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東椿樹:胡同裡泊著梨園夢
陳風檁/攝
秋日豔陽下,古色古香的垂花門當街而立,一座黃銅的戲曲人像矗立在門前,手託茶盤,眼波顧盼流轉,似乎在邀請過往行人來胡同裡走一走,看一看。
這兒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梨園俊傑聚居之所——西城區東椿樹胡同。
北起青廠胡同,南至西草廠街,東椿樹胡同長200多米,因有數百年椿樹而得名。幾年前,這兒和老城區絕大多數胡同一樣,又擠又亂,路兩邊的人行步道停滿機動車,交通從來就沒有痛快的時候。
2013年至2017年,椿樹街道對東椿樹胡同進行了綜合環境整治,封堵了34處「開牆打洞」,統一了沿街的廣告牌匾;安裝了交通護欄,實行單停單行交通微循環;又充分利用騰退空間,建起了一座胡同微公園。
公園雖面積不大,設計卻透著精心。一塊塊天青色的路牙石上鐫刻著「椿樹上三條、椿樹下三條」等字樣。街道工作人員介紹,這都是椿樹地區已經消失的胡同,現在已經原地蓋了高樓,變成了椿樹園小區。這些折射著歷史變遷的石頭,鋪設在路口顯眼的位置,權當是一塊塊「記憶石」,給曾經在胡同裡居住過的人們留個念想。
鑲嵌在花臺上的文字石刻,記錄著椿樹地區已經消失的9條胡同裡的掌故。尚小雲曾住在椿樹下二條;椿樹下頭條裡藏著中國「豬鬃大王」古耕虞先生的府邸……來這兒遛彎兒的居民經常有人在石刻前駐足閱讀。
公園裡設計的景點也別致。「時晴椿蔭」、「錦繡春香」、「殿春花香」、「榮春滿園」,個個都蘊藏著胡同裡的文化典故。街巷南頭的那座垂花門就是「榮春滿園」的組成部分,說的是東椿樹胡同曾經是眾多曲藝名人的居住地。餘叔巖、荀慧生、尚小雲、金少山、高慶奎等都在這裡居住過。其中,尚小雲創建榮春社,培養出不少曲藝人才。「殿春花香」的景觀主體是一道墨綠色的花廊,上面爬滿紫藤。根據歷史記載,紫藤也是過去椿樹一帶尋常百姓家種得最多的觀花植物。從早到晚,總能看見附近的老人們,帶著孩子,坐在花廊下聊家常。
就著這座微公園,椿樹街道還建起了一座廉政故事長廊。《鍘美案》《海瑞罷官》《打嚴嵩》等京劇裡的廉潔故事,在200多米的長廊裡展現。居民茶餘飯後到公園遛彎兒,給孩子講講長廊裡的故事,既有趣味,又能增長歷史知識。
微公園對面,過去是一溜兒開牆打洞的小門店,經過治理,房屋全部按原狀恢復,原先掛商業牌匾的地方,用傳統彩繪的形式,畫上了《萬裡江山圖》和《二十四孝圖》,和灰磚灰瓦的平房相得益彰。
「這兩年胡同越來越美,越來越有文化味兒。」香爐營社區居民宋義菊老人說,現在的東椿樹已經是街坊們眾口交贊的美麗家園。
(責編:鄒菁、吳亞雄)
閱來閱好——明星讀經典,為你做海報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談到自己的讀書愛好。我們從習總書記推薦過的書單中挑選了一些膾炙人口的經典名作,邀請王剛、王勁松、佟麗婭等為我們朗讀其中的片段。【詳細】
喜迎十九大,聽這19位名家的文藝"初心"廣大文藝工作者們不忘初心,思索、探索、行動,開啟了從"高原"邁向"高峰"的旅程。五年來,一批文藝名家做客人民網,聊創作心路,話人生感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