到研究、傳播、和培養人才的作用,代代相傳把陽明心學發揚光大。
  • 「陽明心學」為何在日本獨樹一幟,甚至反過來影響起源地的中國
    天降將大任於斯人,所以日本陽明學在中國清末、改革開放後兩次回傳大陸,為中國陽明學的枯木逢春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然後驚人的巧合是日本再次將陽明心學傳回大陸。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將陽明心學回傳大陸的重任落在了岡田武彥的肩上。 日本當代大儒岡田武彥 ,無疑是陽明先生的終極鐵粉。1986年,岡田武彥率領以九州大學為代表的日本學術代表團訪問大陸,探訪陽明遺蹟,追尋心中聖賢的腳步。當日本學術代表團一行到達紹興陽明墓前,心情極其沉重。
  • 陽明心學讀書會:「心學的智慧」
    他創立的陽明心學,曾經影響了很多人,其中包括曾國藩、毛澤東、孫中山、梁啓超、岡田武彥、稻盛和夫等,其影響遠至日本、韓國、東南亞及歐美等國家。關於陽明心學,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作為中國人,不可不知王陽明。」
  • 學心學智慧,做自己人生旅途的優秀「駕駛員」
    陽明心學認為,身之主宰為心,心之靈明為知,知之發動為意,意之所在為物。司機駕駛技術不合格的危險,每個人都清楚。但對於人生,我們的心,就是我們自己人生旅途的「駕駛員」。但有時候,我們卻表現得像個不合格的「司機」。下面列出高明的「司機」與蹩腳的「司機」各自的特點,看看我們像哪一個?
  • 問藥丨略答陽明心學與禪宗宗趣之異同
    故據蓮池大師所判,陽明心學之「良知」,未離於「妄」,但可言「良」,不可言「真」。雖然,雲門麥浪懷禪師在《宗門設難》中也有為陽明回互之語:問曰:雲棲大師謂,良知非真知。又云:王陽明於佛法未有深得。斯言何謂也?答曰:學道之人,切莫競執名言,貴在真實體認。用處幽玄,體認得真,是亦可也,非亦可也。體認不真,是亦不可,非亦不可。何則?
  • 岡田武彥為何潛心研究陽明心學?聽聽他弟子怎麼說
    為研究陽明心學,他曾親訪中國八省區八十餘縣市,行程兩萬餘裡,又親自捐款並大力募款,修復中國境內多處陽明墓和紀念碑亭,對於推動當代中國陽明心學及傳統文化的發展厥功至偉。岡田武彥六十八歲提筆,九十三歲完成,花費了二十五年的心血寫就的陽明通俗傳記《王陽明大傳: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成為了解王陽明生平和思想的權威作品,中文簡體版出版後持續暢銷。
  • 中國人大博士在山西中北大學講述陽明心學
    李安——陽明心學的傳遞人2009年是李安老師與陽明心學的邂逅的時間,在中國人民大學讀博士的他,在給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哲學博士課程班上課時第一次給學生引入了陽明心學的內容,從這個時候起,就開始了陽明心學與中國企業管理相結合的過程。
  • 千萬別把「陽明心學」當成人生秘籍
    這個道理就像曾經聽過的那個笑話:一呆子與人說自己吃了八個饅頭才飽了,早知道就直接吃第八個了。陽明心學只是一個結果,在此之前,你是否知道王陽明都經歷了什麼?他七歲作詩,13歲已經讀了四書五經,年輕時通覽經史。
  • 如何理解陽明心學的「格物」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家,欲治其國,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學》《大學》在儒家心性學中起綱領性指導作用,也是陽明心學傳授時用的主要教材,從文章內容可知《大學》的根本在於「格物」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