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天台山文化,ID:ttwhg201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董邦達《石樑瀑布立軸》
雁蕩之瀑煙蒼蒼,中條之瀑雷硠硠,
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樑,
如人側臥一肱張。
力能撐開八萬四千丈,
放出青霄九道銀河霜。
我來正值連朝雨,兩崖逼束風愈怒。
松濤一湧千萬重,漭泉衝奪遊人路。
重崗四合如重城,震電萬車爭殷轔。
山頭草木思他徙,但有虎嘯蒼龍吟。
須臾雨盡月華溼,月瀑更較雨瀑謐。
千山萬山惟一音,耳畔眾響皆休息。
靜中疑是曲江濤,此則雲垂彼海立。
我曾觀潮更觀瀑,浩氣胸中兩儀塞。
不以目視以耳聽,齋心三日鈞天瑟。
造物貺我良不慳,所至江山縱奇特。
山僧掉頭笑休道,雨瀑月瀑那如冰瀑妙。
破玉裂瓊凝不流,黑光中線空明窈。
層冰積壓忽一摧,天崩地坼空晴昊。
前冰已裂後冰乘,一日玉山百頹倒。
是時樵牧無聲遊屐絕,老僧扶杖窮幽討。
山中勝不傳山外,武陵難向漁郎道。
語罷月落山茫茫,
但覺石樑之下煙蒼蒼、雷硠硠。
挾以風雨,浩浩如河江。
釋義:
力能:猶能力。
千丈:極言其長﹑高﹑深。
「雁蕩之瀑……銀河霜」:把「天台之瀑」與「雁湫之瀑」、「中條之瀑」、「匡廬之瀑」比較,道出了各自的特徵,並突出「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樑」。
蒼蒼:茂盛,眾多的樣子。
硠硠:石相擊聲。
肱: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
連朝:意思是連日。
漭:形容洪水廣闊無邊。
殷轔:車輛眾多的樣子。
《文選揚雄甘泉賦》:「八神奔而警蹕兮,振殷轔而軍裝。」
須臾:一會兒。
月華:月光。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曲江:水名,錢塘江。本名浙江,因潮水經浙山下曲折而東入海,故又名曲江。
浩氣:正大剛直之氣。
《明史卷二○九楊繼盛傳》:「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
兩儀:天地。
造物:一種創造、主宰萬物的力量。
宋陸遊《鷓鴣天家住蒼煙落照間》:「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閒。」
鈞天:九天之一,指天的中央。
《呂氏春秋有始覽有始》:「中央曰鈞天,其星亢氐。」後泛指天空。
貺:贈、賜。
窈:通「幽」。
乘:趁著,就著。
頹:崩壞,倒塌。
天崩地坼:天傾塌,地開裂。
比喻異常災禍、不測變故,亦形容震天動地的巨響。
昊:大,無窮,指天。
窮幽:深入探求玄奧之理。
浩浩:水勢很大。
鮑照《夢歸鄉》:「白水漫浩浩,高山壯巍巍。」
魏源(1794—1857年)
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湖南邵陽縣金潭(今邵陽市隆回縣司門前鎮)人,嘉慶二十五年(1820)全家遷居江蘇揚州新城。道光二年(1822)壬午科中式舉人第二名。道光五年(1825)受江蘇布政使賀長齡之聘,輯《皇朝經世文編》120卷;又助江蘇巡撫陶澍辦漕運、水利諸事。撰《籌漕篇》、《籌齒差篇》和《湖廣水利論》等。
道光九年(1829),應禮部會試,與龔自珍雙雙落第,房考劉逢祿作《兩生行》哀之,從此龔魏齊名。
晚年,潛心學佛,法名承貫,輯有《淨土四經》。鹹豐七年三月初一日(1857年3月26日),卒於杭州東園僧舍,終年63歲,葬杭州南屏山方家峪。
魏源是一個進步的思想家、史學家和堅決反對外國侵略的愛國學者。魏源同林則徐一樣,是鴉片戰爭時期「睜眼看世界」,最有眼光的人物。他既堅決反對侵略,又重視了解和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作為對付侵略的重要方法。魏源學識淵博,著作很多,主要有《書古微》、《詩古微》、‖觚》、《老子本義》、《聖武記》、《元史新編》和《海國圖志》等。
《魏源傳》(夏劍欽):綜觀魏源一生,他從理學家轉而為漢學家,從幕友轉而為親民官,從解經箋詩的通儒轉而為關心水利鹽漕的實幹家,從憂時憂民的學者轉而為放眼世界的先驅,都充分顯示他是一名真摯的愛國者。他因受鴉片戰爭失敗的刺激,時時以湔洗國恥為念,提出「後王師前王」、「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
魏源自幼酷愛山水,「唯有耽山情最真,一丘一壑不讓人」,同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一樣,他對「山嶽之神秀者」的天台山也特別垂青,二十年間兩度登臨。
清道光八年(1828),魏源遊覽杭州,寓居月餘之後有天台、四明、雁蕩之行,留下了別開生面的《天台紀遊六首》。
道光廿七年,當他54歲第二次遊覽臺山時,寫了《天台石粱雨後觀瀑歌》,就運用了多付筆墨描繪石粱瀑布在各種天候下多變的美 姿,塑造了迥然不同的氛圍。但卻從對平生所歷的雁湫瀑、中條瀑、廬山瀑的感受落筆,豁然展現詩人視通萬裡浮想聯翩的闊大胸襟,然後以凌空蹈厲之筆和搜奇覓怪的激情,表現了「雨瀑」奇峭雄拔的壯觀:「我來正值連朝雨,兩崖逼束風愈怒。松濤一湧千萬重,奔泉衝突遊人路。重尚四舍如重城,震電萬車爭殷轔。山頭草木思他徙,但有虎嘯蒼龍吟。」
石樑飛瀑
「石樑飛瀑」,曾被宋代書畫家米芾譽為「第一奇觀」。
石樑是花崗巖天生橋,長7米多,厚近5米,脊面隆起,窄處寬僅20釐米。梁下空洞高約2米,瀑布高30多米,恰似天上銀河傾瀉而下,飛流直下三千尺。梁以瀑險,瀑因梁奇,世所罕見。
四周林木蒼翠、修竹蔥鬱,曇華亭紅牆黛瓦,掩映於石樑上空綠蔭叢中,仿佛天上宮闕。
石樑景區集天下山水奇觀於一體,李白、孟浩然等著名詩人都為此留下不朽的詩篇。
這裡是「唐詩之路」的精華段和目的地、五百羅漢的道場、中國第一部武打片《少林寺》及《少林俗家弟子》、《射鵰英雄傳》等多部影視片的主要拍攝地。