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榴花照眼明」,詩詞典故照過個人悲慨與時代盛衰

2020-12-06 北晚新視覺網

榴花開於仲夏,即農曆五月,因此五月又雅稱「榴月」。榴花多為紅色,燦若明霞,絢爛之極,有如美人。相傳,楊貴妃曾在驪山遍種石榴。

作者:郭林麗

新華社記者 沈橋 攝

「鳳凰山下榴花發,一杯香露融春雪」,榴花,開在宋詞的仲夏裡,如一闋清麗的詞章,輕輕舒捲,靜靜綻放。或是一曲《少年遊》,看「石榴花下薄羅衣,睡起卻尋棋」;或是夏季新相見,「榴花折得一枝看」;又或是憶舊遊,「閒看昔日題詩處,依舊榴花出短牆」;又或是慶佳節,「榴花一盞濃香滿,為壽百千春」。

榴花,穿越千年的唐風宋雨,穿過山野的長短籬牆,榴花照眼,與你相見。

五月榴花照眼明

石榴原產波斯(今伊朗)一帶,西漢時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晉代張華《博物志》載曰:「漢張騫出使西域,得塗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故有詩云:「何年安石國,萬裡貢榴花。迢遞河源道,因依漢使槎。」張騫從西域引入石榴後,當時在長安上林苑、驪山溫泉宮皆有種植。西晉時,石榴賦大興。潘嶽曾作《安石榴賦》,並贊其為「天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石榴花的花神,是傳說中的鎮宅聖君鍾馗,民間所繪的鐘馗畫像,耳邊大都插著一朵豔紅的石榴花,表達古代民眾的詩意想像。

石榴花開於仲夏,即農曆五月,因此五月又雅稱「榴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竹葉一尊酒,榴花五月天」,「五月榴花妖豔烘」等詩詞皆點明了榴花的花期。石榴花期正值端午,故古人有端午節賞石榴花的習俗,範成大即有詩云「榴花三日迎端午」。江南五月多梅雨,雨中榴花更惹人憐愛,故趙長卿詞云:「梅黃弄雨正頻頻,榴花照眼一枝新。」石榴花開時,新荷正娉婷,榴花與荷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或是「稚荷出水榴花開」,或是「新荷泛綠榴花紅」,或是「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都是仲夏時節的自然詩意。榴花開放,代表夏已深,如李洪詩云「安石榴開夏已深,動人絳萼綠成陰」,文徵明亦有詞雲「庭下石榴花亂吐,滿地綠陰亭午」,都揭示了榴花開放的季節特徵。

石榴花映石榴裙

石榴花多為紅色,色彩豔麗,於綠葉蒼翠之中,燃起一片火紅,燦若明霞,絢爛之極。故在明人的插花「主客」理論中,榴花總是列為花主之一,稱為「花盟主」,輔以梔子、蜀葵、紫薇等,可見古人對榴花的推崇。白居易《山石榴花》中即贊曰「好差青鳥使,封作百花王」。白居易詩中多次寫到石榴花,或贊其明豔,曰「曄曄復煌煌,花中無比方」;或贊其新妍,曰「山榴花似結紅巾,容豔新妍佔斷春」;或贊其繁盛,曰「一叢千朵壓闌幹,剪碎紅綃卻作團」。古詩詞中的榴花,或盛放如火,「榴花滿山紅似火」「榴花又見火初燃」「夜久月明人去盡,火光霞焰遞相燃」;或花如錦緞,「深色胭脂碎剪紅」「誰家巧婦殘針線,一撮生紅熨不開」;或盛如雲霞,「綠陰蔽朝曦,朱豔奪暮霞」。《紅樓夢》中寫賈元春「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元春曾榮耀一時,亦如榴花之盛放。

新華社資料圖

榴花姿態優美,色澤明豔,古詩詞中多以榴花比美人,如「若教移在香閨畔,定與佳人豔態同」。白居易《山石榴花》中亦贊曰「此時逢國色,何處覓天香」。又以「風嫋舞腰香不盡,露銷妝臉淚新幹」寫其楚楚之態。蘇軾詞《賀新郎》中,亦以榴花寫美人,先以「石榴半吐紅巾蹙」寫其姿態,再以「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寫其品格。石榴花瓣層層疊疊,像舞女的裙裾,梁元帝《烏棲曲》中雲「芙蓉為帶石榴裙」,「石榴裙」的典故便由此而來。劉禹錫有詩云「榴花裙色好」,張先有詞雲「石榴花映石榴裙」,黃庭堅有詩云「窗中遠山是眉黛,席上榴花皆舞裙」。古代女子著裙,多喜歡石榴紅色,當時染紅裙的顏料,也主要是從石榴花中提取而成,因此人們也將紅裙稱為「石榴裙」。《紅樓夢》中即有「憨湘雲醉眠芍藥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的情節。

西風後,尚餘數點,猶勝春濃

榴花開時繁盛如霞,花落時亦引人悲戚。韓愈《題榴花》詩云:「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蒼苔落絳英。」借榴花的無人欣賞寫自己的懷才不遇,落寞傷感。許渾亦有詩云:「盡日傷心人不見,石榴花滿舊琴臺。」榴花開時春天已過,亦引起詩人的傷春之愁。歐陽修《榴花》詩云:「榴花最恨來時晚,惆悵春期獨後期。」

南宋詞人王沂孫所作《慶清朝·榴花》為歷代榴花詩詞中傳世名作。詞云:

玉局歌殘,金陵句絕,年年負卻薰風。西鄰窈窕,獨憐入戶飛紅。前度綠陰載酒,枝頭色比舞裙同。何須擬,蠟珠作蒂,緗彩成叢。誰在舊家殿閣?自太真仙去,掃地春空。朱幡護取,如今應誤花工。顛倒絳英滿徑,想無車馬到山中。西風後,尚餘數點,猶勝春濃。

全詞多用典故,化用前人詠榴花的詩詞和故事,寫榴花之哀傷、悽美。上闋開篇即用蘇軾和王安石詠石榴花的典故,「玉局」指蘇軾,蘇軾曾任玉局觀提舉;「金陵」指王安石,因其晚年家住金陵而稱之。開篇寫自蘇、王詠榴花詩詞後,再無續響,花自落寞,負卻南風,不禁有今昔盛衰之感。「西鄰窈窕,獨憐入戶飛紅」,化用朱熹《榴花》詩詞:「窈窕安榴花,乃是西鄰村。墜萼可憐人,風吹落幽戶。」「前度綠陰載酒,枝頭色比舞裙同」,寫榴花可與石榴裙相媲美。「何須擬,蠟珠作蒂,緗彩成叢。」反用溫庭筠「蠟珠攢作蒂,緗彩剪成叢」詩意,寫榴花之天然明豔。下闋運用楊貴妃典故,相傳楊貴妃曾在驪山遍種石榴,「太真」即指楊貴妃,「誰在舊家殿閣?自太真仙去,掃地春空」,物是人非,不勝今昔之悲。「朱幡護取,如今應誤花工」,用《酉陽雜俎》中典故,指唐代處士崔玄在苑中立朱幡保護石榴花的故事。「顛倒絳英滿徑,想無車馬到山中」,化用韓愈「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詩意。最後,詞人以「西風後,尚餘數點,猶勝春濃」作結,既寫榴花開後之凋零,亦寫榴花品格之堅貞。

「五月榴花照眼明」,照進山谷,照進自然,亦照過個人的悲慨和時代的盛衰。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23

相關焦點

  • 「五月榴花照眼明」,詩詞典故照過個人悲慨與時代盛衰
    五月榴花照眼明石榴原產波斯(今伊朗)一帶,西漢時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晉代張華《博物志》載曰:「漢張騫出使西域,得塗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故有詩云:「何年安石國,萬裡貢榴花。迢遞河源道,因依漢使槎。」張騫從西域引入石榴後,當時在長安上林苑、驪山溫泉宮皆有種植。西晉時,石榴賦大興。潘嶽曾作《安石榴賦》,並贊其為「天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
  • 「五月榴花照眼明」,石榴照過每一個人的悲歡和時代盛衰
    花時 五月榴花照眼明石榴原產波斯(今伊朗)一帶,西漢時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晉代張華《博物志》載曰:「漢張騫出使西域,得塗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故有詩云:「何年安石國,萬裡貢榴花。迢遞河源道,因依漢使槎。」張騫從西域引入石榴後,當時在長安上林苑、驪山溫泉宮皆有種植。西晉時,石榴賦大興。
  • 「五月榴花照眼明」,石榴照過每一個人的悲歡和時代盛衰
    花時 五月榴花照眼明石榴原產波斯(今伊朗)一帶,西漢時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晉代張華《博物志》載曰:「漢張騫出使西域,得塗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故有詩云:「何年安石國,萬裡貢榴花。迢遞河源道,因依漢使槎。」張騫從西域引入石榴後,當時在長安上林苑、驪山溫泉宮皆有種植。西晉時,石榴賦大興。
  • 【五月】詩詞日曆|五月榴花照眼明
    【大詩兄評】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一。火紅的石榴花,還有火紅的石榴裙,象徵著這個熱力四射的五月。「五月榴花照眼明」是什麼感覺?美豔繁盛的榴花猛然映入眼帘,仿佛給眼睛吃了網紅冰激凌。這段時間,大詩兄在僻靜的弄堂裡穿行散步,庭院深深深幾許,時常能看到高牆深院後探出一叢榴花。午後的時光慵懶散漫,這榴花真的是提神醒腦「照眼明」啊。
  • 聞喜縣文旅局舉辦《五月榴花照眼明——端午詩詞特展》線上展覽
    【文旅要聞】聞喜縣文化和旅遊局舉辦《五月榴花照眼明——端午詩詞特展》線上展覽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聞喜縣舉行了由縣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縣圖書館承辦的《五月榴花照眼明——端午詩詞特展》線上展覽呈現給廣大讀者。
  • 「網絡中國節·端午」靜海區圖書館「五月榴花照眼明」端午節詩詞展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的意思是農曆五月的第一個五日,即「五月初五」。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天中節等等,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有關端午節的民間風俗,歷史上的記載很多。
  • 美文|五月榴花照眼明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唐·韓愈《題榴花》石榴的長相,便不似中原產物。安石國(亦有稱安國、石國)大抵在今天伊朗附近,說它是西域物產,亦不為過。石榴花開在夏季,故農曆五月又稱「榴月」。《博異記》載一故事。天寶年間,崔元徽春夜遇女伴十餘人,有楊氏、陶氏、李氏等,又有紅衣者,姓石名阿措。其間,來一位封十八姨,諸人皆歌酒以待。
  • 散文薈 | 武劍英:五月榴花照眼明
    五月榴花照眼明武劍英「五月榴花照眼明」,一個「照」字,一個「明」字,而境界全出。若還在,現在也一定翠葉紅花,把小院子照得一片亮紅,可惜去年的九月份,因了拆遷,老媽捨不得它流落失所或者香消玉殞,而易主了。在農村,多數人家的正屋房前,大都栽著一棵石榴樹。一是初夏時開的花兒鮮豔奪目,給小院增添一抹靚麗的風景,賞心悅目;二是深秋時,碩果纍纍,紅彤彤的掛滿枝頭,讓人饞涎欲滴;三是它寓意多子多福,吉利富貴!
  • 散文薈 | 武劍英:五月榴花照眼明
    五月榴花照眼明武劍英「五月榴花照眼明」,一個「照」字,一個「明」字,而境界全出。若還在,現在也一定翠葉紅花,把小院子照得一片亮紅,可惜去年的九月份,因了拆遷,老媽捨不得它流落失所或者香消玉殞,而易主了。在農村,多數人家的正屋房前,大都栽著一棵石榴樹。一是初夏時開的花兒鮮豔奪目,給小院增添一抹靚麗的風景,賞心悅目;二是深秋時,碩果纍纍,紅彤彤的掛滿枝頭,讓人饞涎欲滴;三是它寓意多子多福,吉利富貴!
  •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流坡塢鎮中學民主生活會側記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流坡塢鎮中學教職工民主生活會側記5月是一個美麗季節,「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在今年這個不平凡的日子裡,我們迎來了疫情後的復學——自5月10日,九年級學生復學以來,至五月中旬後,八年級和七年級的學子們也陸續復學,近一個月的時間裡,流坡塢中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教學活動有序展開,廣大師生信心百倍,全身心投入的日常教學中。
  • 來自五月的詩——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五月,早已春光旖人,暖風蕩漾。既沒有剛入春時的料峭之寒,也沒有盛夏時的炎炎浮躁與慵懶。溫和而不疏淡,熱烈但不拘束,天空沉靜,草木欣然。在這淺夏裡,到處都是濃綠,陽光格外的明媚清新溫暖,是一朵鮮豔的太陽花綻放在五月的天空裡,盛開成淡淡的金黃,霞披在萬物枝枝蔓蔓重巒疊嶂綠葉間。
  • 榴花照水,眠琴綠蔭
    榴花照水,照著小橋流水人家,也照出紅塵中的百姓煙火。幾千年來,石榴一直作為吉祥之果被人們歌頌,而石榴花也常讓文人雅士們詩情勃發。韓愈在《榴花》中寫「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王安石說「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蘇軾在《阮郎歸》中寫「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
  •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紅豔似火,十二首榴花詩詞欣賞
    「濃綠萬枝紅一點」— 五月初夏,群芳褪去,石榴花開。榴花,即石榴花,紅豔似火,綠蔭之中,燃起一片火紅,燦若煙霞,絢爛之極。石榴樹姿優美,枝葉秀麗,初春嫩葉抽綠,婀娜多姿;盛夏繁花似錦,色彩鮮豔;秋季果實纍纍,鮮香誘人,既可作為果樹又可作為觀賞樹種,因而常被種植與庭院中,象徵著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石榴作為多子多福的象徵,被視為吉祥之物。古人稱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
  • 洪 泓丨五月榴花照眼明
    了解一株石榴樹,應該從它的花兒開始,我見過的這株石榴樹,且開著灼紅的——那種紅,那灼眼的火苗恰似嬌媚的小姑娘,這樣形容並不為過。看看吧,那在梭形葉掌呵護下的花朵,仿佛是一堆被化整為零的篝火。風一吹,滿樹的火舌狂舞。難怪希臘詩人埃利蒂斯稱其為瘋狂的石榴樹:「從不悲哀,也從不抱怨,告訴我,莫非是瘋狂的石榴樹,吶喊著冉冉升起新的希望?」我喜歡看到這種生命生長的狀態。
  •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紅豔似火,十二首榴花詩詞欣賞
    「風翻一樹火」(唐·元稹)—榴花常被喻為燈火,故榴花也被稱為「榴火」,而農曆五月,也有「榴月」之名。石榴花的花語為:成熟的美麗 、富貴和子孫滿堂。石榴樹姿優美,枝葉秀麗,初春嫩葉抽綠,婀娜多姿;盛夏繁花似錦,色彩鮮豔;秋季果實纍纍,鮮香誘人,既可作為果樹又可作為觀賞樹種,因而常被種植與庭院中,象徵著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石榴作為多子多福的象徵,被視為吉祥之物。古人稱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
  • 五月你好!走進初夏,在詩詞裡開出絢爛的花!(喜歡請收藏)
    五月你好!親愛的五月期盼你很久了,遙想往年你身穿夏衣腳尖輕點掠過清風大海,把新綠灑滿人間。「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滿是鳥語花香。今年的五月期盼的著實有些漫長,盼望著,盼望著,迎來了水流潺潺,天鵝在湖中展翅輕舞,鮮花比以往更加鮮豔。
  • 「榴花開處照宮闈」的秘密被解開,賈元春無寵沒懷孕,還榴花而死
    不過,賈元春判詞中有一句「榴花開處照宮闈」,不免令人猜測元春陪侍皇帝多年,晉升是否與懷孕有關?畢竟石榴多子,寓意多子多福。只見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也有一首歌詞云: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 五月,送你最美的詩詞
    悉數春夏秋冬,就五月最美,四月綿雨把五月的天洗得剔透,沒有塵埃,蔚藍至極,瘦紅肥綠的山川,把五月點綴的恰到妙處。五月的石榴花,熾烈明豔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蒼苔落絳英。五月的田家,自然質樸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 「端午詩詞展」帶觀眾領略詩詞中的端午節俗與風物
    新華社瀋陽6月25日電(記者趙洪南)由瀋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組織的端午詩詞聯誦於近日在瀋陽玖伍文化城上演,帶觀眾回溫端午節的歷史;「五月榴花照眼明——端午詩詞特展」也於近日在遼寧省圖書館開展,帶觀眾領略詩詞中的端午節俗與風物……近年來,隨著以詩詞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不斷升溫
  • 走過春夏秋冬,最愛的還是五月!五月,我把最美的詩詞送給你!
    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悉數春夏秋冬,五月又何嘗不是最美。五月的天,正是春末夏初。既沒有剛入春時的料峭之寒,也沒有盛夏時的炎熱慵懶。溫和而不疏淡,熱烈但不拘束。天空沉靜,草木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