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的意思是農曆五月的第一個五日,即「五月初五」。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天中節等等,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有關端午節的民間風俗,歷史上的記載很多。歸納起來,大致包括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懸艾草、插菖蒲、採百藥、掛鍾馗像、佩香袋等內容。其中又以賽龍舟和吃粽子最具特色,流傳也最廣。歷代文人墨客關於端午節的詩詞描寫頗多,其中不僅有端午節俗,也有端陽的風物,所謂「四時佳興與人同」,時令風物如榴花、蜀葵、菖蒲、枇杷等成為文人們在詩詞中爭相吟詠的意象。同時,詩人們也將感恩聖意、弔唁屈原、懷才不遇等感慨藉由節日的氛圍抒發出來,成為詩人一時心境的寫照,充實了端午節的文化、歷史內涵。
此次展出,靜海區圖書館特選取有代表性的端午詩詞,通過對詩詞的解讀,向廣大讀者們詳細介紹端午節的文化和習俗,以便讀者更好地感知我國文化傳統,弘揚端午節文化。
點擊下方藍色「閱讀原文」觀看《五月榴花照眼明——端午詩詞特展》50幅微信端全景展
編輯:靜海區圖書館讀者活動部
長按指紋
一鍵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