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託雪橇安排!-20℃,官兵們踏上巡邏路

2021-01-18 網易

2021-01-11 20:00:05 來源: 軍報記者

舉報

  

  西北邊陲

  呵氣成冰

  迎著朝陽

  新疆塔城軍分區庫則溫邊防連

  執勤官兵駕駛摩託雪橇踏上巡邏路

  

  室外溫度近-20℃

  頂風踏雪

  官兵們奮勇前行

  

  身處達坂風口

  巡邏路上部分積雪被大風吹散

  形成獨特的風吹雪

  官兵們靈活使用輪胎和滑雪板前行

  執勤點位摩託雪橇無法到達

  官兵們便繼續徒步前行

  

  登上頂峰

  他們許下錚錚誓言

  「邊防有我在,祖國請放心!」

  

  

  解放軍報微信發布

  作者:馬一鳴 肖文鑫

  編輯:霍雨佳

  編審:任旭

  轉載請註明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零下20℃戰士們用上了配暖風的摩託雪橇巡邏!網友評論更暖……
    踏上40公裡巡邏路 近日,他們帶上自熱火鍋 穿上新式防寒作訓服 騎著帶有暖風系統的「林海雪狼」摩託雪橇 出發! 摩託雪橇溫暖巡邏路 出發前,他們換上新式防寒作訓服 將摩託雪橇加滿油 認真檢修 摩託雪橇時速可達60公裡以上 飛馳在遍布冰凌、積雪的路上卻如履平地 它越野性能高
  • 零下20℃ 戰士們用上了配暖風的摩託雪橇巡邏!網友評論更暖...
    >都要碾冰踏雪守邊關踏上40公裡巡邏路近日,他們帶上自熱火鍋穿上新式防寒作訓服騎著帶有暖風系統的「林海雪狼」摩託雪橇出發!摩託雪橇溫暖巡邏路出發前,他們換上新式防寒作訓服 將摩託雪橇加滿油 認真檢修摩託雪橇時速可達60公裡以上飛馳在遍布冰凌、積雪的路上卻如履平地它越野性能高,駕駛方便快捷
  • 雪地開摩託,野外涮火鍋,白哈巴邊防連零下20℃巡邏使用新裝備
    其駐地多風多雪,冬季氣溫可達零下40℃,由於大雪封路整個冬天只有土豆、蘿蔔、白菜老三樣,即使溫室大棚也長不出新鮮葉類蔬菜,官兵生活非常艱苦。在本次開始巡邏前,邊防官兵可以到自己的植物工廠採摘孔雀菜作為火鍋配菜。
  • 看,兵哥哥騎著「林海雪狼」去巡邏
    本文轉自【央視軍事】;穿上新式防寒作訓服 駕駛著摩託雪橇兵哥哥們踏上了巡邏路快跟上,一起出發!穿新式防寒服、駕駛摩託雪橇 帶上新鮮蔬菜,出發! 初冬時節,駐守在阿爾泰山深處的新疆阿勒泰軍分區白哈巴邊防連已經被冰雪覆蓋,氣溫低至-20℃,部分路段積雪深度可達半米。
  • 零下20度的阿爾泰山,兵哥哥們騎著「林海雪狼」巡邏
    這一次,官兵們駕駛者被稱為「林海雪狼」的雪橇摩託,前往距離居住房區39點位進行巡邏查看,出發前兵哥哥們會先來到了連隊的植物工廠,採摘新鮮的蔬菜,為巡邏的期間的午飯做準備,植物工廠是在去年10月份建設的,而目的就是為了給白哈巴邊防的邊防官兵們提供新鮮的蔬菜。
  • 摩託雪橇輔助行走器:雪上飛狐變身陸上鐵騎
    1月10日,隨著瀋陽軍區「黑河好八連」連長趙維軍一聲令下,哨兵們駕駛著素有「雪上飛狐」之稱的摩託雪橇,直接衝出營區,駛向界江。短短20多分鐘後,便成功抓獲「目標」。  「能及時處置邊情,多虧了你發明的『摩託雪橇輔助行走器』,有了它,只能雪上滑的摩託雪橇到了陸上也能疾馳如飛!」說起演練成功的原因,趙連長對我的這項發明創造讚不絕口。
  • 阿爾泰山的兵哥哥們,騎著林海雪狼去巡邏,時間比以往縮短一半
    這次,官兵們駕駛著被譽為林海雪狼的摩託雪橇前往房區39度點位進行巡邏。出發前暫時走進連隊的植物工廠,採摘蔬菜,為巡邏做準備,植物工廠是去年10月份新疆軍區為白哈巴邊防聯援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聯隊官兵冬季對新鮮蔬菜的需求。
  • 騎著「雪狼」吃著火鍋,解放軍邊防硬體不同以往,巡邏全是高科技
    據央視軍事11月24日報導,新疆阿勒泰軍分區白哈巴邊防連的戰士,帶著自熱火鍋和新式的防寒作訓服,騎著"林海雪狼"摩託雪橇,在40公裡天寒地凍的冰雪裡巡路。初冬時節,新疆白哈巴連邊防戰士驅車南下進行邊防巡路。
  • 中國邊防官兵用上新型保溫壺等20餘種新式防寒裝備
    我邊防官兵用上新型保溫壺等20餘種新式防寒裝備  「飲冰止渴」成往事 「巡邏盔甲」再升級 官兵駕乘摩託雪橇巡邏在邊防線上  20餘種裝備齊上陣  針對寒區野外執勤作戰  實際上,這次新疆軍區可可託海邊防連官兵用上的,可不止新型多功能保溫水壺這一種
  • 邊防官兵用上20餘種新式防寒裝備:水壺-30℃下保溫一天
    官兵駕乘摩託雪橇巡邏在邊防線上防寒保暖作訓大衣,由內外兩件服裝組成,外服採用迷彩塗層面料,擋風性能好;內服為可拆卸羽絨背心,特別輕便,便於迅速完成投彈、據槍、臥倒等戰術動作。 隨著無人機技術的發展,該型裝備也成為邊防巡邏的重要裝備談兵·裝備控「野牛」巡邏車、摩託雪橇……邊防巡邏裝備機械化由於中國擁有世界上最漫長、地理環境最複雜的邊防線,因此中國除了要保障軍人巡邏作戰的需要外,還必須提供各種機械化平臺和裝備
  • 達曼族老兵最後一次踏上巡邏路
    48號界樁就在這裡,吉隆邊防連的官兵們每隔幾天就要過來巡邏一次。西藏軍區某邊防連戰士巴桑是達曼族人,他從小在吉隆溝長大,對附近的地形和氣候很熟悉,參軍5年,他憑藉達曼民族遊獵的天生優勢,參加過多次巡邏任務。每次巡邏,巴桑都主動走在前面,查看地形,注意山體有無落石,同時他還擔負用藏語跟當地群眾溝通的任務。
  • 女記者踏上阿里巡邏路:海拔5400多米,沒有界碑,但有祖國主權
    西蘭塔邊防連官兵一起踏上巡邏路在阿里,徒步丈量祖國邊關中國國防報記者 汪娜時間的刻度,清晰記錄走過的路。新春將近,本報派出多路記者走進風雪邊關、國防動員一線、雙擁共建現場等,通過嵌入式採訪、親歷式體驗,錘鍊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發回一組組「國防暖新聞」。今天起我們開設《新春走基層》專欄,首篇推出記者在阿里高原跟隨邊防官兵一起巡邏的親歷報導,敬請關注。
  • 生死巡邏路
    除了日常的戰備訓練,戍守在這裡的官兵們還擔負著數個山口的巡邏任務。元旦過後,官兵們開始執行新年度第一次巡邏任務。這條巡邏路,某連指導員巴卓已經走了20多次,「雪封期巡邊沿途道路極為複雜。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我心裡也很沒底,但是我們一定會到點到位,堅決完成任務。」他說。巡邏前一天晚上,官兵們忙碌著準備物資。
  • 西藏阿里-20℃極寒 邊防官兵騎馬踏雪巡邏邊境
    西藏阿里-20℃極寒 邊防官兵騎馬踏雪巡邏邊境 (1/3) "← →"翻頁
  • 軍營追夢人:「藏東犛牛」的巡邏路
    西藏昌都軍分區邊防某團四級軍士長陳永國一遇到巡邏執勤,就有使不完的勁,一談起巡邏執勤,就有說不完的話。請看——「藏東犛牛」的巡邏路「祖國交給我一條邊防線,我把使命扛在男兒雙肩。第一年,陳永國便申請參加巡邏。按慣例,第一次巡邏,只需空手跟著隊伍了解情況,熟悉地形,陳永國卻主動要求和大家穿一樣的裝備、背相同的物資,別人笑他自討苦吃,他卻反問一句:「當兵死都不怕,還怕吃苦?」隨後便整理行囊,和戰友們一起踏上了巡邏路。
  • 最後一次巡邏
    9月3日一大早,晨曦微露,筆者跟隨連隊的官兵,踏上了漫漫巡邏路。  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天巡邏隊的官兵全是由即將退伍的老兵組成。這是他們在退役前最後一次巡邏,將在界碑前舉行向軍旗告別儀式。  該連擔負著100多公裡邊境線的巡邏任務,此次巡邏的點位是海拔4820米、距離連隊89公裡的中塔方向11號界碑,因為這段巡邏線去年剛修通了18公裡的邊防公路,官兵們可以採取乘車與徒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巡邏。  連隊指導員李建陽告訴筆者,走完邊防公路剩下的路就是「搓板路」。坐在巡邏車上,筆者深切體會到了邊防官兵說的「三級跳」:「車在路上跳、人在車裡跳、心在嗓子眼裡跳」。
  • 邊防官兵試穿試用10餘種新型邊防巡邏被裝
    在被裝需求方面,有人關注雙手,有人擔心雙腿……官兵們的關注點各不相同。連隊上士薛文剛在某邊防連守防12年,高原惡劣的自然環境讓他患上了風溼性關節炎。為了不影響巡邏任務,每次巡邏前,他都用保鮮膜裹住雙腿抵禦嚴寒。「保鮮膜不透氣,出了汗容易受涼,長途巡邏常會感到雙腿無力。」連長俞湘劍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 巡邏日記丨腳印是界碑,他們將忠誠刻在雪山之巔
    官兵們半信半疑地跟在扎西後面,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回趕,最終脫離了困境。扎西卻因為在雪堆亂石中找路,爪子被磨破,身上被亂石劃出多道傷口,歸建後沒多久就去世了。從此,連隊每次巡邏都帶軍犬上山,並且為它們『全副武裝』。」大年初二,凌晨4點,周圍一片靜寂,駐地百姓還沉睡在春節喜慶的夢鄉中,巡邏官兵早早起床,整理背囊,準備執行邊境巡邏任務。「出發!」
  • 先進單兵供氧器讓高原官兵巡邏健步如飛(圖)
    我軍官兵在高原巡邏 [資料圖片]近日,駐喀喇崑崙某邊防哨卡官兵對海拔5000多米的某險要地段實施徒步巡邏。由於配備了新疆軍區裝備部某防化技術研究所研製的高原單兵供氧器,以前需要9個小時的巡邏路程,他們僅用了5個小時就巡線完畢。電話採訪中,邊防哨卡的戰士楊勝傑高興地對筆者說:「有了它,巡邏中我們再也不用受缺氧折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