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天台┃《九龍寺散墨》

2021-02-12 天台山文化

今年春節,我從石研村上嶺,但見兩山夾峙,縈村溪坑狀如巨硯,故古村取其諧音名石研。蒼溪坑清澈如鏡,將山之綠之秀之奇盡攝水底。我很幸運,在折服於「金鐘山」的酷肖,驚豔於蒼溪水的溫柔,見識了村口「情侶松」的纏綿之後,開始爬山,山奇道險盡收眼帘。我足足走了3個小時,終於來到九龍寺。

九龍造天台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但眼前的九龍寺卻鮮為人知,最根本的原因是各類志書均將古寺稱為「九明寺」。據清康熙《天台縣誌》載:「九明寺,在縣東北三十裡,十都。漢乾祐二年(949)建。蓋僧智顗宴坐九折道場。宋治平三年(1066)改『仁壽院』。今復為『九明寺』。國朝康熙甲寅(1674)僧超定重興。」

九龍寺坐東朝西,兩水夾徑,依山而建。寺北有一條「石浪溪」,寺牆巖石皆取材於此。七處建築群,有房26間,分布在四條軸線上,錯落有致地組成了九龍古寺。清許金鰲有詩云:「不辭跋涉上蒼山,尋覓龍潭十八彎。古寺僧寮容靜憩,此身已到白雲間。」

解放後,九龍寺繁華落盡,被石研村改辦畜牧場。現存北廂7間樓房為1999年10月重修,5間大雄寶殿於2006年重建,3間前殿和4間南廂於2009年10月重修,3間後殿於2011年重修,祀釋迦、觀音和九龍大帝。九龍寺昔日的盛景也已不再,沉澱下來的只是這一座座佛殿、一尊尊神像。

我繼續沿著九龍嶺上行,這裡山巒起伏,樹木蔥蘢,路邊竟有十餘株雲錦杜鵑,一條山坑順流而下,屈曲迴環,澗聲如琴韻般時高時低,潺潺而歌;坑兩旁草木風姿綽約,色彩斑斕,富有靈性與禪機,九龍潭是真正的隱者。嶺路盡頭樹木密密層層,灌木和蒼松互擁,千姿百態,各具千秋。再南行數十米便是「第九龍潭」。潭周為湖苔水草淤塞。其東南角豎著民國九年(1920)所立的「蒼山第九龍王神龕」。另外還有1999年周少呂贊助、2012年陳亦士助的二塊石碑。水流石在,這是動與靜的結合,這是大自然的和諧。

我在觀賞風景時,應該說是得益於孟子所說的「行成於思」。一首五言詩湧上心頭,詩曰:「千盤青嶂裡,九疊澄潭水。坐石看雲蒸,蒼龍時欲起。」

據《天台山方外志》載:「蒼山靈澤潭在縣東40裡,第五都。三潭列其下,深廣瑩澈,其龍最靈,嘉泰元年(1201)祈雨見異,長上於朝,賜龍君,額曰:靈澤。景定年間(1260-1264)旱,輒應,封靈澤孚濟侯。」

蒼山九龍潭,民間流傳著許多優美而動人的傳說,其中一則是祈雨九龍潭:

相傳南宋景定二年,天大旱。縣令黃禹錫請九明寺一法師祈雨。師曰:今日久旱,非入龍潭驅龍則不可,闔縣官員當拜於潭,千萬不要驚懼呼我名號!黃縣令將信將疑。法師至龍潭,焚符潛水,頃刻乘龍而起,遊沐潭面時,大雨如注,諸官不敢退。久之,縣令不得已,呼法師名令止。猛然間,「轟隆隆」一陣驚雷,一道閃電,龍掀法師於空中,直飛而去;法師身落如裂帛,雨即止。翌年,法師兒子悲痛父親枉死,焚符入潭準備誅龍,卻遇其父藍面,守一宮門,問兒子為何到龍宮來,其子將意圖如實相告,法師說:「你快走!我法術不精,則至如此,你千萬不要步我後塵!」其子頓悟,遂在「九明寺」後殿增祀「九龍大帝」。自此之後,「九龍寺」之名便在民間傳開了。

五年前,我結識了一位法號「無名」的僧人,棲隱九龍寺。今日尋僧,卻被告知,已下山另謀生路。可見隱士的思想沒有死,隱士的情懷活躍著,出世和入世可以在一念之間輕鬆轉換。

我望著眼前一坑清流,不由得突發奇想:蒼山頂峰高1113.4米,為天台境內最高峰,《神邑山圖》上說它「凌映桐柏,絕頂瞰滄海,以其蒼蒼接漢」故名蒼山。如果沿坑而上,直至蒼山頂,尋找源頭,哪又會是怎樣的一種景象呢?在這種獵奇心的驅使下,我決定進行一番大膽的探索。據我目測,「九龍潭」與蒼山頂4號風機不過三百米距離,但蒼松、荊棘擋道,最後我只好知難而退。所幸返迴路上,巧遇五位坦頭來的女遊客,由她們當嚮導,幾乎步步爬坡,由樵徑上山。此刻時已正午,天氣較熱,令人大汗淋漓且不說,還幾乎喘不過氣來。後來終於登上了蒼山頂,在3號風機旁的峰巔停住了腳步,我們無不欣喜若狂,但見數百裡山川,畢獻於目,於是東望四明甬上,海氣雲陣應時而現;南望章安郡城,金鰲靈江隱約可指;西望大雷方山,復水重山崔嵬突兀;北望華頂峰頭,崇崗絕岫疊嶂連星。徘徊四顧,身骨俱輕,飄飄然的感覺不是在人間。細數14座巨大的白色風機,猶如天柱撐持天地。我們登山究竟為什麼?登一處名山與爬一座俗峰究竟有什麼區別?有人說得好,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色彩。你擁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擁有什麼樣的生活。禪者說:「人生若得如雲水,鐵樹開花遍地春。」

九龍寺可以把我的靈魂召喚,蒼溪水可以把我的心靈滌蕩。去蒼山頂旅遊,如同完成了一次心靈對自然的朝聖。

編輯: 劉程程

出處:天台新聞網 2014.3

相關焦點

  • 【人文天台】古剎石浪野櫻花
    而更讓人眷戀的是那千米高山上白雪皚皚中的千年古剎——九龍寺。九龍寺是天台山上海拔最高最宏壯的古剎,前山渺渺茫茫,讓人浮想翩翩。佇立寺前望遠方,我們會情不自禁吟詩:「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在九龍寺北廂房前的石牌上,有這樣一段記載:「九龍寺,在縣東北三十裡,十都。漢乾祐二年(949)建,蓋僧智者宴坐九折道場。宋治平三年(1066)改為仁壽院。
  • 貴州惠水九龍山九龍寺將舉辦首屆禪修體驗營活動
    俯瞰九龍寺(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九龍寺)太子佛應化道場幽靜山清(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九龍寺)參訪九龍寺,與佛、菩薩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九龍寺)禪修體驗營活動(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九龍寺)近期,在崇慈大和尚的倡議下,九龍寺將在國慶節期間舉辦首屆禪修體驗營活動。
  • 臺灣交流團考察貴州第一大佛教聖地-惠水九龍寺
    臺灣交流團考察貴州第一大佛教聖地-惠水九龍寺 2014年07月29日 11:06:34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1月7日黔南州消息 「百名兩岸同胞黔南行
  • 考察貴州第一大佛教聖地—惠水九龍寺
    交流團對九龍寺的傳說和地勢、山形走勢感到驚奇和讚嘆說,想不到貴州競有如此神奇的佛教文化勝地,令人難以置信,回臺後要宣傳推介九龍寺,以之來推動兩岸佛教文化交流。  (黔南州臺辦:張榮周)
  • 詩路天台┃《國清寺》宋·洪适
    萬松:指萬松徑,是當年天台古城通往國清寺的小道,出小北門,沿赭溪而上,到了飛鶴山的西端,也就是現天台山山門的地方,就是萬松徑的起點,松樹夾道綿延數裡至國清寺山門。雙澗:指雙澗回瀾,國清寺山門外面的「雙澗回瀾」是天台八大景之一,所謂雙澗,是指發源於天台北山的北澗和發源於靈芝峰黃泥山崗的西澗,兩澗水匯合於寺處的豐幹橋畔,向東流入赭溪。杖策:手拿拐杖。
  • 詩路天台┃《送端上人遊天台》唐·施肩吾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天台山文化,ID:ttwhg201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師今欲向天台去,來說天台意最真。溪過石橋為險處,路逢毛褐是真人。雲邊望字鐘聲遠,雪裡尋僧腳跡新。只可且論經夏別,莫教琪樹兩回春。
  • 詩路天台┃《寄天台道友》 唐·貫休
    她由以天台宗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南宗為代表的道教文化和以理學為代表的儒學文化以及民間文化組成。1700年來,「兩宗」文化互相滲透,涵蓋台州六邑,造成了佛道共存、三教互融的文化格局。石樑景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唐詩之路」的目的地,面積6.5平方公裡,距縣城23公裡,集天下山水奇觀於一體,李白、孟浩然等著名詩人都為此留下不朽的詩篇。
  • 詩路天台┃《寄題天台國清寺齊梁體》唐陸龜蒙
    國清寺有著1400多年歷史的隋代古剎,是中國佛教天台宗的發祥地,韓國、日本佛教天台宗祖庭,是全世界佛教信徒們朝覲聖地。寺院周圍五峰環繞、雙澗洄流,古木參天,千年隋梅生機盎然、九級隋塔巍然聳立,隋代古剎勝跡長新,形成了別具一格的三隋勝景。
  • 詩路天台┃《九日登玉霄峰五首》元·曹文晦
    曹文晦元代詩人,天台人,字輝伯(或作伯輝、暉伯),號新山道人。曹文炳弟。穎悟多識,雅尚蕭散,不樂仕進。至正八年(1348),鄉友許廣大任慶元路鄞縣尹,擬聘曹文晦作縣教諭,遭謝絕。築室讀書,自號新山道人。《天台山遊覽志》說他在赤城山麓建宅讀書,名為「新山別館」,有《新山稿》。
  • 詩路天台┃《登天台山》東漢 葛玄
    釋義記載在《天台集拾遺》中的這首《登天台》的詩歌,相傳是葛玄的作品,文中還載明「楊白雲誦」。《天台集》是南宋時期的一部區域性詩歌總集紅塵客:世俗之人。紅塵,道教、佛教把紛紛攘攘的人間俗世稱為紅塵。《紅樓夢》第一一七回:「 寶玉 本來穎悟,又經點化,早把紅塵看破。」
  • 天台攝記之跟著鏡頭攻略高山沙漠:「用時間著墨,以風雨為刀,亙古赤誠的天台印記」┃拍攝:飛揚
    「高山沙漠」坐落於國家5A級旅遊景區浙江省天台縣赤城街道石門村西北面的高山上,海拔高度660米,2009年左右被天台的驢友偶然發現並在網上披露後,一時間成為經典熱門驢行線,這高山沙漠是一大片沙化的高山砂巖,遠看像廣袤的沙漠,
  • 詩路天台┃《天台石樑雨後觀瀑歌》清 魏源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天台山文化,ID:ttwhg201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董邦達《石樑瀑布立軸》雁蕩之瀑煙蒼蒼,中條之瀑雷硠硠,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樑,如人側臥一肱張。力能撐開八萬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銀河霜。我來正值連朝雨,兩崖逼束風愈怒。
  • 4.20~4.28,醉楓染墨,隨遇而安,3星座餘溫未散,痴心依舊!
    導語:4.20~4.28,醉楓染墨,隨遇而安,3星座餘溫未散,痴心依舊!摩羯面對困難,我非常有信心,他們不會做沒有底氣的事情,摩羯努力的生活,遇到愛情也會努力,他們對待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積極的心態,我覺得戀愛中,會讓愛人感受到世間最大的溫暖,摩羯,兩人生活的時候,他們害怕自己受傷,所以會更珍惜彼此的感情,為對方付出更多的努力對方感受到摩羯的愛,他們也會共同的承擔生活的責任,兩個人互進互退,共同榮辱,一同走向未來的生活,他們會痴心一輩子的守護在一起,4.20~4.28,醉楓染墨,
  • 海島露營┃7月11-7月12日三門島 ┃媽灣露營┃快艇衝浪 ┃浮潛┃BBQ┃篝火┃抓魚摸蟹┃​海島狂歡夜
    ▼活動名稱海島露營┃7月11-7月12日三門島 ┃媽灣露營┃快艇衝浪 ┃浮潛┃BBQ┃篝火┃抓魚摸蟹┃海島狂歡夜~▼活動時間2020年7月11日-12日(兩天)
  • 詩路天台┃《天台紀遊(六首)瓊臺雙闕》清 魏源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天台山文化,ID:ttwhg201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天台無主峰,橫潰四出,平正博大,中秘幽奇,疑仙疑幻,不可一詩盡也。故擇其尤者分紀之。臺頂盡曠夷,桐柏四襟帶。誰知逾一嶺,千峭競險怪。斷為萬仞墉,屹以雙闕隘。忽從絕壑底,中聳一臺對。
  • 詩路天台┃《早發天台中巖寺度關嶺次天姥岑》唐·許渾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天台山文化,ID:ttwhg201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來往天台天姥間,欲求真訣駐衰顏。星河半落巖前寺,雲霧初開嶺上關。丹壑樹多風浩浩,碧溪苔淺水潺潺。可知劉阮逢人處,行盡深山又是山。
  • 詩路天台┃《丹丘迥聳與雲齊》唐 寒山子
    中巖:在天台赤城山,晉時,高僧曇猷入山建中巖寺於紫雲洞。藤蘿:紫藤的通稱。亦泛指有匍匐莖和攀援莖的植物。寒山子(約691-793年)唐代首都長安人,出身於官宦人家,中過進士,做過小官。官場的種種黑暗和無奈,最終使得他放棄了經世濟民、建功立業的幻想,棄仕歸隱。三十歲後隱居於浙東天台山,享年一百多歲。
  • 《老公總以為我是魔王》作者:江北小酥肉, 《被前任渣後我和他的死對頭he了》作者:墨分茶
    *架空、架空、架空  *沙雕甜文  *受不是魔王  內容標籤:豪門世家 娛樂圈 甜文  搜索關鍵字:主角:路崢,厲遊 ┃配角:預收《逃生遊戲關我小貓咪什麼事》 ┃ 其它:  一句話簡介:我真不是啊!
  • 詩路天台┃《題國清寺三隱》元末明初·張昱
    宋熙寧五年(1072)即日本延久四年五月十三日,日本天台宗高僧成尋(1011—1081)一行至天台山求法,次日午時參禮三賢院:「三賢者,豐幹禪師、寒山菩薩、拾得菩薩,彌陀、普賢、文殊化現。禪師旁有虎,二大士是俗形也。三賢唐貞觀年中相次垂跡於國清寺。」百餘年後,「三賢堂」被陳耆卿載於宋嘉定十六年(1223)完成的台州總志《嘉定赤城志》中。
  • 重慶旅遊┃經典路線三日遊
    祝大家在重慶玩得開心重慶旅遊攻略┃國慶出遊┃重慶美食┃重慶旅遊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